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
9510700000018

第18章 忠告七:做“律己”之人(1)

对于自己,要从严自律。

所谓自律,是说约束自己在一定的法则内,因人是社会的人,总受到社会法则的制约,超出之外,就会出问题。在一定的社会有一定的道德标准,而有的道德是永恒的,做了违背永恒的道德之事,不仅为时人所不耻,也永远为后人所唾骂;又如,放纵自己私欲,任性而行,为所欲为,必将侵犯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而遭到怨恨。这就必将受到人们的反对。不能自律的人,既不能爱人,也糟蹋自己,事实上是自暴自弃的人。自暴自弃又被人厌弃的人,是不可能有好的前途,更不可能有所成就。

能自律的人,就能去私为公,发奋向上,能自律的人,就能为人的表率;能自律的人,就能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能爱人的人实质上是自爱。这种人必得到人们的信服和支持、拥护,他不论干什么工作,何患无所成就。

李嘉诚在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提问时说:

“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中国人的勤劳、节俭的美德。最要紧的是节制你自己,约束自己。对人却要慷慨,这是我的想法。”

李嘉诚先生在自律方面堪称表率在学习方面,我们谈过李嘉诚先生在年少时就已经与众不同,每夜都将自己关于房中,孜孜不倦地学习。

李嘉诚先生当时的苦读,日日如是,他对学问的追求,是一种热诚的表现,也是一种自律精神的表现。只有自律性强的人,才可能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不倦地学习知识,热衷于增进自己的知识,打开自己的眼界,拓阔自己的思维空间。

除了追求学问时体现的自律精神之外,李嘉诚先生的自律精神还显现于他的工作之中。前面我们已经谈过李嘉诚先生勤恳的工作态度,在他当推销员之时,无一个同事能出其右。李嘉诚先生的工作热诚,就和他追求学问的热诚同出一辙,都是在背后有一种自律的精神在推动着。这种自律的精神,是无需老师日日叮嘱的,是无需父母日日都提醒的。

在待人方面,李先生的律己精神表现于他对人从来都是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是他的座右铭。但他待人却很宽厚。一个平常人,遇到其他人对他不好,或是怀有敌意,或是在商场上竞争,或是背后中伤他,一定会极其生气,甚至想要报复。但李先生不论是在个人还是在生意上,除非是恶意损害他的个人名誉,否则他一般的处世哲学就是不去斤斤计较自己利益。其他人有错,也以宽宏的态度去饶恕他人。儒家思想慈与恕的美德,李嘉诚先生一一做到。这一种慈与恕,其实也就是源于他个人严于律己,不去和他人斤斤计较利益,予人方便的自律精神。

自律并不是容易做到的,但这却是成功的条件之一。读者们,你们要成功,也需要从自律着手,学习自律精神。李嘉诚先生的自律精神足以为我们借鉴。

严于律己一个我行我素的人,是难以在某一领域取得突破的。

因此,必须要约束自己,制约自己。比尔·盖茨深刻地说:

“我们惟一能控制的便是我们的头脑,如果我们不能控制它的话,别的力量就会来左右它了……”

一个人若不能控制自己的头脑,思想总被其他各种思想干扰、左右的话,这样的头脑就成了大杂烩。

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介绍自己的成功经历时写道:

“我在家乡跟一位专业歌手学唱歌,同时还要去师范学院上学。毕业时,我问父亲,自己今后是当教师还是当歌唱家?

父亲说:‘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两把椅子中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我选择了唱歌,经过14年奋斗,我终于获得了成功。”

成功的决策者,不仅意味着明确坚决做什么,而且也意味着坚决不干什么。果断取舍,懂得不干什么,确实是一种大智慧、一种睿智,在种种诱惑面前,目标始终如一,这就是难能可贵了。将一把椅子一坐到底,确实是一种执著。

会限制自己的人,就会发展自己;会发展自己的人,也会限制自己。比尔·盖茨说:“坚持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一种勇气。绝对不做那些良知不允许的事,是另一种勇气。”

有了这种勇气,我们就能为着预定的目标,选择该做的事,舍弃不该做的。

限制自己是一种强制行为,它不仅表现在对精力的运筹上,还表现在对时间的调度上;不仅表现在对其他专业兴趣的控制,也表现在对娱乐活动、应酬方面的限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它经不起折腾和浪费。

