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的青春你懂吗?
9465700000007

第7章 校园生活对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明显

校园生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学习和人际关系来体现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青少年要学习的内容更加复杂,思辨性更强,心理学家认为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应对学校复杂内容的学习。然而,这个阶段很多青少年的学习成绩还是出现了显著下降,即使他们以往的学习成绩非常棒,想要获得进步他们感觉还是比较难。这可能与初中老师和高中老师提高了教学标准有关。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更高。高年级的学生付出一样的努力甚至更多,可还是无法显现出他们的进步。

在同样的教学标准条件下,很多学生还是感觉到学业的繁重和压力的增加,这可能与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父母的文化水平有很大关系。为什么说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学习成绩与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父母的文化水平有关呢?因为,到了初中和高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重复书本上的知识内容,青少年需要更广泛地涉猎各个方面的东西,扩展知识领域,年级越高越是如此。好的家庭环境容易满足青少年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可以购买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无法看到的书籍,他们可以亲身感受知识文化的氛围,游览文化历史悠久的圣地等。相比较而言,经济条件不怎么好家庭的青少年在这方面可能就无法做到。但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多青少年,正是因为家庭环境的糟糕至极,才激发出巨大的潜能,付出别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取得的却是富裕家庭出身的青少年所无法取得的成绩。

事实上,家庭与学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互不分离的,有时不能说谁的影响更大。所以,谈到这,我特别有感于前些日子看的一部电影,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案例精选:《哈佛风雨路》

《哈佛风雨路》(Homeless to Harvard)是一部奋发向上的励志片。片中,激荡灵魂的梦想者——Liz Murray,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最阴暗角落的贫穷女孩,也是一个风雨兼程迈向哈佛的优秀女孩;是一个见证堕落悲哀族群的平凡人,也是一个震惊敲醒世俗脑壳的勇敢者;是一个展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典型代表,也是一个勇于实现自我却沉着冷静淡然于世间的安静者。关于她,想说的太多太多,能说出来的却又如此乏味。

面对父母吸毒、酗酒、精神分裂、艾滋病的重重打击,面对爷爷与母亲、姐姐乱伦的诡异,她没有地方住,没有人关心,没有人问候,孤单寂寞流落肮脏的街头,却始终没有听到她抱怨的声音。八年的流浪生涯,并没有使她学坏,她依旧坚强。母亲的存在是她选择的依靠,所以在有母亲出现的地方总能找到她的身影。她就那么深深地在远处望着,直到母亲醉倒不省人事,她才会进去把母亲背出送回爷爷那里去。希望总会破灭,母亲的离去使她彻底失去了最后那一根依靠的稻草。她跳下墓坑趴在放着母亲尸体的所谓的棺材上,闭着眼睛沉默了很久很久……

突然,她豁然开朗!多年以来,她最厌恶的地方就是学校,她没有上过学,无论别人怎样强迫她,她都不去。此时此刻她却明白了,离开生长的环境,改变自己似乎不可逆转的命运,唯一的筹码就是进学校读书。事实上,这部片子最神奇的地方就在这儿:从没有上过学的女孩,在公立学校的升级考试中却能考出优异的成绩。即使在这么多年的流落生涯里她没有放弃过看书,如果没有系统的学习计划,我也很难相信这会发生。但影片在女主人公坚持不懈、对读书执著追求方面刻画得却是非常细腻。“当流浪的同伴在地铁上嬉戏玩耍,Liz却在一旁安静地沉浸在书本的世界中”,这样的片段使我无法忘记……

她的经历、她的勇气、她不甘向命运屈服的意志,以及她以最优异的成绩,打动了校长,打动了哈佛,同样打动了《纽约时报》的主编。她用两年的时间修完四年的课程,学习成绩始终排在第一。我直到现在也想象不出她究竟付出了多少。她的生活、她的健康、她外在的所有一切,统统消失无形,剩下的就只有精神了!在《纽约时报》金奖颁发现场,当记者问道:“How could you do that?How can I do not that?My parents taught me possibility!”看着她淡定的目光,听着她静静的回答,我只是为自己感到愧疚。“I am just gonna working ashard and as possible as I can, and see what happened, now I am going to college and New York Times going to pay!”看着众人热烈地鼓掌,我明白那是欣赏的目光,那是对她由衷的赞扬!

