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9512200000012

第12章 等待(1)

16、罢相风波

政治斗争讲究什么?讲究借题发挥,小事夸大,东拉西扯,添油加醋,老账新账一起算,置人于死地而后快!

因为这个修政局,不少人就拿它说事,反正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朝廷花大把大把银子,养了这么多满肚子花花肠子的文官,平时不嚼嚼舌头,怎能对得起手中的饭碗。

他们的目的如果真是为了江山社稷安稳、黎民百姓福祉,也可以肯定!可他们最终的目的,无外乎,斗来斗去,为了自己的那点小利益!

什么事情都让皇帝定夺,皇帝有时候也发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皇帝又不是真理,没办法,就凭个人感觉来定夺。

误差那是相当的大!

高宗在修政局这个问题上,原本是支持的,有这么机构,给自己当当参谋,也不是什么坏事!

不过,修政局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不断有人站出来,说修政局这不好,那不好。

这些人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很明显,就是冲着秦桧来的!

到底是真不好,假不好,高宗不可能亲自去查,只能在上朝的时候,听听大家的意见!

监察御史刘一止和检讨官林待聘先后上疏,力陈修政局如何如何好,有存在必要,千万不能废!

你说这个刘一止,你不是前后矛盾吗,前面说修政局没必要,后面又说不能废,废与不废都让你说了,让皇帝说啥?

这样的庸官还不赶快拿下!高宗被惹恼了。

刘一止丢官,形势向着不利于秦桧方面发展!

有点不妙!

更不妙的是,在绍兴二年(1132年)七月,一直在外统兵打仗的吕颐浩,突然班师回朝。

他此行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倾轧秦桧!

真正的较量开始了!

吕颐浩对当前的形势也有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就现在秦桧在朝中的势力来讲,凭他吕颐浩一个人还摆平不了秦桧,必须事先做好人事布局,把自己的人引荐上到重要岗位,帮助自己倾轧秦桧!

他第一个引荐的就是张邦昌的女婿朱胜非!

秦桧向来与张邦昌不合,矛盾尖锐,吕颐浩引荐朱胜非,就是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来达到倾轧秦桧的目的!

这一招够狠!

吕颐浩提出的这项人事动议,能顺利通过吗?

当然不能,秦桧这一边,立刻采取反击行动,给事中胡安国指责朱胜非这个人能力不行,必误大计!

双方直接交锋了!

吕颐浩原本引荐朱胜非任同都督!但是由于胡安国的强烈反对,双方互不相让,高宗没有办法,就搞了个平衡,采取折中措施,让朱胜非任绍兴府,不久又任了醴泉观使兼侍读!

皇帝拍了板的事情,下面就得立马办,起草诏书,下达任免通知,一步一步按程序走,容不得任何马虎,否则那可是欺君之罪啊!

给事中胡安国的建议没被皇帝采纳,心里不舒服,一想起吕颐浩、朱胜非之流,气就不打一处来,来了脾气,把诏书给压下来,迟迟不发!

胡安国压着诏书不发,吕颐浩还动不了他,因为是他的主管领导是秦桧,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

没辙了,吕颐浩一边让自己主管的检正储房文字黄龟年书写任命行状,一边向高宗打小报告,参了胡安国一本!

高宗一听,那哪行啊,我说话都不好使了?我决策的事,都敢耽误,别人的事,那就甭提了,说不上怎么吃拿卡要呢?

给我罢免了!高宗生气了。

胡安国早就料到了有这么一天,一人做事一人当,没等朝廷罢免令下来,他就递交了离职报告,不用你免,我自己走人啦!

真是个牛人!

胡安国一走人,秦桧傻了眼,他可是自己的台柱啊?他走人了,我这个台省就完了,还怎么和吕颐浩抗衡啊!

挽留!挽留!

秦桧急忙给高宗上了三个奏折,建议留用胡安国!

高宗这会儿正在气头上,别说秦桧三个奏折,就是三十、三百个奏折都不起作用,高宗铁了心要免胡安国,谁说情也不好使!

谁不拿皇帝的话当回事,皇帝也不会拿谁的乌纱帽当回事!

这就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还有谁不服?

别说,真有不服的,不怕丢官的,侍御史江跻、左司谏吴表先后上书,建议留用胡安国!

好啊,原来你们都是串通好的,一个胡安国,就让你们露出了朋党的马脚!全给我免了!一个不留!

这事搞大了,高宗动真格的了!

吕颐浩那帮人,乘机在一旁煽风点火,把秦桧的人一个不落,全部写上朋党的名单,呈给了高宗。

这下倒好!来个连窝端,程瑀、胡世将、刘一止、张焘、林待聘、楼炤等人全部被拿下!

小弟们都下了台,老大还能幸免吗?

失败来得太快了吧!

