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这样吃最健康(精华版)
9513400000003

第3章 药补不如食补(3)

钼元素,让你精气十足

钼是第42号元素,钼在人体中的总含量为5~9毫克。别看它量少,它的存在与否对人体的影响却是很大的。钼不仅与头发的颜色有关,还与我们的精神状态有关。有它,你可感到精力充沛、神气十足;无它,你会感到疲惫不堪。这是因为钼是两种在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酶的组成成分,一是黄嘌呤氧化酶,一是亚硫酸盐氧化酶。嘌呤类物质充满能量,在代谢过程中,嘌呤及黄嘌呤转化为尿酸,就必须有黄嘌呤氧化酶参与,黄嘌呤氧化酶又必须有微量元素钼,才能催化这个反应。

钼还是醛氧化酶的组分,参与醛类的新陈代谢,可解除某些醛类物质对人体的毒害。钼对维持心肌能量代谢也有重要作用,是心肌中某些酶的组分,并且是维持动脉壁弹性的必要因素之一。钼对抗体的免疫能力有影响,还能调节甲状腺的功能。钼在人体新陈代谢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缺钼会引起一些疾病,特别是癌症这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植物中的钼含量变化较大,与其所生长的土壤有关。从膳食中摄入的钼主要来源于动物内脏、肉类、全谷类、麦胚、蛋类、叶类蔬菜和酵母。

硒元素,防癌自有高招

人体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抗氧化剂,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硒是这种酶的催化物。该酶能抵抗细胞膜上脂质的过氧化作用,防止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过量生成和积累。自由基会促使机体老化,形成不能被细胞代谢的脂褐素。随着年龄增长,或机体缺硒,机体抗氧化能力逐渐降低,细胞内的脂褐素可在心脏、肝脏,特别是脑组织中积累,导致心脏病、神经机能不全、记忆力障碍和肝功能易受损害等,故硒有抗衰老的作用。自由基是癌症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因此适量的硒可抑制多种化学致癌物引起肝癌、皮肤癌和淋巴肉瘤等的发生和发展。

硒的生理功能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参与免疫功能的维持,保护细胞膜和细胞;促进机体的生长和繁殖;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能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还可使心绞痛减轻或消失;提高工作效率。硒的丰富来源有芝麻、动物内脏、大蒜、蘑菇、海米、鲜贝、淡菜、金针菇、海参、鱿鱼、苋菜、鱼粉、黄油、啤酒酵母、小麦胚和龙虾。良好来源有海蟹、干贝、带鱼、松花鱼、黄鱼、龙虾、羊油、豆油、猪肾脏、全小麦粒(粉)、螃蟹、猪肉和羊肉;一般来源有小茴香、冬菇、桃酥、胡萝卜、全燕麦粉、啤酒、大米、橘汁和全脂牛奶;微量来源有玉米、小米、核桃、奶油蛋糕、油饼、水果和糖。

磷元素,运转生命活动的齿轮

磷是人体遗传物质核酸的重要组分,也是人类能量转换的关键物质三磷酸腺苷(ATP)的重要成分,还是多种酶及生物膜磷脂的组分,是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可谓运转人体生命活动的齿轮。

磷是机体极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因为它是所有细胞中的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的构成元素之一,对生物体的遗传代谢、生长发育、能量供应等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磷也是生物体所有细胞的必需元素,是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发挥细胞机能所必需的。磷脂是细胞膜上的主要脂类组成成分,与膜的通透性有关,它促进脂肪和脂肪酸的分解,预防血中聚集太多的酸或碱。磷的功能也影响血浆及细胞中的酸碱平衡,促进物质吸收,刺激激素的分泌,有益于神经和精神活动。磷能刺激神经肌肉,使心脏和肌肉有规律地收缩。磷能帮助细胞分裂、增殖及蛋白的合成,将遗传特征从上一代传至下一代。

