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道德经管理日志
936800000029

第29章 (六) 六月管理者的组织之道 (3)

(六)六月管理者的组织之道 (3)

随着员工对新环境有了一定的适应,工作能力获得了提升,受新鲜感下降的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意愿都开始减弱。这个时候的管理者应该充当“教练”,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以此来锤炼他们的思路,并及时进行沟通,以帮助他们来调整积极性。

随着能力的继续提升,适应下来的员工这个时期具备了相当强的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的能力。这个时期的员工具备很强的独立自主性,他们具备足够的综合能力,也有积极和激情的工作态度。这个时候管理者的指导方式应该是“服务”型,即通过授权,给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权去完成相关的任务,管理者转变职能为宏观调控者和服务者。

行动指导

管理者要无为,要顺应自然,不做违背客观规律和事物本性的事,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实现企业无为而无不为的战略目标。

多藏必厚亡——适足知止可以免害

道德经箴言

原文: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译文:过分的贪欲必然连接着庞大的破费,过多的持藏必然导向沉重的损失。

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需要管理者去跨越、去征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时,以美英法为首的战胜国们几经磋商,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家才发现,竟没有建办公大楼的土地。

听到这一消息后,美国著名的家族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商议,便马上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将它无条件地赠送给联合国。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亦将毗连这块地皮的大面积地皮全部买下。 这条消息传出后,美国许多财团主和地产商都纷纷嘲笑说,洛克菲勒家族简直是把钱当成一文不值的白纸白送。 但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刚建成,毗邻它四周的地价便立刻飙升起来,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财团。这让当初那些嘲笑他们的人追悔莫及。

人们通常走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找出对手的弱点,并改之。用最直接的方法,快速解决问题。另一条路是懂得放弃,不跟对方硬拼,全面增强自身实力,在人格上、知识上、智慧上、实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强大,以己之强攻敌之弱,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不跟对手硬拼,是一种包容,也是一种智慧。绕开圈子,才能避开钉子。适当地给对手留有余地,也许可以将对方感化,从而化僵持为友好,将敌人变成朋友。适当地给自己留些余地,你才有机会东山再起,才能把握住更多的机遇。

放弃是智者面对生活的明智选择,是一种量力而行的睿智,更是一种顾全大局的果敢。它不盲目、不狭隘,它对心灵来说是一种宽松、一种滋润,它驱散了乌云,它清扫了心房。 在生活中,总有很多的无奈需要我们去面对,总有很多的道路需要我们去选择。放弃一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去把握和珍惜真正属于自己的,去追寻前方更加美好的东西!放弃一些烦琐,为了轻便地前行;放弃一丝怅惘,为了轻快地歌唱;放弃一段凄美,为了轻松地梦想。放弃,是一种伤感,但更是一种美丽。

行动指导

放弃并不完全代表着失败和气馁,明智的放弃是为了得到。有时,选择了放弃,便选择了成功和获得。

以知治国——人际关系决定你的管理效能

道德经箴言

原文: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译文:所以,拿权威知见治国,那是对国家的残害

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管理者不可能做到卓有成效。

一家化工厂聘请了一位有特殊管理专长,却在专业技术方面并不是很强的厂长。因为前任厂长在专业技术方面十分专精,再加上多年的相处和工作习惯,所以厂内的员工对于新任的厂长并不十分的心服。

这个新任厂长想了一些妙招让自己融入这个群体。一个月来他经常带一些小礼物,在晚间到两位主管的家里,和他们及其家人谈天说笑,后来几乎是无话不谈,包括主管们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缺点他将这些听到的事情都记在心里。

第二个月开始,他和两位主管取得了共识,两位主管时时在晚上到厂长的家里喝茶,报告一些厂里员工的小习性、特殊的个性或是近况,并且将自己遇到的一些事也作一番报告。

新厂长经常和大伙儿一起在餐厅用餐,一边吃一边将两位平常管理大家很严的主管,在生活上的一些小缺点都讲出来,两位和厂长已有共识的主管,在一旁听到自己的事只是傻笑。这样一来,基层员工们觉得受到领导的特别关注,有些受宠若惊,感觉非常开心,而且大家听到厂长挖苦主管,自然也很痛快。没过多久,工厂上上下下都打成了一片,新厂长的管理改革政策也获得了普遍的支持。

公司的成功需要集思广益,需要所有人都有激情。这位厂长给我们的启示是,和下属打成一片,不仅能够显示领导者的人情味,拉近与下属的距离,获得支持,而且还会因为管理者的穿针引线作用,组织内成员之间也会较为容易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企业上下同心协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人际关系决定着管理者的管理效能。管理者应该随时和下属打成一片,高高在上并不能增强自己的权威。管理者必须到下属中间去。这是管理者为搭建良好的组织内部人际关系所应承担的责任和所应有的行为举止。