这相位还没有坐稳,椅子还没坐热,就让人给倾轧下来了!

是能力不行吗?不是!

是贪污贿赂了吗?不是!

是徇私枉法了吗?不是!

是什么?是政治斗争!

自认为吃透官场规则的秦桧,最后还栽倒了!

经验啊,倒在了经验不足上!

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再倒下!

秦桧倒下了,但吕颐浩的人依然不依不饶,他们要在秦桧身上踩上几脚,才解气!

得饶人处且饶人,别断了自己的后路!

罢免需要理由,除了朋党之外,高宗还给出两条理由:一是秦桧提出南归南,北归北,高宗是北人,将归哪?二是秦桧说为相数月,可耸动天下,高宗至今也没看到!

有了高宗亲自批示,反对秦桧的人更加嚣张了,把高宗的话写到训词里,意思是告诉天下人,这是皇帝的指示,看到没?力度很大啊!

目的不仅是要把秦桧搞下台,还要把他搞臭,让天下人都骂他,永世不得翻身!

更绝的是,黄龟年等人咬住秦桧不放,在他们鼓动下,高宗下了诏,表示永不任用秦桧!

高宗敢为自己的话负责到底吗!

大宋的臣子们,说你们什么好呢?跟金人斗,狠不起来,跟自己人斗,那是往死里整啊!

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秦桧终于领悟到了!

我秦桧还会回来的!我还会东山再起的!

到时候,你们这些人就会知道什么叫狠!

17、静观其变

秦桧这相是罢了,但高宗并没有像吕颐浩他们设想的那样,把他一罢到底,而是另有任用,任了个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从二品待遇,虽是一个闲职,但毕竟给他留了个台阶。

高宗并不傻!他知道还有用得着秦桧的时候。

得给自己六条后路啊!

高宗留这一手,让秦桧看到了希望。

东山再起,不是不可能!

卧薪尝胆,静观其变,才是正道!

临安是天子脚下,三教九流汇聚之地,秦桧刚刚罢官,心情烦闷,想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闲居。

去哪里呢?不能离朝廷太远,远了就会消息闭塞,不能及时掌握时局动态,影响到东山再起。太近的话,又闹得慌,看着吕颐浩那帮人一个个趾高气昂、得意忘形的嚣张样,这心就堵得慌,气不打一处来。

高兴得太早了吧,谁胜谁败,现在还不是下定义的时候!

好了,你们忙你们的,你们斗你们的,我先找个地方,休闲休闲,写写字,作作画,吟吟诗,喝点小酒,这个爽啊!

我倒要看看,没了我,你们还能蹦跶多久!

秦桧举家搬到了温州,在这里过上了闲居的生活,偶有官场失意的朋友,曾经跟自己混的小弟,到他这里叙叙旧,发发牢骚。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再看朝廷这边,吕颐浩成功赶走了秦桧之后,在百官里面,一人独大,更加专横跋扈,除了皇帝以后,谁也不放在眼里。

秦桧走了,我就是老大,谁不服就贬谁!

抗金名将李纲,无论在朝廷还是地方,都很有威望。吕颐浩嫉妒李纲,想排挤他,就上书说李纲放纵匪徒暴乱,图谋不轨。

高宗本来就对不喜欢李纲这样只忠于大宋,而不忠于他本人的大臣,于是就借机把李纲的职给降了!

大臣李光为李纲打抱不平,吕颐浩就指责他和李纲结党,让谏官弹劾他,最后是把他的官给罢了!

编造罪名,打击异己,吕颐浩搞政治也有一套!

斗吧,斗吧,大宋就是因为内斗而导致差点亡国!

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内部倾轧呢?

除此之外,吕颐浩这个人说做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一面大张旗鼓的搞审计滥赏,一面自己又常常滥赏!

作为堂堂的宰相,不但不能以身作则,反倒徇私枉法!

朝廷上下哪个能服?

再看内外形势,内部的叛乱仍然此起彼伏,牵制了宋军很大精力,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将领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平定内部叛乱上!

大宋政权摇摇欲坠了,最高兴的莫过于伪齐的刘豫了,这个金太宗的儿皇帝,早就觊觎大宋的疆土了,他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金把宋灭了,自己来个不劳而获,把大宋领土全部收入囊下!

那样该有多爽!

历史就改写了!

他算计的倒是挺好,金人难道是傻子吗?要打也得伪齐军队先上,金军配合!

在金人的命令下!刘豫东拼西凑了三十万大军。

在金军的支持下,伪齐军对开始南侵,与大宋打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高宗,对金政策始终定不准,其实,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能保住现有疆土就行,剩下就不要了,谁有能耐谁就占吧!

这是他的底线!

但就是连他这个底线金人也不满足!

兔子逼急了是会咬人地!

何况人呢?