磷广泛分布于动植物性食物当中,芦笋、啤酒酵母、玉米、乳制品、蛋、鱼、干果、大蒜、豆类、坚果、芝麻、向日葵、南瓜子、肉类、禽类、糙米等都是富含磷的食物。

氟元素,牙齿的保护伞

许多人都知道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而且人体所需的氟,主要来源于饮水。氟是一种必需但敏感的元素,多了少了都会致病。缺氟可以引起龋齿。现在龋齿发病率越来越高,不仅在儿童中普遍存在,成年人中也屡见不鲜,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当今世界除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种最重要的疾病。缺氟还能引起骨质疏松,中年女性患骨质疏松症和因骨质疏松而致骨折的较多,因此也应防止缺氟。成年人体内含氟约为29克,比锌略多,仅次于硅和铁。人体内的氟含量由于受铝、钙、镁等元素的影响而有所波动。从满足人体对氟的需要到由于过多而导致中毒的量之间相差不太多,因此,氟对人体的安全范围比其他微量元素要窄得多。

饮用水加氟的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亿多人口饮用加氟水,龋齿发病率下降。食用或饮用含氟的食物或饮料,也是弥补人体缺氟的一项措施。食品中,以鱼类、各种软体动物(如贝类、乌贼、海蜇等)和蔬菜含氟比较丰富,饮料、葡萄酒、茶叶中含氟量也较高。

水与膳食纤维:人体的“清道夫”

水也是一种营养素

水分是机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同样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成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左右,也就是说,人体体重中的60%是由水分和溶解在水分中的电解质、低分子化合物和蛋白质组成的。当机体丢失水分达到20%的时候,生命就会出现危险。

人体血液中90%的成分是水,水的流动性很大,因此水可随着血循环流动到全身各个部位,起着调节体温的作用。水在体内还起着良好的润滑(如关节腔中的浆液)和清洁(如泪液)作用。

水与健康的关系已知有以下三点:

1适度饮水可延缓衰老

人体肌肉成分中有75%是水分,脱水不但会引起体能的下降,使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还会使皮肤失去应有的光泽和弹性,使人显得干瘪、枯萎,皱纹增多,老人的老年斑也会增多。如果饮水适度,则皮肤圆润光泽、精神饱满,代谢加快,衰老过程相对就会变得慢些。

2饮用适当硬度的水可以预防心血管病

水的硬度取决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如果一天饭菜中和饮用水都是硬水,实际上对中老年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钙、镁离子含量高的水,可以维持体液的正常浓度,促进血液循环,并能预防脑溢血和心肌梗死等疾病。

3多饮水可防泌尿系统结石

体内结石,是由于尿液中草酸、磷酸盐类等结晶而成的。当尿液较多时,结石悬浮于人的尿液中,体积小的结石还可以随尿液排出体外。在炎热的夏季,由于人体水排出量急剧增加,使尿液减少或浓缩,常使原有结石的病人或潜在结石病人诱发肾绞痛。尿液的浓缩也是形成泌尿系统结石的重要因素,使原来小的结石体积增大,梗阻尿道而发生绞痛。所以,多喝水对此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人体的“清道夫”——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人体的消化酶在消化食物时,其中难以消化部分的总体。简单地说,就是植物的细胞壁,其中包括纤维素、木质素、戊糖、果胶等。谷皮、麸皮、蔬菜和水果的根、茎、叶主要就是由纤维素组成的,因此这些食物为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具有良好的清理肠道的作用,被人们成为“肠道清道夫”,并因此成为营养学家推荐的六大营养素之一,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品。

食物纤维素包括粗纤维、半粗纤维和木质素。食物纤维素是一种不被消化吸收的物质,过去认为是“废物”,现在认为它在保障人类健康、延长生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膳食纤维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助于肠内大肠杆菌合成多种维生素。

2纤维素比重小、体积大,在胃肠中占据空间较大,使人有饱腹感,利于减肥。

3纤维素体积大,进食后可刺激胃肠道,使消化液分泌增多和胃肠道蠕动增强,可防治糖尿病和便秘。

4高纤维饮食可通过胃排空延缓、肠转运时间改变、可溶性纤维在肠内形成凝胶等作用而使糖的吸收减慢,亦可通过减少肠激素如抑胃肽或胰升糖素分泌,减少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减少胰岛素释放与增高周围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使葡萄糖代谢增强。

5糖尿病患者进食高纤维素饮食,不仅可改善高血糖,减少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剂量,还有利于减肥,并可防治便秘、痔疮等疾病。

纤维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粪便量,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泄,使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对肠道的不良刺激减少,从而预防肠癌。

