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永军,男,汉族,44岁,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个人爱好:读书,下围棋,关注时政财经。1991年7月在西固区参加税务工作至今。现任西固区国家税务局信息中心主任。
贾永军
近读余华的作品《活着》,感慨颇多。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却又无从答起。
福贵,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很“旧社会”的名字,大福大贵,人们的愿望总是那么美好,而现实总是喜欢和我们开玩笑。家珍,小说的女主人公,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一切美德,贤良、隐忍、任劳任怨。福贵和家珍的结合,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从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土改、大跃进、“文革”到改革开放之初,主人公的一生就是浓缩的中国现代史。
年轻时候的福贵有着封建阔少的一切品性,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抗日战争时期,浙北很安静,日本兵没有打到这里,福贵和他的爹,一对败家子,过着悠闲的生活,老袓宗二百多亩的家产到福贵他爹这里就只有一百多亩了,抗战结束,终究由于福贵的赌而住茅草屋了,福贵的阔少生涯结束。国共内战时期,福贵彻底悔悟,一家五口,虽苦,也其乐融融。刚看到点生活的曙光,福贵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九死一生,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土改因为输掉家产而没有被划成地主,因祸得福分得了五亩好田,一家四口,日子安定。“大跃进”时期,浮躁的年代,人失去理性,多么的可怕。家珍落下病根。“文革”,摧残人性的年代,变态的社会,扭曲了的灵魂,永载史册的悲哀,可怕的岁月啊!儿子有庆人为夭折,女儿凤霞产后大出血不治身亡,医德的丧失是人类最大的悲哀,是对灵魂的亵渎。好女人家珍病逝,传统女性在中国大地逐渐消失,女强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女婿意外死亡,全家只剩福贵和外孙苦根两人,一老一少的背影,有点苦涩。然而外孙苦根早夭,福贵,终成为孤家寡人。改革开放之初,看透也是福贵一个人活在乐观的世界里。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的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其实,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快乐,也不是为了实现价值。活着,就是因为活着,仅此而已。就如小说《活着》中的福贵,曾经富贵一时,又将家底败尽,经历过战争的慌乱,也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如此跌宕与惨痛的人生,福贵既没有表现出过分夸张的悲痛,也没有过分的乐观。活着,就是为了活着的本身。福贵叙述自己的故事,如同在讲述别人的故事。“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余华用平实的语言叙述着福贵的叙述。偶尔也来几分幽默,冷冷的,让人想笑却也只是嘴角微微扬起而已。小说的结尾,老人福贵牵着一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走在乡村泥泞的小路上,生活依然继续。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公换成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到的。其实,我们的生活远不及《活着》里所描述的那样悲惨和不幸。当然,我们一生艰苦劳作,饱尝痛苦,经历了无数不幸和伤痛,这是我们谁也无法预料和改变的,必须坦然地去面对。
活着并不需要为什么,活着,就是因为活着。抛开曾经的烦恼,不再纠缠自己的心灵,好好地活着。人活着为了什么?正如作者所言:“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达不到目的时,有人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活着就是承受,不论那些东西是你想去承受,或是你不想承受的。看过这部作品,我觉得全身发冷,生命是如此的残酷,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吗?仅仅是为了生存吗?那些梦想啊,欲望啊,名利啊,都是人们自己给自己制造的一个梦境吗?归根到底,人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呢?那些东西真的值得去追求吗?
人,最重要的是活着。人生百态,各得其所。在坚强中通达,经历活着而走过人生。
作者单位:兰州市西固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