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9475800000014

第14章 农民工的收入状况

农民工收入与消费状况分析

自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后快步跨过温饱,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乡差距开始逐步拉大。农村因为农业基础差、生产力落后、农村人口众多、产业结构简单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放缓,农民同时出现增产不增收、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状况,“三农”问题日益突出。而城市作为中国几十年来偏重发展的地区,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经济连年高速发展,城市居民收入呈两位数增加,生产生活水平远远高于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村居民,城乡差距已逼近1:4。一方面,政府对农业投入太少,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缓慢;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所依赖的农资、工业消费品以及其他必要消费却在持续增加,这种支出的增加抵消了农业收入的低增长,甚至使部分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出现负增长,这给农村居民的生存形成了巨大压力。于是,进城挣钱养家、补贴农业生产是一部分农村居民的唯一选择。

农民进城务工,为城市创造了大量财富,也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发展模式,同时对促进自主择业和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大有裨益,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改变农村面貌、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新途径。农民工在城市增加了收入,给农村带回了资金,既改善了自身的生存状况,又带动了农村的发展,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村现代化,实现城市带动农村都有积极的意义。

增加收入是农村居民进入城市的最终目的,事实证明,他们已基本实现了初始目标,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村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增长趋势。与留守的农村居民相比,他们已经成为农村的高收入人群,且享受到了城市的繁荣生活,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他们却又成为了城市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那么,农民工在城市的收入状况究竟如何呢?他们的收入又如何支配呢?他们对此状况的感受如何呢?

2004年11月至2005年7月,《中国农民工现状的实证研究》课题组对我国中、西、东部地区的跨区域调查结果表明,外出务工农民家庭年现金收入在12000元以上的占29.5%,10000~12000元的占12.9%,3000~4000元的占4.6%,3000元以下的占5.9%。从地区差异看,农民工家庭年现金收入在12000元以上的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家庭年现金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外出务工农民月收入主要在700~1200元之间。其中,700~800元的为12.4%,800~1000元的为12.7%,1000~1200元的为12.3%。还有14%的农民工月收入不足400元,这其中包括4.2%的人月收入不足300元,17.6%的人月收入在400~600元。从就业地域分类来看,一般在外省的收入较高,本地的收入较低。43.9%的打工者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其中,21.4%的农民工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0%以上,22.5%的农民工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50%~70%,20%的农民工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25.2%。从来源地分类看,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大的多集中在中西部。

根据本次对重庆705名农民工的调查,重庆农民工年均收入9612.08元,月均801元。从不同职业的收入情况看,企业管理人员年均16437.56元,建筑工人13069.23元,工厂技术工人11802.08元,个体商贩为10312.70元,销售员10227.08元,其他则低于10000元。存钱数量:在减除各项开支后,农民工平均存钱数量为1820.00元,最高是企业管理人员,平均5161元,其次为建筑工人、个体商贩、工厂技术工人,最低为清洁工,为1138元。

一、影响收入的因素分析

为真实了解收入水平与什么因素有关,我们可以通过交叉分析看出。

影响收入的因素有:

(一)从事职业

从大的行业看,管理与销售行业平均收入10961.40元,工人10122.68元,自由职业10551.32元,服务行业7836.63元。由此可见,职业层次较高的管理与销售行业收入最高,而服务行业收入最低。

(二)年龄因素

表中显示,20岁以下人群年均收入7499.37元,21~30岁年均收入10420.29元,31~40岁年均10029.97元,41~50岁年均9036.24元,51~60岁年均8582.35元。高收入人群集中在21~40岁,年均收入超过10000元,而2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年均收入均低于10000元。由此说明,年轻人收入水平要高于年老者。

(三)文化程度

年均收入水平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可见,知识在增加收入方面作用明显。

(四)性别差异

男性在收入上比女性占优势,男性年均较女性高近2000元。

(五)培训经历

有培训经历的农民工年均收入10204.88元,而未经受培训的则要低近900元。此因素与文化程度一样,成为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

(六)工作性质

工作稳定的农民工年均收入10300.55元,不稳定的收入9225.82元。这说明频繁流动明显影响农民工的收入,流动的过程损失了收入的稳定。

综上数据可知,影响农民工收入的因素很多,行业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技能、工作稳定性都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

