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字经
9353100000020

第20章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4)

传二世,楚汉争。

注释

嬴:秦国君的姓氏。楚:西楚霸王项羽。汉:汉王刘邦。

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兼并了其他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心解

秦朝

公元前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大大超过了前代。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边缘部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才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直到公元前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才开始改变这种情况。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公元前年秦惠文王称王。经过从秦孝公到秦始皇先后六代人的努力,秦国拥有了当时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最强大的军队。公元前年,年幼的秦王嬴政登基。公元前年,二十二岁的嬴政亲理朝政。八年之后,开始实施筹划已久的统一事业。公元前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在统一之后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集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于一身;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采取“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措施;修建起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整长期生活在战乱和分裂状态下百姓的思想,但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秦与原来六国的尖锐矛盾。而当时极为繁重的赋役和文化专制(“焚书坑儒”就是最为突出的表现)政策,更激化了这些矛盾。公元前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去世,他的儿子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胡亥采用极为血腥的手段来巩固权位。终于,矛盾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公元前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率先敲响了秦朝的丧钟。此后,“天下云集响应”。

由前楚国贵族后裔项羽率领的楚军和由平民出身的刘邦率领的汉军,是众多起义队伍中实力最强的两支。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做皇帝而展开了将近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相争”。公元前年月,刘邦灭秦后在关中称王。月,项羽挥军破函谷关,想消灭刘邦军队。刘邦自知不敌,亲赴鸿门谢罪。不久,项羽入咸阳,烧阿房宫、杀秦王嬴子婴,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同时分封诸侯,封刘邦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并故意封秦降将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公元前年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表示再也无意出兵,以麻痹项羽。月,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自立为齐王。刘邦乘乱重返关中,击败秦朝降将,并用计欺骗项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就心满意足,不会东进。项羽放心东去,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同年月,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名为义帝发丧,暗中派人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羽,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经过彭城、成皋之战后,项羽屯兵于今河南荥阳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羽腹背受敌,兵疲粮尽,遂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公元前年月,项羽引兵东归。楚、汉订盟后,刘邦本想退兵,在张良、陈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击楚军。同年月两军战于固陵(今淮阳西北),项羽小胜。刘邦以封赏笼络韩信、彭越、黥布等,垓下一战重创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今安徽省和县),终于结束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

秦国以十年的时间横扫六合,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建立了全面的郡县制中央集权,为随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典范。但是这个被梁启超定义为“亚洲之中国”由此开端的朝代,仅仅经历了十五年的短暂经营就从中国的版图上永远地消失了。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通过对秦国兴盛历史的回顾,指出秦国变法图强而得天下,“仁义不施”而不能守天下的道理。他认为秦兼并六国,用的是“诈力”;统一以后,仍然迷信法家重赏刑罚的统治方术,不了解“取与攻守不同术”,即不能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政策,结果“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正文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注释

高祖:西汉高祖刘邦,西汉的开国之君。业:基业。孝平:孝平帝,西汉最后一位皇帝。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的开国之君。献:汉献帝,东汉最后一位皇帝。

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二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光武帝建立了东汉,汉朝延续了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心解

两汉

汉代是由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分为西汉(公元前-公元年)和东汉(-年)。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第一个强盛、富饶的王朝。在西汉统治的两百多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刘邦在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取得楚汉相争的胜利,于公元前年正式称帝,定都长安,国号汉,汉朝就此开始。虽然刘邦称帝的时间是公元前年,但为了与秦朝灭亡时间相接,史学家们将汉朝的历史从公元前年刘邦称“汉王”算起。刘邦登基后,先分封功臣韩信、陈豨、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并立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鼓励生产,轻徭薄赋,为汉朝盛世奠定了基础。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即位,但此时政权实际已掌握在汉高皇后吕雉的手中。吕后尊刘邦遗嘱用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沿用刘邦的“无为而治”的政策,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效果,为史家所称道。公元前年,刘恒即位,为文帝,他与景帝(文帝之子,于公元前-前年在位)都继续执行高祖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减轻人民赋税,使汉帝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大增强,史家称为“文景之治”。通过“文景之治”,汉朝国力逐渐强大起来。

