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道德经管理日志
936800000025

第25章 (五) 五月管理者的战术之道 (4)

(五)五月管理者的战术之道 (4)

中国目前的市场竞争环境,充满了腥风血雨、合纵连横,企业已迈入战国时代,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如何在竞争中提升自我竞争力?显然,标杆管理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标杆管理,是指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将同行业、同领域内的一家优秀企业作为标杆,向其学习,寻找改进的突破口,树立学习和追赶的目标,通过资料收集、比较分析、跟踪学习、重新设计并付诸实施等一系列规范化的程序。

通俗地讲,标杆思维就是“拿来主义”,就是以他山之石,来改变自我之玉。国内外很多大型企业已开始逐渐重视这种管理技术和思维模式。当年耐克学习锐步,如今耐克成为了强者;百事可乐向可口可乐学习,如今两家可乐公司并肩垄断了市场;沃尔玛连锁百货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经说过:“其实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从别处学来的。”

标杆思维启示我们,向强者学习,向成功者学习,可以大大降低我们学习的成本,使创新的过程少走弯路。以强者的经验为标杆,并将这种经验模仿、迁移到自己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就会大大提升企业的效益。

行动指导

见贤思齐,才能继往开来。毫无疑问,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需要向别人学习,都需要“拿来主义”,借鉴别人的经验,学习别人的长处,从而改善自我绩效,实现自我超越。

知人善任——选好人才能用好才

道德经箴言

原文: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译文:不懂得标榜师范,不懂得善待凭资,虽然对善不善的知见有很深的认识与把握,行为举措仍将是糊涂之至。懂得这一点是非常精要玄妙的。

管理学上一条著名的定理是 “没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

李嘉诚手下有两员大将,霍建宁和周年茂,针对两人的不同特点,李嘉诚对他们做了不同的安排。

霍建宁毕业于香港大学,随后留美深造。李嘉诚很赏识他的才学,也发现霍建宁是一个策划奇才,却不是一个冲锋陷阵的闯将,于是在1985年任命他为长江集团董事,两年后提升他为董事总经理,让他在幕后工作。长江的每一次重大投资安排,股票发行、银行贷款、债券兑换等,都是由霍建宁策划或参与抉择的。

周年茂还在学生时代时,李嘉诚就把其当做长江未来的专业人士培养,并把他送赴英国学习法律。李嘉诚发现他做事干脆,口才很好,指定他为长实公司的代言人。周年茂虽然看起来像一位文弱书生,却颇有大将风范,指挥若定,调度有方,临危不乱。周年茂升任副总经理,负责长江的地产发展。周年茂走马上任后,负责具体策划,落实了荼果岭丽港、蓝田汇景花园、鸭利洲、海怡半岛等大型住宅屋村的发展规划,顺利实施了李嘉诚的计划,从而以自己的能力赢得了李嘉诚的信任。李嘉诚将更大的重任托付于他。

李嘉诚善于识人,又能够把人才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这是他的高明之处,也是他管理好下属的一个良方。有许多领导者常感叹手下无人可用,其实在很多时候不是手下没人,而是没有把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达到人事相宜,是领导者授权的一项重要原则。一个公司只有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维持上下齐心,共舟共济,兴旺发达的局面。因此,作为一个领导者,一旦你对员工的才能、兴趣了解于胸,下一步要做的是针对某项特定的工作选择适合的人来做,或者为特定的员工安排适当的工作,做到“人得其位,位得其人”,追求人与事的适应。

传统的管理把人看成一个样子,仅仅依照工作的制度安排人的位置,结果许多讷于言辞的员工被安排去组织展销会,许多头脑里新点子迭出的员工被安排做财务……作为一名成功的领导应该知人善任,让自己的下属去做他们适合的事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潜能,实现组织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行动指导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会培养和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人的才能,而且还要做到克服内心因外界环境、亲友关系,个人好恶等方面导致的用人误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人善任。

反者道之动——走出随波逐流的怪圈

道德经箴言

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德经》第四十章

译文:正﹑反之间的出入自如,是道的运行特征;柔弱灵动的因势顺导,是道的施用特性。

职场上有这样的说法,同样的一个创意、一条新路,走在第一个的是天才,第二是庸才,第三是蠢材,第四就要入棺材了,从中可见跟随者的悲哀。

有一位雄心勃勃的商人,听说外地招商引资,就“顺应潮流”到该地投资了上千万。两年之后,他把所有的钱都亏掉了,最后空手而归。

朋友问他:“你当初为什么要到那里去投资?”他说:“那时候,很多同行争先恐后地去了,大家都认为那里的投资条件优越,大有发展前途。我担心如果不去的话,会失去发展的机会。”

故事中的商人陷入了一个怪圈:别人都去做了,我就必须赶快跟上。事实上,走别人走过的路,很容易迷失我们自己。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太习惯于走别人走过的路,我们偏执地认为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不会错。但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

很多人认为,走别人走过的路可让自己省心省力,是走向成功、创造卓越人生的一条捷径。于是,这个世界上就涌现出形形色色的追随者和模仿者,他们总是喜欢依照他人的足迹行走,沿着他人的思路思考。殊不知,“模仿乃是死,创造才是生”。

