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最彻底的家庭教育方法
9467700000030

第30章 教孩子说话注意分寸,知道哪些话不该说

说话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如果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往往会因为一句话而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祸害。所以,我们一定要教孩子学会说话,让他懂得把握说话的分寸、说话的场合和时机,知道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让孩子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惟”同“唯”,即只、只有,“是”即正确、适合,“佞”即不真实、花言巧语,“巧”即巧辩。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因为言多必失。讲话应恰到好处,该说的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说话内容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说不切实际的花言巧语。

常言道:“口为祸福之门。”因为话说得太多容易招致祸殃。

《朱子治家格言》中记载:“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这是讲待人处世必须慎言,不要多说话,因为话说得多就很容易说错话。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确是这样,有时候,我们说了某一句话,自己觉得没什么,但是却发现对方的脸色突然变得不好看了,这就表明,我们所说的话已经伤害到了对方,可能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可能会因此而结下怨恨。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意思是说,十句话中即使说对了九句话,也未必有人说你好,但是如果说错了一句话,就会招来指责和抱怨。说对九句话都抵不过说错一句话,可见,说错一句话的力量是多么大啊!

对于我们和孩子而言,谁又能保证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呢?所以,我们要告诫孩子,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言语要特别谨慎,最好不要多说话。我们也可以把其中蕴涵的道理告诉孩子,当他明白了道理之后,自然就会时刻提醒自己少说话。

有句话说“沉默是金”,这是不无道理的。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句谚语:“沉默是金”。虽然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是却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其实,沉默并不等于不说话,而是一种酝酿、积蓄的过程,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来发表自己的言论。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在生活中,有的人说话前缺乏思考,很容易出现言不达意的情况,反而影响交流;有的人喜欢夸夸其谈,过早地说出一些并不成熟的思想见解,很容易让对方产生随便一听的心理,从而忽略谈话的内容。

可见,没有经过思考而过早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对己对人都没有益处。所以,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在发表言论之前,可以先保持沉默,组织一下语言,思考一下自己的言论是否恰当、准确、到位,甚至是否符合道义,是否会伤害他人。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根据情况说出自己的言论,一般就不会因为说错话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告诉孩子,说话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墨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子禽向老师请教:“多说话有益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和苍蝇,一天到晚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燥,也没有人去听它们的叫声。你看那早晨的雄鸡,在黎明时分按时啼叫,人们就跟着起床了。多说话有什么益处呢?最重要的是,说话一定要说得切合时机。”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要判断一个人说的话有没有益处,不在于言语的多少,而在于说话的时机。在恰当的时机说恰当的话,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在不恰当的时机说不恰当的话,可能就会招来意想不到的祸殃。

所以,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说话的时候要注意选对时机。比如,当身边亲近的人言行出现偏颇时,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尽力去劝导他,但是要注意时机,如果时机还不成熟,就不要多讲;如果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发现他人眼神游离,有些不耐烦,我们就应该停下来,先不要讲,以后再寻找恰当的时机去规劝。因为,在不恰当的时机讲很多话,不仅会让对方听不进去,而且还会让对方厌烦。

还有另外一点,我们要告诉孩子,当他人心情不太好的时候,一定不要随便去打扰他,不要说很多话,哪怕是安慰的话也要适可而止,因为这时候,他人最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人安静一会儿。正如《弟子规》后面讲到的“人不安,勿话扰”。总之,我们说话时,不要只顾自己的喜好,而是要考虑对方的感受,选择恰当的时机。

引导孩子遵循一条准则:少说多做。

如今,有很多人特别“会”说话,说起来“头头是道”。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这些人喜欢说好听的话,而这些话几乎都是冠冕堂皇而不切实际的话。

无论在哪个集体中,总会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说得特别多,制订的计划也特别完美,但是让他们付诸行动,他们可能做得一塌糊涂。这些只会说不会做的人,不仅无法得到周围人的欢迎和喜爱,更无法得到领导的信任和青睐。

那么,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如何去做呢?

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君子应该在言语上谨慎,在做事上勤劳一些。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少说多做”。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能立身处世的堂堂正正的君子,所以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做一个“少说多做”的人。不过,有的父母可能会说,别人都多说少做,我家孩子少说多做,岂不是很吃亏吗?

其实不然,前面已经讲到了,多说话可能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灾祸,如果孩子少说话,那不就不会招致麻烦或灾祸了吗?多说少做得不到周围人的欢迎和喜爱,得不到领导的信任和青睐,如果孩子少说多做,那不就可以得到周围人的欢迎和喜爱,得到领导的信任和青睐了吗?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老师,我们喜不喜欢少说多做的学生?当然喜欢。如果我们是领导,我们喜不喜欢少说多做的下属?当然喜欢。那为什么不让孩子少说多做呢?况且,孩子多做事,还可以提高他各方面的能力。

这所有的一切都足以表明,一个少说多做的孩子不但不会吃亏,反而会获得更多。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少说多做,无论在哪里,说话都要谨慎,不要乱讲话,不要说一些空话、大话,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多做实事。

有利于他人的话,该说时一定要说。

有的人学习了“话说多,不如少”之后,就什么都不敢说了。其实,这也是不对的。话不必说得好,关键是要说得有意义。“惟其是,勿佞巧”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凡是没有意义的话,我们都不要说。相反,凡是有意义的话,我们该说时一定要说。何谓“有意义”的话呢?我想,凡是有利于他人的话,都应该算是有意义的话吧!

