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幸福正能量
9352000000018

第18章 幸福守望——每一天,睁开眼睛已是幸福(3)

社会在向她们灌输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这种态度会极大地削弱热情,它在变相地引导女性,除了自身以外,不要在其他的事物上投注太多目光,要做一个体面的、一本正经的女人。所以,这样的女人不再关心国家大事,不再关心年轻人喜欢的体育活动,不再关心异性,也不再关爱同性……她们关心的只有自己。

她们坚信,自己超凡脱俗、与世无争,她们把冷冰冰的体面看成一种美德;她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比其他的女人优越。但是,人们不能指责她们,因为这是不公平的,她们也是传统道德的牺牲品。她们自幼生长在压抑的制度下,已经把它当成一种习惯,所以,她们没有机会去思考那种制度的罪恶。在社交舞台,她们追逐压抑性的活动;在政治舞台,她们偏爱压迫性的法规。

不过幸运的是,这种冷漠的女人正在逐渐减少,虽然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值。无论男女,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情,热情是没有性别差异的,幸福和健康也是因了热情才存在。

对自己的才能说yes

工作是幸福之源还是不幸之本,目前我们还不能给出明确的定论。现在很多人的工作的确单调、枯燥、压力过重,让人感到痛苦。但是我认为,虽然很多工作并不让人满意,但是有工作总比没工作好,只要这种工作的“重量”在人的承受范围之内。工作若以劳动性质和劳动者的能力为划分标准,确实有层次之分,有的工作无聊至极,有的工作趣味无穷。但是,即便是最无聊的工作也有很多好处。

有工作的人不必每天苦恼该做什么,工作就可以消耗掉他一天的时间。有很多人,并不善于做决定,他们看起来有大量的时间,却不知道到底该做什么,也不知道怎样让自己快乐起来。当他们好不容易终于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却总觉得还会有比这件事情更有趣的事,这种想法反而让他们更加苦恼。

如果每个人每天都能够明智地决定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用做,那么他的生活一定会很充实。可惜的是,现代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样的文明程度。其次,之所以有人不喜欢做选择,那是因为选择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心烦的事情。一些极具创造性的人或许乐于自行决定一些事情,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别人为他安排、决定日常事务。

很多富有人士经常感到难以名状的烦闷,或许这就是免却体力劳动的代价。他们为了消除心中的苦闷,去非洲打猎,去环游世界,以此获得片刻欢愉。可是,由于年龄越来越大,体力有限,他们能够“东奔西跑”的机会越来越少,欢乐也逐渐递减,为了充实自己的时间,他们只好把自己整日整夜地埋在工作里,像穷人一样拼命地工作。至于那些名媛、贵妇则置身于各种琐碎小事中,好像这就是生活中唯一能做的大事了。

所以,工作于人而言,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占据人的时间,让人解除烦恼,不至于无所事事,虚度时光。每天做无聊、枯燥的工作和整天茫然不知所为比起来,前者要“有趣”得多。

除此之外,工作的第二个好处就是使放假的日子格外美妙、珍贵。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每天都要做大量的工作,不是耗费脑力就是耗费体力,每天都累得快要死掉一样。有一天,当节假日终于来临,那种感觉简直和获得救赎无异。如此一来,他的假期就变得格外美好、格外充实。和那些每天都在“度假”的人比起来,假期对他的意义更大,更能让他在忙里偷闲之时感受到快乐。

工作是获得报酬的重要手段,对很多人来说,报酬是工作的目的。所以,工作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好处就是:为人获取成功和展露雄心提供平台。

收入是衡量很多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这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收入和成功的意义是等同的。人们想要追求成功的愿望会通过想要增加收入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工作可以为自己带来收入和声誉(无论这个声誉的范围大小),那么就算它多么索然无味,人们都会忍受它。

不断地实现自己的目的是维持恒久幸福的重要因素。而工作是实现目的的重要手段。所以大多工作人士要比无业游民幸福,职业女性要比家庭妇女幸福。家庭妇女没有收入来源,也没有提高自己生活品质的条件,和那些在外工作的女人相比,要不幸得多。很多家庭妇女料理家务井井有条,修整花园错落有致,会得到丈夫的宠爱,甚至会招来邻居的忌妒,但是这样的妇女是极少数的。而且他们在家务劳动中获得的乐趣远不如在工作中收获的快乐多。

