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老教授谈厦大“四种精神”
9471400000009

第9章 弘扬以罗扬才烈士为代表的厦大革命精神

厦门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在近代革命运动中,不断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厦门大学是福建省第一个中共支部的诞生地、革命的摇篮。厦大党支部的成立,揭开了福建省党建发展的新篇章,标志着厦门市人民革命运动进入新阶段。在支部书记罗扬才的领导下,厦大党支部在与人民革命的共同奋斗中铸就了一面革命精神的光辉旗帜,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开创了厦大党史文化的特质和品格。

厦门大学是福建省率先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讲堂1921年,厦门大学建校之初,哲学教师朱稳青博士发起纪念“五一”劳动节的活动,组织大家集体劳动,并向全校人员宣讲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学说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立的要义。1922年,学生团员施乃铸在校内外进行革命活动,传播马列主义,把马列经典著作30多本赠送给同学陈国柱。1923年,学校阅览室,展示《向导》、《新青年》、《中国工人》、《中国青年》、《湘江评论》、《觉悟》等进步刊物,供师生阅读;当时学校开设的“社会学”课程,有专章介绍马克思学说,进行讲授与研究。由于马列主义和革命思想在学校里传播发展起来,在师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列主义萌发了信念和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的欲望。同时,集美学校教师在课堂上宣讲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图书馆推荐马列主义书籍。1924年,师范部学生李觉民推销《新青年》、《中国青年》刊物;进步学生组织“协进社”创办《星火周报》。同年,罗扬才由集美师范考入厦门大学,即在厦门组织“闽南文化促进社”,推进新文化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扩大革命理论阵地。

于是,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学说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厦门大学与集美学校成为厦门传播与研究马列主义的重要阵地,成为孕育共产主义组织的基地,造就了一批初具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的先进分子,为厦门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厦门大学是“福建省第一个中共支部”的诞生地1925年6月,在“五卅”运动兴起时,共青团广东区委派遣蓝裕业到厦门考察革命运动,他认为厦门学生运动颇有希望,即着手创建集美师范团支部,为在厦门地区建党做了必要的准备条件。

1925年11月,罗扬才作为厦门学生联合会代表到广州参加两广地区大学生代表会。1926年1月,李觉民作为国民党厦门市党部代表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两人在会议期间,由团广东区委书记、区党委特派员杨善集和已在团广东区委工作的罗善培(罗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罗扬才成为厦门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为了加快在厦门地区建立党组织,广东区委调派广东大学学生党员罗秋天转学厦门大学。这样,厦门地区有了3名共产党员。

1926年2月,按中共广东区委的决定,罗扬才等3人,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开八闽大地之先,在春光明媚之时,聚会在厦门大学囊萤楼一楼罗扬才宿舍,宣告中国共产党厦门大学支部成立,罗扬才任书记。这是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杨善集、罗善培和罗扬才是支部的奠基人。他们播下的革命火种,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对马列主义在厦门和福建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共福建省委组织史》确认“厦门是福建传播马列主义和建立党、团组织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厦门大学党支部,这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党组织”,同时,按时间顺序建立的组织系列,确立中共厦大支部是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厦门大学党支部的诞生,是近代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热切愿望和归宿,忠诚地为实现革命理想和奋斗目标,担当使命。厦门大学党支部的成立,开辟了福建党建的先河,掀开了厦门人民革命运动新的一页。厦门大学党支部一经诞生,就成为厦门和闽西、闽南地区建党的发祥地和播种机,开展人民革命运动的核心力量。囊萤楼屹立在祖国东南海岛上,像一座革命灯塔。这里是厦门大学革命斗争史的第一个里程碑,革命火种从这里点燃八闽大地,诚如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党史顾问小组组长伍洪祥题词:“八闽之光”。

生平简介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和人文底蕴的文明成果,是大学的灵魂。本书由厦大退休老教授编写,论述厦门大学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爱国精神、以罗扬才烈士为代表的革命精神、以萨本栋校长为代表的抗战时期内迁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以王亚南校长和陈景润院士为代表的科学精神。这四种精神是厦大优良的办学传统,是厦大人文历史积淀,是厦大的宝贵精神财富。

