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青春引航
9449000000040

第40章 体验爱心·耐心·细心

王海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而在众多的心理问题中,思想偏激显得尤为突出。如何从大一开始引导和预防学生的思想偏激行为,是值得我们辅导员交流和探讨的问题。

大一新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而初入大学的他们要在脱离父母帮助的新环境下,独自处理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此时,如果遇到困难和问题不能及时地找到心理排解对象,就很容易出现心理冲突,进而导致心理问题,甚至形成心理障碍,极大地影响其学习和生活。作为辅导员,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是我们的任务之一。

2008级新生林某,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周期间,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擅自离校,全部教学课程缺考。当我得知该情况后,立即与其联系,但未果,家长也不知道该学生的去向。我马上组织班级干部和他的舍友,通过电话、网络等渠道与他联系。最终,通过飞信联系上该生,并同他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电话交流。在交谈中,我发现该生的思想和其他学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始终强调不想让老师担心,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地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所以采取了去同学家里暂时考虑问题的方式。他认为,现实的大学生活和他理想中的大学生活相差太大,上课方式也令他很不满意,任课教师死板,同学们都非常自私,不能坦诚相待。他感觉这不是他想要的大学生活,感到心中的抱负不能实现,自己的才华也没有被认可。同时他也提到一些社会现象和政治问题,把所了解的阴暗面放大思考,感觉现在全社会已经处于病态,急需改革,并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立即改变现状。

通过电话后,我立刻与学校的心理教师沟通,并得到了专业的指导。我发现该生存在思想偏激问题,如果不加以指正,将对他以后的生活、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我在详细了解情况的同时,对该生制订了专门的引导计划。

第一,调查情况。据开学半年来我对该生的了解,他是一个善于助人且思想性较强的学生。在开学的一次分班考试中,班上有一名同学突发急性病,他主动陪着该生到医院治疗,那时我和他有了第一次交流。知道他在高中曾担任班长,并且经常组织班级活动。由于这次突发事件,他没有能够完成这次考试,并失去了进入实验班学习的机会。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该生的具体情况,我同他的任课教师和相关同学进行了交流。班上教师普遍反映该生学习非常刻苦,课后认真完成各项任务,经常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课下进行探讨。他宿舍的同学反映说,他课余非常喜欢看书,晚上还经常写一些小诗,对社会问题有独特见解,但是有时他狂傲的言语和不合群的性格让大家比较反感。

在与其家长的沟通中,我了解到,该生在北京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姐姐,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经济条件也有些拮据。据他父亲反映,该生在高中时就是非常有思想的孩子,学习非常刻苦,经常与他探讨一些政治上的问题,父子意见还是能够保持一致。高考结束后,和儿子的观点越来越不一致了,经常会产生一些分歧,上大学后,交流就越来越少。从他姐姐那儿我得知,姐弟俩从高中到现在交流就很少,除了在网上偶尔碰到说几句话,有时也试图和弟弟交流,但弟弟经常说她没有思想,并被弟弟犀利的语言驳倒。她感觉弟弟一直陶醉在自我的才华里,很自负,恃才傲物,从内心为弟弟担心。

第二,对该生进行分析与诊断。通过对该生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并同心理专家探讨,我们初步认定该生主要是由思想偏激引起的心理问题。他的这些心理和思想不断地相互作用,使其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朝偏执型人格方向发展。他认为,只有自己能改变这个世界,自己是一贯正确的,在人际交往中,过高地评价自己。通过对他的这些反应和大学生心理的总结,我认为,这是大学生正义感的幼稚体现,是对一些社会现象分析不全面时所表现的爱莫能助的悲愤体现,是屡遭不公的反抗体现,是学生缺少关爱、频频受挫的发泄体现。针对他的一系列表现,我又对这种偏激思想的形成进行了系统分析。

一是他的家中只有他一个儿子,从小父母和姐姐就对他呵护有加,把他当做家里以后的唯一支柱。但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对社会的了解不断加深,他逐渐学会独自思考。可对在思想上存在的一些片面想法,家人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甚至其产生错误想法时,家人也不加以制止。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其更加自以为是,并否定与其矛盾的想法。