一个在工作中实现目标、消磨时间、消除烦恼的人比无所事事的人幸福;一项充满趣味的工作比一项枯燥的工作更能让人感到幸福。因为有趣的工作能让人得到更大的满足感。

按照工作有趣的程度,我们可以将工作从上往下排列,即排在最前面的是趣味平平的工作,最后面的是让伟人付诸一生的工作,下面我们从这些工作入手,依次讲述有趣的工作中所包含的因素。

工作之所以有趣,主要依赖于两个重要的因素:技能的运用和建设性。

一个身怀绝技的人,以施展才华为乐。这种技能就像他的独家版权一样,在版权到期或者到达完美的上限之前,他能够一直以此为乐。这是一种在孩童时代就有的行为动机。比如,一个能够用双手倒立的男孩不愿意用脚走路,倒立成了他的独特标志,在这个“独家动作”完成以后,周围的人会对他啧啧称奇,他能够从众人的赞叹中得到快乐。许多工作给人的乐趣和倒立给那个孩子的乐趣是一样的。

律师和政治家的工作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妙不可言,因为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们既能发挥自己能言善辩的才能,也能和各类高手过招,在和对手明争暗斗的过程中收获刺激和快乐,就像打桥牌一样;一个在高空表演特技的人为了在表演中收获快感,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一个干练的外科医生,为了在成功的手术中收获满足,会不惧其压抑的工作环境。这些人因为各展其才,从而各有各的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是高端人士的专利,一些平凡的工作中也有这种快乐,就像那些管道工人,虽然他们的工作没有那样大的强度和难度,但是他们同样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中感受到快乐。

人们能够通过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到快乐,但前提条件是这种技能还有变化、改善的空间,一旦这种技术性的工作变得完美无缺,它就不是那么令人愉快的了。以万米跑运动员为例,在他的年龄没有达到破万米跑的纪录之前,他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停地奋斗,并从中得到快乐。可如果他过了破纪录的年龄,那么于他而言,赛跑也就不那么新鲜、有趣了。幸运的是,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必须不断地提高新技能,以适应新情况的需要。如此,人们便能在完善技能、提高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快乐。

最佳的工作包含两个因素,除了技能的运用之外,另外一个要素就是建设,它和第一个要素比起来,甚至更具重要性。为了便于说明建设的含义和作用,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比较建设和破坏的不同点来阐述这个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两种状态--原始状态和终极状态。在建设中,原始状态是杂乱无章的,终极状态则体现意图和目的;而在破坏中,这种顺序却正好颠倒,原初状态体现意图和目的,终极状态则显得杂乱无章。我们可以用房子的建造和破坏来解释这个原理。

要想在旧房子的基础上建造新房子,首先就要破坏旧房子,开创新空间。也就是说,破坏的目的是建设,破坏是建设的一部分。虽然没有人能够预见房子被拆毁以后的“相貌”,但是为了建设,破坏是必然的步骤之一。同样的原理也可以运用在人类的身上,不过,和建房子不同的是,有的人以破坏为目的,从来没有想过再建。比如那些革命之徒、好战分子和其他暴力鼓吹者,无不如是。

这样的人往往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并标榜自己之所以从事破坏性的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再建。他们巧舌如簧,为自己找好各种说辞。然而,如果有人问他:“那么你要建造什么呢?”他肯定会支支吾吾,含糊其词,旨在搞破坏的意图也会暴露无遗。

这样的人往往内心掩藏仇恨,以致在仇恨的唆使下做坏事,他们厌恶破坏,却在践行破坏。在破坏的过程中,或许也存在快乐,但那种快乐的性质完全不同于建设的快乐,也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感。它是狂暴的、短暂的。就像一个故事的结局,他杀死自己的对手,但是对手一死,那种成功的快意很快会被空虚取代,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奋斗的动力。然而,建设却不一样。

