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9512200000003

第3章 涉世(3)

后来,高老太太死了,哲宗亲政,重新启用革新派,打击守旧派。蔡京又摇身一变,成了革新派元老,重返朝廷,对那些攻击过自己的守旧派大臣,进行打击报复。

还没等蔡京把位子坐稳,年纪轻轻的哲宗撒手人寰了,留下了一堆半截子工程。

革新派六神无主了。

徽宗上台后,在向老太太的影响下,对革新派进行了一次不算彻底的清算。蔡京被夺了官,闲居在杭州。

可以说,蔡京到了这个地步,本已没什么政治前途可言了。

但童贯的到来,让老谋深算的蔡京嗅到了不同寻常气息。

能不能东山再起,全靠这个人了!蔡京暗地里盘算着。

善长官场攀爬之术的蔡京,很快就用钱开路,和童贯拉上了关系,打得火热。

蔡京凭借着超常的政治手腕,买通了童贯,使得童贯在徽宗面前大加美言。同时,蔡京自身也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在书法、散文、诗词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艺术界名气也不小,徽宗对他这个人也早有所闻。

有了童贯的举荐,又与徽宗兴趣相投,想不东山再起都难啊!蔡京很快受到徽宗的重用,连连升官,最后他干脆借着徽宗的东风,把宰相韩忠彦、曾布排挤掉,自己当起了宰相。

喝水不忘挖井人。蔡京是靠童贯的帮助,在政治上起死回生的,自己发达了,自然不能忘了这个大恩人。

政治上的恩恩相报,实际就是一种交易,你推荐我来,我推荐你,大家一同升官发财,结成一个利益同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官场上混,要想把官当大当稳,必须拉帮结派,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早晚要吃不了兜着走!

这个道理,童贯清楚,蔡京也明白。谈哥们感情有多深,那是酒桌上的客套话。相互利用,彼此关照,才是根本。

蔡京当宰相后,极力举荐童贯,徽宗也深感被童贯伺候的很舒服,于是就委以重任,让他执掌军权,领枢密院事。

童贯、蔡京二人自此掌控了大宋的军政大权,为了达到讨好徽宗的目的,两人勾结杨戬、梁师成、李彦、王黼、高俅、朱勔等人,极力怂恿徽宗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搞得百姓怨声载道,揭竿而起,造反不断。

大宋国的肌体发生病变了!

原本就不懂政治的徽宗,在童贯、蔡京等人鼓动下,愈发昏庸。整日除了吟诗作画外,就是喝酒泡妞。见到美女就腿发软、眼发直,恨不得一口吞下去。后宫的三千佳丽还不够,在高俅的撩拨下,经常微服出宫,到青楼妓院寻欢猎艳。其中,和名妓李师师之间那段风流韵事,更是成为千古佳话。

话说这李师师,那是长得妩媚,生得风流。不管哪个男人见了,都是浑身发抖,口水直流。

更重要的是,她不但以色动人,还以才服人,琴棋书画、歌舞侍人,无所不能,无所不通。

这么一个才色双全的女子,很快红遍了汴京城。

出了名的李师师,主要的服务对象都是些上流人物,不是高官,就是富豪。

同时,她的出场费也跟着名气一道水涨船高。

一般人请不动她!

徽宗的宠臣高俅,原本是个吃喝嫖赌的地痞无赖,后来因为蹴鞠踢得好,且善于溜须拍马,被当时还是端王的赵佶看中,留在身边,做了个心腹。

赵佶做了皇帝之后,这高俅自然也跟着升官发财了,做了个殿前都太尉。

大权在手,又是皇帝身边的红人,高俅把精力不放在公事上,而是经常饮酒狎妓,出入各种情色场所。当红名妓李师师,自然也是他经常光顾的对象。

在李师师那里体验到春宵一刻值千金的优质服务后,高俅就时不时的把李师师这个人向高宗详细进行了推荐,说她长得如何倾国倾城,说他的身段如何苗条,说她的歌唱得如何好,棋下得如何棒……当然,他专门隐去了与李师师上床的快感。

极品尤物,皇帝应该优先享用!这个道理高俅比谁都明白。

徽宗本性就喜好风花雪月,听高俅这么一说,心里直痒痒,孩子总是自己的好,女人总是宫外的美,野花总是要比宫花香艳。

我得去体验一把,不然这男人不是白做了吗?徽宗拿定了主意。

不过这到青楼狎妓,可不比正常出巡,徽宗贵为天子,若是带着天子的仪仗,出巡青楼,考察李师师,那还了得,天下不是要大乱吗?

