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青春引航
9449000000006

第6章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深度辅导工作

陈征微

我国通常提到的社会工作,既包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人员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工作,也包括一些进行福利服务的职业或岗位所开展的实际社会工作。其中,高校系统从事学生工作的教职员工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与社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契合的。

一、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深度辅导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在“助人”方面有其特有的工作原则、目标和工作方法,可供从事学生工作的教职员工(主要是辅导员)学习和借鉴。

1.尊重、无条件接纳、自决原则

首先,是尊重原则。它认为在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比人更宝贵和值得崇尚的,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其次,是无条件接纳的原则,意味着拒绝是非判断,积极地追求理解。这种接纳就是要去接受、相信和尊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而是在尊重受助者(即工作对象)的基础上,以开阔的胸怀让受助者感受到宽容与关怀。再次,是自决原则,即尊重受助者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社会工作者不能犯越俎代庖的错误。在深度辅导工作中,辅导员扮演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面对的受助者则是大学生。辅导员应当努力做到对学生尊重、无条件地接纳和尊重学生自决权。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些辅导员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想与人格。这一点在深度辅导中要特别注意。此外,无条件地接纳就意味着,即使辅导员与学生的价值观相冲突,也不能拒绝帮助学生,更不能用明确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来给学生贴“标签”。在遵循尊重学生自决权利原则方面需注意,这一原则并不是辅导员逃避责任的理由,学生使用自决权利应有两个前提:一是学生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二是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学生绝对无害。否则,辅导员仍应尽到提醒的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2.“助人自助”的最终目标

“助人自助”是所有社会工作者的最终目标,也是社会工作的本质和核心理念。社会工作强调,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潜能,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弱势群体对象,激发受助者内在的潜能,促使他们尽快走出困境。就深度辅导工作而言,辅导员对学生遇到问题提供的帮助,只是浅层次的帮助,解决学生当前问题和困难只是深度辅导工作的具体工作和短期目标。从长远来看,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提升学生自我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深度辅导的最终目标,即社会工作者眼中的“助人自助”。辅导员的工作不是仅满足于做“救火员”或“消防员”,而是要做“灯塔”和“引路人”。

3.“个案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服务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或称团体工作)以及社区工作。其中,个案工作在社会工作传统中起源最早,且为其他方法的基础。个案工作是工作人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个别化的方式、良好的人际互动过程,以及资源的有效运用,帮助困难的个人或家庭解决困难或问题,改善其社会功能,促进其人格成长。个案工作的特点是:第一,个别化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过程,通常是“一对一”的方式,工作中注重人的独特性;第二,受助者是有需要的个体,受助者感受到困难,或者有求助意愿时,才能积极配合,保证工作成效;第三,受助者的积极参与,工作中要注重调动受助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动地参与问题的解决,在过程中提升自助能力;第四,重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以便达成助人目标,既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无形的精神资源。

高校中的深度辅导工作更加类似于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个案工作包含多种不同的理论模式,如行为矫正模式、认知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心理治疗模式、家庭治疗模式、危机干预模式以及任务中心模式等,每一种模式有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适合于帮助遭遇不同类型困难的受助者,这些模式可以在深度辅导工作中随机、变通地使用。

二、“个案工作”模式下的深度辅导

1.确定对象

深度辅导的对象是确定的群体,按照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要求,辅导员所负责的学生群体,每年每人均需接受一次深度辅导。但是对于每一个具体辅导对象的选择,则视具体情况而定,问题最为严重、矛盾最为突出的学生往往需要优先考虑。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学业困难、经济困难、感情困扰、人际关系紧张、心理压力、职业生涯规划等,事实证明,许多学生面临着多重问题交织的困境,对这类学生应当给予更多关注。

2.辅导前的准备

在每一次深度辅导之前,辅导员都要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查阅学生档案资料,了解其教育背景、家庭背景;预先思考学生可能遇到的最大困扰和最关心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检查办公室环境,做好安排,以便谈话过程不被打扰;大致拟定谈话提纲,依据学生性别、年级、性格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交谈策略。如有必要,还可提前与被辅导学生的室友、同学、班主任、授课教师、家长等进行前期沟通,以便了解更多情况。

3.“一对一”面谈

在交谈中,辅导员需要注意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引导学生讲述他对于自身学习生活情况的认知,以及他面对的问题或困境。注重换位思考,理解学生所处环境以及所需要的帮助。另外,如果学生是主动寻求帮助,交谈中可以直奔主题;如果是由其他教师或学生提供有关学生遭遇问题的线索,辅导员主动找学生过来谈话,则需要注意谈话技巧,引导学生自述,避免其认为“被出卖”,才会“被谈话”。面谈时,辅导员要专心听学生讲述,只有这样谈话才有可能深入。面谈结束后,辅导员要尽可能细致地做好谈话记录,但是切忌在面谈的过程中记录。

4.诊断分析

辅导员要通过面谈的过程,了解学生的求助愿望,明确学生的问题和需求。首先,如果学生认为有问题,请他陈述问题和需求,辅导员判定学生是否能够自行解决,并与学生做进一步沟通,不要强迫学生接受辅导员的帮助。其次,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辅导员需要引导学生剖析自身找寻原因,这是制订解决方案的前提条件。再次,辅导员要对学生遭遇问题的严重程度做出判断。有些情况已经超出辅导员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范围,这种情况下需要尽快将学生转介到专业治疗机构,在转介之前需征得学生的同意,并且说明转介的理由。辅导员在征得学生同意后,需立即联系心理咨询机构或专业医院,请专业人士做出进一步诊断和提供治疗方案。

5.制订解决方案

在问题明确以后,辅导员可以尝试帮助学生制订解决方案。有些困难可以通过学生自身努力去克服,有些困难需要辅导员联系相关部门调动资源提供帮助,还有一些困难需要辅导员与学生身边的人做好沟通。无论是何种问题,都要在学生参与的前提下,共同制订解决方案和工作目标。目标可以分为直接目标(解决最紧迫的问题)、中间目标(帮助学生改变现状)和终极目标(使学生拥有自助的能力)。

6.落实解决方案

辅导员介入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能扮演多重身份:一是使能者,即调动学生自身能力和资源,激发学生潜能,促使其发生改变;二是联系人,即与拥有资源的相关服务部门联系,保证学生得到相应的资源或服务;三是教育者,即指导学生学习处理问题的新知识、新方法,调整原来的行为方式;四是倡导者,即倡议相关机构实行必要的改革,为缺乏资源的学生争取更多的资源;五是治疗者,即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消除或减轻学生的困扰。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辅导员要和学生保持沟通,注意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变化。同时,更要关注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否受到教育、能力是否有所提升,而非单纯地只解决当前问题。如果问题解决、工作目标实现,则视为一段帮助与受助关系的暂时结束;如果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但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员也可以暂停行动,但是对学生的后续状况需保持关注。

7.效果评估和后续跟进

对于深度辅导工作效果的评估包括:一是学生状况的改变程度;二是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三是工作中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的投入。此三者中,学生状况的改变程度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深度辅导的效果也可能具有阶段性,学生的状况有可能出现反复,因此对于深度辅导中所关注过的学生,均需进行长期的跟踪,对一些学生的帮助需要持续进行。

以上几个阶段大致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事实上辅导员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深度辅导的过程都不一定是如此简单的线性过程,可能有些阶段是同时进行,有些阶段需要循环往复,关于每个阶段的注意事项也难免挂一漏万。社会工作和学生工作都是实践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发展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