通用电气公司长期在世界五百强榜单上名列前茅。公司前CEO韦尔奇坦言:“不是GE人聪明,我们有一个信念,员工是唯一的,企业领导的很多精力应花在员工的身上,而不是在考察财务数据。仅仅在年报中写几句感谢是不够的,企业领导者必须走到员工中间,征求他们的意见,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绩效和在公司中的位置,关键是企业领导者身体力行去做。”

行动指导

与下属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走进下属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与下属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为、所急,这对于管理者赢得下属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周 有所为,有所不为

“无为”即“无违”——管理应遵循“道”的终极法则。

道德经箴言

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译文:甚高德位的行为形貌是对道的效仿。

最好的管理者是悠闲自然的,从不轻易发号施令,甚至员工都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一位员工在网上发帖子抱怨说:“我们老板非常讨厌,他喜欢突然出现在你眼前,就为了看你是不是在聊QQ,他还经常在周末的时候,特地去公司翻看我们同事的聊天记录,查看我们有没有说他坏话。更好笑的是,他在查看完我们电脑时,还会把员工设置的桌面背景改成他喜欢的人物。这样的行为非常让我们讨厌,我们总有一种被人监视的感觉,心里非常不爽。”帖子下面有人留言,建议他马上离开那样的公司,有那样的老板在,公司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楼主回帖道:“的确,我们聊QQ的时间并不多,老板不让我们闲聊,也不过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是我们就是不聊QQ,我宁可坐那儿发会儿呆,那点时间也就过去了。”

这个帖子里面说的老板完全不懂得无为管理的思想,而是采取最原始的监督式管理方法。面对同样的事情,聪明公司的做法就完全不同。

“惟道是从”,无违于“道”,也就是所做之事不违反“道”。这也是物质世界解释。如发展可再生资源,又如在不影响生物物种的情况下进行狩猎。等等等。不管理是一种改造过的、合乎人性的管理理念,它尊重每一位团队成员,通过员工自我管理,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组织运作成本。

管理者通过授权和分权,将部分管理权限下放给下属员工,甚至让下属自己按照企业战略目标要求自行处理事务。无为管理就是要做到你在管理别人,而别人又感觉不到你在干预他;顺应人性的规律去改造人性的弱点,在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

对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来说,掌握好“道”的法则,顺应团队的发展规律,把为人、治企或从政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所有人的智慧,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自觉地为团队创造财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行动指导

管理控制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控制也能达到目标,不需要管理层疲于奔命,一切工作会自然而然地奔向成功之路。

“无为而民自化”——打造“无管理”员工自激自励

道德经箴言

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我无为,人民就自然顺化

事实告诉我们,硬性规章制度往往达不到企业管理者的预期效果。

在Google独特的企业制度当中,有一项最为人道的制度——给予员工20%的自由时间。这个制度让Google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把工作变成一种兴趣。在Google工作的员工,感觉自己不像是在一家大公司上班,而更像是在一个大学或研究机构做什么有趣的研究。同样,Google则可以从这些享受自由的员工大脑中,源源不断地提取新的创意和新的商业计划。

Google的聪明就在于它知道,即使不给员工自由时间,员工也同样会想办法偷懒,与其偷偷摸摸,弄得大家都不开心,何不让员工公开地、自由地支配一段时间呢?更重要的是,20%的自由时间会使员工的感受完全不同,那不再被定义为20%的偷懒时间,员工就会感到自己被尊重,感到自己在为兴趣工作。在Google公司良好的环境中,员工所具有的创造力是不言而喻的。

智慧管理

通过对成功企业管理经验的调查发现,好员工不是管出来的,而是表扬出来的。赏识是远远好于“管”的一种员工管理方法。只有从心底觉得被尊重的时候,员工才会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共鸣,才会产生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这样才会振奋士气,提高工作效率。

老子建议统治者“无为”,让百姓自我教化,对于管理者来说,“无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20世纪70年代,西方管理学界提出“不存在最好的管理方法,一切管理必须以时间、对象为前提”的权变管理方法,20多年来一直在管理学界经久不衰。

治企业如同治国,应当奉行“无为而治”的原则,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综观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尽管它们拥有着最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文化体系,它们对管理的终极追求是:最好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从而使各项制度形同“虚设”。

行动指导

挖掘员工的内在动力是自激自励实现的内在基础。要实现这种激励,我们不要试图将激励强加于员工身上,而是赋予他们做某事的责任和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做的权利,使员工找到自我激励的方法。

“为无为”——管理需遵循“无围”制度

道德经箴言

原文: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三章

译文: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无为管理不排斥制度,但排斥“有围”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