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说治论策
9473500000036

第36章 扶贫工作(8)

贫富悬殊 不容忽视 共同富裕 务必抓紧——五台县贫富状况调查

遵照省、地委的要求,我室会同地委秘书处、农工部、行署统计局、乡镇局和人民银行、地税局及五台县、乡、村80余人,采用抽样问卷、座谈会、典型户解剖相结合的方式,于1996年5月27日—6月5日对五台县的农村贫富状况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我们走访了5个乡镇、15个村、405户、1733人,收回有效问卷568份,召开各种不同层次的座谈会8次,分析处理各类数据45000多个。调查结果表明:

贫富状况

一、程度表现

五台县位于我省东北部,有54万亩耕地,30个乡镇,5623个行政村,32万人,山地丘陵面积约占80%。调查表明,农村收入差距拉大,贫富悬殊的状况日趋明显。在被调查的乡村农户中,按最富、较富、中等、较贫、最贫(相对而言)分成五个20%,每个20%的户(即405×20%)的收入之和占405户总收入的比重依次为80.75%、9.9%、4.2%、3.52%、1.63%;若以人均纯收入比较,20%的最富户为较富户的5.29倍,为中等户的11.05倍,为较贫户的20.14倍,为最贫户的37.44倍,20%的最富户为其余80%农户的2.81倍;若以最富最穷的两极各10%的户相比,人均纯收入相差72.1倍;若以两极各5%的户相比,则相差153倍;若以两极各1户相比,则相差800倍。从银行储蓄存款看,最穷户没有任何积蓄,最富户储蓄的数额虽然不等,但最少也在5位数以上。

基尼系数是当今国际上通用的测评收入差距的标准,本次调查结果,基尼系数为0.725。

上述数字说明,改革开放17年来,党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差异发展战略,打破了平均主义,收到了预期的积极成果。五台县的部分地区和部分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在五台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率先富了起来,他们为五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从1978年到1995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由2793.8万元增加到52704万元,增长17.86倍;乡镇企业总产值由997万元增加到55600万元,增长54.77倍;财政收入由447万元增加到2273万元,增长4.09倍;完成税收由312.4万元增加到1853万元,增长4.93倍;农村储蓄余额由631万元上升到32577万元,增长50.6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6元增加到756元,增长12.5倍。目前全县共有包工头300余人,解决了近3万人的就业问题,成为五台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1995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为5.5亿元,建筑业产值占到3.4亿元。东冶镇的建筑总公司,下设3个分公司、20支施工队,年上缴利税1000万元,茹村建筑公司的一个队,每年就可完成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产值上千万元,为乡镇创利税20万元。

但是,如果以1995年现行价格计,五台县的小康线应为1680元/人、年,温饱线为763元/人、年。以此为标准,我们所调查的5个乡镇、405户农民家庭,达小康的户数占到24.6%,介于温饱和小康之间的占到19.7%,55.6%的仍处于贫困状态。

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集中表现在交通便利、信息灵通、乡镇企业较为发达的平川集镇区和山大沟深、信息闭塞,以传统种植为主的纯农区之间。全县30个乡镇中,乡镇企业发达的6个(东冶、建安、茹村、台怀、城关、阳白),乡镇总收入占全县农业经济总收入的51%,而主要从事种植业的其余24个乡镇总收入仅为全县的49%。全县建筑业、服务业比较集中的东冶镇,1995年年报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13829亿元,人均纯收入983元,除少数老弱病残、致富无力者外,大部分人家都比较殷实。经济地理条件差,种植结构单一的刘定寺乡,年报农村经济总收入为92.59万元,仅为东冶镇的8‰,一个乡的总收入不及该镇富裕户一户的年收入。刘定寺乡除少数有外来收入的家庭能吃饱肚子外,大部分家庭在温饱线以下挣扎,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老的等死哩、闺女等嫁哩、后生等走哩(移民或当上门女婿)。”

