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有保健师
938600000007

第7章 金色秋季,保养身体收获健康 (1)

第一篇第三章 金色秋季,保养身体收获健康 (1)

秋天养“肺”正当时

进入秋季,天气乍凉乍热,昼夜温差大。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因此,秋天正是养肺的好时节。

1.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坚持锻炼身体;特别是年老体弱者不能不动,应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和活动,对健肺强体、延缓衰退、防止患病有益。

2.秋季气温由热转凉,且昼热晚凉,应做到“早卧早起”,早睡以避晚凉,早起以吸纳新鲜空气。应适度“秋冻”,不要急于多添衣服,注重耐寒锻炼,以增强心肺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

3.肺是娇脏,喜润恶燥,然而秋燥最易犯肺,伤津耗液,因此秋季宜多吃生津增液的食物,如梨、藕、香蕉、苹果、银耳、百合、萝卜以及蜂蜜等。凡辛热麻辣、煎烤熏炸等食物,宜少吃或不吃。

4.秋收时节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同时防止雨淋受凉,否则可能会因身体免疫力下降而感冒甚至患肺炎。

“秋冻”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暖

前面我们说了“春捂”,现在来谈谈“秋冻”。“秋冻”是要人们晚些穿厚衣服,多经受些寒冷的刺激,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不过,“秋冻”不能盲目,不同的人群、人体的不同部位,都应区别对待,不要把身体冻坏。

首先要因人而异。年轻人血气方刚,对外界寒冷的适应及抵御能力都比较强,可以冻一冻;而老年人大多肾阳衰微,禁不起太冷的刺激;还有一部分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和哮喘病人,他们对寒凉的刺激更加敏感,稍不注意就会引起疾病发作。因此,这些人不仅不能“秋冻”,还应采取一些保暖措施。

其次,对身体的不同部位要区别对待。有4个部位一定要注意保暖,第一个是腹部,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第二个是脚部,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若全身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第三个是脖子,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第四个是双肩,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秋季干燥,要防止静电伤身

在气候干燥的秋季,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疼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人体的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随着家用电器增多以及秋天人们多穿化纤衣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静电荷会被人体吸收并积存起来,加之居室内墙壁和地板多属绝缘体,空气干燥,因此更容易受到静电干扰。

由于老年人的皮肤相对比年轻人干燥,以及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等因素,因此比年轻人更容易受静电的影响。心血管系统本来就有各种病变的老年人,静电更易使病情加重或诱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过高的静电还常常使人焦躁不安、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

为了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要勤拖地、勤洒水或用加湿器加湿;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发现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脱衣服之后,可用手轻轻摸一下墙壁,摸门把手或水龙头之前也要用手摸一下墙,将体内静电“放”出去,这样静电就不会伤到你了。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纺织或丝织内衣、内裤,而且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

秋季,自我按摩保健康

进入秋季以后,天气逐渐凉爽干燥,一方面使人有秋高气爽的舒适感觉,一方面干燥的气候对人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在家进行简单的自我按摩,能有效防止“秋燥”对人体的侵害。

1.压揉承浆

承浆穴在下唇凹陷处,以食指用力压揉,口腔内会涌出津液。糖尿病患者用力压揉此处十余次,口渴感即可消失,在不缺水的情况下,可不必反复饮水。这种津液不仅可以预防秋燥,而且含有延缓衰老的腮腺素,可使老人面色红润。

2.按摩鼻部,以开肺窍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不少人鼻黏膜对冷空气异常敏感,秋天冷风一吹,就伤风感冒,经久难愈。初秋即应坚持用冷水洗脸,并按摩鼻部,这样有助于养肺。方法为:

(1)摩鼻。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手指在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50次,可增强鼻的抗寒力,亦可治伤风、鼻塞等。

(2)浴鼻。每日早、晚将鼻浸于冷水中,闭气不息,换气后再浸入:亦可用毛巾浸冷水后敷于鼻上,坚持至寒冬。

3.揉腹排便

秋季气候干燥,大便也会干结难排,有许多人甚至数日一解或用药物来维持大便通畅,结果造成习惯性便秘。按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通便方法,这种方法可在晚上睡觉前或清晨起床前进行。具体操作方法是:身体仰卧,先将两手掌心摩擦至热,然后两手叠放在右下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共按摩30圈。

4.咀嚼鼓漱

晨起和睡前,做上下腭运动。然后闭嘴,舌抵上腭,鼓漱100次,使津液满口,徐徐咽下。咀嚼时,胃肠血流量增加,可抵御秋季凉气对胃肠的损伤。

多喝蜂蜜少吃姜,秋季保养不担忧

干燥是秋天最主要的气候特点,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为了适应秋天这种干燥的特点,我们必须经常给自己的身体补充水分,以缓解干燥气候对于人体的伤害。多喝水是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但对付秋燥不能只喝白开水,最佳饮食良方是:“朝盐水,晚蜜汤。”换言之,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就能有效减少水分流失。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同时也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是秋天保养身体的饮食良方。

蜂蜜具有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寿,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从而使人健康长寿。

秋燥时节,还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之类的食品,这些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我们人体的危害。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比如生姜,它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使消化的功能,还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所以它既有利亦有弊,不可多吃。尤其是在秋天最好少吃,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古代医书有记载:“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当秋天来临之际,我们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拒食生姜”,如此便可安然度过“多事之秋”。

秋补四宝:百合、大枣、枸杞、红薯

秋高气爽的时节,寒气比夏季重,人体的进补十分重要。秋季进补有4件宝贝,以下分别介绍:

1.百合

百合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有止血、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功能。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显的镇咳、平喘、止血等作用,能提高免疫力,还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将百合洗净,煮熟,放冰糖后冷却食用,既可清热润肺,又能滋补益中。

2.大枣

大枣是健脾益气的佳品。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药理研究证实,大枣有保护肝脏、调节血脂等作用。不过,大枣虽然味甘、无毒,但性偏湿热,故不能多食,尤其体内有湿热者,多食会出现烦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

3.枸杞

枸杞具有补益肝肾、润肺止咳的功效,可用来治疗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虚劳咳嗽、糖尿病(辅助治疗)、视力减退等。枸杞根(中药称为地骨皮)有清虚热、平肝息风的功效,煎煮后饮用,能够降血压。枸杞茶则可治疗体质虚寒、性冷淡、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失眠、低血压、贫血、眼疾、脱发、口腔炎等。体质虚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枸杞。

4.红薯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红薯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因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而具有阻止糖分转化为脂肪的功能。

秋天吃藕最补人

人们常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天天气变得干燥,因此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藕就是当令滋补佳品之一。立秋过后,鲜藕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