徽宗虽然昏庸,但还不至于昏到白痴的地步!

不光彩的事情,得偷着来,经过和高俅等人的一番密谋,徽宗打着微服私访的旗号,换套行头换个身份,直奔青楼。

初遇李师师,好色的徽宗就被她迷得神魂颠倒。那脸蛋、那眼神、那身条、那歌声、那舞步、那棋艺、那玉体、那风情……始终在徽宗的脑海里轮番闪现。

她太有名了,要不然我非把她召入皇宫,做个妃子不可!徽宗很是遗憾。

不过,话又说话来了,距离产生美,要是真召进了宫,恐怕新鲜劲一过,徽宗又移情别恋了。

与李师师交往,徽宗总感觉相处时间太短,分别时间太久,相思在宫里头。所以,他也顾不上虚弱的龙体,隔三差五借着微服私访之名,去青楼和李师师幽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徽宗对李师师的痴迷达到了疯狂的地步,隔几天要是见不到李师师,这心里就憋得慌,吃不好,睡不好,神情恍惚。然而,只要一见到李师师,他顿时心花怒放,精神矍铄,吃嘛嘛香。

可这世上没有不通风的墙,皇帝出入青楼,嫖宿名妓的消息不胫而走,宫里宫外议论纷纷。

徽宗应该收敛一下了,不然的话,恐怕人心不稳,日久生变啊!毕竟大宋的江山,已经是摇摇欲坠了。

就此收手吧,徽宗!

牵手容易,放手难啊!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动脑。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之后,高俅又给徽宗献策了,明的不行,咱来暗的,从皇宫挖条密道直接通到青楼。这样既可以解决徽宗的相思之苦,又可以避免被人看见。

这个主意好!徽宗很喜欢。

皇帝说挖密道,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劳力有的是,想挖多远就挖多远。

密道挖成了,徽宗更加有恃无恐了,频繁的往返于皇宫与青楼之间,致力于和李师师饮酒作诗,听歌赏舞,床第交欢。什么朝政,什么战事,懒得再理,任由蔡京、童贯等人处置。

帝无正事,国无宁日。

一个皇帝留给后人的不是丰功伟绩,而是风流韵事!

这不仅是皇帝个人的悲哀,也是一个朝代的悲哀。

再说秦桧,在大学里混得可谓是如鱼得水,从外舍到内舍,再从内舍到上舍,一路考下来,可谓是畅通无阻。

读书爽!考试更爽!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作为上舍生,秦桧直接被保送参加了由徽宗主持的殿试。

结果,秦桧并没有让大家失望,他考了个第三名,被徽宗赐进士及第,补密州教授。

密州教授是啥职务?就是主管教育的官员,等级为正八品,算个芝麻官,但比他老父亲的从八品要高出那么一点,算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了。

教育?好嘛,掌管招生录取工作,权力大得很啊。凭个人感觉,秦桧这回算是个实权派了,不过仔细研究一下,就发现古代官职和现在是两码子事儿。象什么教授之类的,都是清水衙门,搞什么训导考核一类的,没什么实质内容,就是一个闲职。

不过,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太学毕业就想当个实权派,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怎么也得在一些闲职上混几年,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方能担当重任。

就如同现在公务员一样,凡是要重点提拔的官员,往往要到基层锻炼几年,丰富一下工作阅历。

这是官场游戏规则,自古有之。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秦桧自从考上进士及第后,一下子从默默无闻变成家喻户晓,成了举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名人,引来粉丝无数。

秦桧心里这个美啊!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意思是说,人一旦出了名,就容易招惹上是是非非,猪一旦壮了,就快要挨刀子了。

话虽这样说,但古往今来,想出名要出名变着法子出名的人还是层出不穷。

归根结底,出名还是利大于弊,要不然也不至于现在的年轻人削尖脑袋往名人堆里挤。

做名人,可谓大大的爽!

这不,秦桧前脚刚登第,后脚好事就来了,有人主动把女儿嫁给他!

