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你插上梦的翅膀:情商教育的100个哲理故事
9509300000022

第22章 播撒美丽,收获幸福(4)

腾出一只手

陀思妥耶夫斯基二十多岁时写了一部中篇小说《穷人》,学工程专业的他怯生生地把稿子投给《祖国纪事》。编辑格利罗维奇和涅克拉索夫傍晚时分开始看这篇稿子,他们看了十多页后,打算再看十多页,然后又打算再看十多页,一个人读累了,另一个人接着读,就这样一直到晨光微露。他们再也无法抑制住激动的心情,顾不得休息,找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住所,扑过去紧紧把他抱住,流出泪来。涅克拉索夫性格孤僻内向,此刻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感情。他们告诉这个年轻人,这部作品是那么出色,让他不要放弃文学创作。之后,涅克拉索夫和格利罗维奇又把《穷人》拿给著名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看,并叫喊着:“新的果戈里出现了。”别林斯基开始不以为然:“你以为果戈里会像蘑菇一样长得那么快呀!”但他读完以后也激动得语无伦次,瞪着陌生的年轻人说:“你写的是什么,你了解自己吗?”平静下来以后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出了反应:“我一定要无愧于这种赞扬,多么好的人!多么好的人!这是些了不起的人,我要勤奋,努力成为像他们那样高尚而有才华的人!”后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成为俄国19世纪经典作家,被西方现代派奉为鼻祖。

格利罗维奇、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因各自的成就赢得人们的尊敬,但同样令人们尊敬的是他们“腾出一只手”托举一个陌生人的行动。而且从最初他们就预料到这个年轻人的光芒将盖过自己,但圣洁的他们连想也没想就伸出了自己的手。

故事启思:

“腾出一只手”给别人肯定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别林斯基等三位伟大的艺术家虽然后来被陀思妥耶夫斯基抢了光芒,但毕竟因陀氏的成功而使自己的人格举世皆知。生活中更多的“腾出一只手”者则是默默无闻的,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象陀氏那样成为“不再重放的花朵”。然而“腾出一只手”给别人,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无论被托举者最后是否平凡,无论能否得到回报,都不影响爱的价值。

心灵感悟:

“腾出一只手”给卑微者——赞扬他们;“腾出一只手”给狂妄者——规劝他们;“腾出一只手”给绝望者——点拨鼓励他们……“我曾‘腾出一只手’给别人”。你能面无愧色地说出这句话吗?

换位思考

有个上海的女孩小王,嫁给了湖南男子小丁,两人感情尚可,但总是因“吃菜问题”闹矛盾。小王做菜要放糖,因为上海人爱吃甜食;小丁做莱喜欢放辣椒,因为湖南人嗜辣如命。吵来吵去,婚姻出现裂痕,最终导致离异。第二年,另一个白马王子被小王相中。婚后小王犯难了:这第二任丈夫小马,祖籍四川,也是个“吃辣大王”。第一次失败婚姻记忆犹新,经过深思熟虑,小王终于想出一招妙计。婚后第一餐饭,她就抢着买菜烧菜,每样菜里都放了辣椒,四川丈夫小马吃得津津有味。可是,小马偶尔一看妻子,只见她被辣得满头大汗,惊问:“你既然不爱吃辣椒,菜里面放这么多辣椒干啥?”小王听罢,心中甜丝丝的,笑道:“因为你爱吃辣椒啊!”小马好感动。第二天,小马抢着买菜做菜,他在每样菜里都加了糖,小王一吃,挺对胃口的,就问丈夫:“你不爱吃甜的,为什么每样菜都放糖呢?”小马诡秘地一笑:“我是向你学习,处处替对方着想啊!”小王听了,止不住泪水刷刷而下。她暗想,要是当年和小丁在一起生活时也能像如今这样“换位思考”,也不至于和小丁分道扬镳!