营养失衡应对症下药

现代人对食品越来越挑剔,不少人严重偏食,造成营养失衡。一些人发现自己营养失衡,一着急,就乱补一通,殊不知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常见的营养失衡有以下几种,可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食补。

1维生素A摄入量较少

要多吃深绿色蔬菜,其中胡萝卜素类含量较高,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适当食用动物肝脏、蛋黄、奶制品,尤其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的人要多吃。

2钙摄入量低于正常需要

奶类、豆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D;每天保证至少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经常晒太阳可促进钙的吸收。

3脂肪供能比超标

建议多吃鱼、禽类,多吃豆制品。

4硫胺素不足

硫胺素是水溶性纤维素,短期膳食供给缺乏会出现下肢沉重感、周围神经炎等症状。便秘不仅与膳食纤维摄入减少有关,也与膳食中缺乏硫胺素有关。谷胚、酵母是硫胺素的最好来源。食物要多样化,以谷物为主,多吃杂粮及豆类制品。硫胺素遇碱容易被破坏,煮粥时不要放碱。

5胆固醇摄入过量

控制动物性食物摄入,中老年人尤其要控制畜肉、蛋类、动物内脏的摄入,可以用豆类或豆制品代替部分动物性食品。

健康饮食讲究四平衡

时下,人们都特别注重健康谁都不愿输给疾病这个“头号杀手”。所以,人们开始追求健康的饮食方式,而健康是依靠每天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所得,这些营养物质来源于各种各样的食物。因此,要保持身体健康就必须营养全面,做到平衡饮食。

1“杂食者,美食也”——杂与精的平衡

人体需要的营养是多方面的,必须有众多不同来源的食物才能满足人体营养平衡的需要。膳食偏简求精,实则有害无益,特别是对生长发育不利,偏食和食物过精易造成微量元素铁、锌、碘、矿物质元素钙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以及一些营养素的过剩。因此,除需注意食品色、香、味、形以外,更应保证食品来源的多样化。

2“食宜暖”——膳食的冷热平衡

“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指出了膳食的冷热平衡。“食宜暖”,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体虚胃寒的人,应少吃生冷食物,特别是在夏日更应慎重。民间也强调“饥时勿急,空腹忌冷”。反之,饮食也不可太热,否则易烫伤胃脘、咽喉。据报道,在华北地区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就有喜饮热水、热粥的习惯。故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所以,膳食应当注意冷热平衡。

3“食前忌动,食后忌静”——就餐前后动静平衡

就餐前后动与静的平衡同样很重要,因为人们每天饮食中所摄入的各种营养与身体的热能消耗之间必须保持平衡。《论语·乡党》中说:“食不言,寝不语。”说明古人主张食前及食中宜静而专注,不可分心、高谈阔论,以利纳谷和消化。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说明进食后缓行散步有利于健康。

4“胃好恬愉”——进食前后的情绪平衡

进食前和进食中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活动正常进行,与此相反,则会危害脾胃。《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人们在气血紊乱的情况下,不可能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进食过程中一切反常的情绪都应尽力排除。

§§§第三节 食物是最好的营养仓库

营养来自每天的饮食

营养是维持生命的先决条件,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康复的重要条件。很多人关注“营养”,但不见得真正懂得“营养”。其实,营养的重要来源就是食物。食物是维持人体生命和保证健康的物质基础,它能维持生命、保证生长发育、促进健康。人类从胎儿开始直至死亡都离不开食物和营养,人类体质的好坏与营养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让我们先看看食物的功效:

食物供给我们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像汽车跑动需要汽油,空调制冷需要电力一样,人体也像一台机器,需要食物的营养来维持运转,站、走、睡觉、读书都需要食物提供的能量。

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如骨骼、肌肉、牙齿、血液,它们的生长发育需要食物提供“建筑原料”。各种组织需要不断地更新和修补,也需要食物提供原料。

与此同时,食物还参与维持正常的渗透压、酸碱平衡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活动,保持机体正常运转。人的一生,以70岁寿命计算,包括饮水在内,共计摄入接近60吨的食物。如此巨大的膳食库足以改变人的健康走向。合理饮食,有益健康,可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好色”是获取健康的明智之举

科学研究发现,不同颜色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和具有的功效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介绍七种不同颜色的食物的特殊功效,让您在满足口福的同时,也能从食物中得到最均衡的营养,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健康和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