罗扬才,号席欧,1905年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1年转学集美学校师范部,1924年9月考入厦门大学预科,1925年12月毕业后升入教育学科。同年6月参加共青团,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厦门第一个共产党员,1927年牺牲,年仅22岁。罗扬才历任中共厦门大学支部书记,中共厦门特支学委,共青团厦门特支书记,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工人部长,厦门总工会委员长,中共厦门市委和闽南特委组织委员等职。他是一位青年革命活动家,厦门市党、团组织与工会、学联会的主要创建人和杰出领导者,为厦门大学和厦门与闽西、闽南地区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共闽南特委和福建省委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罗扬才1925年参加组织声援“五卅”运动,随即开启其艰辛而辉煌的革命生涯。自建立厦门大学党支部,他领导建党播种,形成厦门和周边地区的星火燎原之势。同时,他兴起以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为主体,发动人民群众,汇聚社会爱国力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开辟了以厦门为中心的反帝爱国革命阵地,开创了闽西南地区人民革命新局面。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公开叛变革命,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的罗扬才,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走向刑场,光荣就义。罗扬才为壮丽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把青春年华和全部热血献给了党、献给了革命、献给了厦门大学和厦门人民;同时,深刻地教育和动员人民群众牢记血的教训,踏着先烈的血迹,团结起来继续为革命战斗到底。

丰功伟业

一、党组织的播种机

罗扬才远见卓识,以厦门大学为基地,开展党建活动,逐步扩展到闽西南广大地区,其步骤是:由学校到社会,由知识分子到工农民众,由城市到农村,积极推进,形成建设党组织的新形势。

以厦门大学党支部为骨干,建立厦门地区党组织1926年2月底,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罗善培到厦门,帮助整顿党、团组织,指导开展活动。为了统一领导,以厦大党支部为骨干,于3月组建了党团混合的厦门特别支部干事会,特支设在厦大,书记阮山,特委罗善培,学委罗扬才,组织委员李觉民,宣传委员刘大业;并以早期党员为骨干,建立7个支部。同年4月,分设为中共厦门特别支部,下辖4个党支部;共青团厦门特别支部,下辖3个团支部。1927年1月,建立中共厦门市委,书记罗秋天。罗善培随即到漳州,成立中共闽南部(特)委,书记罗善培。罗扬才任厦门市委和闽南部委组织委员,努力开创建党工作,主要在工人队伍中建立党组织,有9个支部。这时厦门市委下辖14个党支部,有100多名党员,壮大了党的队伍。先发展党员,然后才建立党组织;建立了党组织,继续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和力量。这是建党的规矩,也是厦大党支部建立和发展的初始阶段。

厦门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使本地区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运动勃然兴起,给备受洋人欺凌、灾难深重的厦门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厦大党支部早期在厦大、集美小教、集美学校、中山中学、厦门小教与工人、农民中发展的党员成为建党种子,担负着开展厦门和闽西南地区建党的光荣使命。

派遣党员,建立闽西、闽南地区党组织1926年夏,中共厦门特支派阮山回永定家乡建党,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此后,厦门特支的实际负责人罗扬才,组织调派党员建立8个党支部,即:永定(上湖雷)、石码、海澄、惠安、漳州、泉州、德化、同安等,党员60多人,农民协会1个,在当地开展革命活动,发展进步势力。

与此同时,罗扬才领导的厦大党支部,认真协助广东区委派来的罗善培选拔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录取的9名学员在农讲所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于同年冬随北伐军入闽,回到闽西南地区建立农村党组织,组织农民协会和武装力量,共建立6个县党组织、即:永定(金丰)、漳浦、诏安、龙岩、平和、上杭等,党员几十人,农协会1个。当时,上述组织归属中共厦门特支领导。