乡镇之间的收入差距较为悬殊,农村社会成员家庭收入差距也比较明显。调查结果显示,最富的20%,其家庭经济总收入之和占到被调查户总收入的80%,其人均收入是最穷的20%的5.29倍。总收入的43%,高度集中在仅占5%的富户手中。如果以贫富两级各一户比,人均收入相差800倍以上。富户户均存款在4万元以上,穷人则是入不敷出,靠周借维持。

二、原因剖析

根据抽样调查、典型解剖和集体分析,造成五台县农村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富的原因

一是靠政策扶持。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富民政策的大气候,加上宽松的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五台有大小乡镇企业2500多个,包工头300余人,建筑业和煤炭开采运输业是五台的龙头产业,他们的起步和发展与党的富民政策有密切关系。

二是靠发展“第三产业”致富。五台山是全省唯一的佛教圣地,每年国内外游人络绎不绝。台怀镇位于五台山旅游区的中心地带,他们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搞第三产业,此项收入占到台怀镇总收入的80%。

三是靠自身努力。人的素质不仅仅指受教育的程度,还包括观念的适时更新,思想的解放程度。此次调查我们的印象是:愈是富裕的人家,愈是有胆有识肯吃苦,男主人均在外奔忙,女主人内外操持;愈是穷困的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得过且过打发日子。

四是靠权力和关系致富。大朴村的一个村民钻政策的空子,越过村委会,从上面办了开采证,靠开村里的镁矿发了财,村委让他交开采费,他说:“我这是上面批了的,县上×××、×××都有股子,谁敢管?”大朴是东冶镇的穷村,为了生计,村支书还得为这个大户打小工。

2.穷的原因

一是政策因素。(1)信贷政策“扶富不扶贫”。扶贫贷款必须以存折抵押和银行扣留10%的利息储备金制度,违背了扶贫的初衷。刘定寺乡1994年分到2万元的扶贫贷款指标,因找不到抵押存折,被富裕的东冶镇贷去在该乡养了羊,村民们只能“望羊兴叹”。(2)部门利益分配不公、行业矛盾加剧。全县在职干部职工月平均工资只有296元,年人头经费3527元(因从未发过,所以不包括102元津贴部分),而税务、金融、邮电、电业等部门的年人头经费在1万~1.3万元之间。部门利益分配不公,致使扶贫力量成了扶贫对象,直接影响到县乡两级干部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3)“三多一少”,财政不堪重负。五台有离退休人员1890人,教师4000人,优抚对象2780人,均居全区之首。由于所在地工业少,财政收入每年只有2000万元。这三部分人每年需要2400万元,占财政包干收入的140%,总支出的54%。可见,吃饭尚无保证,建设更谈不上。

二是自然和环境因素。主要指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种植结构单一,交通不便,资源形不成规模,信息渠道不畅通等因素。

三是自身因素。文化素质低下、思想观念保守是致富的大敌,而致富信息不灵,缺少起步资金又成了部分农民安于现状的借口。很多村民对脱贫致富反应迟钝,不思进取,认为自己命该受穷。

四是领导班子战斗力不强。一些乡村由于种种原因,真正有本事有能力的人不愿当村干部,愿当的不是痞子,就是过于老实巴交的农民,人员素质低,班子缺少战斗力,不能够带领大家共同富裕。

三、群众反映

1.各阶层人士对贫富差距现状、利弊的看法

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农民的收入较改革前提高了;80%的人认为当前农村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极不合理;71.4%的人认为不利于社会安定;25%的人认为能促进经济发展;35.6%的人认为会破坏精神文明建设。职位高、文化程度高的人,几乎绝大多数人认为贫富差距的负面效应远远超过正面效应。

