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多所大学教授。顾颉刚在《古史辨》中提出著名的十个论点:一、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二、禹是动物,是神,与夏无关,三、尧舜禅让说是战国时代墨家所伪造,四、孔子作《春秋》说是儒家所伪造,五、《老子》成书在秦汉之际,六、《尚书》中的《禹贡》作于战国等。1939年顾颉刚发表论文,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融合体,开启输血论的先河,提出汉人是许多民族混合起来的,因为带有强壮的异族血液输入,使得这个已经衰老的民族时时可以回复到少壮,所以整部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就是内外各族的融合问题。顾颉刚与鲁迅之间真正的冲突发生在1926年应聘厦门大学共事期间,最后竟发展到分道扬镳甚至势同冰火地步。顾颉刚后来在自传中感慨说:“我一生中第一次碰到的大钉子是鲁迅对我过不去。”甲午年用宿墨为顾颉刚先生造像,别有一番墨趣。周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