这两批建党力量的播种繁衍,成为闽西南地区人民革命运动的核心力量,建立了农村革命基点,开展工农运动。在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力量由城市转移、撤退到农村,才有了立足之地。同时,发展武装力量,于1928年发动著名的“平和暴动”和“后田暴动”,揭开了闽西土地革命的序幕,并为迎接中央工农红军入闽,开辟闽西红色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二、工人阶级的旗帜

深入工人群众,组织工人成立工会罗扬才在“五卅”运动兴起时,即深入到工厂、码头,走进工人群众中开展工作,举办工人夜校,宣传马列主义,进行政治教育,灌输革命思想,培养骨干力量。同时,成立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建立工会,凝聚广大工人力量。1925年6月,为声援省港大罢工,声援“五卅”运动,在罗扬才指导下,厦门成立“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厦门分会”,这是厦门工人阶级第一个产业工会组织。1927年1月24日,厦门总工会宣告成立,选出委员长罗扬才、副委员长杨世宁、秘书长吴世华等30多人为委员,组成领导机构。总工会的成立,标志着厦门工人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成为革命群众组织中一支强大队伍与中坚力量,进一步促使了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兴起工人运动大浪潮,引导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厦门工人运动最具影响力,是从1926年11月至1927年3月,在罗扬才、杨世宁领导下,发动全市工人掀起声势浩大的“二五”加薪运动,即增加工人原工资25%。这次工人群众斗争是先从罗扬才组织创建的电灯厂工会开始的。电灯厂设备很差,工人劳动时间每天长达10多个小时,工伤事故经常发生,而工资低,使工友们难于糊口养家。罗扬才根据工人被剥削受压榨的悲惨生活现状,启发教育工人,向厂方提出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劳动等条件。合理要求遭到厂方拒绝后,全厂举行罢工停电。迫于形势,厂方最终答应工人的要求。电灯厂罢工斗争的胜利,给厦门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树立了团结战斗的榜样,鼓舞着全市工人群众的斗志,把广大工人群众奋起经济斗争引导到革命斗争中来,而后发展并波及全岛被称为“罢山罢海”的革命大风暴,形成了厦门工人运动大浪潮的滚滚洪流,使厦门呈现出崭新的革命气势。广州《民国日报》以“国内要闻”报道“厦门破天荒之群众运动”。

在以罗扬才为首的党组织领导下,厦门地区经过反帝斗争的洗礼,党的力量在斗争中迅速壮大,成为战斗堡垒,兴起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运动,造成了雄壮的革命气势,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厦门的侵略气焰和反动势力,革命局势蓬勃发展,对闽西南地区乃至全省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学生运动的领航人

声援“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厦门地区率先声援“五卅”运动的是厦大学生。6月2日,厦大学生会通电全国,声讨帝国主义罪行。5日,厦大举行全体学生大会,推举陈甘棠、王枞、罗扬才等10人为筹备员,全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发表演说,散发《厦门大学学生为五卅惨案罢课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肆意侵略我国的罪恶事实和军阀卖国求荣的可耻面目,提出“揭破帝国主义者在我国之一切黑幕,并铲除其侵略我国之工具”,“推翻国内一切勾结帝国主义者在我国之恶势力”等十大措施,号召“全市人民群起罢课、罢工、罢市,制其生命,申我民魂,庶众志成城”,以支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同时,推动厦门各界共同组织队伍,6月6日,全市90多个单位2万多名群众集结在厦大演武亭广场举行“厦门各界人民声援‘五卅’大会”,国民党福建临时省党部代表许卓然和厦大学生代表罗扬才发表义正词严的讲演。会后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当群众队伍挺进海后滩英国租界,即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抗议怒吼,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不平等条约”、“为死难同胞报仇”、“收回海后滩”等口号。英、日驻厦领事急忙通知海军警备司令部派出军队加强“警戒”。游行群众看到洋行屋顶架上的机关枪,更是怒不可遏,把洋行的窗户砸得稀烂。全市出现“三罢”形势,抵制洋货,反帝浪潮席卷鹭岛。

厦门大学声援“五卅”运动与全国同步持续了3个多月,始终站在反帝斗争的前列,成为厦门及闽南地区反帝运动的中坚骨干,起到了先锋引导作用。厦门开展声援“五卅”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振奋民族精神,爱国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马列主义也进一步得到传播,先进分子迅速成长。

