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这不是琼瑶剧中的情节,而是生活中确实存在的情形。老少恋、师生恋在当代青少年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也不是什么羞涩避讳的事情。他们大方率性地公开表示自己的感情所向及自己喜欢谁或暗恋谁。年轻的、成熟的或年老的,对成长中的少男少女来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异。
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其生理性特征的成熟先于男孩,成熟男性散发的魅力成为强烈吸引含苞待放姑娘们的一支催化剂。在校学习的女孩最早接触的成熟男子无疑是她们的男性老师,所以喜欢、暗恋老师也就不足为怪了。情窦初开的害羞少女喜欢上英俊帅气的男老师和青涩多情的阳光少年迷恋清秀温婉的女老师都成为一时流行的话题,引起不少少男少女的追捧。花一般的年纪,青春期的朦朦胧胧,师生恋在平静的校园里常常激荡起阵阵涟漪。
懵懂的爱恋
这个阶段的少男少女对爱的真正含义并没有深刻领悟,但暗恋或初恋的记忆却刻骨铭心。第一次怦然心动、第一次脸红心跳、第一次驻足观望、第一次视线停留、第一次落荒而逃……许多许多的第一次都奉献在了初恋或暗恋的对象身上。然而,感受唯美的暗恋终究只能算是一种喜欢、一种情感初动的态度。尤其是师生恋,更是如此。有些时候,美的东西、美的感觉只适合静静品味,而不能拿到手中任意搓揉,师生恋即是如此。我们不能妄下结论说青少年绝对不可以产生恋师的意识与行为,但学会欣赏这份难得的心境更胜于深陷其中,因为不能自拔而最后受伤的只能是青少年自己。
现在,大多数青少年对成熟异性老师的怦然心动也只是流于形式的一种浅层态度,叛逆的他们、追求个性的他们不能真正理解异性相吸的潜意识机制,内在性意识的觉醒造成强烈的冲击,牵引着他们顺心而为。殊不知,现实不允许这样的轰轰烈烈,道德舆论不允许这样的海誓山盟,更重要的是,他们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允许这样的率性天真。当青少年率性天真过后,最初的完美印象就会被赤裸裸地撕碎,原来生活是现实的。少男少女易变的情感及其对理想的追求与成熟稳重、重于坚守的成人的价值观之间就会产生严重的冲突,他们发现朦胧不清的感觉可能是最棒、最值得期待的。当一切木已成舟、水到渠成的时候,决裂在所难免。可以说初恋或暗恋的情感难以长久走下去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青少年的恋不是爱。
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表现出的恋师情结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一种心理障碍,是一些心智不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在缺乏正确教育引导下的任性妄为。这些青少年在性意识增强阶段无法正确对待自己还不够成熟的心理活动,受自然力量的驱使让自己随意放纵。过度暗恋异性老师并影响到正常学习的青少年,其父母、老师要特别关注,甚至可以请一些心理学家对其进行心理引导,让他们明白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是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他们应该正确看待这段神秘旅程。
事实上,心理学家把恋师情结看成心理障碍,有些言过其实。相信经历过青少年时代的许多人都有过爱慕异性老师的经历吧!难道这些人心理都出现障碍了吗?更多时候,对老师的爱慕是青少年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这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恋师情结不是罪过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把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疏远异性的反感期、牛犊恋时期、接近异性的狂热期与正式的浪漫恋爱期。性意识刚刚萌动的青少年,对年长的异性倾心和爱慕的心理,即恋师心理,正处于赫洛克划分的牛犊恋时期。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开始注意异性,开始产生朦胧的性爱心理体验。这种生理特征的成熟和接近异性的渴望,是产生恋师情结的内在动因。其次,因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滞后及矛盾性,渴望离开父母的保护又要获取安全感的自我意识发展,使得他们把目光转向年长的异性,对其产生情感上的依赖。此外,老师职业的特殊性,使许多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情感密切交流,很多老师希望能以自己真挚的热情化解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这时,如果出现一位既有才华和人格魅力,又能尊重、理解学生独立意愿的老师,那么处在青春萌动期的一些学生,就有可能在潜意识中把老师当成自己喜欢、暗恋的对象。事实上,这里有很大一部分包含着青少年对老师的敬重、崇拜和信任,又有着青少年特有的依恋和爱慕。可以说,恋师情结是这个阶段青少年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是青少年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理导致的“心理错乱期”,恋师不是一种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