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民致富的新开拓——五台县发展商品生产的调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五台县委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迅速摆脱了经济贫困的局面。尤其是中央(1984)一号文件下达后,五台山区农民致富的胆子更壮了。他们努力开拓新的生产领域,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山区优势,向商品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整个农村以至城镇到处形成了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趋势。
因地制宜 建立立体经济结构
分类指导 发展区域商品生产
五台县是一个人多地少,气候差异较大,地理地貌复杂,自然资源丰富的土石山区。全县30个公社,就其经济条件、生产水平和耕作习惯等情况来说,发展很不平衡。从地理地貌看,上地区以清水河上游、台山附近的12个公社为主,境内群山起伏,山多坡广,水草丰盛,发展林牧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中间地区以茹村、豆村、沟南等9个公社为主,地处山区平川丘陵地带,地域辽阔,适宜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下地区以东冶、建安等9个公社为主,山势平缓,有独特的山区峁地特征,有较好的水利条件。从气候条件看,上地区最高处海拔3058米,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全年无霜期在60~100天;下地区最低处海拔646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全年无霜期在120~160天。从自然资源看,全县拥有宜林荒山117万亩,牧坡119万亩,分别占总面积429万亩的27.3%和27.7%,这些牧坡荒山大都分布在境内东北部的山区公社。五台的地下矿藏也很丰富,有煤炭、硫黄矿、大理石等20多种。有黄芪、黄芩、大黄、党参等几百种药材的传统种植习惯。从劳力、技术资源看,全县9万多劳力中有手工艺匠1万多人,可从事陶瓷、砖瓦、石灰烧制、山条编织,以及雕刻、建筑、农副产品加工等几十种行业。五台山的经济状况,具有明显的多层次经营、多样化生产的立体经济结构特点。
五台县委正是在正确认识本地区独特的山区经济结构基础上,领导全县人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商品生产的。县委和县政府把全县30个公社,按其自然特点、生产条件以及各地区的自然优势等不同情况,划分为林牧、农业、农作经济三大专业生产区域,并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因势利导,发展有本地特色的商品生产。对林牧区,他们采取了彻底下放宜林荒山,以不改变林业投资款的使用,鼓励农民种草种树,发展林牧业生产的办法,逐步把这些山区公社建设成为产品基地。目前,全县已下放宜林荒山78.21万亩,占到应下放面积100万亩的78.2%。并发给社员宜林地使用证。绿化验收后,再发给社员林权证,规定长期不变,允许继承,产品处理自主。林业投资款的使用,改变了过去照顾方方面面,撒胡椒面的做法,采取集中使用,重点资助的办法。即对当年造林50亩、100亩、500亩、1000亩以上的户,每亩分别资助1元、1.5元、2元和3元,这样做,基本解决了造林户的苗木资金费。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当年造林百亩户、千亩队、万亩公社的“百千万”有奖竞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今年,全县计划造林15万亩,社员自报造林面积18万亩,涌现出12个“万亩林”公社,78个“千亩林”大队,450个“百亩林”户。其中当年造500亩以上的7户,700亩以上的2户,千亩以上的7户。还出现了两个联户小林场,当年计划造林在2000亩以上。据统计,全县春季绿化面积达到9万多亩,完成全年计划的50%以上。为了引导农民从传统的只养役畜、耕畜的小农经济圈子向养肉畜、奶畜和商品畜的方向发展,县委和县政府采取引进优种畜,调整畜群结构,增大母畜比重的办法,发展牧业生产。目前养畜“两户”发展到6000余户。县里给养畜户划定牧坡4.2万亩,占目前牧坡可利用面积10万亩的42%。并要求畜牧兽医部门的技术人员与养畜户签订技术合同,保证对养畜户的技术指导工作。