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青春引航
9449000000026

第26章 看似平凡的倾心之谈

实践篇

李鹏

常常回想起当初我接过土木系结8字班的带班辅导员职务时的欣喜与执著,还有初识一张张青春稚嫩的面孔时的亲切和使命感,以及和孩子们共同欢乐、共同讨论的一系列场景。经历过本科的彷徨和茫然,接受过我的辅导员亲切的关怀和指导后,我深知带班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对学生的影响和自己责任的重大,因而和学生一对一谈话这一方式,成为我开展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形式。在谈话中,我一方面保持着辅导员应有的严肃,同时更多地作为学生的朋友、兄长和导师,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尽可能地想方设法,采取不同方式帮助我的学生健康成长。

发现个性,因材施教

8字班这个集体,是第一批“90后”大学生,他们个性更加开放。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玉石,等待着雕琢和洗涤,每一颗玉石都可以变成独具个性和魅力的宝玉,而我肩负的使命就是发现这些玉石并用心地帮他们成长为宝玉。

记得上个学期初,我在年级会上总结了成绩,提醒不适应学习生活、对自己成绩不满意的学生主动来找我,当晚就有一位学生约我谈话。他是一个在班级中比较活跃的学生,之前从未和我单独聊过。他一进来有些拘谨地说:“李导,您今天年级会上批评得对,我上个学期有点贪玩,工程制图后来要背很多,可我期末前一周才开始复习,心里很慌,考场上什么也记不起来,就没及格。”我看得出他的不安,仿佛随时在等待着我的批评。

我说:“不及格没事,你要从中发现自身哪出了问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只是靠成绩来体现的,我不会拿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我只看学生的进步。”

我问他对自己的现状满意不满意,知不知道问题可能出在哪?

他逐渐放松了,回到了往日和班级同学聊天时自如的样子。他告诉我,因为成绩始终不靠前,他觉得自己推研没戏,外语底子不好,出国也不可能,就没必要努力学习了。我耐心地听他讲,肯定了他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系列优点,引导他规划出未来的打算。接着,他开始不断提问,问行业发展现状,问我自己有什么规划,我一一作了回答。我帮他设想了几个将来的场景,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帮他分析每个规划的利弊得失,他边听边点头,眼中泛起了希望的目光,我看得出他内心的激动与感恩。“李导,有些时候我也想过这些,但总觉得和现实相差太远,难以实现”,他微微皱着眉头说。我拍拍他的肩膀说:“送你一句总理的话吧,咱们共勉,‘毫不犹豫地迎难而上’!”“嗯,谢谢李导。”他更释怀了,开心地笑着对我说:“您的话对我帮助很大,不过我也给您提个小建议,您平时能多笑一点么,我们看到您表情冷冷的,都不敢跟您打招呼。”我说:“好,我以后改进。”这次谈话后,这名学生再未出现过问题,成绩提高了,生活安排得也十分充实。

与学生的谈话,我主要把各种利弊帮学生一起剖析清楚,让学生自主选择,并且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真正为他们的发展谋划,给出适当的建议,这样往往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更能让学生信服。我想,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需要被发掘、被认可,他们都具备着成才的渴望。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是单一的,他们未来的去向也将是多元化的,作为辅导员我们不能约束这些个性的发展,而是要在不断摸索传统教育的优势中,让他们充分发挥个性。

发现问题,尽早解决

在年级学生的整体印象中,我是一个比较严厉的辅导员,对于学生当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总是毫不客气地批评。起初学生总是感觉我比较严肃,很少主动和我交流。如今,他们很愿意向我倾诉自己的感受和困惑。有时听到一些精彩的报告,联想到一些切身体会和感触,我也愿意找学生分享感悟。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可以让我发现年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一些学生的困扰。

2010年5月,大一下半学期,我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一名学生4月末连续十几天泡在网吧没回学校上课,晚上也不回寝室睡觉,期中考试几门课也没有去考。我立即打通了这名学生的手机,约他晚上回来找我。从与他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一直沉溺于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学业。我让他写了检查,并给予系内警告处分。本着教育学生的目的,这个处分只停留在学生组内部,只和系里党委副书记通报,并没有上报学校,这对他起到了明显的警示作用。谈话过后,我打通了这名学生家长的电话,和他的家长详细讲了该生的表现,希望共同商讨办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家长很配合我的工作,立即赶到学校了解情况,及时和学生沟通,将问题尽快地解决了。

这次谈话让我意识到,广泛而深入的谈话可以尽早发现学生的问题,而在谈话与处理过程中,辅导员一定要立场鲜明,态度坚决,当机立断,尽早解决,不给学生留遗憾,也不让自己后悔。

倾心交谈,乐在其中

我把科研外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与学生的倾心交谈中,现在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天都会和年级里的一位学生聊会儿天。我始终坚信,辅导员和学生的任何一次谈话,都会带给学生一些收获,哪怕没有解决什么问题,至少会增加友谊。

2010年暑假的时候我做了简单的统计,一年来和年级里120多位学生谈过一次话,其中深度谈话(15分钟以上)达到97人。通过和每一位学生单独交流,我了解到了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喜欢什么。学生们有着广泛的个性,有着丰富的想法,怀揣着千奇百怪的梦想,也各自遭遇着不同的困难与磨砺。即使是很优秀,看上去并不需要帮助的学生,也有许多想法和经历需要和辅导员分享。

也许很多时候让学生感觉我喜欢唠叨,甚至在学生节被恶搞扮演“唐僧”,但我的内心是十分满足的。和学生交流,让我们辅导员保持着年轻的心态,让我们尽情享受着“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人生乐趣,让我们迈出和学生们共同进步的坚定步伐。我总是在想,作为辅导员,我和孩子们注定了一生的缘分,而那些看似平凡的倾心之谈,将自己和孩子们的心紧密地绑在了一起。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