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生健,男,汉族,1987年2月出生,甘肃省古浪县人,2009年西北政法大学毕业,2010年参加税务工作,现为古浪县国家税务局人事教育科科员。
段生健
其实,有两部《石泉城》。
第一次读《石泉城》(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理查德·福特),是上大二的时候。《石泉城》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录小说十篇,讲述男女、父子、母子间的故事。里面所有故事彼此交集,互为映射,成人的故事在后代延续下去,而家庭间的沟通又使得这些故事以一种类似自我复制的病毒感染方式铺陈开来。这些家庭以离异、再婚的松散类型勉强维系,在不即不离中渐趋崩溃,慢慢瓦解。
理查德·福特说:“我不知道人们做事的动机,但你只有经历了他们的生活后才有发言权。”的确,这些故事对于当年上大学的我来说,读来既新鲜又陌生,尽管我们的生活无法与小说中的人物重合,但我们都有权来讲述这样一个包含着残酷与悲悯的梦境:那是一个和书中屡屡出现的雪原相似的所在,我们年纪尚小,身后是踏过的肮脏脚迹,而在我们前方,是晶莹纯洁的一片雪白。我们战战兢兢,但还是向前跨出一步,即使明知这一步会把脚下的雪白踏成污泥浊水的秽物。可能是因为翻译者的文字功底缘故,我读得很慢,也很吃力,但不可否认,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书中那些故事,深深地烙着美国当下社会生活的烙印,我无法与我的大学生活相联系。
三年后,我大学毕业,到黄羊川税务分局工作。在分局杨局长的办公室里,我又见到了另一部《石泉城》。这本书是古浪本土作家陆荣老师所著。我随手翻了几页,我有些惊奇,这不就是在描写黄羊川镇东南的石泉城吗,洪池峡不就是古浪峡吗?洪池县不就是古浪县吗?这不是描写自己家乡的书吗?好奇心迫使我继续读了下去,书中波澜壮阔的故事由作者娓娓道来,渐渐地浮现在我的面前。
这是古浪历史上第一本长篇小说,是一部很朴实、很厚重的书,书中描绘的历史画面真实鲜活,自然风景壮阔雄浑,故事情节曲折迂回,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陆荣老师通过对大山深处封闭落后的石泉城村男女们的劳动生活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西部农村的劳动生活状况,以冷峻的目光洞察和审视西部社会现状和自然生态环境,严肃地提出了人类和自然如何和谐共存的命题。
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但是陆荣老师的感情却不只停留在对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上,而是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对这个时期社会现状的关注上,更加重视对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人性本质的变化及其由此而引发的理想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如何发展变化的深刻思考。小说的结局是悲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石泉城人甘心失败。小说结尾处为修进山的公路而炸响的炮声,那个消逝了不知多少年的石泉的复活,昭示着僵化封闭的落后时代即将结束,昭示着新生活的开始。石泉城的男女们在受尽了生活的欺凌之后,终于在开发的炮声中,看见了未来幸福生活的曙光。
读完这本书,我不由得掩卷沉思:新中国建成已经很多年了,生活在石泉城中的人们为什么还这样愚昧?美好幸福的爱情应当受到人们的尊重,为什么最终却变成了令人不堪卒读的血色悲剧?
只有经历过,方知艰与辛。我从小生长在一个和石泉城一样落后的地方,所以我更能体会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悲凉故事。陆荣老师在这本书里冷静严肃地告诉我们:解决西部农村的生存状况,必须首先要解放思想,更要解放生产力,加大力度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恢复生态平衡。改革开放是西部农民生存发展的唯一道路。只有更加深刻地认识过去,我们才能更清醒地看待今天。贫穷并不意味着愚昧,人性的自由里充满了力量,充满着创造和智慧,只有彻底打破封建思想对人性的禁锢,让贫穷裸露,让贫穷知耻,石泉城人才会有希望,古浪才有希望,西部农村才有希望。
两部《石泉城》,两个不同生活层面的真实写照,美和善都被无情地撕碎了,但理查德·福特所要表达的是对发达国家和谐的表面背后社会道德、家庭伦理扭曲的一种批判,是对当下美国生活的一种反思。而陆荣老师借助一本小说,来反映发展中国家急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所付出的代价,进而反思人们不计生态破坏,不顾人伦道德沦丧所换来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值得?面对两部小说中各自真实的生活,我们无法奢望作者给我们大团圆的结局,相反,和作者在同样的情感中,我们不得不思考,希望在何方?家在哪里?我们又将归何处?
作者单位:武威市古浪县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