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武帝在位期间(公元前-前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使得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在政治上,武帝加强皇权,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变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将财政权集于中央。在文化上,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在外交上,武帝派张骞前往西域联络大月氏,开通了“丝绸之路”。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封建政治家,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中国开始以高度文明和富强的国家闻名于世。但是由于连年的战争,汉朝的国力逐渐衰弱。汉武帝在执政后期也意识到这些问题,于是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得汉朝的经济继续发展。武帝之子昭帝继承其父的方针,继续实行无为政治,发展经济,使西汉达到了鼎盛时期。经过昭帝、宣帝两代三十八年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西汉王朝的国力增强,但与此同时地方势力也随之增强,严重地影响了皇权的统治。自元帝起,至成帝、哀帝、平帝在位年间,皇帝对政权的统治力量已大不如以前。至刘婴即位,朝权已尽落于外戚王莽之手。公元年,王莽篡夺皇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身为西汉皇族,因此仍定国号为汉,但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史称东汉。刘秀在位期间,以文治国,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他还亲自到太学讲论经学,对于东汉一朝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刘秀在政治上改革的重要一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提高皇权。他加强了对地方行政机构和官员的监察,使中央更好地控制和监督地方行政系统。他精简官僚机构,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支出,间接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经过光武帝、明帝、章帝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在章帝后期,外戚窦氏日益跋扈,为东汉的衰落埋下伏笔。

公元年,三十一岁的汉章帝突然驾崩。年仅十岁的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但是实际上都是窦太后操纵朝政,国家政治日益腐败。窦氏的跋扈引发和帝的不满,不久,十四岁的和帝成功抓捕外戚窦宪,外戚势力开始衰弱。但是之后和帝信用宦官,形成东汉王朝后期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公元年,灵帝驾崩,何太后临朝。当时皇宫内宦官专权,凉州董卓率兵侵入洛阳,废皇子刘辩,杀何太后,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董卓独揽大权,残暴专横,使得各地官吏纷纷举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诸强割据的局面,统一的王朝名存实亡。后来,献帝又为曹操控制;公元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东汉的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起来,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商业城市,并通过丝绸之路开启了与西亚诸国的外交、商贸等方面的交流。东汉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同时造纸术也作为我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流传至今。东汉对后世的另外一项贡献是制陶业的发展,它使人们彻底脱离了青铜时代的材料束缚,把一些以前为豪门贵族专有的用品带入寻常百姓家。同时,东汉在医学、自然科学等方面也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就。

汉高祖至汉文景时期,国家经济实力直线上升,成为东方第一帝国,是当时与西罗马并称的两大帝国。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使我国在此后一千多年都是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此外,汉代还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民族的核心---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西汉时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从此中华地区的各族就出现了统一的汉族。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汉”从此成为华夏民族永远的名字。

正文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注释

魏:公元年,曹丕在洛阳取代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又称曹魏。

蜀:公元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又称蜀汉。

吴:公元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称帝,国号吴,又称东吴或孙吴。

迄:至、到。

宋:公元年,刘裕以禅让方式取代东晋称帝,国号宋,史称刘宋,建都建康(今南京)。

齐:公元年,萧道成以禅让方式取代刘宋称帝,国号齐,史称萧齐,建都建康。

梁:公元年,萧衍以禅让方式取代萧齐称帝,国号梁,史称萧梁,建都建康。

陈:公元年,陈霸先以禅让方式取代萧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

金陵:南京的古称。北:北朝。

元魏: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因拓跋氏后来仿效汉族改姓元而得名。

东西:公元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宇文周:宇文氏后来取代西魏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又称宇文周。

高齐:高氏后来取代东魏称帝,国号齐,史称北齐,又称高齐。

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国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均建在今天的南京。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氏取代,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氏取代,建立了北齐。

心解

魏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