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说谎心理学
9358800000015

第15章 怎样做个正直的说谎者(2)

很多浪漫的故事都源自谎言。雷姆和艾瑞娜结婚50多年了,他们一直恩爱如初,然而谁能相信,他们第一次约会时,两人都说了谎。

他们是在一个派对上认识的。那时,艾瑞娜年轻漂亮、光芒四射,追求者众多,而雷姆却很普通。所以,当雷姆在派对结束后邀请艾瑞娜去喝咖啡时,艾瑞娜有些诧异,也不是很情愿。不过,当时不少朋友都看到了这一幕,如果拒绝,会令雷姆会很难堪。因此,出于礼貌,艾瑞娜笑着答应了:“乐意奉陪。”但她在心里却想:“正好找个地方休息一下,晚点儿再找个借口离开就行了。”

两人在咖啡馆坐下后,一时找不到话题,气氛很尴尬。雷姆突然对服务员说:“请给我拿点儿盐,我喝咖啡喜欢加盐。”

艾瑞娜和服务员都愣住了,雷姆有些难为情地解释道:“我很小的时候,和祖父一起住在海边。我是泡着海水长大的,海水灌进嘴里,又涩又咸。每天午后,祖父都会泡一杯咖啡,我也会喝上一口,总觉得是咸的。后来祖父去世了,我回到了父母身边,但养成了喝咖啡加盐的习惯。每次喝着加盐的咖啡,我就会觉得离祖父和故乡近些。”

艾瑞娜突然心有所动,她第一次听男人说想亲人和想家。她也开始讲起自己的祖父母,以及一些小时候生活在农场中的趣事。

之后,他们开始频繁地约会。每次去喝咖啡,艾瑞娜都会向服务员要盐。再之后,他们就像童话中的公主和王子一样,“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雷姆是个值得托付的男人,他性格好、体贴、顾家。艾瑞娜每每回忆起第一次约会的情景,就会暗暗庆幸:“要不是当时出于礼貌而撒了个小谎,说不定就错过了。”

几年前,雷姆去世了。艾瑞娜在丈夫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写给自己的信:

亲爱的,原谅我一直都在欺骗你。

还记得第一次喝咖啡的情景吗?当时太压抑,我很害怕你起身离开,于是向服务员要了盐。天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可是,既然已经说出口,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喝下去了,只是没想到,一喝就是这么多年。你恐怕难以想象,那味道有多怪!其实,我不止一次想要告诉你,我喝咖啡不加盐,可我怕你生气,怕你离开我。现在,我行将就木,忽然不害怕了。我知道,你会原谅我的,对吗?

亲爱的,你是上帝给我的最大的恩赐。我永远爱你。

艾瑞娜看完信,顿时感觉自己被骗了。但她很快泪流满面,看着丈夫的遗像说:“你不知道我此时此刻有多么开心,有人为了我,竟然将一个美妙的谎言持续了半个世纪!我也永远爱你。”

明明是一个天大的谎言,但最后却成了浪漫的爱情故事!很明显,对艾瑞娜而言,重要的不是真相,而是谎言掩护下的美好。谎言经过包装,掩饰了其中不好的成分,掺入了善意、同情,从而变得可以接受。

我们也可以假设一下,如果雷姆和艾瑞娜的婚姻不完美,那么这个谎言很有可能就会被视为破坏婚姻的一个因子,从而被无限放大。不过,这只是毫无意义的假设,因为事实是他们幸福地生活了50多年。在美好的结局面前,真相唯一的作用是进一步证明了雷姆对艾瑞娜的爱。

还有很多时候,纠结于真相是毫无意义的。玛利亚不小心弄坏了一只贵重的花瓶,她打电话给保险公司说:“我的花瓶被狗撞到了,缺了个口……”在这件事上,肇事者究竟是人还是狗并不重要,因为保险公司都会提供赔偿。

4.父母和孩子的谎言游戏

教给你的孩子真相,但也要让他们准备好面对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

——[德国]维尔纳·米彻

大人说谎,小孩学说谎

如果我们总是调皮捣蛋,圣诞老人就会把我们的名字写进他那个金光灿灿的大本子,在圣诞节来临的时候,不给我们送礼物!圣诞老人只会帮好孩子实现愿望,会悄悄地把礼物放在圣诞树下。

