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9508400000046

第46章 你快乐吗——幸福要懂得经济学(3)

在生活中,由于人们的偏好结构不同,所以人们喜欢面子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有些人重物质,有些人重精神,有些人偏好生理需求的满足,有些人偏好内心感受的体验,有些人更多考虑个人实际感觉,而有些人更多考虑社会评价。正如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说,生活就像奥林匹克赛会,聚到这里来的人们通常抱有三种目的:有些人摩拳擦掌以折桂,有些人做买卖以赢利,但还有一些人只是单纯做参观者,冷眼静观这一切。

有钱你会幸福吗——财富与幸福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驻日的联合国某司令部里,有一名叫威尔逊的犹太人,因为军衔较低,收入微薄,所以他受尽了白人士兵和高级军官们的歧视,很多人都看不起他,还在背地里叫他“犹太穷鬼”。

饱尝了侮辱和生活艰辛的威尔逊,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开始省吃俭用,积攒一小笔钱。然后他利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将这些钱都借贷出去。在当时,白人士兵在花钱时大手大脚,很快就会囊中羞涩。他们见威尔逊有钱,自然就会向他借。当然,这些钱都附带着高额的利息。不过士兵可管不了那么多,他们只求能解燃眉之急。

于是,威尔逊就这样,在收到利息之后继续进行放贷,借给其他士兵,久而久之,威尔逊变成了士兵里面的“大款”。人们再也不敢说他的坏话了,他们只会对威尔逊羡慕不已,因为威尔逊靠放贷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拥有了两部车和一幢别墅,比军队里的高级军官还有钱,享受得待遇也更好。

自从有钱之后,威尔逊就感觉整个世界变了,他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礼待,他拥有了更多以前只有白人士兵才会享用的物品,并且只要想买什么,就可以购买,再也必像以前一样生活窘迫。后来,当人们让威尔逊回忆在军营里最难忘的是那段时间时,他说:“我仍深深地记的,有一阵子我曾衣衫褴褛,连在人前抬头的勇气都没有。那段时间,我至今都无法忘记,因为,只有这样,我才会深深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

从古至今,犹太人一直遵循着这样的格言:“富有是近亲戚,贫困是远亲戚。”这样说是因为,犹太人的历史一再说明,社会中,只有有钱人才可能拥有尊严和幸福,那些没有钱的人注定是可怜人。一切就像上面那个故事中所验证的那样,在威尔逊没有钱的时候,他感觉到痛苦和屈辱,而当他有钱的时候,他受到了优待和尊重。单从感受上讲,这两种体验就大为不同。

难道真的是有钱让威尔逊感觉到更幸福?这是不是也就说明有钱人生活得更幸福呢?

由于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所以仅从个人感官上,并不能得出一概的结论。

那么,为什么说有钱人会生活得更幸福呢?

答案之一就是,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调查材料,大量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下,(同一城市)有钱人的幸福指数要高于普通人。即收入和财富是决定人们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

2004年中,芝加哥大学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奚恺元与《瞭望东方周刊》合作,对中国6大城市进行了一次幸福指数测试(六大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成都)。为保证测试的科学性,测试小组在每个城市选取了上百个样本。测试的结论表明,在每个城市里,个人的收入水平直接与其幸福指数相关。一般,收入越高,越有钱的人,越感到幸福。例如,在同一座城市——上海,月均收入不到1000元的人感到最不幸福,随着收入的逐渐增加,富裕程度增加,人们更容易获得幸福。

中国也曾有学者做过相关的调查,例如据社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调查数据显示。调查对象按照财产的份额大小被分为10组,结果,城镇中最富的十分之一的人群的平均幸福指数比最穷的十分之一的人群高出29个百分点。在农村这种对比更明显,最富的十分之一的人群的平均幸福指数比最穷的十分之一的人群高出36个百分点。

诚然,财富和幸福之间的关系已显而易见。现实也早已证明,有钱的人,就可以拥有更多地享受,可以更健康,可以生活得更舒适,更安逸。而当这些因素全部转化为人的内心活动,转变成幸福指数被反映出来时,就足以说明,有钱人能生活得更幸福。

更何况,从经济学的“理性”来看,我们从事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从人生的角度来说,就是最大限度地让自己幸福。但人们该拿什么来让自己幸福呢?显然财富就是最佳的物质基础。曾经国外有一部著作中说,“经济状况强烈影响着人们的幸福”。对于个人来说,无论他认为人生中最幸福的是什么,如果他没有钱,恐怕什么都谈不上。

