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9476100000120

第120章 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线——西伯利亚大铁路

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线,从车里亚宾斯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长约7千公里,如果从莫斯科算起,全程9311公里。

约110年前,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莫斯科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两头同时开工建筑,经历了近6年,于1916年竣工。当时,远东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只有30年,人口仅一万多,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的俄罗斯人也不过一二百万。但是,老沙皇颇有远见,下决心搞这个世纪工程,以便开发东部新拓展的疆土。此后,远东人口增加,开发迅速。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这条铁路为前方后撤工业设施、后方向前方运送武器兵员,为苏联红军挥师东向帮助中国人民打垮日本军国主义,发挥了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20世纪60—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一方担心另一方“亡我之心不死”,就“深挖洞,广积粮”;另一方则害怕莫须有的“黄祸”,担心万一开战,西伯利亚大铁路会遭袭击。于是在1974年开始在这条铁路以北另筑一条从西西伯利亚泰舍特到太平洋苏维埃港、全长4300公里的贝加尔—阿穆尔干线,两者相距200—400公里。当时修建贝阿干线主要出于政治上的考虑,1989年交付使用后,90%以上的运力闲置。然而,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干线本应成为欧亚大陆桥北线,集装箱从俄罗斯远东运到欧洲西部只要11天,比海运快好几倍。如今,中俄已成为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经贸和人员往来频繁;俄罗斯致力于融入全球经济,因此,这两条铁路都呈现出美好的前景。

没走过西伯利亚大铁路,对俄罗斯的疆域广袤、资源丰富、人烟稀少就不会有深刻印象。西伯利亚大铁路早在20多年前就实现了电气化。列车行驶在俄罗斯欧洲地区,但见窗外树木蓊郁,绿草如茵。车过伏尔加河,只见两岸的河滩地各宽一两公里,不种任何庄稼,春汛时任河水自由泛滥,这里不会发生洪灾。火车一进西伯利亚地区,往往是开半天也见不到一个人、一座房,除了森林、河湖、就是废枕木和枯树。别责怪俄国人大手大脚,他们国土的森林覆盖率超过50%,每年可采伐的木材达三四亿立方米。

西伯利亚大铁路要经过新西伯利亚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等许多重要城市。新西伯利亚城是俄罗斯亚洲地区第一大城,有人口140万,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就设在该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位于叶尼塞河畔,装机容量600万千瓦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就在叶尼塞河上游;伊尔库茨克建于1686年,是俄罗斯远东最古老、最漂亮、最文明的城市,1825年后大批十二月党人及其家属被沙皇流放到此,带来了民主思想和现代化。火车开出伊尔库茨克后,要在贝加尔湖旁转上半天,也只转了湖的西南一角。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一深湖,最深处达620米,积存着俄国淡水资源的4/5,全球淡水资源的1/5。湖水清澈冰冷,即使盛夏,湖面水温也不超过8度。

为什么叫“贝加尔”呢?有一个西汉使臣苏武曾被匈奴扣住,劝降不从,在北海边牧羊19载的故事。20个世纪过去了,昔日的“北海”被当地人代代相传,以讹传讹,叫成了“贝加尔”。过了30万人口的大城市赤塔,就是1689年签订中俄第一个国家间条约——尼布楚条约的涅尔琴斯克(尼布楚)市了。当年该市人口六千,今天也只一万六千,这里是当年两国交兵之地,而今已是俄国离国界200多公里的腹地了。在中国漠河以北的俄罗斯境内,是绵延数百公里的丘陵,其高矮、大小和形式几乎全都一样,这就是俄国人沙特罗夫19世纪末作曲、中国人20世纪50年代耳熟能详的圆舞曲《在满洲里的山冈上》里唱的“满洲里的山冈”。山冈果然舒展平缓,风貌独特。但是,这一带夏季炎热,冬季酷寒,是俄罗斯气候最恶劣、苏联时期劳改营最集中的地区,俄谚“上有天堂索契,下有地狱马格达加奇”的那个“地狱”就在这里。火车沿中国版图东北端绕了个弯后,来到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意译为“掌握东方”,显示了俄国冒险家1860年在此建城时开发远东、控制东亚的勃勃野心。这里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惟一的不冻大港,港湾肚大口子小,是太平洋舰队的驻泊地。在苏联全盛时期,该舰队总吨位达百万吨,稳稳地同美国第七舰队相抗衡;苏联解体后,舰队吨位减半,资金不足,油料缺乏,一度落到不仅不能如期出海训练,连电费也交不起的地步。

80年代初,莫斯科—北京列车上的中国乘客还很少。90年代,这趟车曾是中俄两国“倒爷”从中国倒运商品丰富俄罗斯市场的主要途径。现在,中俄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北京—莫斯科列车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在运输两国进出口物资、方便人员交流方面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