开展“五九”国耻纪念活动1926年5月1日,罗扬才和李松林代表厦门大学学生会出席厦门市学生联合会第一次各校代表大会,并领导大会工作。罗扬才引领学生运动,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学生联合会成为厦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随即,罗扬才领导“五九”国耻纪念活动,联合厦门各界90多个团体、代表数千人,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在鼓浪屿,学生分贴国耻传单时,被工部局无理拘捕13名。巡捕长英人黎氏盛气凌人,自称为主人,说“汝等粘贴字条,如鼠窃食,今为猫所捕”,并搜查学生身体,种种侮辱,恫吓学生等等。学生发起抗议斗争。罗扬才领导学生联合会,联合各界进行抗议交涉,通电国民政府,提出:“此次学生爱国运动,无故被捕,藐我民权,辱我国体,厦鼓民情,同深愤激。”要求向领事团“严重交涉,以维国权,而平公愤”,并召集厦鼓学生代表会,组织向厦门警备司令部和当局请愿,指出:“此次学生分贴国耻短条,纯系和平救国之举,自无干涉之必要,何得顺承日人旨意,无故逮捕学生,横施侮辱,显背民权……”这次抗议活动,得到全国学生总会的正义声援,来电云:“总会除已电厦门交涉署请其严重抗议外,尚希各同学联络各界一致反抗为盼。”上海《申报》报道厦门各界反对“工部局”逮捕学生消息。

反抗文化侵略1926年12月,罗扬才、杨世宁等人组织“反抗文化侵略大同盟”,并领导厦门各界开展“非基督教运动”。12月25日,罗扬才在厦门反抗文化侵略万人大会上担任主席,他在演讲中揭露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的反动实质,指出“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有三种办法,即政治、经济、文化是也。政治与经济侵略,吾人容易看见,至于文化侵略,则‘绵里藏针’,不容易觉得”,“多么危险,现在吾们所以要反对”。与会群众群情激愤,会后举行游行示威,散发《厦鼓反抗文化侵略大同盟宣言》,指出:“我们认定帝国主义文化的侵略是我国的大害。”“应该毫不姑息地做反抗文化侵略的运动。厦门是帝国主义侵略南中国的一个堡垒,我们为革命努力计,应该高树反抗文化侵略的旗帜。”汉口《民国日报》报道罗扬才在厦鼓反抗文化侵略大会上致开幕词的重要内容。

在反抗运动中,罗扬才亲自带队到深田内山下掘出了被天主教“仁慈堂”残害的13个儿童尸体。用血的事实揭露帝国主义者披着宗教外衣举办“慈善”事业残害儿童的真面目。罗扬才接着又部署大批工人、学生、市民守候在太古码头,当有艘轮船载运天主教育婴堂儿童从福州驶抵厦门,罗扬才、吴世华、黄埔树等人即上船交涉,广大群众在口岸上呐喊助威。外国领事眼看众怒难犯,不得不同意将这批儿童交出来。罗扬才等即组织将这批儿童送交给他们的父母,斗争取得了胜利。

欢庆北伐军入闽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和发动了北伐战争。1926年10月,北伐军出师挺进福建。中共厦门地方组织负责人罗扬才具体布置迎接和配合国民革命军入闽的准备工作,一面派工人前往漳州迎接北伐军,一面组织厦门人民猛烈打击以驻守厦门的漳厦警备司令林国赓为首的北洋军阀势力,迫其投降。北伐军胜利进驻厦门。1927年元旦,罗扬才在厦门各界民众召开庆祝北伐军“祝捷大会”上发表演说,大会通过福建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总要求11条。从此,厦门结束了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罗扬才号召厦门工人和各界民众以实际行动支援北伐军的胜利进军,有许多群众热烈报名、踊跃参加北伐军。这次大会,在福建全省产生了重大影响,推进了工农青妇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迅猛发展。

