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9508400000025

第25章 知道你在为谁买单——做个明白的纳税人(3)

如今的美国是发达国家寅吃卯粮的典型代表。小布什上台后,适逢经济衰退,又对外连续用兵,导致再次出现高额赤字。巨大的财政赤字引发贸易赤字,美国成为世界上双赤字最为严重的国家。而现今在美国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奥巴马政府也不得不编列大量财政预算用于抵御金融危机,预计数年内美国财政赤字将超万亿美元。

当政府财政收入少而支出多的时候,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就是说政府的支出大于收入,形成一个差额。相反,如果政府财政收入多而支出少,也会出现一个差额,那叫财政盈余。但是,在当今世界各国,财政盈余的很少,绝大多数国家政府出现的都是财政赤字。

如果国家财政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那么这种支出差额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用红字书写,这也正是“赤字”的由来。赤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安排,被称为“赤字财政”或“赤字预算”,它属于财政政策的一种;另一种情况,即预算并没有设计赤字,但执行到最后却出现了赤字,也就是“财政赤字”或“预算赤字”。

在现实中,很多经济处于上升状态的国家都需要大量的财富解决大批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因此财政赤字看来似乎不可避免。不过,这也反映出财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在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资,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长期的财政赤字会给国民经济造成很大负担,不是长久之计。

国际上衡量财政赤字有两条警戒线标准:第一条警戒线是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不能超过3%,一旦超过,就会出现财政风险。例如,我国GDP总量在2008年时是30万亿人民币,30万亿的3%是多少?就是9000亿。如果我国的赤字大于9000亿,它就超出了警戒线。

还有一条警戒线:政府的财政赤字不能超出财政总支出的15%。政府的钱不够花,可以去借债;再不够花,还可以去借债。但不能借债太多,一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不能超出这个百分比,如果赤字超出财政总支出的15%,说明赤字太大了。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是采用发行国债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的。凯恩斯曾经这样说,一国政府出现赤字,可以通过发债来拉动经济,发行债券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政府可以这么做的前提是,政府用国债投资的项目赚回的钱将来能够把这些债还上。政府要还上这些债务,说到底最后还是要由纳税人来负担,这一代人的税收不够还,下一代人还要接着去还。所以政府发的国债,实际上是把将来的钱拿到今天来花。

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GNP

1929年,爆发了一次史无前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破坏程度如同是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可是奇怪的是,当危机爆发之时,人们却浑然不知。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甚至认为经济形势正在转好。

我们没有理由嘲笑当时的人们无知,因为当时除了苏联统计机构有尚不完善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之外,有关国民经济的统计几乎是空白,所以人们当然不知道经济形势已经坏到什么地步。

这次危害巨大的经济危机激发了人们对国民经济状况的了解的渴望。于是,美国参议院财经委员会委托西蒙库兹涅茨,建立一系列用来统计核算一国投入和产出的指标,由此发展出“国民收入账户”。这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NP的雏形。1933年,当1929~1932年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公开时,人们才发现这次经济危机竟是这么可怕。

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个国家常驻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驻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驻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驻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差。

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有所区别,一是核算范围不同,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而国民生产总值对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都进行计算。二是价值构成不同,社会总产值计算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即增加值,不计算中间产品和中间劳务投入的价值,国民收入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价值,即只计算净产值。

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计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率)。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1生产法(或称部门法),是从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2支出法(或称最终产品法),即个人消费支出 + 政府消费支出 + 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库存净增或净减) + 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3收入法(或称分配法),是将国民生产总值看做为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所创造的增加价值总额。因此,它要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资本消耗、间接税净额(即间接税减政府补贴)等形式,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分配。这样,将全国各部门(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上述各个项目加以汇总,即可计算出国民生总值。

两块钱的大作用——社会福利

福利是同人的生活幸福相联系的概念。在英语里,“福利”是welfare,它是由well和fare两个词合成的,意思是“好的生活”。但是,什么是“好的生活”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它既可以指物质生活的安全、富裕和快乐,也可以是精神上、道德上的一种状态。社会福利还与社会政治相关联,既被看做是一种国家治理的状态,又被看做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所以,“福利不单单表现为心情等主观因素,而是作为一个人主动追求人间幸福生活权利的基础、机会和条件,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各种必要的努力”。

从一般抽象的意义来说,福利就是能使人们生活幸福的各种条件。它既包括人的身体应得到的保护和照顾,也包括影响人的智力和精神自由发展的各种因素。而作为“社会福利”就更超出了个人的范畴,要求人们在“社会”的层面上来考虑和解决如何使人能够过一种“好的生活”。它涉及社会根据什么来帮助人们生活得幸福,需要通过什么样的制度和政策安排来保证他们生活得幸福。

现代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自1883年德国俾斯麦政府制定世界第一部“疾病保险法”,向工人提供患病时的生活和医疗保障开始算起,已有了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二战后的二三十年里,欧美各国普遍经历了持续数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使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各国均以国家为主体,以税收为基础,争相以“从摇篮到坟墓”相标榜,先后建立起制度完善、项目齐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多年来,各国这些大同小异的制度,在保证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社会的安定、促进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稳定功能。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这种“大包大揽”式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弊端也逐步显露了出来。曾使一些国家引以为豪的制度,正在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这些所谓的“福利国家”制度大多是在经济高速发展、财政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开始制定和实施的。但在近一二十年,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财政拮据,许多国家在社会保障领域出现了高额赤字,福利国家制度的继续实施面临严重困难。巨大而且在不断增长的社会福利费用已使许多国家政府不堪重负,苦不堪言。发达国家尚且如此,对我国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讲,搞福利事业将会异常艰巨。而且我国长期又以国家和企业作为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过于单一,给国家和企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彩票就成为筹措社会资金的重要补充方法。

“彩票”是国家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而特许专门机构垄断发行的一种有价凭证,人们可以自愿选择和购买,并按照事前公布的规则拥有中奖权利。 “中国福利彩票”则是由国务院批准,由隶属于民政部的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承担,按省级行政区域组织实施。

从世界范围的社会福利发展看,各个国家的具体做法虽然不同,但都采取了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即国家、个人、企业、社会四项并举。而向社会筹措资金,主要方法就是募捐和发行彩票。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彩票年销售总额已逾千亿美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发行彩票,彩票种类很多,其收入在除去支付奖金、行政运营成本后,主要用于公益事业。此外,彩票还能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

1987年7月27日,中国福利彩票首发式在石家庄举行。截至2007年6月30日,全国累计销售福利彩票2423亿元,为国家筹集公益金809亿元。其中,上缴中央财政约300亿元,用于支持社会保障基金、社会福利事业、残疾人事业、城乡医疗救助及青少年课外活动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其余500多亿元,定向用于城乡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福利服务设施建设。

一张价值两元钱的彩票,借助社会福利这一渠道,可以帮助千千万万的人。通过一张彩票,一个人既可以体会投资和期盼的乐趣,更可以将自身与社会福利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由此,一个公民便可以奉献爱心、弘扬美德和传播慈善。彩票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福利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