故事启思: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同样的情况在两种不同处理方法下截然不同的结果,能不能换位思考起到了关键作用。

换位思考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我们就无法正确地思考与回应,沟通便被阻断。

换位思考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移情”,去“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以别人的心境来思考问题。换位思考不但需要转换思维模式,还需要一点好奇心来探求他人的内心世界。

真正的换位思考必然是一个“移情”的过程,要从内心深处站到他人的立场上去,要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他人。但不幸的是,许多人的换位思考却缺少了“移情”这一个根本要素。他们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别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和感受,或是想当然地假设一种别人所谓的感受。这样的换位思考,其实仍然局限于自己设定的小圈圈之中,绝对无法体验他人真正的感受和思想。

人们常说,良好的沟通是心与心的沟通,其实移情换位又何尝不是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呢?生活中那些“善解人意”的人往往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敬,原因就是他们能够做到移情换位,用别人的眼光来想问题、看世界,以别人的心境来体会生活,这样便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心灵感悟:

学会换位思考,学习以宽广的态度接纳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和不同的物,才能彼此理解和体谅。

陈策追骡

南宋时的一天,陈策去集市上买回了一匹骡子。这骡子精壮精壮的,毛色发亮,走起路来四只蹄儿像翻花。喜得陈策连声说:“好骡好骡。”

第一次用这骡子,是要从西域的恒顺运一些丝绸到他的铺子。伙计将鞍放上骡子的背,想不到骡子突然暴怒起来,上蹿下跳,连鞍都摔在地上,把几个伙计吓了一跳。这骡怎么啦?伙计把骡捉住,又试了几次。只要鞍一上骡背,它就发怒一般暴躁蹦跳。

“这是一匹伤鞍的骡,老主人养成的。”陈策说。

“骡子不能负重,就是废物。”邻居说,“还把他送还原来的主人,或者卖掉吧!”

可陈策这个人不忍心这样做。受了欺骗,他就这样认了,他叫伙计把骡子关到城外闲置的老屋子里,每天供给它一些简单的草料。他说,“就等它慢慢地老死吧。对畜生这样狠的主人,就是畜生!”他对骡子的前主人依然耿耿于怀。

他的儿子对父亲的做法很有些想法,他还是想把骡子卖掉。但这个念头他不敢跟父亲说,他有点怕父亲。所以后来做的事他都是瞒着父亲干的。

他找到平时比较熟的一个马贩子,说:“你想法把我这头骡子卖了,我多给你中介费。”

马贩子说:“谁都知道你父亲的脾气,他会说我们的。你父亲知道了,气得要冒烟的。”

“没事,一切后果我负责!”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个路过南城的官人的马死了,便来到骡马市场,想再买一匹。

马贩子瞄见了他,上前说:“有一匹上好的骡子,因为负重时受了点伤,把背磨破了,主人要赶生意,急着就把它卖了,你要不要看看?”

官人就随他过去。一匹精壮精壮的骡子,毛色发亮。官人连声夸:“好骡好骡。”

马贩子说:“就是背上有些伤,稍养一养就好了。”

骡子的背上有一些新鲜的擦伤。是陈策的儿子和马贩子磨出来的。脱毛,破皮,见血。

官人和当时的陈策一样,毫不犹豫就买下了。他说:“我的日程宽裕,暂不用它,只与我随行即可。”

陈策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可当时已经晚了,那官人早已离开了南城五天了。

陈策骑上马,沿官道追。晓行夜宿,沿路打问。他花了两天时间,赶上了那匹骡子。那骡子见了他,不走了,挨挨蹭蹭要靠近他。想说什么说不出来,只知道犟着不走。

陈策向官人行礼,说:“这是一匹伤鞍的骡子,不能负重。”

官人疑心他舍不得这精壮的骡子,要反悔,就说:“伤鞍的骡子我也要。”

陈策解下自己的马鞍,递给官人,说:“不信,你试试。”

官人说:“我不试。”

陈策叹一口气:“我以诚待你,你却疑我欺诈,既如此,我在家等你。”说完,策马回家了。

不久,官人返回了南城。他找到了陈策,说:“我来并不是为了讨回银两,而是特为谢罪而来。你待我以至诚,竟受我小疑。哎,惭愧呀!”

