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青春引航
9449000000060

第60章 以终为始让梦想指引脚下的路

【背景描述】

欣欣,女孩,前来找我辅导时正处于大三上学期,对于自己未来该如何发展存在很多的困惑,好像面前有很多条道路,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也很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相关的信息,以便理清思路。她当时很着急、烦躁。该生学习成绩处于班内前三分之一,但不是特别靠前;科研方面做过一些,但并不突出;性格开朗,喜欢跟人打交道,乐于助人。

【辅导过程】

我们到一个安静的小房间坐下来,手机都调成静音,尽可能不被打扰。首先我请她先平静一下,做几个深呼吸,喝点水,稍微整理一下思绪,然后将自己的困惑、想问的问题一一道来,我则帮她记录要点。她讲了很多,大体上有这样几个困惑:本科毕业能否进中学任教?自己想做心理教师,但父母觉得没出息。是本科毕业先工作再考研还是先考研,硕士毕业再工作?家人很鼓励自己出国深造,但她担心申请国外的心理咨询方向不好申请,再者担心学成之后在国内应用会有文化差异,担心本土化适应的问题。如何才能留校?觉得本校人文气息、文化氛围都很好,想留京留校。担心读研能力不足,尤其在实验设计方面,自己是完美主义者,某个环节做不好都会泄气,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由于问题比较多,问题与问题之间又有很多的交叉,为了帮她理清思路,我采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跟她一起用纸笔把心中的困惑之处外化出来,梳理清楚。

然后对于困扰她的每一个问题都让她详细描述,不断澄清自己的疑问到底是什么,用问题引导她去澄清自己看重的、担心的、在意的、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比如,自己想做中学心理教师,看重的是这份工作能给你带来什么?觉得父母会认为做中学心理教师没出息,这种印象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依据吗?有没有跟父母沟通过自己想做中学心理老师的具体想法?想留校,她所看重的这种人文气息、文化氛围,具体有什么表现?在哪些学校也会具有这样的特点?同时,我也在谈话的过程中,给她提供一些必要的生涯发展与就业方面的信息。比如心理学本科生能否进中学?如何才能留校?对于她对自己读研的不自信,我跟她一起探讨研究生阶段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是什么,她心中的标准是怎样的,读研的最低标准是怎样的,等等。通过这样的对话,可以帮她澄清部分疑问。

最后,我觉得欣欣现在有这么多的困惑,可能还有一种根本的原因,是缺乏一种能够“定”得住的东西,缺乏一种对内在自我的了解,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还不够清晰,所以灵机一动,想试试看做一下墓志铭的练习,我相信,如果对于自己最终想过的生活、对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使命有更清晰的认识的话,眼前的这些乱麻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我请欣欣将眼睛闭上,深呼吸,放松,做了几个深呼吸后,她渐渐沉静下来,进入比较放松的状态。“人终有一死,如果你这一生尽心尽力地按照你的想法去生活了,活出了你想活的样子,拥有了你想过的生活,那么在你临死的时候,当你回想自己的一生,对自己的一生进行总结的话,你会写下怎样的墓志铭?”这可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她最初说想不出来,我鼓励她继续想,“你肯定有答案的,不用追求完美,想到什么就先写下来”。思索了几分钟后,她慢慢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大意是,她是一个贤惠的妻子、慈爱的母亲、真诚的朋友,她能很好地平衡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她致力于助人成长,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教育事业。读完自己写下的句子,她的脸上展露出灿烂的满足的笑容,仿佛已经拥有了这样的人生。

通过这种方式,让她对自己真正想拥有的人生进行了一次提炼,对自己看重的东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然后我引导她再进行具体的描述,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形,描述她将来想从事的职业大概是怎样的,比如工作氛围、工作价值观、工作的地域等,用这样的“以终为始”的方式引导她去思考,很有帮助,她自己便可以对眼前的问题做出解释、解答。前面的那些困扰也就显得不再那么的纠结。再结合当前处于大三上学期的现状,让她自己去分析当前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比如最基础的就是要抓好专业学习,适当多做一些科研,同时注意再多了解一些中学教师、高校教师、心理咨询师等不同职业的情况,跟父母也要经常沟通自己的想法。

【辅导成效】

过了一段时间,教师节的当天收到她的一条短信,很温馨,“瑞瑞,教师节快乐!对我们那两个小时的谈话,随着日子的流逝,给我带来的帮助越来越大,非常幸运在迷茫的时候,有你的陪伴,从心底谢谢你”。收到短信的时候,我真的很幸福,我所做的并不多,但却能真的帮到学生,觉得非常的欣慰,作为辅导员,最幸福的莫过于这样的时刻。一年以后,欣欣顺利地通过了保研考试,保送本院攻读研究生,另外她还积极从事社会工作,让她喜欢与人打交道这一面得到更充分的施展,更加确认了自己的领导才能。

【辅导体会】

在这次辅导中,我其实是采用了后现代心理疗法的很多理念,比如相信来访者才是他自身问题的专家,而咨询师并不是。咨询师所要做的主要是陪伴他更好地进行自我探索;来访者本身具备很多的资源可以解决他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帮他去看到他的资源,提升他的能力等。也采用了短程焦点解决疗法的技术,用“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奇迹发生了,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变化?”这样的问题激发来访者去想象他理想的生活目标,然后以此来指引当前的生活和选择。作为辅导员,我们开展深度辅导的目标,不是帮学生给出他面临的问题的答案,而是帮他一起去澄清他的困惑,探索他的内心,让他拥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我觉得辅导员可以多学习一些心理咨询的理论,然后从中找到最适合的理论和方法。在某种理论框架的指引下进行深度辅导,我们会更有底气,谈话更有方向,能够更好地陪伴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深度辅导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北京师范大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