限制自己需要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这种意志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平时,要从调节自己的情绪起步。能以自己的思绪控制其行动的人是弱者;反之,能用行动来控制自己思绪的人,则是强者。李嘉诚谈到自己对不正常情绪的制约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

如果我觉得沮丧,我就唱歌;如果我觉得悲伤,我就大笑;如果我觉得无法胜任,我就想想过去的成就;如果我觉得无足轻重,我就想想我的目标。

经常注意将情绪调整到较佳的位置,久而久之,就能增强自己的聚焦意志,使聚焦效应结出丰硕的果实。

这儿有一个关于一位深谙自我管理艺术的人物的故事,他的名字是豪威尔。1944年7月31日,他在纽约大使酒店突然身亡的消息震惊了全美。华尔街更是骚动不已,因为他是美国财经界的领袖,曾担任美国商业信托银行董事长,兼任几家大公司的董事。他受的正式教育很有限,在一个乡下小店当过店员,后来当过美国钢铁公司信用部经理,并一直朝更大的权力地位迈进。

在谈到其成功的秘诀时,豪威尔说:“几年来我一直有个记事本,登记一天中有哪些约会。家人从不指望我周末晚上会在家,因为他们知道,我常把周末晚上留做自我检察,评估我在这一周中的工作表现。晚餐后,我独自一人打开记事本,回顾一周来所有的面谈、讨论及会议过程。

我会自问‘我当时做错了什么’,‘有什么是正确的?我还能干什么来改进自己的工作表现’,‘我能从这次经验中吸取什么教训’等问题。这种每周检讨有时弄得我很不开心。有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莽撞。当然,年事渐长,这种情况倒是越来越少,我一直保持这种自我分析的习惯,它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豪威尔的这种做法可能是向富兰克林学习的。不过富兰克林并不等到周末,他每晚都自我反省。他发现过十三项严重的错误。其中三项是:浪费时间、关心琐事及与人争论。睿智的富兰克林知道,不改正这些缺点是成不了大业的。所以,他一周把一个要改进的缺点作目标,并每天记录赢的是哪一边。下一周,他再努力改进另一个坏习惯,他一直与自己的缺点奋战,整整持续了两年。

所以富兰克林会成为全美国受人爱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在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的私人档案柜里有一份特别的卷宗,内容都是“我做过的傻事”。有的时候,卡耐基会口述这些事给秘书记录,不过有时某些事委实“傻”得太厉害了,卡耐基都不好意思说出口,只好自己动手记下来。

如果卡耐基够诚实,这样的卷宗恐怕早就需要成立专柜了。就像3000年前所罗王说过的话:“我当过傻瓜,犯过无数错。”

每当卡耐基翻阅这份卷宗,重读自己对自己的按语时,就像有一面镜子摆在那里,让他看清自己的真相。

以前他把错都归在别人身上,但是现在他知道,他要对自己的不幸负大部分责任。很多人在年事渐长之后,都会逐渐承认这个道理。“只有我自己,”拿破仑被放逐之后说:“必须为我的没落负责任。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我所有不幸的根源。”

只有杰出的人物才能自我检讨,勇于服善。你想你是他们之中的一分子吗?下一次再听到别人的批评时,别急着跺脚,先想想他的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的话,你应该高兴;没道理的话,那更不值得生气了。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潮涨潮落、冬去春来、暑来寒往、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禽鸟来去、花开花谢、春播秋收,自然界一切物体或现象都是一种情绪的循环。人是自然界物体的一部分,所以,人的情绪像潮汐一样,会升高,也会低落。

你要时刻学习这样一个秘诀:凡是允许思绪控制其行动的人,是弱者;凡是迫使他的行动控制其思绪的人,是强者。当你每天醒来的时候,你要遵照你的计划去实施,否则,你就会被悲伤、自怜和失败所俘虏。

如果你觉得沮丧,你就唱歌。

如果你觉得悲伤,你就大笑。

如果你觉得恐惧,你就冲向前去。

如果你觉得不如别人,你就换件新衣裳。

如果你觉得疑惑不定,你就提高你的声音。

如果你觉得贫穷,你就想想将来的财富。

如果你觉得无法胜任,你想想你过去的成就。

如果你觉得无足轻重,你就想想你的目标。

其次,最好的做法是不要轻易发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事情:有的为相互间无意的碰撞,闹得脸红脖子粗;有的则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那里大动肝火,怒气冲冲;有的则为一些无关紧要的纠纷,互不相让,争吵怒骂,没完没了。这都是一些缺乏修养、自制力差的人表现出的一种愤怒情绪。他们或许认为“愤怒是人类的本性”,或说“假如我不把它发泄出来,就会存在心里,憋出病来”。想以此来为自己的暴躁脾气辩护。其实,愤怒不是人类的一种天性,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不满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表现形式有勃然大怒,打人摔东西或是怒目而视。它不单纯是烦恼与烦燥,而且它会使你处在一种惰性的停滞状况之中。