当英帝国主义实行炮舰政策,派军舰来华干涉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罗扬才领导厦门总工会坚决执行全国总工会举行全国总罢工1小时的决定,于1927年1月28日和2月28日当天罢工1小时,以揭露英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革命的罪行。同时,成立了“厦门反英运动委员会”。罗扬才、吴昆元等人当选为主席团成员。该会决议宣布“打倒英帝国主义炮舰政策,收回租界”等,领导厦门人民开展强大的反英运动。汉口《民国日报》报道“厦门之反英大运动”,决议五大要案——实行对英经济绝交。

发动民主改革校政运动1927年1月,厦门大学党支部在罗扬才领导下开展的民主改革校政运动,成为大革命时期厦门地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重要事件。鲁迅应聘到厦门大学任教,他鼓励学子要勇于做改革社会的“好事之徒”。但这有悖于时任校长林文庆的办学主张,由此产生了新、旧思想文化的撞击。鲁迅因不满学校当局的守旧、改革无能,并仗势排挤、压制进步教授,气愤辞职。对此,学生无不感到震惊和愤慨,随即组织起来进行斗争。罗扬才领导学生会于1927年1月6日召开“厦门大学全体学生送别鲁迅大会”,会上师生合影留念,深情致辞,整个送别会充满着惜别而又激愤的情绪,随即由挽留鲁迅转而掀起改革校政运动。接着,学校当局竟通知国学院停办,又出布告开除“此次学潮”的学生19人,并监视学生行动,引入军队进驻校园,激化了事态。面对校方采取的高压行政措施和武力威逼,罗扬才领导厦门学生联合会与其进行针锋相对的抗争。经过联络国民党厦门市党部左派和各界进步力量的援助,以及社会贤达的调停,校方免去刘树杞校秘书职务,收回开除学生成命,恢复国学研究院等条件,学潮因而胜利结束。

这场斗争得到上级党组织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取得了反抗专制势力,发展民主改革力量的胜利,树立了民主运动的光荣传统,对全省的革命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时,许多报刊如《民国日报》、《申报》、《教育杂志》等对学潮都作了详尽的报道。团省委机关刊物《福建青年》给予高度评价:“厦门大学这次风潮的目的就是:一、求整个的——学生、教员、学校——的生机;二、拯救闽南衰落的文化;三、培植福建的革命气息。”

四、鲁迅激励的“好事之徒”

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于1926年9月千里迢迢应聘来到厦门大学任教。教育学系学生罗扬才是中共厦门大学支部书记和厦门特支负责人。鲁迅勉励青年学子做“好事之徒”,罗扬才聆听大师教诲,勇担改革社会重任,他们由此相识相知。

师生之情鲁迅到厦大,带来了新文化理念,给青年学生以极大的鼓舞,使校园里出现了新的生机气息。鲁迅的演说富有感染力,他应学校约请,鉴于当时中国坊间充斥黄色与颓废的书籍,作《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的演讲。他说:“与其多读中国书,不如少读中国书好。”他激励青年学生爱国,应在改革社会中“激流勇进”,要勇于做改革社会的“好事之徒”。鲁迅提醒人们对社会改革的好事者,要持正确的态度。鲁迅的演说,让听讲者滋养心灵,引起青年们的思考。由于校长的治学理念与鲁迅的思想相悖,在校刊发表鲁迅的演讲稿被删掉其主要内容,由此导致新与旧的思想文化撞击并产生矛盾。