2.对农村富裕大户所作所为及其社会影响的看法

富裕大户是如何富起来的?55.2%的人认为是靠政策扶持,40.5%的人认为是靠自身努力。但机关干部中,40%以上的答卷认为富起来的人靠的是偷税漏税,以权致富和关系致富。许多人说这些富起来的人对公益性的红色投入(比如修路、建学校、解决吃水)甚少。有些地方,乡镇干部多次动员,富户们竟不肯拿出几百块钱来为本村的贫困户过春节买几袋面;而对黄色、黑色消费却毫不吝惜,对致富不忘国家、不忘群众的富裕户,村民则大加赞美。茹村乡的包工头冯贵成,每年收入上千万元,上缴了乡利税20万元,干部群众交口称赞:“可给我们解决大问题了。”东街的村委主任朱俊义,从一个小木匠起家,到年收入几百万元。他没有忘记乡亲们,投资了一个年产值4000万元的烘干砖窑,带领大家没日没夜地干,群众有口皆碑,威信很高。

3.对党的富民政策和领导干部的看法及要求

各界人士,对党的现行政策,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具体要求,农民说:“我们的政策应该为90%以上的农民群众谋富裕,应彻底改变扶贫资金不扶贫的政策。”“希望政府加快步伐,缩小工农剪刀差,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山区脱贫需要人才,教育体制改革能不能向农民倾斜一点。”

对于领导干部的希望和要求,群众的心情很复杂:“好经还得好和尚念,好政策还得好干部来执行,要想富,一靠政策,二靠干部。农村必须有好的领班人。”一位教师写道:“农村干部相当一部分不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引导农民奔致富之路,而是盖房子、下馆子、找路子,耍痞子,如不尽快解决,农民要富起来永远是一句空话。”一位企业经营者深有感触地说:“有钱的企业、有权的单位领导管得多,无钱的企业没人管。”群众的普遍呼声是:“多一些孔繁森、徐虎式的好人。”要求“当官者少坐桑塔纳、少骑125,用双脚走到人民中间去。”“要先富民,不该让一部分‘官’先富起来。”调查中,我们向县级机关干部发出问卷100张,只收回75张,25人不予理睬。”不少人说:“希望党和政府下大力气消除腐败,加大扶贫力度。”

总体印象

五台县贫困状况表明,党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差异发展战略已经收到了打破平均主义,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成果,同时,为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改革开放17年来农民生活变化、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事实依据和科学尺度。而且在澄清对农村贫富状况众说纷纭、亦真亦假的思想混乱时,又感受到干部群众反映最强烈、中央和地方决策最需注重的几个实质性问题,构成了我们此次调查的四点总印象。

第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全面贯彻富民政策

五台县农村贫富差距拉大的状况,已经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特别是55%处在温饱线下的村民,贫困状况令人吃惊。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要求,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只要劳动者主体之间所具有自然的、社会的条件不同,他们拥有的财富多寡就不同,因而贫富不可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也不应该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像五台这样的贫困县,应当继续鼓励、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抓紧共同富裕的问题。因此,正确的态度应当是:第一不要大惊小怪;第二不能麻木不仁。关键是重在把握,问题是适时制衡。

第二,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缩小贫富差距

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的原因,也有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还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事实表明,富的越来越主动,穷的越来越被动;富的走遍天下,穷的寸步难行。值得指出的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对社会虽有贡献,但对带动更多的人共同富裕还没有或者缺少自觉性,这与我们的初衷是有距离的。要缩小贫富差距,除了宣传和鼓励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以外,还必须依靠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搞好宏观调控,总体协调。根本性的问题根本解决,特殊性的问题特殊对待。切实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在税收调节、保障贫困地区农民最低收入方面制定具体的措施。谨防出现“杀大款、均贫富”的错误行动。宏观调控、总体协调的政策,以国务院或省政府出台为妥。

第三,部门利益分配不公,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在调查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另一个问题是部门利益分配不公,行业矛盾日益突出。它既破坏了上层建筑,也影响了经济基础,还是产生腐败的温床。这个问题与农村贫富差距拉大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大家一致认为,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农村贫富悬殊的态势将一天不会缩短。这样,社会不安定因素就不仅仅出现在农村,还将出现在城市;不仅出现在基层,还会出现在上层。这种全方位、日益滋长的不安定因素一旦爆发,将不可收拾。在这种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可掉以轻心。要从根本上采取重大政策性措施,把部门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调节过来。把行业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压下去。经济利益决定政治态度。讲政治,不可不注意到利益制衡;讲政治,就是要安民心。