对农业区,县里采取了“长期承包和长承包、短转让”等灵活多样的办法,对土地进行了合理调整,使土地相对集中在了种田把式手里,重点发展了商品粮专业户、重点户。据统计,今春以来全县调整土地,占到总土地面积的4.3%。为了使商品粮专业户稳步健康地发展,县里采取化肥资助、优先贷款、社队补贴等办法,对商品粮“两户”进行帮助和扶持,使全县商品粮“两户”由去年的1565户发展到今年的3000多户,出现了预售粮万斤以上的729户,比去年增加20倍。这些商品粮“两户”中,最多的计划售粮2.5万公斤,今年,全县仅商品粮“两户”计划售粮445万公斤,占到全县包购任务的70.6%。对农业经济区域,他们在着重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适当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生产水平高、自然条件好的优越性,引导农民在集约经营土地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走加工增值的路子,提高经济效益,求得最佳效果。今年县农业局和科委推广了山药整薯播种、根外喷磷等10项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扩大了地膜覆盖大棚蔬菜面积3000余亩。并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5个农业科技服务点,联系了30个公社农科站,206个大队,470个联合体,织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化科学技术服务网络,提高了千家万户应用科学技术指导生产和发展生产的自觉性。
通过分类指导,全县区域性生产日趋合理。各地区在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过程中,都抓住了拳头产品。这样将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山区各种优势,使五台农村经济振翅腾飞。
广开财源 致富道路上各有千秋
深度进军 今日农民敢登“玉皇顶”
实践证明,在致富的道路上,只要立足本地,广开财源,搞种植、养殖能致富,加工、烧制能致富,编织、雕刻能致富,开采、建筑、经营、流通也能致富。多姿多彩,各有千秋。东雷公社上王全大队社员王金海,就靠种、养发了财。他家7口人,两个半劳力。全年承包土地360亩,其中果园300亩,计划产粮3.5万公斤,向国家缴售商品粮2.5万公斤。他家还养了3头大牲畜、2头母猪、2头肉猪、36只羊,年底养羊要达到100只。今年,王金海纯收入可达17860元,全家人均2550元。门限石公社黑石沟掌大队靠山吃山,栽树致富。这个大队70户,273口人,去年全队人均造林11亩。今年大队下放自留山3850亩,计划当年绿化6000亩,人均达到18亩。15至20年后,这个大队有林面积可达2万亩,林业总值120万元,全队户均1.7万元,人均4390元。耿镇公社照吞口大队青年社员戎晋生,今年承包了1000亩荒山,把土地全部退掉,和26岁的妻子刘月香定居深山,常年植树。春季一季植树400亩,预整地100亩,决心千亩荒山一年完成绿化。豆村公社上阳大队社员周三保,去年养羊450只,当年纯收入8300元。今年他扩大饲养量,养羊达到1300只,全年计划纯收入1.5万元。他根据山区立体气候的特点,常年在外,运动放牧,边放牧、边买羊、边卖羊、边生产、边经营,开拓了山区养羊的一条新路子。周三保还联系了本村粮食专业户李根全(承包土地4亩),他的羊粪为李使用,李为他提供秸秆、饲料,双方互不补偿经济。这种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简单联合,预示着农村农、工、商走向大联合的社会化生产已经起步。沟南公社永阳大队有10户社员联合办起饲料加工厂,他们加工饲料带养猪,带动了全村户户都养猪,去年这个大队养猪达到536头,户均5.8头,养猪一项,户均收入349元。今年,这个联合体在粮食局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扩大了饲料加工生产规模,计划全村养猪1000头,户均10头猪,种、养、加一齐上,全队人均收入可达1000元。东峪口公社尧沟大队社员魏朋金,从1982年从事购销业务以来,规模逐年扩大,项目日渐增多,效益大大提高,去年经营总额达到15万元,收入1万元。今年,魏朋金计划全年纯收入4万元,全家人均1万元。沟南公社沟南大队农民姚俊文,去年经营喷漆、修理、安装、加工、土建、汽冷、油漆彩画7个项目,今年又增加了缝纫刺绣、陶瓷工艺、碎石预制、冷饮加工、书画社、电视投影、客运、购销、鱼池、饭店、旅馆、五台山武术学校等经营项目,组成五大公司,安排了农村劳力170多人,预计经营收入100万元,纯收入20万元,本人收入3万元。姚俊文还联合了几个专业户向全县“两户”发出倡议书,准备筹建五台县“两户协会”。像姚俊文这样的,经营规模显然扩大了商品生产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而姚俊文本人,则事实上已经由一个专业户变成了综合性的企业家,这不能不说是专业户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飞跃。