罗扬才对鲁迅很敬重,参加听课,常登门拜访。同时,邀请鲁迅到集美学校向师生作《聪明人不能做事,世界是属于傻子的》演说,指出:社会是靠有傻气的工农大众支持的,社会是靠有傻劲的革命青年来推动的。他说:“为着正义和真理,为着民主和科学而奋起的傻子,结合起来……世界是傻子的世界啊!”这次演讲对进步学生产生很大的反响和鼓舞力量,追求革新的学潮持续发展。罗扬才邀请鲁迅在厦大平民学校成立大会上讲话,鲁迅说:“你们都是工人农民的子女,你们穷的是金钱,而不是聪明与智慧……”鲁迅亲切热情的一席话,抚慰着这些穷苦工农子女纯洁的心,像在黑暗中拨亮的一盏明灯。在鲁迅离开厦大前夕,罗扬才邀请鲁迅到中山中学作《革命可以在后方,但不要忘了前线》的临别赠言。鲁迅说:“你们在后方,也可以从事革命工作。你们尤其不可忘记:革命是在前线……要有赶走世间‘妖魔’,造起地上‘乐园’的志气和勇气。”这一席激奋的讲话,给师生们巨大的鼓励和鞭策,不忘革命的前线。鲁迅的演讲,在厦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重要影响,进步师生受到巨大的激励与鼓舞,有力地促进了厦门学生运动的发展。鲁迅传播革命文化的战斗精神,永远铭记在广大师生的心中,鼓舞着厦门人民奋勇前进!

战友之谊鲁迅与罗扬才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目标,在爱国、民主的共同奋斗中,凝结成亲密的师生情感和革命友谊,心神交融,默契结合。鲁迅来到厦大,时值北伐军挺进福建,罗扬才常带给鲁迅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胜利的喜讯等各种信息,使他感到快慰和振奋。鲁迅关心厦门革命运动,寄希望青年学生应该在群众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罗扬才在向上级党组织报告中,曾多次提到鲁迅在厦门的情况。鲁迅支持罗扬才等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运动,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党领导群众进行大革命运动的作用,并从人民群众斗争中汲取力量。

同时,罗扬才努力为鲁迅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大众传播革命文化创造条件。鲁迅受到罗扬才等共产党人的积极影响与正义关怀,促使鲁迅革命思想的演进。他关怀厦门的斗争形势,注视并倾慕当时革命中心的广州,诚如他在中山中学演讲时表白说:“我到中山大学去,不只是为了教书,也是为了做更多有益于社会的工作。”应当说这是鲁迅公开阐明的政治态度,表明为追求光明而挺身奋斗的心迹。

罗扬才将鲁迅传播的革命文化激励学生做“好事之徒”与工农大众的革命斗争相结合,引领学生运动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推进人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为厦大和厦门地区革命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鲁迅与罗扬才有着亲密的师生之情,又是革命战友,他们终身闪耀着爱国主义与革命精神的光辉。

五、铸就完美的光辉一生

厦门“四九”反革命政变 厦门革命运动的风起云涌,引起了反动当局和国民党右派的嫉恨与恐慌,他们加紧策划政变反革命。1927年4月初,厦门市委部署应变,加强工人纠察队,准备以革命的武装对付反革命的突然袭击。漳厦海军警备司令林国赓与国民党厦门市党部筹备处主任李汉青阴谋勾结,公开背叛革命,于4月9日宣布全市实行戒严,派兵包围总工会,逮捕共产党员罗扬才、杨世宁、黄埔树和国民党左派等7人。同时,召开所谓“拥蒋护党大会”通电请愿,实行“清党”,提出惩办10多个人的“黑名单”,这些人是共产党、革命群众组织和国民党左派主要负责人,随即搜查和封闭总工会、学联会等革命团体,进行全市大搜捕,迫害革命分子,共产党组织和革命团体遭受摧残。同时,宣布禁令违者格杀勿论。革命造就了厦门的大好时光,突然间,“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鹭江海岛。

组织营救 面对敌人的反革命暴行,厦门党组织领导全市革命人民进行坚决英勇的斗争。当天下午,厦门市委委员柯子鸿和颜泗带领工人纠察队和基层工会代表四五百人,对反动当局的戒严令置之不理,上街游行抗议,强烈要求释放被捕的同志。许多工人袖子里藏着铁条或钢鞭等武器,准备与敌人搏斗。队伍经过的沿路有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社会人士自动加入,队伍增至三千多人,他们冒雨把警备司令部团团围住请愿,高呼“罗扬才无罪,立即释放”等口号,反动军警全副武装对峙,反动当局拒绝释放被捕同志。为营救罗扬才等被捕同志,当天,爆发了全市性大罢工,进行抗议等活动,并有20多个团体联合登报,要求保释罗扬才、杨世宁等人。厦门市委和闽南特委多方进行营救都没能成功。厦门地区蓬蓬勃勃的革命形势被反革命派镇压下去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厦门党组织和革命人民处在腥风血雨之中,走上艰险曲折的征途。

