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997年全区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正确认识形势,把握大局的问题
正确认识形势是把握大局的思想基础,也是统一认识、协调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各级领导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鲜明的态度。当前,对于全国、全省,特别是全区的形势,众说纷纭,认识不一,对顺利完成全区1997年的各项任务不利。因此,有必要举行形势报告会,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形势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是发展了,不是倒退了;社会财富增长了,不是减少了;人民生活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不是降低了;人们的思想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民主和法制建设正在进一步加强。这些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形势的主流。全区各项经济指标的逐年增长和两个文明的建设成就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然,在两种生产方式的转换过程中,新旧体制转换的磨损是不可避免的,某项事业的发展也是有一定过程、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腐败现象的发生不容忽视,但要教育干部群众认识这些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解决这些问题也不可能一个早上就大见成效。只要全党反腐决心大、群众支持,腐败现象终究会得到根治。
总之,目前形势不容乐观,也不能悲观。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又说,在成绩面前,“谁要看不到困难,谁就不会为党的任务而很好地斗争”,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很有指导意义。
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后,《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把握全局,继续前进》,这篇社论对认识形势,完成1997年工作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把握大局重在“把握”,这既是个认识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全区1997年度各项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在经济发展上,一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中“稳中求快、快中求好、好中求省”,即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什么样的速度才能保证全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二是如何做到“抓大放小”。工业企业大的抓不住(引不进大项目,最大企业只是二级企业),小的放不开,怎么办?三是小生产遇到大市场怎么办?全区农村现存的生产方式无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连片种植、规模经营,很不适应大市场的需求。以上三个问题一直是围绕本区经济发展带有政策性的深层问题,全区经济能否实现快速发展,取决于这三个问题的突破性进展。
在社会生活中,农村遭灾地区人口的温饱问题、恢复生产问题,今年11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企业职工及部分在职干部、离退休干部的工资发放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社会不稳定因素正在日益增长,在某些地方群体闹事随时可能发生。应急措施应及早准备,至少思想上麻痹不得。
在政治生活中,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有增无减,特别是买官卖官、生活腐化等现象,群众反映极为强烈,应当继续加大治理力度。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和香港回归祖国,必将在全党、全国产生轰动效应,我们应当为迎接这两件喜事的到来早做准备,因为它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将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要求,绝非只需迎接和欢庆而已。
二、关于举什么旗帜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说过:“革命总要有个旗帜。”如邓小平同志所讲,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当然也要有个旗帜,全国是这样,全省、各地市也要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我省提出要高举改革开放和艰苦奋斗两面旗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证明是正确的,很有地方特色。全区1997年度工作应当把高举改革开放、艰苦奋斗两面旗帜叫得更响,尤其是艰苦奋斗这一条,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的作用,更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两方面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教育广大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学习之风尤为重要。应当看到,这两种风气在相当一部分领导同志中有所减弱。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大有人在,这种人怎么能正确领导两个文明的建设呢?毛主席讲,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江泽民书记几年前谈及讲政治,这是篇大文章,不是小文章,意义深远。而讲政治,首要的是抓好调查研究和学习问题,不学无术是不会干好实事的。
三、关于三件大事
改革开放、扶贫攻坚、产业结构调整是全省近年来的三件大事,也是我区的三件大事。围绕这三件大事,我建议:
改革开放要加大宣传投资环境的力度,制定新的特别政策(划地转让开发、试办内陆特区等),招商引资工作要做调整,地区要在大项目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攻坚突破。
扶贫攻坚总的改进办法是,人力、物力、财力要集中使用,当年能突破的问题尽可能不留尾巴,拖后腿,没完没了的事尽可能少办或不办。要学常胜将军粟裕集中几倍于敌人的兵力快速取胜的办法。别的地区提前达小康,而我们一直戴贫困帽并不是件好事,它影响着全区的投资环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算大账。此外,扶贫攻坚还应当重视移民调庄、劳务输出、人才流动、外出参观等方面的工作。
对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一定要投入足够的精力。鉴于改革17年来,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调整产业结构,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经济格局,在我们地区还很不完善,有些方面还很不清晰,整个经济运行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这个时候,产业结构要不要调整、依据什么原则调整、能不能调整好,对今后若干年内的发展至关重要,应当把它看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要进行认真研究和必要论证。
四、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集体经济问题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直是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地委一直将其列入主要议事日程,也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是有成效的。但是,应当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不适应农村两个文明建设需要。乡村党组织的建设严重缺乏一个有实质意义的载体,即支部建设缺乏物质基础,这样便很难形成凝聚力、向心力,支部没有实际工作(重要的是经济)可做,而群众又没有物质依托,支部和群众之间只能是空对空,两张皮,乡村干部也只能“催粮、要钱、割肚”,所以,必须下决心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这既是现实需要,又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近几年,我多次参观晋城小康村,还研究了阳泉市、华西村、大邱庄等地发展集体经济的经验,凡是集体带头搞商品生产的都富了,而且能够做到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大锅饭时期,虽有集体却不搞商品生产,现在搞商品生产,却没集体了,而是一家一户小生产,形不成竞争拳头。所以,组织农民联合起来进市场,握紧拳头搞竞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希望所在。
五、关于财政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问题
近年来,全区采取了一系列增收节支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财政逐年增加,无疑令人鼓舞,但支出也在逐年增加,财政赤字逐年上升,不少干部对收支严重不平衡深感困惑。当然,均衡发展和负债经营都是可以视情况而选择的两种不同的经济运行方式,但支出方面要力求紧缩。既要始终增收,更要认真节支,要改变重收不重支的问题。节支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一是有必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经费和事业费原有基数认真审核,重新调整。尤其是财政除去事业费部分,要根据新情况进行必要的删减和追加。临时动议的要视款额大小严格审批程序。二是要严格管理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和财政相比问题较多,中央和省在这方面都有明文规定,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依然存在。当前,部门利益分配不公,行业矛盾日益突出,已经引发社会舆论,并且影响到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对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六、注意关心群众生活,改进领导方法
本区是全省11个地市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群众的生活水平本来就很低下,还有近7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现在,又有相当部分企业亏损、倒闭,出现万余特困职工。还有部分离退休干部、在职干部工资微薄,无其他收入,生活也出现了危机。今年,全区县团级干部的医疗费仅五六十元,一般干部最少的仅十几元。最近,干部对此反映极为强烈。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疑虑,这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上述情况要求我们地县两级领导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应把关心群众生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这是一个干群关系问题、安定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政治问题,应当定期研究、认真解决,万万不可懈怠。
形势在不断发展,领导方法也应当有一个大的改进。现在的突出问题是,领导忙得团团转、干部群众无事干。问题的症结在于通气少,缺少沟通。为此,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一是地县两级领导要定期(一月或两月)召开在职县级、科级干部会议,通报工作,提出要求。二是领导要合理安排日程,可否考虑三分之一时间用于下乡、外出调研,三分之一时间坐办公室、处理政务、批阅文件,三分之一时间指导部门工作和接待来信来访。当前,大家反映,地区领导下县多,县里领导外出多,坐办公室少。今后应强调请假制度,要建立领导值班制,确保地县办公楼中有一定数量的领导同志在家主持工作。
199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