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9475800000005

第5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我国有八亿多人口在农村,土地已经无法承载如此众多的人口,因此,一部分农村居民必然得从农村转移到城市,那些已经在城市务工和生活的农民工,让他们尽快市民化,这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上,我们党第一次提出了在21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又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六大还提出了要紧紧抓住21世纪前20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具体奋斗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亿万中国人民的愿望,是新世纪之初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指南。

二、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方针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指出,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针和方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条件。共建共享的社会是长治久安的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的聚集点和目标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相互连接的不同发展阶段所构成,每一发展阶段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步骤,为每一阶段性目标而奋斗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体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聚焦点和目标点。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就是要求在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勤奋工作,同心同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