书城亲子宝宝每一天:0-1岁宝宝不哭
9520900000010

第10章 4月龄(3)

拟定情景:“打哇哇

时间:玩耍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

(宝宝躺在床上,又开始了无目的的咿咿呀呀的叫唤声。)

妈妈:(选择宝宝正在叫唤的时间,走到宝宝身边,迅速拿起宝宝的一只手,把手背堵在宝宝嘴上,然后迅速拿开,发出“哇”的一声后,再堵上又拿开,不断重复,直到宝宝的一口气用完。)

宝宝:(咿呀叫唤声变了)哇……哇……哇……(觉得这个新游戏很新奇,快乐得手舞足蹈。)

妈妈:(看着宝宝的眼睛)宝宝,这是“打哇哇”,好玩吗?再来一次好不好?(把手背放在自己的嘴上再拿开,同时发声,反复堵上再拿开。)哇……哇……哇……

(也可以选择宝宝哭闹时,用手掌轻轻在宝宝嘴上连续轻拍几下,也会得到同样的效果,同时,宝宝还会破涕为笑。)

(通常这个有趣的游戏,会让宝宝和妈妈一起笑起来,宝宝感受到乐趣,就会主动重复刚才的动作。但是刚开始,宝宝掌握不住要领,需要妈妈不断地帮助,及时把手拿到嘴边并快速拍打。)

(多次重复以后,宝宝就会懂得鼓起一大口气,并主动发出叫声,要求妈妈进行这个游戏,但宝宝能独立完成手的动作要到几个月后。)

获得更开阔的视野——大动作

宝宝俯卧时能用手支撑上身使胸部完全抬起,说明宝宝颈肌、上肢和胸腰肌肉正在发育。可经常在他前方放些玩具,让他伸手去够取,用一只手支撑上身体重,为将来匍行做准备。常将宝宝放在铺垫好的地上使其俯卧或翻身,增加运动量,促进全身发育。

拟定情景:俯卧用手撑起上半身

时间:玩耍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

(喂奶后1小时。)

(已经学会翻身的宝宝由仰卧位翻到俯卧位,用肘撑起胸部,头部挺得直直的,转头寻找妈妈。)

妈妈:(关注宝宝,担心他摔到地上。)宝宝,妈妈在这里呢。

(妈妈要尊重来自内心的感觉,妈妈对婴儿的需求和面临的危险有本能的预感和觉察。)

宝宝:(口水顺着嘴边流下来,终于看到妈妈了,高兴地笑了。)咯咯咯!

妈妈:(用口水巾擦掉宝宝嘴边的口水)瞧这哈喇子,妈妈给宝宝擦擦。

宝宝:(眼睛追着妈妈看,脸上是愉快的神情。)

妈妈:(手里拿一个宝宝喜欢的玩具,转身向宝宝身后慢慢走。)宝宝看看,这是什么?小玩具。

宝宝:(撑起上半身使劲转头追着看,头部一摇一晃。)

(从俯卧能用肘部支撑上半身到用手和腹部支撑上半身,使胸脯完全离开床面,这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但这个变化可使宝宝的视野扩大。宝宝的体位很稳,使他趴在床面或趴在地上20~30分钟也不感到疲劳。)

语言学习从“名词”开始——语言智能

宝宝有限的脑力只能从理解单个的“词”开始,因此对宝宝说话要使用结构简单的短语,并且着重强调一句话中重要的词语。

最先被宝宝理解的往往是名词,比如以下几类词汇:

家里人的称呼:爸爸、妈妈、小姨、奶奶等。

五官:眼睛、嘴、鼻子。

肢体:手、肚子、脚丫。

身边的物品:灯、小狗、挂钟。很多宝宝首先理解“灯”,这可能与灯的一亮一灭容易引起宝宝注意有关。

拟定情景:语音重复提示

时间:玩耍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

(宝宝躺着玩,妈妈坐在他身边。)

妈妈:(拿各种颜色的小鸭子给宝宝看。)宝宝看,小鸭子,小——鸭——子,蓝色的——小鸭子,黄色的——小鸭子,嘎嘎嘎!

