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生态文明论
9476300000007

第7章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世界上还没有一种社会主义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样公开申言要坚持“以人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不但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为本”,而且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者和推进者所说的作为这种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价值追求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

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从来就是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放到最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下述语言我们都耳熟能详:“个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30页。;“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给所有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方面得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25页。。虽然马克思主义的创造人早就把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在以往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一些社会主义者总不愿也不敢理直气壮地强调这一点。当提及人的全面发展时,他们常常把它当做只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会出现的情况,而不是把其视为现实社会主义应当努力创造条件并逐步地通过达到阶段性目标以接近终极目标的实践。这就使现实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脱离了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换言之,这就使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与生活在现实社会主义中的人们的当下价值取向严重脱节,其结果就是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减弱了其影响力,另一方面生活在现实社会主义中的人们迷失了生活方向。20世纪后期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现实使中国共产党人在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时,把在现实社会主义中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这一问题严肃地提了出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就意味着已经把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作为现实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这是基于对20世纪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失败的深刻反思,并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现状与走向的冷静分析后所做出的明智之举。中国共产党人业已认识到,尽管就具体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建设任务来说,现实社会主义在每一历史阶段只能做这一历史阶段能够做的事,超越历史阶段就会重新犯空想主义的错误,但是在完成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之时,必须把这些任务指向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也就是说,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统领这些具体的任务,把这些任务的完成与实现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目标联系在一起,否则就不能把这些具体任务与资本主义国家所做的事区别开来,好像我们所做的事与资本主义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就不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群众利益,也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一宗旨。

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那么,人们完全可以用一些常见的语言去说出其基本内涵:第一,这种社会主义的主体是人,即在社会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活生生的人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第二,这种社会主义的动力是人,即没有亿万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人的积极性,社会主义事业将失去生机;第三,这种社会主义的根本是人,即社会主义所有的发展问题都围绕着人这个根本展开;第四,这种社会主义的标准是人,即用人民群众是否得利益以及利益的大小等来衡量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与否;第五,这种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人,即明确地把谋求全体人民的幸福作为目的。

实际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以人为本”作为价值追求的意义与含义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解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出发点,围绕着人这个中心展开还是不得要领的。关键在于必须进一步搞清楚,作为社会主义的所谓“主体”“动力”“根本”“标准”“目的”的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坚持的“以人为本”究竟以人的什么为“本”?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谈及“以人为本”之时常常把此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一起加以论述,这是意味深长的。这说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的“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把“以人为本”进一步理解成“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具有极大的针对性。如果人们只是着眼于在物质领域满足人的需要,如果人们只是把人引向成为一种“消费动物”,如果人们把人的存在方式完全等同于最大限度地去“占有”,那么其结果就是我们在目前一些工业化国家常常所看到的人的片面化和异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曾著有《单面人》一书对此做过深刻的揭露。在这种情况下,越是“以人为本”很有可能给人越是带来负面效应,因为这会把人越来越引向一条错误的道路。在一定意义上,正如马尔库塞在《单面人》一书中所指出的,很难说已经实现工业化而人却仍然处于异化之中的国家完全撇开了人来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他们只是把人当做了一心追求物质欲望满足的“经济动物”。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不仅仅针对着这些工业化国家不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且针对着这些工业化国家使人成了片面发展的“单面人”。这样说来,把“以人为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的意义仅仅说成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回到“为人民服务”的轨道上来还是不够的,还应进一步把这种意义理解成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的“以人为本”的最深刻的意义和最基本的内涵就在“全面”两字上,即促使人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兼容并包地、铢两悉称地、相互协调地得以发展。唯有如此去理解,才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的“真精神”。

只要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意义上来理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的“以人为本”的含义,那么促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在这一价值观中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一清二楚了。消除人与自然的对立,完成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甚至可以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历史之中来。他们从存在论的角度论证了人同自然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人这一能动的存在物与其他动物一样必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在他们看来,自然界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就会陷于灭顶之灾,相应地,倘若人与自然界建立起了和谐的关系,那么人类所获得的解放是整体的解放,所获得的幸福是整体的幸福,所获得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马克思曾经通过考察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来说明人只要掌握自然界的客观理性,只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界的内在联系,就能达到“定在中的自由”。他这样说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交往的、人的身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5页。马克思在这里把自然界视为人的身体自身,既然如此,自然界的复活与发展,也就是人整体的复活与发展。恩格斯也这样说道:“我们必须时刻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19页。只要我们像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时刻记住“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的”,记住我们对自然界的统治并不是对与我们不相干的一样什么东西的统治,而是对我们人自身的统治,那么我们就可进一步明白自然界的复活,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我们人的意义不仅仅是在人与自然相互关系方面的意义,而是对人整个活动和存在的意义。

通过上面这些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以人为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实际上就是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追求;而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追求,也就是把实现人与自然完全和谐高度统一作为自己最崇高的追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把以人为本作为理想和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这就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于通过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里,我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立足于中国国情,以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科学发展”作为基本发展战略、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基本历史任务、把以人为本作为理想和价值追求等各个方面论证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在这里是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的,而实际上,所有这些方面是不可分割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这些特征和内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与内涵时也是把它们综合在一起的。所以如果我们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这些特征和内涵视为一个整体,并在此基础上从这个整体出发来考察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联系,那么,这种内在联系会更加清楚、生活、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