“踏着我们的血迹前进”由于罗扬才在厦门工农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厦门反动当局慑于罗扬才在群众中的革命精神力量与人民的正义斗争,他们不敢执行省方“就地枪决”的电令,即将罗扬才等人秘密押解到福州警察局关押。罗扬才、杨世宁被关禁在监狱里,大义凛然,对革命忠贞不渝,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罗扬才捎信给中共闽南特委,写道:“为革命而死,我们觉得很光荣,很快乐。”他写下诀别誓言,深情勉励同志:“不必为我悲伤,应踏着我们的血迹前进!”切望厦门人民继续革命,奋勇战斗。与罗扬才同牢房难友丘廑兢(老同盟会会员、爱国华侨)留下遗作记述罗扬才在临刑前慷慨激昂地对他诉说:“我们是干革命的,革命党员早已视死如归,准备牺牲。”并激愤地揭露蒋介石如何排斥共产党,阴谋破坏国共合作和背叛祖国的罪恶行径:“目下新旧军阀及贪污、土劣遍中国,而且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互相勾结,同恶相济,不革命无以救中国!我早已视死如归。”

慷慨悲歌,浩气长存 当罗扬才与杨世宁被狱警喊名叫出时,他们深情地与难友告别,神色凝重戴着手铐脚镣,步履蹒跚,被押上刑车时,罗扬才气宇昂然地从容高唱《国际歌》,高呼“工农团结起来!”“打倒反革命派!”“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丘廑兢亲历其境看到的极其悲壮而英勇的一幕。6月2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罗扬才和亲密战友杨世宁在福州鸡角弄光荣就义,震撼八闽。他们为壮丽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把青春年华和全部热血献给了党、献给了革命、献给了厦门大学和厦门人民,同时深刻地教育和动员人民群众牢记血的教训,踏着先烈的血迹,团结起来继续为革命战斗到底。

精神永驻

罗扬才,一代英杰虽然捐躯了,但他的伟大精神却永驻人间,不断发出激励人的力量。他的那种为实现革命理想,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及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战斗的坚定信念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具有时代的整体性、时空的延续性和历史的继承性,并为后来者所发扬。这是厦门大学一笔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厦大学子踏着先辈的血迹前进,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厦大人,推动着厦大奋发向前、生生不息。

为纪念和表彰罗扬才烈士的英雄事迹,1928年夏,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六大”会议期间,组织出席会议的代表编写烈士传记,并分工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瞿秋白、王若飞等十几位参加编写《革命烈士传记》,为厦门大学党支部首任书记、厦门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罗扬才的光辉事迹写了传略,指出“福建最先受‘白色恐怖’,在‘白色恐怖’中牺牲了许多战士,罗扬才同志便是其中主要的一个”,称颂他是“学生领袖”、“工人领袖”、“先锋战士”。这本传记收编为中共党史资料丛书。

厦门的广大工人和革命青年与人民深情怀念罗扬才,即使是在反革命统治年代,每到4月9日,大家还是秘密集会纪念。1930年厦门举行“四九”纪念活动,有工人举起罗扬才相片,写着“纪念工人领袖罗扬才”,进行游行。工人群众说:“这是厦门工人自发停工来纪念罗扬才的。”1931年,中共福建省委作出了《对“四九”纪念运动决议》,指出“国民党屠杀工人领袖罗扬才等,实行对革命进攻,我们必须继续革命”。1932年,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发出了《为纪念“四九”告劳苦群众书》,指出“纪念四九,要起来实行民族革命战争,争取自由,反对国民党屠杀反帝群众”;号召“要纪念我们工人领袖罗扬才同志”。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里,“纪念罗扬才”、“打倒国民党”的口号,成了大革命失败后鼓舞革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着革命者踏着先烈的血迹奋勇前进。这显示出了罗扬才在那个时代革命者心中伟大的人格魅力和革命精神感召力。罗扬才的人格魅力源于他将自身无私奉献,这诠释了他对革命者的感染力,也充分体现了罗扬才同厦大革命师生和厦门人民的革命斗争是血肉相连,永远联系在一起。