二、农民工收入差距比较

获得经济收入的增加是农村居民进城发展的首要目的,这一目的的实现程度也决定了农民工在城市经营的成败。近年来,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务经济成为农村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全国农民工每年挣回的工资收入上千亿,这说明,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中还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总体上农民工收入增加了,但也有部分农民工经营不如意。

(一)纵向与务农时期对比

本次调查表明,45.8%的人在城市中的收入比在农村多,41.1%的人收入与农村差不多,13.1%的人比在农村少。由此表明,并不是所有农民工都能在经济上获得增加。但总体形势还是令人乐观的,41.1%的人与在农村时收入差不多,这一群体实际可以算作收入增加者,因为他们在城市获得工资性收入的同时,作为家庭收入,他们在农村土地收入并没因他们的离开而造成太大损失,实际已经成为家庭收入计算的一部分。这样看来,近87%的人收入实际增加了。

15.7%的人收入状况有了很大改善,67.1%的人有所改善,13.2%的人基本无变化。数据表明,82.8%的农民工家庭收入状况均得到了改善,占据调查人群的很大部分。

(二)横向与城市居民对比

据2007年《重庆统计年鉴》统计,2006年重庆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19215元,且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来自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队的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重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15元,同比增长18.5%,增幅创直辖以来新高。

从工资水平看,重庆农民工平均工资9612元,城镇居民2006年平均19215元,是农民工的2倍;从可支配收入看,城镇居民13715元,这部分钱是城市居民完全自由支配,用于生活消费的收入,还不包括在医疗、住房等方面间接得到的福利性收入。而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还必须承担家庭在农业生产上的各种开支,尽管当前农民不再承担农业税和各种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但余下的可支配性收入为数不多。实际上,农民工近年来收入增加缓慢,而各种生产性投入价格却随物价的上涨不断增加,这无疑进一步降低了农民工的可支配性收入。由此推断,尽管农民工与自身纵向比较收入已有所增长,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他们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农民工收入满意度分析

农村居民进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在农村的经营收入无法满足家庭开支需要,从前面的收入状况分析来看,尽管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但他们在城市的收入状况较在农村已经有了改善,他们又是否满足呢?

(一)收入满足家庭开支情况

调查表明,705人中,80人能完全满足家庭开支需要,占11.3%;458人能部分满足家庭需要,占65%;167人无法为家庭提供支持,仅能自给自足,占23.7%。由此说明,农民工虽然收入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以目前的收入完全支撑起整个家庭还存在较大的困难,之所以如此,有以下原因:

1.工资收入增长的速度慢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西部地区20项主要经济指标比较”显示,近年来,城市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呈两位数增长,2007年上半年,重庆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达到6990.1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40%,增幅达到近年最高,居西部之首。而农民工工资多年来一直增长缓慢,甚至有的还保持着2000年左右的工资水平。

2.物价上涨家庭开支激增

受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农用物资成本上涨,而农业产品价格却增长缓慢,农业增产不增收,甚至出现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家庭开支主要提供者的农民工压力增大。

3.城市住房、生活成本提高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受物价上涨的影响,农民工的生存费用也相应上涨,成本提高,用于自身的消费不断增加。

(二)收入满意度

农民工在收入上有所增加,但仍然难以全部满足家庭需要,在此情况下,他们对收入现状的态度如何呢?

调查表明,对目前收入很满意的占6.7%,基本满意的占46.0%,不满意的占39.1%,很不满意的占6.4%,还有1.8%的人持无所谓态度。从结果来看,对目前收入状况满意的比例达到52.7%,超过半数,但还有39.1%的人不满意,说明农民工的收入状况仍然堪忧,如果以他们的主要目的即进城挣钱作为衡量标准的话,那么可以认为,超过三成的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经营是不成功的。

农民工收入满意度影响因素:

1.收入状况本身的影响

收入本身的高低直接影响收入满意度。对收入感到很满意的每年平均收入13623.40元,基本满意的平均10324.59元,两者年均收入均高于全体被调查者的平均值9612.08元,而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群体的平均值分别为8185.56元和7461.54元,均低于总体平均收入水平。由此可知,收入满意度较好者分布于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群体,收入本身的高低是收入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不同职业种类的影响

对数据的分析显示,职业与收入满意度的相关性明显,R=0.147,由此表明,职业种类是收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建筑行业从业者、工厂工人、企业管理人员因工资较高,满意度也较高;自由职业因工作自由,平均收入水平高于总体平均收入水平,满意度也较高;而服务业则因工资低、工作辛苦,满意度较低。