愤怒会变成一种习惯,它是你经历挫折的一种后天性反应。事实上,愤怒达到极点时就是疯狂。疯狂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当一个人大发怒火时,他往往只考虑使他发火的这件事,认识范围为发怒的对象所局限,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和后果,难以全面考虑问题和慎重权衡利弊得失,容易轻率从事。

正确对待批评李嘉诚认为,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虚心接受批评,尤其是成长中的年轻人。然而不同的是,有的人刚愎自用,受不得半句批评;有的人虚怀若谷,有批评必一概采纳;有些人当面千恩万谢的接受,转个身却忘得一干二净;有的人当面硬不认错,死要面子,背地里却能小心地检讨。

以上四者都不能算是懂得接受批评的人,因为第一种人和第四种人没有接受批评的雅量,显得风度不佳;第二种人没有审度批评的能力,容易随风倾倒;第三种人没有采纳批评的诚意,只是巧言令色。

那么怎样才是面对批评的最佳态度呢?

情感智商高的人,往往从积极的方面来理解别人的批评,特别是严厉的批评。他们会把别人的批评看做改进自己工作、完善个性、克制情绪、提高心理承受力以及激发斗志的机会。我们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史密德里·柏特勒将军等人的经历中可以得到启示。

柏特勒将军曾告诉别人,他年轻的时候很想成为最受人欢迎的人物,希望每个人都对他有好印象。在那个时候,即使一点小小的批评都会使他难过半天,但在军队的30年使他变得坚强起来。

一个人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也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感。这不仅可以消除罪恶感和自我防护的气氛,而且有助于解决这项错误所制造的问题。

李嘉诚指出,即使是傻瓜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但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就会获得他人的尊重,从而有一种高贵怡然的感觉。如果我们是对的,就要说服别人同意;而我们错了,就应很快地承认。

傻子受到一点点的批评就会发起脾气来,可是聪明的人却急于从这些责备他们、反对他们和“在路上阻碍他们”的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经验。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这样说:

“难道你的一切只是从那些羡慕你,对你好,常站在你身边的人那里得来的吗?从那些批评你,指责你的人那里,你学来的岂不是更多?”

如果有人骂你是该死的傻瓜,你会大发雷霆还是反唇相讥?林肯的陆军部长史丹顿就曾骂过他是该死的傻瓜,因为林肯为了讨好某个自私的政客,就签署一道命令转移某些兵团。史丹顿拒绝执行这道命令,还大骂林肯竟然会有这种命令,简直是该死的傻瓜!有人忙不迭地去报告总统,而林肯却平静地说:“如果史丹顿说我是该死的傻瓜,那么我一定是,因为史丹顿一向是对的。我得过去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究竟错在哪里。”

林肯果真去找了史丹顿,史丹顿让他知道那道命令的确错得离谱,林肯就撤回了。从此事可以看出林肯是一个服善之人,只要批评是出于善意的,而且言之有物,它的作用比赞美还要大。

我们都应该接受善意的批评,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且往往是错的时候比对的时候多。爱因斯坦就说过,99%的时候,他的结论都是错的!

李嘉诚常说,竞争对手的意见常常比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中肯得多。可是我们一听到有人在批评自己时,连批评的内容还没搞清楚,就本能地要替自己辩护。人总是喜欢听好听的话,我们是感情的动物,理智一碰到感情,就像冰逢烈火,霎时就可以溶解得颗滴无存。

然而有些东西是需要学的,学着谦虚、学着聪明、学着不要急着为自己辩护,学着对自己说:“如果那个人知道我所有的缺点,他的批评就不会那么温和了。”

传播公司总裁查理士·路克曼为巴伯·霍伯制作节目一年要花费百余万元。他从不看赞美节目的信件,批评的信倒是封封过目。他知道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改善一些缺陷。

福特公司鼓励员工尽量批评内部的体制,把所有的批评意见综合起来,就成了改进公司状况的最佳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