第四,确定扶贫重点,五台应为内陆特区示范县

五台县地处晋北山区,是我省榜上有名的贫困县;历史上对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是享有盛名的革命老区;境内的五台山既是全国的佛教名山,又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旅游风景区。这三大特点构成了五台县在全省乃至全国贫困县中的特殊地位,成了国内外各阶层人士观察我省政治经济形势、人民生活状况的窗口。省委书记胡富国、前省委书记现全国人大常委李立功等同志对五台县的工作特别关注,多次嘱咐地、县主要领导加快脱贫致富的力度。但五台县的人文、地理、自然环境又决定了制约该县经济发展的因素比其他贫困县更多、更集中,脱贫致富的难度更大。这是五台县在全省贫困县中的又一个特殊地位。鉴于这两大特殊地位,可否特区特办,将该县确定为我省内陆特区示范县,切块治理、封闭管理,国家补贴逐年减少,地方财政收入用于本县经济建设。重点扶贫,定期脱贫,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增光添彩,为我省380万农民尽快脱贫试验示范,树立样板。

几点建议

一、高举共同富裕的旗帜,确立新的工作重心

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中央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中提出的一条重要指导方针。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认识、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的富民战略,加大对第二句话的贯彻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共同富裕,树典型、定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确立新工作重点,引导农民走共同发展的道路。

二、结合扶贫攻坚,整顿贫困乡村的基层领导班子

吸收有文化、有胆识、办事公道、愿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中青年人,担任基层支部和村委会主要领导;调整思想观念保守、缺少能力的干部;撤换化公为私只顾自己发财、群众意见大的干部;鼓励年轻有为的机关干部到贫困乡村挂职、任职;提拔土生土长的、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地干部。形成一个精干有力、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核心。

三、改进扶贫政策,加大扶贫力度

国家扶贫资金应通过法规形式发放,建立国家扶贫资金与扶贫对象使用扶贫资金的法律关系,确保扶贫资金的按期回收;把扶贫资金切块到县,由县政府和扶贫职能部门统筹管理。必要时,可将多渠道扶贫资金捆起来使用,使其在县域经济中发挥整体效应。对贫困山区的小额贷款,应取消担保抵押、收取利息储备金的制度,以确保扶贫资金真扶贫、扶真贫。

四、采取移民措施,加快脱贫步伐

对水、电、路、广播、电话“五不通”的地方,移民应成为异地脱贫的一条上策。五台县移民脱贫的实践表明,凡是移民户,都改变了贫困状态,走上了一条致富的道路。因此,建议各级政府设立有关机构,对移民工程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拨出部分专款,帮助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山村居民,就近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带,从事第一、第三产业或劳务。通过人口的合理再分布,改变他们的生存和生产条件,实现永久脱贫。

五、以法规的形式统死化肥、种子、农药等重要农资产品的供销渠道和价格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哄抬农资物价、倒卖农业生产资料等坑农害民的不法行为。确保农民的经济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六、建立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

提倡和鼓励富帮贫的同时,采取国家拨一点,地方筹一点,富裕户捐一点的方法,建立贫困山区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用于帮助老弱病残、孤儿寡女等失去致富能力的人,使他们的最低生活水平得到保障。

七、为了尽快提高贫困山区人民的文化水平,教育改革的政策应向老区适当倾斜

如贫困山区教师的工资待遇应高于平川地区;贫困县教师补助费也应在平川和山区再区别;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应高于城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学质量,鼓励他们的积极性。招生政策上应向来自山区又愿意回到山区工作的学生适当倾斜,如扩大招生名额,降低录取分数,减免学杂费用等。

199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