故事启思:

陈策追骡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利他”的典范。故事本身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诚实。那些常为一己之利表现不诚实的人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陈策的行为给儿子上了一场生动的教育课:一个人对别人表现出完全的不诚实时,可能会获得暂时的回报,但你不可能终生活在自欺欺人的阴影之中。

的确,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不容易,因为它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功利,需要实实在在地付出、奉献。真诚待人、克己为人的人,也许偶尔会被欺诈,但他们会真正时时受人欢迎。而对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绝不为个人利益放弃诚实的人,人人都会真诚接纳他,愿意和他交往。

心灵感悟:“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的原则是不足取的——尤其是当别人欺骗或辜负了你的时候;想让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去对待别人吧。

胡桃的真面目

一只乌鸦叼了个胡桃,飞上了一座高大钟楼的楼顶,用它的爪子抓住胡桃,开始用自己的喙去啄它。可是突然间,那胡桃滚了下来,消失在一道墙壁的裂缝里。

“墙啊,美好的墙,”胡桃核知道它已不必再担忧乌鸦的利喙了,就向墙壁哀求道,“请看在上帝的分上,它对你是这样好,把你造成这样高大坚强,还给你装上这些声音如此美妙的大钟,救救我,可怜可怜我吧!我原是注定落在我老爸爸的枝丫下面的,”它继续讲下去,“而且要在那富沃的泥土里休息,盖上黄叶。我求你,别抛弃我。当我被那凶恶的乌鸦抓住,躺在它可怕的爪下时,我曾起了个誓,我说,如果上帝让我逃出命来,我发誓要在一个小洞里结束我的生命。”

大钟柔声嘀咕着,警告钟楼要小心提防,因为胡桃核可能是危险有害的。但是墙壁却大发慈悲,决定掩护它,让它留在落下的地方。

但过了不久,胡桃核裂开来了,不久后就把根伸进石头的缝隙,接着根又从砖石间穿过,枝丫也从小洞里探出头来,树枝长大起来,变得更加粗壮,从钟楼顶上直伸出去,而那些又粗又弯的树根,开始在墙上打洞,把所有年老的石头推出去。

这时墙壁才知道胡桃核的谦恭是怎么回事,它发誓躲在洞里,原来是不老实的。它真后悔不听聪明的大钟的话,可是已经太迟了。

胡桃树继续长呀长呀,而那道墙壁,那可怜的不幸的墙,就崩溃和倒塌了。

故事启思: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同情、怜惜坏人,就等于给自己埋下了祸根。俗话说“小病不治,大病吃苦”就是这个道理。

拿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说。小的方面,你周围肯定存在着一些好人好事,一些坏人坏事。对于前者,我们当然应该大力提倡,发展弘扬,共同学习;而对于后者,我们决不能心慈手软,听之任之。一旦你对他们慈悲为怀,甚至和他们沆瀣一气,就等于无形中滋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它们的势力势必越来越大,等到生根发芽时,就肯定无法控制了。更有甚者,还会反过来对你构成伤害。

有一个农夫,在田野里看到一只冻僵了的蛇,顿生怜悯之心,将蛇揣在自己的怀里,用自己的体温将蛇焐醒。可谁知它苏醒后,不但没有丝毫感恩,还将老农狠狠地咬了一口。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小故事,和上述胡桃的故事一样告诉我们,对恶人施以善待,最后只能害己这样一个道理。

事实上,我们无法做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比如说被毒蛇咬了一口,我们不可能也回敬毒蛇一口。鉴于此,情商很高的人在帮助别人、表示善行的时候,并不是毫无选择地盲目行事。恰恰相反的是,他们能拿捏好事物的本质,并懂得用最佳的方式去表达。

心灵感悟:

与人为善不是与恃强凌弱的人相处的办法,正如中国古话所说的那样: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情商杰出者不会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受制于人,甚至陷入囫囵之中。他们的善意一定会遵循美德的航标,发挥最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