所以,对于有利于他人的话,我们还是要引导孩子去说,比如,一些鼓励的话、祝福的话、能给他人启示的话、能给人动力的话,等等。孩子多说这些有利于他人的话,不仅让他人听着舒服,而且还可以让自己受到益处。因为,孩子多说这些话,他的心情自然会受到好的影响;他自然会少说一些废话、空话;他人自然会喜欢和他在一起;等等。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奸”即奸诈,“巧”即虚伪而动听,“秽污”即粗鲁、肮脏,“切”即一定要,“戒”即戒除。凡是奸诈虚伪、粗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阿谀奉承等低俗习气,一定要彻底戒除。

为什么要戒除这些不好的言语呢?

原本,我们的心都是纯净纯善的,正如《三字经》开篇所讲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如果我们沾染上“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这些不好的言语、坏习气,慢慢地,我们纯净纯善的心就会变得肮脏、虚伪。而且,如果我们经常说这些不好的言语,有一些市井的低俗习气,则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也会让人认为我们没有教养,从而有损我们的形象,让人不愿意靠近我们;当然,这也会伤害我们的德行,让父母蒙羞。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没有好处。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历经10年的时间向人们展示了一项非常神奇的科学观察:水知道生命的答案。在装水的瓶壁上贴上不同的字让水“看”,结果贴着“爱”、“感谢”等文字的水会呈现出非常美丽的六角形的结晶,贴着“真恶心”、“讨厌”、“我要杀你”等文字的水会呈现出非常丑陋的样子。而且,无论用日文、中文还是英文等,结果都是一致的。另外,水也会“听音乐”、“看图片”、“看影片”、“接受电视电磁波”、“接受人的意念”等等。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本书——《生命的答案水知道》,这本书畅销世界各地,在中国也非常畅销。

而人体是由60%~70%的水构成的,人体细胞更是离不开水。如果人们经常说好的言语,人体内的水就会呈现美丽的结晶,身体就会健康;如果人们经常说不好的言语,人体内的水就会呈现丑陋的不规则的结晶,身体就会生病。所以说,无论是美丽的结晶还是不规则的结晶,都会影响到人的细胞,从而使人的健康状况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

可见,如果我们经常说不好的言语,对人对己都没有益处。所以,我们和孩子一定要戒除这些不好的言语,多说一些好的言语,让身体内的水结出美丽的结晶,从而使我们和孩子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如何让孩子远离社会上不良说话习气的影响?

我们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之所以三次搬家,是因为环境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如今的社会风气如何,大家有目共睹,所以很多父母非常担忧,在现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孩子会不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当然会。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的一位朋友对我说,他的孩子最近经常会说其他同学是“蛋白质”,起初他没在意,以为孩子是在开玩笑。后来,当孩子经常这样说的时候,不禁引起了他的好奇心,“蛋白质”是不是有其他的含义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后来才知道,“蛋白质”是一种网络语言,是笨蛋、白痴、神经质的意思。这时候,我的这位朋友才意识到,孩子经常说的原来是脏话,而根源是网络。

其实,根源不仅在于网络,还在于孩子自身,如果孩子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有抵制不良习气的能力,他就不会受到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了。也许我们无法效仿孟母的做法,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好的环境而数次搬家,从而远离不好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和提升孩子判断是非善恶、抵制不好习气的能力,让孩子自觉远离社会上的不良环境。

当然,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到的,需要长期的熏陶,除了我们要做个好榜样之外,更需要借助经典的力量。如果孩子时常诵读《弟子规》、落实《弟子规》,他自然就会以《弟子规》为评判的标准去衡量是非善恶。

当孩子有了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后,他就会懂得取舍,自然就会避免社会上的一些污染。而且,不好的朋友就会远离孩子,而善良的朋友就会亲近孩子,那么孩子就不会受到不好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在生活中,如何引导孩子戒除这些不好的言语呢?

首先,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说话氛围。在家庭中,我们要多说一些好听的话、鼓励的话、赞美的话、支持的话、肯定的话等。如果遇到矛盾和摩擦,我们也要心平气和地解决,绝不可以图一时之快,说一些粗鲁的话、脏话、低俗的话等。当我们营造出这样一种良好的说话氛围后,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会学到,从而不仅可以戒除这些不好的言语,而且还可以言谈文雅。

然后,我们要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言行。很多孩子为了耍酷,可能会学一些街头无赖的言语,骂一些脏话;为了好玩,可能会随便给他人取绰号,以此来取笑他人……对于孩子这些不良的言行,我们一定要及时纠正。

我们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肯定不喜欢他人骂你或给你取绰号,同样的道理,他人也不喜欢这样,所以你不可以用这样的言语对待他人。而且,经常骂脏话、给他人取绰号,他人不喜欢你,自然就不愿意接近你了,那你到时候就没有朋友了。”从而让孩子有所反思。

另外,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小时候,他人对我们所说的不好的言语,我们会怀恨在心,正所谓“恶语伤人恨难消”。所以,我们还需要告诉孩子,用恶语刺伤他人,会让他人很难堪,他人可能会怀恨在心,而这种恨可能一生都难以消除,即使过后向他人道歉,也无法弥补给他人心灵上造成的伤害。

当我们把这些道理告诉孩子,孩子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之后,一般就不会再出现不良的言行了。不过,改掉坏习惯是需要过程的,我们一定不能着急,要耐心地帮助他、提醒他。无论如何,我们和孩子都要高度重视这件事。

教子箴言

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我们要让孩子时刻记住: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一定要把握分寸,恰到好处,注意说话的时机,该说的一定要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能说;对于一些低俗的话,一定不可以说,因为这不仅会伤害到他人,而且还会玷污自己的心灵,更会给自己的人生道路设置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