幼小的我们曾对此深信不疑,并且真的以为,如果不够乖,就会被白鹤带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终于发现,圣诞老人、复活节兔子、子虚乌有的白鹤,其实都是无稽之谈。

大人们一边抵制谎言,一边又在不断地说谎,所以,我们也不必过于较真!于是,我们开始尝试做一些“坏孩子”才做的事,偷偷地喝酒、吸烟、和小伙伴们去森林里探险……在和大人玩牌时,我们也经常很快就能发现大人的意图,但我们假装不知道是大人故意让自己赢的,不动声色地接受了这种“放水”。有时,我们还能出其不意,给大人一些措手不及的意外。当然,为了不被逮到,我们会很小心地掩盖说谎的痕迹,以保护我们幼小的自尊心。

如果去问大人:“为什么对孩子说谎?”大部分父母都会说:“这是成长必经的阶段,因为孩子们还无法理解真相,更无法应付真相。”多么苍白的借口!不过,父母还是很“负责”地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时候说谎、应该怎样说谎。

“老师要是问你去哪里了,就说你生病了,这样我们就能在度假村待到假期结束那天,而且也不会赶上堵车高峰了。”

“要是奶奶打电话来,就说我们去不了她那儿了,因为爸爸还得工作!千万不要告诉她,我们是因为要出去玩才不去看她的。那样的话,她会很生气,我们也会很麻烦。”

“不要让爸爸知道你的新滑雪板很贵,如果他问起来,就说是趁打折的时候买的。”

“去看看是谁在敲门,如果是那个讨厌的黑大个叔叔,就说妈妈不在家,听到了没有?”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对这些谎言见怪不怪了。起初,我们会坚持“小孩子不可以说谎”的教导,但当真相引起的麻烦接踵而至时,我们终于意识到:大人是对的!

因此,对于谎言的这种双重标准,孩子们总是学得特别快。

父母要求11岁的儿子一放学就必须回家。可有一天,儿子回来得特别晚,他解释说:“脚踏车没有气了,我不得不推着走回来。”事实上,他跟小伙伴们踢了一场足球赛,直到离家不远才刻意放掉了轮胎里的气。矛盾很清楚:“踢足球”对“放学立刻回家的规定”。孩子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说谎,他觉得为了不跟父母的权威起冲突,这种情况下说谎是“有必要”的。

在一次非常重要的英语考试中,蒂姆发现有几个做错的地方用蓝笔细致地修改过,从而使得成绩有了“合理的提升”。那一年不少学生因为糟糕的英语成绩而留级。蒂姆拿到成绩单时很意外,他只知道父母找过老师,至于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就不清楚了。当他去找问父母时,父母小声“警告”他:“我们去找过老师的事,对任何人都不要说!”蒂姆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谎言、责任、成长

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对于孩子说的不符合事实的话,不能用“谎言”这个词来界定。法国儿童精神科医生莫里斯·伯杰(MauriceBerger)说:“只有在一个前提下,我们才能说孩子在说谎,那就是孩子已经能够区分现实和愿望之间的差异,并能意识到自己告诉别人的不是真的。”

如果归纳一下,我们会发现,孩子们说谎大多是为了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利益。首先,说谎可以用来维系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即父母或其他人的爱。丹尼尔·德洛认为:“儿童需要在自己的父母面前显得有价值。事实上,孩子常通过说谎,来满足成人对其的期待,这是一种取悦大人的表现。”其次,孩子们的有些谎话是为了逃避惩罚。9岁的安娜一直笨拙地模仿母亲的签名,因为这个可怜的孩子不敢让母亲看到自己糟糕的成绩。

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感也会渐渐增强。当他们开始意识到必须对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时,往往会通过说谎来获取自主权,这几乎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经历。

四个15岁的小伙伴想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坐车去柏林,他们使用的“花招”简单而有效——每个孩子都对自己的父母说别的父母都已经同意了。孩子们不想住青年旅社,因为他们觉得真正的旅行应该住宾馆。于是,他们说服其中一个小伙伴的阿姨做担保人,从而顺利住进了一家宾馆。他们给那位阿姨的说辞也很简单——“我们的爸爸妈妈也觉得青年旅社关门太早,不是很方便。”就这样,四个小伙伴成功地骗取了自由,开始了从未有过的冒险。当然,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件好事,因为他们正在用这种方式承担对生活的责任。