为了保住自己皇位和脑袋,高宗实在没有办法,只能重用抗战派将领,进行自卫!

跟伪齐的战争,南宋明显占有优势,胜多负少!

伪齐的将领大部分都是大宋的旧将,跟金打仗的时候,不是溃败了,就是投降了,没什么真本事,为了混碗饭吃,投靠了刘豫。

别看宋军打金人不行,要是打伪齐的军队,那还是有把握的,内战内行啊!

有伪齐的军队在前面打头阵,牵制宋军,金军也不发动全面进攻了,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宋的要塞。

金人不是一般的狡猾!

让人高兴的事,宋军在与金军打的几场关键行战役中,都取得了胜利,挫败了金军妄图短时间内灭宋的计划!

绍兴元年(1131)十月,金兀术亲率十余万大军虎视眈眈的向宋地和尚原进发,打算从这里一路向南打下去,占据四川,对南宋形成包围态势!

金的图谋能得逞吗?

大宋的将士们得加油了!

宋军这次变得聪明了!

宋跟金打了这么多年仗,彼此都很了解,宋将吴玠、吴璘两兄弟针对金军擅长短兵相接,马上作战这一特点,为了避其锋芒,就研制了一批强弓劲弩,不与敌人面对面肉搏,只要金军一到弓弩射程之内,就万箭齐发,射得金军是人仰马翻,无法靠近宋军,骑兵优势发挥不出来!

战争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要是大宋的将领们都这么打,恐怕今天的大宋已经灭金了!

金兀术这个气啊,自己有万夫不当之勇,可就是近不了身!一身的力气,使不出来!

郁闷死了!

给我往死里冲,我就不信他箭能一直射下去!金兀术亲自披挂上阵,鼓舞士气!

有用吗?箭可是不长眼睛的哦!

这不,金兀术张牙舞爪的咆哮,招来了一枝流矢,中箭了!

叫你嚣张,让你知道知道中箭是啥滋味!

金军被彻底打跨了,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被俘的也不少!

这是宋金直接交战以来,宋军取得的最大胜利!

来时气势汹汹,回时抱头鼠窜!这就是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军。

金人开始对大宋刮目相看!

有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大宋上下沸腾了,一些人开始忘乎所以了,原来金军也不过如此!

出兵北伐!收复失地!把金人打回松花江去!主战派在叫喊!

宰相吕颐浩认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接连上书道:“当年太祖取得天下的时候,不过只有十万人,现在我们有军队十六七万,韩世忠、张俊、陈思恭、张茶等人多次上奏,请求出兵收复中原,将士人人都有战心。再说了,金人把中原给了刘豫那样的无能之辈,连乳臭未干孩子,都知道他治理不了国家。我们的精锐部队都是中原人,思乡心切,可以趁此良机,一举收复中原,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的话,错过了机会,今后就难以再收复了!”

高宗觉得也有道理,可是翻来覆去又一想,刚打一次胜仗,不能太过于乐观,内部叛乱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事情得从长计议!

于是高宗就把这事列为议题,让百官们讨论,能否出兵?怎么出兵?由谁率领?

正当大家忙着讨论的时候!

有人从金捎来消息,说金人让宋派重臣到金商谈议和!

难道金要议和了?头一次这么主动啊!这样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高宗一直心存议和之心,听到这个消息,怎能不兴奋!

快,传令下去,立即停止讨论出兵的事情!千万别在这个时候得罪金!坏了议和的大事啊!

高宗担心讨论出兵的事让金知道了,议和就成不了了!

还不行,边境部队还在和伪齐打呢,快别打了,惹恼了金,议和又泡汤了!高宗急令边境停战!

金军真想议和啊,一次失败就让他们丧失了对宋进攻的欲望?

还不至于吧!

他们没那么容易被打服!

这只不过是他们缓兵之计而已!

绍兴三年(1133年)十二月,宋使韩肖胄从金回来,一同前来还有金使李永寿、王翊,看这两人的名字就知道不是土生土长的金人,是大宋的投降分子,他们给高宗带来金提出议和条件:要宋归还伪齐的俘虏及从西北地区移民到宋境内的人民,并提出以长江为界,把江北地区割给刘豫的伪齐。

这条件和秦桧提出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政策不谋而合!

秦桧是奸细!他和金早就串通好了!要不然怎么想法一致!

反对秦桧的人群再一次炸窝!

岂有此理!

要知道现在大宋打了胜仗,主动权在我们这里,金提出条件太无理了!

坚决不能答应!

朝廷上下同仇敌忾!

高宗纵有求和之心,面对这么强烈的反对声音,也只能暂时放下!

此刻,他想起了秦桧!

看来议和要想成功,非秦桧不可啊!高宗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

不过,还得慢慢来,太急了,恐怕弄巧成拙,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秦桧,你还是在温州再逍遥几天吧!高宗如此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