二是知识经验不足,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通过他在校内网发表的很多文章,可以感觉到他在字里行间充斥着阴暗、不公平与不满,往往只看到消极的方面,就感到社会的不公,感到其他人都在受蒙蔽和奴化,只有自己才是最能看透这一切的人,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挽救这个社会,可是现在大学的教育和他想的又差别极大,不能针对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来选择课程,感觉很无助,想脱离这个现状。

三是缺少关爱,认为自己得不到认可。在高中时期,该生学习成绩一直领先,并在班上担任主要干部,一腔热血要考到理想大学,并施展自己的抱负。到了大学以后,发现现实的大学和自己的初衷截然不同,感到同学的思想和自己差别太大,认为他们没有目标和思想;在上课讨论时,有时所提的问题没有被同学和老师认可,同学也缺少对他的关心和认可,自己感觉非常迷茫。

第三,深度辅导和引导。大一下学期开学后,我专门把他约到办公室,进行了很深入的谈话,这也是他擅自离校后我们第一次面对面交流,我们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交换了意见。

作为辅导员,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言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通过交流,适时引导。对于该学生来说,他需要一个人生的引导者。学生的任何偏激行为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切不可以劈头盖脸地训斥、埋怨,一定要采用适合他的方式,耐心地帮助他,和他一起排除障碍,度过艰难阶段。

一是积累知识经验,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我通过短信及书信方式,一直在学习和生活上鼓励他,不断通过他的任课教师和舍友及时了解他的情况,并经常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对考虑问题的方法和如何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同他进行交流,使其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逐渐引导他全面、灵活、完整地评价事物,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经过几次深谈后,我逐渐发现,他在校内网发表的文章开始不全是批判了,这让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保持着短信和网络沟通。在后来的交流中,他尽管还是存在一定的偏激心理,但已经能够正确地面对学习,积极地上课。这让我对他更加充满了信心。

二是走进学生的心灵,宽容和理解是保障。在与他的沟通中,我不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去命令他,或是强制他接受某些观点,而是耐心同他交流。毕竟思想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在每次的沟通中,我更多的是站在一个朋友的角度,听他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的点点滴滴,让他感觉很安全,让他感到老师和同学们在关心着他。当他表现出依赖感,能接受教师所说的话的时候,我就抓住时机,潜移默化地教他如何去正确地认知,包括如何理解上课,如何理解上大学以及如何全面地看问题。接下来的时间,他经常把他的思想和感受告诉我,并在很多问题上听听我的建议。他渐渐开始健康地生活了。

三是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给予鼓励和帮助。平时我让班级干部多关注、鼓励他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慢慢地同学们对他的反映越来越好,说他这学期和上学期有了明显的不同,变得非常乐观,而且每节课都能看到他的影子了。我知道他非常喜欢踢足球,所以也希望通过体育运动让他找回失去的自信。我多次建议院里的体育部组织类似的比赛,并鼓励他参加比赛,让其发挥在足球方面的优势。每次球赛,我都和班上的学生去给他加油。一个月后,他在写给我的信中说:“上次我们足球赛得了冠军,您一定也替我们高兴吧。最近我不逃课了。既然不能免修,听您的,就要把它修好。我努力在听,只是不知道效果如何。”

看完这封信我非常感动,因为学生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动力和快乐的源泉。在院级联赛的决赛上,我提着水去给他们加油,看着他在赛场上奔跑、进球、获得冠军。我和他们高兴地紧紧拥抱、拍照、举起奖杯。在赛后的会餐上,他举起酒杯对我说:“王老师,真的非常感谢您,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特别是对我的帮助。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大学生活,好好珍惜我收获的友谊,我为能在这个集体而自豪。”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勤奋好学、积极向上、不断追求梦想的健康大学生。

第四,总结。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也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和日趋定型的关键时期。对于存在思想偏激心理问题的学生,这个时期的教育挽救是至关重要的,挽救不及时,将对学生的未来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对这类学生进行辅导,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爱心是教育引导的前提条件,只有有了爱心,才会担心考虑他们的人生前途,才会不计个人得失地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血去想方设法帮助、挽救学生;只有有了爱心,才会打动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不断进步。耐心是教育转化的关键,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逐步化解和转化的过程。细心是教育转化的保证,我们在工作中除了要仔细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外,还要采取积极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一定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爱心、耐心和细心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原则,但也是辅导员在教育工作中最不容易做到的。希望我们所有辅导员都把爱心、耐心、细心写入我们的工作笔记,时时牢记,不断激励自己。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