厦门大学校党委于21世纪之初,在筹建“福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暨罗扬才烈士纪念室”时,访问了原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的老革命家陈乃昌。他满怀激情地说:“厦门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他对老同学、老战友充满感激与挚爱,并亲笔题词:“厦门总工会首任委员长罗扬才、副委员长杨世宁,在反动派的屠刀下,慷慨悲歌,英勇就义。人民深深怀念,深深崇仰。先烈的血肉铸成的长堤是永葆人民幸福生活的屏障。浩气长存,彪炳千秋。”

2006年“七一”,在举行《纪念中共厦门大学支部建立80周年暨<囊萤之光>一书首发式》上,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潘世墨怀着崇敬之情为此书写下“罗扬才等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演绎的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一幅幅鲜红的历史画卷,从而进一步为厦门大学的革命传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和鲜活真实的人物形象,是我校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罗扬才的光辉一生,具有“四个第一”:厦门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厦门大学支部首任书记、厦门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厦门地区第一位革命烈士。罗扬才从一个贫苦孩子成长为豪情壮志的大学生,历经与人民革命共同奋斗的历练,造就了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表现,熔铸了一面伟大革命精神的光辉旗帜,产生了深远的感召力;他为厦门和闽西南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革命理想为人民事业奋斗不息,鞠躬尽瘁,建树丰功伟绩;他遭受“白色恐怖”,留下豪言壮语“不革命无以救中国”,“应踏着我们的血迹前进”!他英勇就义,浩气长存,铸就了完美的革命英烈的崇高形象,名垂千秋,人民的丰碑,人民深深敬仰。

罗扬才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他的伟大人格和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本质特征的体现。其内涵丰富凝聚蕴涵党史文化丰富的时代内涵,滋养激动着后来人奋发向前,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罗扬才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用马列主义武装头脑;在践行传播科学真理时,将马列主义的理论指导群众斗争,为崇高理想而奋斗。

二、正确的革命目标和指导思想。罗扬才在追求光明的征程中,谋划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致力于发动人民革命的思想,团结联合爱国力量,形成民族意志,造成人民革命的滚滚洪流,气势磅礴。

三、勇于探索、奋发创新的风格。罗扬才在建党方略上,具有非凡的创新力,使得学校和社会的建党工作、城市和农村的革命基地建设协调开展,建立党组织领导核心,开创革命阵地,开辟前进的道路。

四、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意识。罗扬才在爱国爱校运动中,悉心汇聚革命队伍,把民主改革校政同反对专制势力与反帝爱国运动联系结合起来,引领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反对旧思想文化和旧秩序,发展革命气息,成为民主改革范例。

五、主动融入社会,走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罗扬才在奋斗道路上,着眼于人民,满怀革命豪情,联系社会各界和人民,为工农大众求解放,深入了解民气,体恤民情,为民谋福祉,是革命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典范。

六、立党为公,立志为民,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罗扬才在革命生涯中,胸怀民族复兴和国家安危,担当使命,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用模范行为和宝贵青春,实践对崇高理想的追求,甘洒热血献中华,树立起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激励人民奋发自强。

罗扬才的革命精神,贵在开创。罗扬才铭记着入党誓言,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诠释着生命价值的永恒在于奉献终身。这种崇高的思想理念和价值精神,穿越时空,造就了厦门大学特有的革命气质,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厦大人。革命先驱们所培育的革命精神,树立的革命传统,以及这些精神传统所树立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时期、新时代,仍然使厦大莘莘学子在人生旅途中勃发生机,继续以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为人民做出贡献,罗扬才的精神已经成为继承者的指路明灯与思想动力。囊萤之光,圣火相传,罗扬才的革命精神永远光照人间!

(作者:陈炳三 责任编辑:徐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