宝宝:(观察妈妈手中的小鸭子,张张嘴等。)啊……嗒嗒……

(妈妈把宝宝日常接触的物品拿给宝宝示范发音。节奏放慢些,重点词予以重复,并做适当间隔,给他学习和回应的时间。)

妈妈:(把玩具放在宝宝手里。)宝宝,拿住小鸭子,看看小鸭子,小——鸭——子。

宝宝:(拿在手里,上下挥舞胳膊。)

(鸭子这个词的不断重复,会使宝宝产生发音的兴趣,而且重复中宝宝才有更多机会观察大人的口型,学到发音的技巧。)

(妈妈要注意,对宝宝说话不必总是用儿语成叠音,正常语音能使他更早学会正确的发音。)

为宝宝朗读古典诗词——家庭教养

虽然那么小的宝宝对“韵味”这一抽象的概念没有任何感知能力,但是,妈妈却不要因此而把那份提高个人修养的心失去半分。古诗词韵味悠长,耐人寻味,现在正是将其植入宝宝心灵的好时机。

出生时起,进行古诗词熏陶

传统文化的传习强调背诵,人们认为虽然宝宝不一定懂得其中的含义,但让宝宝在幼小时期利用记忆力强的特点先接触一些优秀经典,将使他们受益终生。采用丰富的形式是重要的解决之道,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熏陶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诗词的诵读尤其应该强调日常的渗透。我们不必等到宝宝会说话后才让他诵读古诗词,从出生以后,父母就可以选择优美、简洁明了、易懂的古诗词,像童谣那样念给宝宝听,让他不知不觉地吸收。

如何实施

父母是宝宝的第一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婴幼儿期的古诗词熏陶,最好就由父母特别是母亲来实施,买现成的磁带或光碟反复播放虽然也不失为一办法,但仍然不能替代父母的声音,如果母亲缺乏自信或者缺少相应的修养,不妨自己先听光碟,再“反哺”给宝宝,这也算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为了宝宝,值得。

可选诗词

《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婴幼儿依恋形成——心理发育

在儿童的早期发展过程中,依恋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在婴儿与母亲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的。

无分化阶段(0~3个月)

婴儿对人的探索只能借助于哭泣、微笑和咿呀学语等。一旦成人给予回应,或是留在宝宝身边,或是抱起宝宝轻轻摇晃,都能使之高兴、兴奋,并且感到愉快、满足。这个时期,婴儿对人反应的最大特点是不加区分,没有差别,婴儿对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同时,所有的人对婴儿的影响也是一样的。

低分化阶段(3~6个月)

婴儿继续探索环境,开始识别熟悉的人(如父母)与不熟悉的人的差别,也能区别一个熟悉的人与另一个熟悉的人。如婴儿用不同的微笑和发声区别不同的人。对不熟悉的人表现为更敏感。他们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接近,而在其他熟悉的人面前,这些反应就要相对少一些,若是面对陌生人,这些反应则更少。但此时的婴儿不会介意和父母分开。

依恋形成阶段(6个月至2.5岁)

从这时候起,宝宝对母亲的存在尤其关注,特别愿意与母亲在一起。同时,当陌生人出现时,宝宝则会显得谨慎、恐惧,甚至哭泣、大喊大叫,表现出怯生、无所适从。不过,这时候的宝宝已经明白成人不在视野范围内后还会继续出现,所以他们以母亲为安全保障,在新环境中探寻、冒险,然后又回来寻求保护。

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2.5岁以后)

随着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待问题。儿童能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愿望,知道她爱自己,不会抛弃自己。这时的儿童会同父母协商,向成人提出要求,亲子之间的合作性加强,而不是跟在他们后面或拉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