这个人是谁?王仲山这个名字可能不太出名,但他的父亲王圭却很有名,是神宗朝有名的“三旨相公”,他这个宰相当得很有特点,上殿面见皇帝时,说“取圣旨”,听了皇帝指示后,说“领圣旨”,回到衙门后对办事的说“已得圣旨”。

关于王圭这个人的说法有很多。

有人说他,碌碌无能。

有人说他,胆小懦弱。

有人说他,老奸巨猾。

至于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这里不做赘述。且说他有五个儿子,都是典型的纨绔子弟,整日游手好闲,不成气候。依仗着老爷子的政治背景,朝廷上给个高干子弟待遇,做个不大不小的官。

王仲山是王圭的二儿子,有个女儿闺中待嫁,提亲的不少,王仲山迟迟不点头。

家人们都很纳闷,这老爷子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其实,王仲山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早把目光瞄准了那些太学里上舍生,这些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未来的朝中大臣,选个合适的,把女儿嫁给他,自己的后半辈子就高枕无忧了。

很快,进士及第的秦桧走进了王仲山视线,他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反过来再看秦桧,家境贫寒,孤身一个在汴京打拼,虽然身中进士,但在官场上混,没有点背景,发迹的机会很小。

秦桧是个聪明的人,他不可能不认识到这一点。他也在翻来覆去的琢磨,怎样才能找一个豪门大户人家做靠山,给自己日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双方是各有所需,优势互补,经媒人一撮和,二话没说就成了。

王仲山找个进士作乘龙快婿,脸面上也风光不少。

秦桧娶了个老宰相的孙女,政治背景不容小觑。

一桩政治联姻的买卖就此成交了。

中了进士,又攀上豪门,秦桧这次算是双喜临门啊!

5、引狼入室

要说徽宗这个皇帝,很有意思,他一边把任由蔡京、童贯等人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一边却又做着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美梦,幻想着成为名垂青史的有为君主。

收复燕云十六州不仅仅是徽宗的梦想,从太祖赵匡胤开始,大宋历任皇帝都有这个梦想,但结果实现了吗?没有!那些比徽宗强上百倍的皇帝都没有能力收复,就凭徽宗这副昏庸无能、胆小怕事的架势,能收复得了吗?做梦去吧!

糊涂的徽宗,根本就没有想到,当时大宋面对内外形势是怎样的?

在大宋内部,首先是赋税沉重,百姓困苦不堪,起义连绵不断,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其次,宋建国之初确立的军事制度,有着严重的弊端,军权掌握在不懂军事的文官手里,武将只能带兵打仗,至于仗怎么打,还是由文官来决定。导致宋军的战斗力极差,经常被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连农民起义军都疲于应对,又何谈与辽作战,收复燕云十六州啊。最后,朝政混乱,人才紧缺。蔡京、童贯等人任用的多是无能贪婪之辈,根本起不到富国兴邦的作用,人心涣散,各为私利,没有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对外氛围。

在大宋外部,辽因为内部的政治斗争,也在走向衰落,这是大宋所希望看到的,因为辽的衰落,缓解了大宋边疆的压力。但与此同时,在辽的北面,一个新兴政权正在迅速崛起,这就是由女真族建立的金。金在未建国之前,女真族一直受辽的统治,在辽的残酷剥削之下,女真族渐渐产生了反抗的意识,特别是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后,南下攻辽,屡战屡胜。

公元1115年,也就是宋政和五年,秦桧中进士之年,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

愚昧的大宋皇帝和臣子们,还没有意识在危险的到来,他们看到金打败辽后,欢呼雀鸣,为金叫好加油。

这群傻子,把豺狼虎豹当成自己朋友,妄想着借助金人的大刀长矛来完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壮举。

为了灭辽,实现祖宗遗愿,使宋与金直实现直接接壤,徽宗派遣使者从海路至金,商讨联合灭辽事宜。

阿骨打刚登大宝,正是踌躇满志之时,听了宋使说明来意之后,心中难免激动不已。

大金的机会来了!

更为荒唐的是,徽宗非常直白的向金示弱,明确表示,金灭辽后,宋把每年向辽缴纳的岁币,每年如数转给金。

这样的便宜谁不要啊,不要白不要!

宋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燕云十六州收复回来!

金表面上答应了宋的要求,双方达成了“海上之盟”。

其实阿骨打心里在冷笑,就你那熊样,还想收复燕云十六州?门都没有!

这世上啊,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宋和金两国之间频繁的海上往来,难道就一点风声不走漏吗?两国结盟这么大的事情,肯定要放在朝廷上商议商议阿,这一商议就出问题了,朝中大臣三六九等,有亲金的,有亲辽的,亲金的没什么说的,亲辽的就不同了,不能坐等着看辽被灭掉啊,就把这个爆炸性的消息透露给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