今日农民不单单从事传统的生产行业,而且热衷于向科学的深度进军,具有敢登“玉皇顶”的气魄和胆略。阳白公社石人掌大队社员郭根堂,今年36岁,年轻有为,善于动脑,刻苦钻研。他在修理自行车、汽车、清洗零件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设想要用一种洗涤剂代替汽油清污。今年初,他四处奔波,请能人、找资料,先后经过多次配方,反复试验,终于试制成功了“金属净洗剂”。经有关技术部门鉴定,这种“金属净洗剂”,具有质优价廉、洗涤效果好的特点。就这样,他联系了东冶公社文兴大队社员马如海,在文兴大队办起了一个新型的化工厂。这个厂现有工人16名,已经开业投入批量生产,签订了15吨的产品销售合同,预计今年可获纯收入2万元。建安公社潭上大队社员杨福元,订报看资料,外出学技术,学会了一套栽培蘑菇的新技术。今年,他联合了3户社员,共11个劳力,贷款3000元,办起了蘑菇栽培联合厂,已经开始生产,计划育床面积达到800平方米,年产蘑菇2万公斤,每斤可售0.9元,全年可收入3.6万元,除去投资纯收入2.16万元,户收入7200元。除此之外,像神西公社坪上大队的麦精露加工、西河大队的拉链加工,等等,都具有在当地标新立异的特点。
发挥优势 旅游带来新活力
展望未来 山区面貌定改观
佛教圣地五台山,明年正式对外开放。预计每年将有四五十万的国内外游客,朝山拜佛,参观游览。这一独特的优势,为五台提供了一个较大的消费市场,将给五台的农村经济增添新的活力。
五台山的开放,是五台县的独特优势,更是五台山地区搞活经济的翅膀,他们围绕旅游大做文章。今年以来,五台山公社党委利用就地之便,为社员承揽工程,安排了劳力600名,发展了4个石料加工厂,从业人员300多人。全社54户社员领了经商执照,从业人员111人,29户农民办起了家庭饮食服务部,从业人员89人,55户共65个农民从事摄影照相,有7户社员10个人办起了机械修理服务部。还发展了旅游之家378户。预计五台山公社仅服务旅游业年可收入40万元,占总收入的17%,全社人均70元。有的旅游之家,仅接待游客住宿一项,全年收入就达6000多元。
综观五台全局,农民围绕旅游业从事生产,更是一派生机。县委和县政府组织技术力量,聘请技术人员、起用能人,利用本地优势,恢复传统工艺,开辟新的项目,做了大量工作,如试制生产了五台山矿泉水饮料、麦精露、蘑菇、澄泥砚台和搞了具有五台山特色的各种纪念品的铸造、雕刻,等等;这些都是旅游事业中较大的消费产品。全县还发展了三个客运专业户,专门服务沿线的旅游业。预计五台山开放后,将有2000多名五台人专门从事旅游服务业。
展望未来,山区面貌定改观。五台人治穷致富,已经取得了可喜成就。在如何实现20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问题上,县委和县政府目标明确,胸有成竹。
从五台农业总产值的历史发展速度看,1980年比1950年的841万元增加4.5倍,30年平均每年递增5.8%,比1970年的1436万元增加2.2倍,近10年平均每年递增12.35%;去年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加1.002倍,近5年平均每年递增15%。可以看出,农业总产值的递增率逐步上升,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升幅度更大。计划到1995年农业总产值翻两番,需要今后10年内平均每年递增9.65%。不难看出,只要在党的英明政策指引下,随着物质基础的越来越雄厚,生产能力的越来越大,递增的幅度还会更大,能否翻两番,回答是肯定的。从工业总产值看,1980年为8895.5万元,在此基础上,到1990年实现翻两番达到1642万元。县委和县政府抓了以下几个拳头性的项目:一是今年引进人造大理石生产设备,年产值可达4万元;二是明年投资,进行化肥厂的技改项目,年产值可达960万元;三是开辟矿泉水资源,年产值可达1400万元。连同其他小型新增工业项目和原有工业能力,提前10年翻两番大有希望。这里有一笔账不妨算一算:单从林业看,五台下放到农民手中的宜林地可以达到75万亩,栽树10年后,农民手中将拥有树木价值22.5亿元,以全县现有户口计算,户均2.9万元,人均8000元。10年后,就是到1995年,五台这个28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不知有多少个“百万富翁”呢!
198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