欧·亨利的小说中曾描述过这样一对情侣。他们非常相爱。一次,就要到情人节了,他们都想给对方买一份礼物。可是,这对恋人很穷,买不起什么贵重的礼物,于是男孩就卖掉自己仅有的一块怀表,为自己心爱的人买了一把梳子,因为他心爱的人有一头美丽的长发,女孩却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为男孩买了一条表链,因为男孩的怀表没有表链……

这个故事很凄惨,主人公并不幸福,正像俗语所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

说到这里,有钱人生活得更幸福就成了一种可以肯定的事实。幸福指数的升高和理性的选择都是我们作为依据的论证。只是,这也不排除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这种幸福指数,例如,当人们不能合理利用这种幸福时(通过非法手段获取钱财或者使用财富),幸福感就会严重被削弱,幸福指数也会急剧下降。因此,有钱人可以生活地更幸福,但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合理地享用和利用这种幸福。

你快乐吗——测测你的快乐指数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国王叫迈得斯,他爱金子胜过一切。一天,他向众神祈祷,希望得到更多的金子。由于他已经有很多金子了,众神嫌他贪得无婪,决定惩罚他一下,就告诉他说:“很好,明天早晨你碰到的每一样东西都将变成金子。”

迈得斯听到众神的回答异常高兴,第二天早晨,他很早就起床了。当他碰到床的时候,床变成了金子。他开始穿衣服,衣服也变成了金子。迈得斯极为高兴。

迈得斯出来,走进花园。他的小女儿在花园里。当女儿看到父亲时,便跑着奔向父亲。迈得斯非常喜欢他的女儿,就抱起小女儿亲吻起来。刹那间他的女儿就变成了一座金塑像。

迈得斯惊得目瞪口呆,他走进宫殿,心里十分懊悔,他眼里含着泪,跪在地上,祈求众神解除他身上的咒语。

“我如此酷爱金子,简直是愚蠢之极,”他说,“把我的金子拿走,还我的女儿。”

“到你花园附近的小河去,”众神说,“洗你的双手,河水会解除你的点金术。”

迈得斯来到河边洗手,然后,他赶紧奔向他小女儿变成塑像的地方。他再次亲吻了她,她又变回了活泼可爱的小女儿。

迈得斯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教训。他深深地认识到:金子和快乐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美国有一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当个人的年收入在1万美元以下时,快乐与收入之间是正比例关系,即收入提高,快乐指数会随之提高;当年收入超过1万美元以上时,快乐却不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同步提高。如美国,从20世纪40年代至本世纪初,虽然个人的收入增加了50%以上,但快乐指数并没有显著变化,自认为很快乐的人的百分比在总人口的30%左右波动,平均快乐水平在72%左右波动,并没有上升的趋势;日本这几十年来人均实际收入增加得更多,但其平均快乐指数在59%左右波动,也没有上升的趋势。

经济学家发现,虽然有钱的人比没有钱的人、人均收入高的国家比低收入国家在快乐指数上略高,但收入水平不是差异产生的决定性因素。资料显示:从区域和文化上看,北欧诸国属于高收入、高快乐类型;英、美、澳、加、新西兰、爱尔兰等6个英语国家以及巴西等中美国家稍逊之;新加坡、泰国与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与埃及、以色列等中东国家和澳、德、波等中欧国家的快乐指数为中等水平;较低者为前苏联、希腊、土耳其、南斯拉夫等东南欧国家;再次者为人均收入极低的印度与孟加拉国和收入更低的非洲国家;快乐指数最低的包括收入水平很高的西南欧法国、意大利与西班牙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的人均收入是印度的82.4倍,以购买力折算16.4倍,但这两个国家的人民快乐指数是一样的,而且比人均收入较高的日本高出许多。

调查显示,使所有国家人士感到快乐的活动有:欣赏音乐、恋爱、性事、美食和旅游。但另一些活动,如参加运动,就因国而异了。例如,在美国,八成左右的人以运动为乐;而在英国,此比例仅为五成。此外,意大利人独一无二地把外出购物视为最让人感到快乐的活动之一。

男人和女人感到快乐的事也不相同。如多数的男性把性事当做最大乐事,但大多数女性认定恋爱比做爱更为快乐无比。而对100名80岁以上的老太太的调查显示,她们几乎毫无例外地把自己的初吻视为一生中最快乐的经历。在大家共同认可的美食上,男女之间也有些微差异。大多数男性认为美酒让他们感到了真正的快乐,而大多数女性选择了精致的菜肴或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