3.工作中稳定性的影响

经相关性检验,收入满意度与工作稳定性之间相关度R=0.147,相关度较大,工作稳定群体对收入感到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分别为该群体的14.2%和55.7%,累计达69.9%,而不稳定群体则分别为该群体的3.9%和38.3%,累计为42.2%,明显低于工作稳定群体的收入满意度。

4.满足家庭需要的影响

收入是否能满足家庭需要,可以说是收入满意度的最重要决定因素,相关性检验结果R=0.451,显示两者是高度相关。交叉分析显示,能完全满足家庭需要的农民工35%对收入状况很满意,47.5%的人基本满意,累计占该群体的82.5%,比例相当高。能部分满足家庭需要的对收入状况很满意的占3.3%,基本满意的占58.1%,累计占该群体的61.4%。而不能为家庭提供支持的对收入很满意的仅占该群体的2.4%,基本满意的占12%,累计为14.4%。可见,是否能满足家庭需要是农民工收入满意度的明显影响因素。

5.存钱数量多少的影响

交叉分析发现,在平均水平线左右的人对目前的收入状况很满意,存钱数量在2237.66元左右的人对收入状况基本满意,两者均高于平均水平1820.00元,而低于该平均水平的群体则对收入状况不满意。

6.不同年龄阶段的影响

前面对收入状况的分析已经谈到,年龄与收入相关,年龄在20岁以下,收入低,年龄高于50岁,收入也逐渐下降,20~50岁为高收入年龄段,相关性检验也显示,两者相关系数R=-0.145,说明两者呈负相关。

收入满意度标志着农民工入城目的的实现程度,分析表明,农民工收入满意度与收入高低、从事职业、工作稳定性、是否能满足家庭需要、存钱数量、年龄大小等都有密切关系。总体而论,农民工收入的满意度并不高,感觉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分别为6.7%和46%,累计为52.7%,刚好过半,即是说,有近一半的农民工并没有实现或者说未完全实现进城挣钱支撑家庭的目的。为何该目的未能达到,又该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呢?

四、农民工收入满意度低的根源

农民工收入满意程度总体水平较低,其根源可以从影响收入满意度的众多因素中分析得出,职业层次低、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存钱数量少、难以完全满足家庭需要等都是收入满意度低的重要原因。但归根到底,收入少是收入满意度低的根本原因。

农民工收入水平总体偏低,与城镇职工相比,差距很大,之所以如此,原因很多。

(一)劳动力总体趋势供大于求

中国是人口大国,尤其农村劳动力众多,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地区不平衡,企业用工数量有限。而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条件不断改进,释放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很难完全被城市劳动力市场吸收。加上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需求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差异,从而增加了进城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剩余。

(二)农民工技术水平低可替代性强

效率和效益是市场经济进行资源配置的永恒法则。对人力资本而言,投资与回报同样是企业的衡量标准。工资中包括了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成分,用以补偿学习技术所消耗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而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较少,大都文化水平低,职业素质不高,从事职业层次低,因此,只能接受较低的工资和待遇。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具有很高的可替代性。一方面,劳动力市场资源丰富,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替代在用的低技术、工作简单的劳动力;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改进,产业的不断升级,机器必将成为简单劳动的替代物。在缺乏工作技能进步的条件下,农民工具有很高的可替代性,没有有力的劳动力竞争优势,同样也无法竞争高薪岗位。

(三)农民工受歧视同工不同酬

长期以来,农民是“二元”管理体制的受害者。在“二元”管理体制下,城市社会在思想观念上产生了歧视农民工的意识,部分农民工被看做城市盲流和不安定分子,得不到城市居民应有的尊重。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农民工无法享受到与城镇职工同等的权益和待遇,同工不同酬,甚至差距巨大。这种差距,既拉大了城乡员工的收入差距,也拉大了两者的心理距离,增加了农民工的心理不平衡,降低其满意度。

(四)农民工收入缺乏法制保障

目前,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劳动保障的法制建设滞后,法规不健全,且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对企业用工管理监督不到位,助长了企业违法用工。而农民工则在这种放松的执法环境下成为企业违法用工的牺牲品,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收入水平难以提高,甚至出现被拖欠、克扣工资的情况。在此状况下,收入满意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