当新的建设工作完成,无论它是否完美,人们都会欣喜不已。如果它完美无瑕,人们会满怀期待地朝下一个胜利迈进;如果它仍有瑕疵,那么人们会不断地改善它,并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当然,最让人高兴的事情就是,人们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所以,和破坏相比,建设才是真正的快乐。人们会在建设中得到更持久、更积极的乐趣。而且,建设性劳动和其他的东西比起来,更容易治愈仇恨。

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就是在伟大的建设事业中取得成功,并收获满足。以艺术家和科学家的生活为例。

莎士比亚和米开朗琪罗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莎士比亚开创了写作十四行诗的先河,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只要人们还活着,眼睛还能看,这诗便不会死去。”在面临不幸的时候,或许这种想法会起到宽慰自己的作用。他在十四行诗里强调,对朋友的思念是他愿意好好地生活下去的理由。但是我相信,和朋友相比,每天和他“朝夕相对”的诗歌更能激发他对生活的热情,正是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才促成他和生活和好。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米开朗琪罗的身上。米开朗琪罗并不是一个幸福的人,如果不是为了还债,他是不会有心思去搞艺术创作的。伟大的艺术作品的力量往往与气质上的抑郁联系在一起,这种抑郁太强烈,如果不是从工作中获得快乐,恐怕米开朗琪罗早就走上自杀的道路了。

和艺术家相比,科学家的感情要迟钝得多,所以他们很少抑郁,当他们有了重大发现、做出重大发明时,他们会感到非常幸福,对于他们来说,工作是幸福之源。

然而,需要阐明的是,建设的快乐并不是伟人的特权,在上面的内容中我们以出类拔萃的人为例,仅讲述了建设的快乐中的最高形式,此外,这种快乐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形式。任何有意义的工作都能带给人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是幸福,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垦荒者灌溉荒地、植树种草,在绿色建设中得到快乐;政治家兢兢业业、创立规则,在组织、社会中得到快乐。列宁就是当代的典型的榜样。所以,建设的快乐具有共享性,每个人都能获得。

在当今的知识界中,很多人之所以感到不幸福,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很多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他们受雇于平庸、外行的老板,在富有的公司施展着可怜的才华,被迫制作那些荒诞无聊的东西。他们不是无才,而是才能没有用武之地。有时候,他们制作的东西连自己都不喜欢,更谈不上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感。

在美国或英国,记者为了采集报纸内容卖力奔走,甚至风餐露宿。可如果你问他们是否相信报纸新闻,我相信你得到的回答绝大部分都是否定性的,没有几个人相信那些内容,即使这些新闻是他们自己“跑来的”。大部分人都是生计所迫,以致不得不出卖自己的才华,去从事那些有益无害的事业。显然,人们无法从这样的工作中得到快乐,他们只会勉为其难地敷衍了事。渐渐地,他们会变得玩世不恭,对周围所有的事情都失去兴趣。

我并没有指责这些人的意思,他们也不该受到责备,因为,若非如此,他们就会饿肚子,挨饿的滋味并不好受。所以,不得不说,在保持温饱的前提下,如果有机会从事可以让你一展才华的工作,那么这个人最好就去从事这样的劳动,少一些对物质的考虑,多一些对尊严的投资。这样的工作才会让你的自尊受到保护,而自尊是幸福的基础,有了自尊才会实现幸福。

伟人毕竟稀少而珍贵,所以现实生活里,能够在高级的建设性劳动中取得快乐的人是非常少的。不过,我们在前面的内容中提到,建设性快乐有多种形式。所以,得到建设性快乐的总体人数,其实并不少。任何人,只要他为自己的兴趣工作,认可自己工作的意义,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他就都能得到这种快乐。以养育孩子为例。

培养孩子是一件艰难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所有的家长都会因为自己的孩子表现优秀而感到骄傲,尤其是女性。她们认为,正是因为自己操持有道、教子有方,所以孩子才会如此出色。正因为她们的辛勤劳动,生活中才融入了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怎样看待自己的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从整体来看,主要有两种态度--把生活看作一个整体、把生活视为一连串不相关的事件。我们先来说第二种态度。一些人把生活视为一连串不相关的事件。有这种态度的人,行事缺乏统一性,生活没有导航,就像运动的物体没有方向一样。这样的人容易被命运左右,找不到落脚点,以致在生活中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