孩子的“良苦用心”

关于孩子们的谎言,儿童精神科医生丹尼尔·巴伊(DanielBailly)说:“说谎是孩子成长进程中的一部分。通过谎言,孩子们对自己和大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所以,让孩子体验到说谎的后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有必要的。”

如果谎话说过了头,可能会让孩子们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有的孩子从小爱说大话,为自己能够编造出离奇的故事而沾沾自喜,甚至因此困在自己的大话里,其结果是与现实脱节。

法国姑娘弗吉尼亚就被自己的谎言困了多年。14岁那年,她告诉一个男同学,说她父亲强暴过她。这个谎言不胫而走,最后传到了警察局。大家都相信她的话,结果,她的父亲被判了12年的有期徒刑。她没有勇气说出真相,直到2006年,才在《我一直在说谎》这本书里承认:“事情不是那样的。”“起初这只是信口胡诌的,没想到却传开了。”

这是个很残酷的例子,对于达到这种严重程度的谎言,或者严重程度较低但一再重复的谎言,我们一定要小心:这类谎言不是凭空产生的。

巴伊认为,有时候孩子说谎是父母引起的——“孩子如果担心什么事情会让父母离开自己,就会焦虑不安,用说谎来维持跟父母的关系。有些孩子不说谎,是因为他们对自己跟父母的关系很有信心。”

换句话说,孩子的谎言背后,往往是对爱的渴求。然而,大部分成年人不明白孩子的“良苦用心”,只是觉得孩子辜负了自己的期望和教育,因而暴跳如雷。但是,孩子常常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受到惩罚,因为他们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匈牙利心理学家桑多尔·费伦齐(Sandor Ferenczi)认为,首先,大人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我知道你为什么说谎,因为你想让我高兴。”其次,大人必须向孩子解释:“惩罚你,是因为你的方法不对。”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说谎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5.诱人的是谎言,还是商品

真相让我们紧紧抓住谎言,谎言让我们不敢看清真相。

——[德国]亨利克·M·卜厚达

我们为什么购买谎言

一个赛马经纪人说:“只要听了我的建议,您就会变得有钱。”你会相信吗?——“绝对不会!”

但为什么我们会相信一个银行职员给出的高风险的投资建议呢?因为他坐在一个雅致的办公室里,而那个办公室在一座漂亮的大楼里?或者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只能人云亦云?

为什么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电视购物频道订购一些自己也觉得毫无用处的东西?因为被广告演员美妙的声音、真挚的表情以及巧妙的介绍所打动?或者因为代言者是我们很喜欢的一位明星?或者仅仅因为这是在电视上播出的,我们就愿意相信并且尝试?

只要使用某款产品就能“焕发青春”、“永葆美丽”、“提升品位”、“健康安全”,甚至“返老还童”?期待自己购买的产品会像广告所承诺的那样立竿见影?别傻了!然而现实是,尽管没有人相信防皱霜、青春维他命真的能防止变老,但各种抗老产品仍然销售一空。

逛完街回家,女儿问我:“尽管我不是太喜欢那条裤子,但还是差点儿被那个售货员说动,她是怎么做到的?”

面对那些对我们微笑的人,我们很难不把他们当朋友,并不由自主地回以微笑。只要之前没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我们会由衷地相信,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非常友善的人,尽管这种评价通常是不符合事实的——对顾客友好并不是售货员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只是卖出商品。对于这一点,我们都很清楚,但仍愿意去相信这个“微笑的谎言”。

销售员大多是经过培训的,他们知道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顾客进行分类,找出哪些人对技术方面的细节更感兴趣、哪些人更注重设计方面的因素、哪些人更看重实用性、哪些人能够接受某一价位的商品、哪些人只是随便逛逛,等等。

一些汽车制造商甚至把人们对噪声的敏感度也列入训练项目,要求销售员能够利用汽车的关门声来诱惑顾客买车。这个细节很重要,尽管可能连顾客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当销售员向你展示一款新车时,你可以留意一下,他是否也利用了关门声来诱惑你。

另外,研究表明,在聊天的过程中模仿对方的语气、声调、姿势——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更容易使对方对自己产生亲近感。很多销售员就是利用高超的谈话技术,让我们不知不觉跟着他们的思维去接受商品,继而掏钱。

我们购买健康、安全、美味、年轻、迷人的外表、好心情、整洁、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