如今,所有的一切已经改变,Liz如愿进入世界上最高学府——哈佛大学进行深造,并且《时代》杂志提供给她安全的保障及一份稳定的工作,她有了自己的公寓。唯一不变的仍旧是她对母亲的怀念与爱!她爱她的母亲,无论她的母亲做过什么,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始终认为母亲爱她,就如同她爱母亲一样!我在观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喉咙压抑不住的哽噎,不是难过,也不是感动,而是一种触动!我想,通过Liz我得到的不仅是片子带给我的那点乐趣,而是更多……

对青少年的告诫

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Liz因为优秀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教导主任的青睐与赏识,甚至不用进行第二次面试就被破格录取了。因为学习上的优秀,她获得了别人对她的肯定,得到了自尊。Liz的心态是平和的、坚强的,她不骄不躁,坦然面对一切,有时很难说清楚到底是她淡定从容的态度使她优秀,还是她优异的学习成绩使她无所畏惧。当她的姐姐问她:“我也喜欢上学,可为什么你能得到这么好的机会?”Liz无奈一笑,说道:“因为我无家可归!”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不乏这样的青少年:常常抱怨自己家庭的贫困,抱怨父母无法提供他们该享有的一切,于是自甘堕落;他们疏于学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认为自己天生不是优秀的人,他们自卑压抑,不愿进行广泛的社交,不愿与周围同学沟通,结果情况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到身心的健康发展。还有一些家境富裕的青少年,父母早已为他们设定好闪耀的未来,自己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可获得。自认为优于别人一等的这些青少年,浮躁骄奢,结交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青春期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对他们很重要,决定了他们以后的人生方向,所以应该好好对待。谁不想拥有一个像Liz那样阳光明媚的未来,重要的是要自己一手创造,那种心理的满足感没有拼搏过的人又岂能感同身受?

同伴的重要性:肯定的来源

同伴关系是青春期阶段青少年表现出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都曾记得,年少的我们为了尽情地与朋友谈天说地,可以占用家里的电话线好久,所以父母总是抱怨月末的电话费高,严厉警告我们要节制打电话,有什么话可以到学校再说,但我们对父母的告诫总是报以不在乎的态度。可见,与朋友交流的强烈需求表明同伴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没有哪个阶段的同伴关系会像青春期那么重要。

探讨其原因,不难发现,具有成人意识的青少年越来越需要他人的肯定,而从父母、老师那里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同伴却可以互相提供机会来进行比较和提供意见。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这个阶段他们身体上和认知上发生的变化,需要求助于有共同经验的个体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心理学上把这种过程称之为社会比较的过程。

比较模板

父母无法提供社会比较,不仅因为他们早已远离了青少年所经历的变化,而且因为青少年对父母权威的敬畏和质疑也使他们拒绝接受父母提供的意见。但同伴的角色不同,同伴可以作为青少年评价自己行为和态度的一个标准群体,通过参照可以发现自己在同伴群体中的位置,可以更了解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青少年选择喜欢某样东西,如对品牌的追捧,无视父母的争议,是对青春期同伴关系的顺应,是屈从于一种同伴压力。选择什么样的品牌、与什么样的人约会及观看什么类型的电影,决定着是否可以使青少年很容易地融入同伴群体的生活。

回首童年,我们更多的是顺应父母的要求,但一进入青春期,这种顺应自然地就会过渡到同伴群体。过渡性质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园文化的盛行及学校是否重视对学生的保护。如果一个学校的校风很正,那么同伴的影响将如沐春风;如果学校对不良的社会道德行为不加以制止,父母对此又没有强制管束,那么坏的影响就会渗透到学生群体中,使处于脆弱心理的青少年深受其害,就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生谋杀、攻击、强奸、抢劫和纵火等。

不良的行为使青少年个体遭受心理问题的折磨,并且会使他们在成年后形成一种反社会人格的心理模式,后果极其严重。对一些没有纪律性的或在没有父母监管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学校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对具有攻击性和暴力倾向的游走在社会边缘的青少年,学校应给予足够的温暖。人性化地给予帮助可能会改变他们人生的命运。

青春期阶段的青少年容易形成一些小团体、小派别。一般来说,受欢迎的人和受争议较大的人身边聚集的朋友比较多,而被拒绝和被忽视的青少年周围的朋友比较少。受争议和受欢迎的青少年在校园生活中是比较愉悦的,他们与异性的接触比较多,可以更多地满足于青春期青少年特有的那种懵懂感,获得身心的愉悦,他们的心理发展往往比较健康,这对成人以后的社会生活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那些被忽视和被拒绝的青少年,一般在性格、智力、道德品质等方面不被他人所接受,在同伴群体中生活得不是很开心。时间长了,这些青少年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陷入抑郁,或者他们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攻击、强奸、吸食酒精毒品等。这些青少年身心发展不顺,容易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正常的同伴关系将会影响青少年以后的人生,这将会是他们生命中值得呵护值得珍藏的友情,因为他们都是真心真意付出的,互相之间充满着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