另辟蹊径,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意味着你必须面对别人不曾面对的艰难险阻,吃别人没吃过的苦,唯有如此,你才能够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东西,到达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我们不妨参考以下方法,学会另辟蹊径,从成功的经验中吸取有益的启示:

1学习并超越

抱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想法,盲目模仿他人的经验,并不能获得成功。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观察事物、观察别人成功经验的同时,独创出自己之所见。

2思考上求变

能够另辟蹊径的人,其思维富有创造性,善于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图新求异,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不被当前所牵制

人不要被各种习为以常的说法或前人的思维定式束缚,而要善于提出不同的说法和意见,才能有所创新。成功者之所以会取得惊人的成绩,正是由于他们能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东西,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正是这一思路使他们能够跨越障碍,获得成功。

行动指导

聪明的管理者从不喜欢随大流,他们总是眼光独到,另辟蹊径,在别人还“没睡醒”之前早已把赚来的钱塞进了自己的口袋里。他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小机会变成大机会,把大机会变成更大的机会。

微妙玄通——深藏不漏 不被看穿

道德经箴言

原文: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道德经》第十五章

译文:古来善于当士的人们,微妙、幽深而通达权变,深邃得令人难以测识。

距离产生威严,管理者要保持适当的神秘感。

黄氏的父亲黄承彦听说诸葛亮想找个老婆,对他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面,才堪相配。”结果诸葛亮竟然真的当即求亲,于是黄承彦便将女儿嫁给了诸葛亮。这位相貌虽丑却颇具内才的黄氏,却使诸葛亮终生受益,后来挂印封侯,成就伟业,也得力于贤内助。

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临行前,黄氏用其父赠给她的一只大鹏鸟翅做了一把扇子,扇柄上画着八阵图,要诸葛亮随身携带。黄氏对诸葛亮说:“你与家父畅谈天下大事时,我发现当你说到胸中的大志,就气宇轩昂;谈到刘备先生想请你出山,就眉飞色舞;一讲到曹操,就眉头深锁;一提到孙权,就忧戚于心。大丈夫做事情一定要沉得住气,我送你这把扇子就是给你用来遮面,挡你的脸的。”

原来,诸葛亮拿扇子“遮面”并非故作深沉,而是要隐藏自己的情绪,不让别人窥探出来,然后使自己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判断。

管理者要保持不让下属看穿自己的喜怒哀乐,更不要让他们摸透你的想法,否则,他们就会为了“曲意迎合”你而做出蒙蔽你的事情,甚至会危及或破坏你的意图的实现。所以,管理者要让下属对你保持敬畏,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只让人看到应该看到的。

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每个单位都免不了人际矛盾和利益纷争,若是锋芒过于显露,不小心触犯了别人的利益,很可能树敌,威胁自己的职场生存。特别是刚到一个新地点做管理时,对领导、同事的社会背景和处事风格都缺乏了解,此时最要紧的是多观察、摸清单位的人际脉络。因此,务必学会“潜伏”,做到谨言慎行,若是盲目陷入利益纷争,必然羁绊以后的发展。

当然,“潜伏”并不等于压抑。相反,这是个人蓄势和韬光养晦的绝佳机会。因此,处在潜伏期的你,应该摆正心态、积极学习,充实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才能,为将来适时亮出自己的管理水平,承担更大的责任做好准备。

行动指导

管理者处于各种利益、各种矛盾的焦点上,若想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懂得掩藏自己,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暴露自己的意图。而不暴露自己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增加与下属的距离,隐藏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保持一种神秘莫测的状态。

第四周 有序传承,培养优秀领导人

“无为而治”——最好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

道德经箴言

原文: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译文:无为就可以因顺自然而无不为。

最好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只有使各个成员各司其职,自觉完成任务,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有位曾在惠普公司工作过的中国员工回忆他的经历时,讲述了他的上司如何让他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在我刚加入惠普公司时,有一次我遇到一个难题,一时不知所措,就去找经理。我陈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就问他,您看怎么办?这在其他企业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我的上司并没直接回答我。他看了我一会儿,就反问我:“你说该怎么办?”我一下子就懵了,心想:“我跑来问你,正是自己想不出来怎么办,你怎么把问题又推给我?”于是我说,自己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才来征求领导的意见。我的上司让我回去好好想一想,等想出方法了再来找他。

我回去以后,心里挺不舒服:惠普的人怎么这样呢?我找他帮忙,他二话不说就把我打发回来了。对他来说,这件事情肯定很简单,告诉我一声不就完了吗?无奈之下,我只好自己挖空心思地想办法,结果还真想出来一个方案。第二天我又去找他,把我想出来的方案给他陈述一遍。他静静地听我说完,盯着我问道:“就这一个办法?”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他又说:回去再好好想想,看能不能多想几个办法。我感到非常失望,怎么这么折腾人呢?

没办法,我只好再回去仔细琢磨,还真的发现有更多的思路。当我拿着三个方案再度找他时,这一次他非常认真地接待了我,听我讲完每一个解决方案的思路后,他帮我分析了不同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完了以后,他对我说:“我只是帮助你分析方案的利弊,具体用哪个方案还是由你自己决策,我不替你下结论。这就是为什么你第一次、第二次来找我,我没有马上告诉你答案的原因,因为公司请你来,不是要我告诉你该怎么办,而是要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武术界经典传言:无招胜有招,最厉害的招式就是没有招式。在企业管理中也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