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集团公司文化
9469000000001

第1章 序

中央企业大多是集团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光明博士为此最近出版的《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一书对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央企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的重要骨干企业,是国有企业的排头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央企业做强做大,既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促进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个体体现。中央企业不仅要做中国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也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代表。

最近,国资委的文件指出,企业文化的国际化要求我们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是对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投入,也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上,要总体规划,做出预算,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落实到位,不仅要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而且要加大硬件建设的力度,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美国通用电气每年用于企业文化员工培训的费用达10亿美元,而我们企业的培训经费非常之少。我们的企业应当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专项基金。

2004年7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专题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交流了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经济,研究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关问题,讨论修改了《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中央企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为进一步提升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中央企业而努力奋斗。

我们必须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的内在要求来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根据2003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只有11家,占2%;而美国有192家,占38%;欧盟150家,占30%;日本89家,占18%。我国中央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仅有中国电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等,且都是垄断性企业,这与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应有的地位、作用很不相称,而且在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等方面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差距很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央企业面临着国际跨国公司和国内其他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参与竞争的必然选择。美国美兰德公司和麦肯锡公司对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进行跟踪考察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借企业文化力,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实践表明,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可以树立形象,扩大市场影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企业只有加快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更多的企业跻身于世界一流企业行列。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要着眼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着眼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企业文化,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实现个人职业生涯与企业总体目标的真正融合,使人们在工作中体会生命的意义,使员工个体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使企业整体得到可持续发展。致力于人的发展的企业文化才能锻造伟大的公司。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公司的目的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利润、回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公司存在的目标是投资回报最大化,主流经济学都持这一理论。但是,现在已有很多人开始反思,做企业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就是投资回报最大化?有人说,这太可怕了,是不是为此就可以不择手段?投资回报就像氧气一样,没有不行,但只注意呼吸,那就没有生命的意义,不是说利润不重要,这是不言自明的——世界上没有不想盈利的企业,重要的是在价值选择中如何进行价值排序——应当把什么放在首位。

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如何整合?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企业文化如何整合?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价值排序问题不解决,企业迟早会陷入困境,大量的企业实践证明了这一点。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序列:第一层是企业文化,如果没有企业文化就不能保持百年不衰;第二层是企业的价值观。认识到此还远远不够——再进一步深入下去人们会发现最内在的是企业伦理即正确的价值排序,它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的本质。如果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它最终将失去竞争力。企业购并,是一项经常性的企业活动。企业在购并前的理由“看上去挺美”,而购并后企业的绩效能否达到预期?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调查了欧美和亚洲的115个购并案例(交易额均超过10亿美元),指出了企业购并后文化整合是成功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企业兼并和收购的惊人速度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婚礼进行曲突然间成为全球首席执行官们决策时的主旋律。仅1999年,购并总值就超过2.3万亿美元。许多新的购并发生在欧洲,那里的首席执行官们急于以新出炉的欧元投资于潜在的商机。而在美国,每年将近200家价值为102亿美元(或更高)的企业被收购。

对企业来说,购并是创造股价的强大工具,有时,股东的财富平均增长25%。高额的回报属于那些能够进行几乎完美的购并整合的机构。这些机构具有相似的特征,采用相似的策略:它们都有过购并经历,被购并的企业规模较小而且业务与它们相同或相近;这些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们行动迅速,很早就做出整合决策,并将决策传达给员工和股东;他们的计划直接而灵活;他们的目标清晰,眼光远大。

企业重组和兼并成败的关键是消除文化障碍——任何新组建的企业必须认识到,其人员来自不同的企业文化——文化冲突总会存在。无论购并伙伴属于相关行业还是来自不同的行业,情况都是如此。

要想把文化冲突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就需要建立起一种共同的文化,而非选择其中一种文化。问题的焦点不应放在两种文化有多大的差异上,而应权衡长期保留这些差异的利弊得失。经理必须在文化整合与企业对一定自主权的需要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企业应当把社会责任作为新时期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起源于欧洲,现在西方社会在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估时已经将社会责任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企业社会责任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的矛盾。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要减少利润。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也存在着与消费者争利的问题。企业是否诚实地为顾客服务,是否提供优质的服务产品,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打假不仅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更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发挥商会的作用。当前,世界企业的文化正从反映性文化向预防性文化转变。新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和相互利益群体的形成,大大超过了先前的公司慈善事业的范围。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完全是互动的伙伴关系,这是大趋势。

企业界越来越认识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把社会元素纳入到企业的考虑当中去。企业的成功标准已超过了财务报表的定义,已上升到与社会分享成果的标准。各国都在不断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功案例。SA8000(Social Accoutability 8000的英文简称)即“社会责任标准”,可以提高一个企业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劳动者的吸引力,而HR就以此为基础展开活动,利用SA8000过程有其纯经济意义上的价值,如果提高对工人的培训,就会得到更为健康的伙伴和更忠诚的雇员。拥有更健康的伙伴意味着对工人的投资,可以得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士气的回报,调查发现:人们会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保持更好的培训水平并成为更合格的工人。人们肯定趋向选择那些更有道德的、按人权约定行事的公司,他们会为此感到骄傲。过去,只有公众团体,订约人和购买者关心社会责任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要着眼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着眼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央企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央企业做强做大,既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促进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的思想的具体体现。

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企业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与机遇,企业的经营观念、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也面临着挑战和进一步再造。“企业文化再造”不仅是对“如何把企业的事情做得更好”、“如何把我们所做的事情做得更快”、“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来完成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的再认识、再思考,而且是对“为什么我们要做现在正在做的事情”的重新审定。因此,企业再造工程首先要营造一种文化变革的理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的竞争环境、新的“游戏规则”对我国的很多企业来说还是陌生的。经过20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很多企业其实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市场的国际化和公平的竞争平台,将使得我们的企业在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法制观念,培养遵守规则、规范的意识,同时,加强企业文化的国际化也将被提到最重要的议程。所谓企业文化的国际化是指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的跨国化经营不仅仅是对大企业、跨国大公司而言的,对中小企业也存在跨国化经营的问题,企业的产品不仅仅要面向全国,而且要面向国际,这就意味着所有企业都面临跨文化管理的问题,同时也要求我们的企业文化也要和国际接轨,也了解国外的企业文化,学习国外的企业文化,取长补短,达到共同发展和双赢、多赢。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聘请他的老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著名企业文化大师沙因撰写的《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已经被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政要和社会团体所认同。经济一体化催生了企业文化的国际化,它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平[胡平:全国政协常委,原商业部部长,现为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会长]

2003年1月18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