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秦相吕不韦
9223900000003

第3章 遇奇(1)

这里是邯郸廉颇将军府。当日是老将军七十诞辰,廉颇举行庆祝宴会。

这是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宴会。赵国有头有脸的都来了,故而廉府门前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自不待说。

它的意义特殊在哪里呢?

这与当时秦、赵两国的战事有关。从上一年开始,秦军就在长平与赵军对峙。那时,赵军主帅是廉颇。廉颇知道秦军军力强大,便取坚壁不出的战术,秦军无法逾越长平,才形成了双方的对峙局面。双方对峙自然对秦军不利,因为他们远离本土,粮草有限,难以久撑。在此情况之下,秦国施反间之计,赵国中计,撤换了廉颇,任用赵括为主帅。赵王撤换廉颇的理由是不赞成廉颇坚壁不出的战术。换上赵括,就意味着改变战术。当时,赵国主政的是平原君。平原君并不同意赵王撤换廉颇,但赵王坚持。廉颇被撤,回到了邯郸,赵括已经赴长平上任。

赵国被称为“四面之国”,意思是,它处于各国的中心位置,谁都来打它。正因为如此,赵国一直成为战乱舞台的枢纽,战国出现的许多大事件它都涉及其中。正因为如此,赵国练就了钢筋铁骨,有极强的战斗力。赵国也是一个千乘大国。但是,略有战略头脑的人都会明白,不管赵国多么强大,也不应该在此时与秦国硬碰硬。就是说,大家赞成廉颇的战法,而无不认为赵括将给赵国带来灾难。

但是,国家处于战争之中,国君已经做出了抉择,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即使有自己的看法也不会再说三道四,以免对战事造成负面的影响。

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廉颇被撤了,而只要是长平之战赵国战败,赵王依然要起用并重用廉颇的。

这时正值廉颇七十大寿。廉颇的寿诞宴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行的。这样的一种背景,廉颇的门首车水马龙也就不足为奇了。

宴会的气氛应该说是热烈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赵国宿将七十大寿嘛!但是,出席的每一个人都不会不感觉到,热烈之中,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切成分。

酒至三巡,有司报告:“大王使者到!”

这也许是许多人想到了的。

廉颇等起身出迎使者。使者是年老的太监陈公公,与廉颇极熟的。

陈公公进府宣旨:“廉颇接旨:值老将军七十寿诞,寡人甚悦,念将军忠贞于国,功勋卓著,封信平君,食十万户!”

廉颇跪谢。起身后向使者:“给公公设案,与诸宾共饮……”

陈公公:“将军七十大寿,又得到大王的封赏,喜上加喜了,本应痛痛快快儿地喝上两尊,但所谓官身不自由啊,还急着复命,就此告辞,改日过来叨扰就是。”

廉颇:“送公公。”

陈公公:“免啦,免啦,快去照顾你的贵客好了。”

使者退后,各复原位,众宾客:“贺将军荣升!”

大家想得不错。赵王撤换廉颇,现又祝寿封赏,打一巴掌揉一揉,意味着不舍不弃。

就在这时,有司宣告相国平原君赵歇到。廉颇站起来正要出门迎接,赵歇已经进来了。众宾客起身向他致意。赵歇解释说他忙昏了头,处理一件公务,耽搁了。他为他的迟到向将军表示歉意。

廉颇对赵歇亲自前来表示了谢意。赵歇这些话自然也是说给宾客们听的。其实,众宾客不会认为赵歇在有意慢待廉颇,国家正处于战事之中,身为相国的赵歇,自然日理万机,能够抽空亲自来一趟,就很够意思了。

随后,赵歇祝贺廉颇寿诞,并献上了礼单。廉颇接过,又谢了,便请赵歇入座。赵歇道:“本当在这里坐下来与老将军高高兴兴喝上几尊,无奈公务繁多,赵歇又是个无能的人,所谓笨鸟先飞,凡事都得早理早做,故而就不能奉陪了。现与老将军寿……”

他说着,很有眼力劲的廉颇家人立刻把一个尊斟满,递了上来。赵歇接过,转向廉颇,把尊高高举起。廉颇也把手中的尊高高举起。

二人喝了,家人接过尊,赵歇道,“就此告退……”

众宾客一直在站着,目送赵歇离去。

按说,廉颇与赵歇见了面,是应该就长平的战事讲上几句话的,如廉颇应该问一问前方的情况,赵歇也应该主动向廉颇讲一讲情况。可是没有。原因很简单,赵歇原不同意赵王换将,不同意改变打法,但赵王坚持。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大战,双方都在源源不断地向战场那边输送兵员和粮草,当前,双方各自的兵力已经达到四十万。对赵国来说凶多吉少。人们似乎在无声地等待着不妙的甚至是极端惨烈的结局。在这种情况之下,赵歇也好,廉颇也好,关于战事,大庭广众之下,他们能够讲些什么呢?

这一层,在座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想不到,因此,当大家重新坐下继续喝酒的时候,上面我们讲的热烈的气氛之中那种难以名状的悲切成分一时变得浓重起来。

就在这时,有司报告:“阳翟吕公到!”

廉颇道了声:“请!”

所说的“吕公”进来了——服饰华丽,气宇轩昂,令人瞩目,但他的相貌让我们有似曾相识之感,而他眉宇间那颗显眼的红痣更使人相信,他就是我们前面看到的那位在牛车车队中进行指挥的车夫。

吕公径直走向廉颇:“贺老将军寿!恕我晚到了——一进邯郸擦了把脸就赶来,还是迟了……”

廉颇:“吕公过于劳顿了。”

有司递上礼单,吕公:“老将军笑纳。”

廉颇:“又要破费……”遂吩咐设案。

廉颇向众宾客:“这是老夫的故人吕公吕不韦——有大功于赵国啊!吕公,大贾也,家累数百万之巨。几年来,粮食、布匹、车马,没少供赵国赵军。老夫敬重吕公者还不止于此,吕公雄才大略,国事、军事,老夫没少听吕公之教的……”

吕不韦忙道:“老将军过奖……”

众宾客鼓掌表示了欢迎,接着继续欢饮。吕不韦的到来,给宴会带来了新气象,这大大冲淡了方才弥漫于大堂的悲切气氛。

宴会最显赫的来宾是长安君。五年前,秦国攻打赵国,形势万分紧急,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国提出条件,说“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小儿子。当时,赵孝成王年幼,赵太后执掌国政,她疼自己的小儿子,不忍使他远去,拒绝了齐国的条件。后来经触龙劝谏,太后还是把长安君送到了齐国。齐国出兵,打退了秦军。两年前,长安君已经从齐国返回。

前面讲了,临战换将,是赵王决定的,实际上,决定是由太后做出的。

对太后的决定,许多大臣都竭尽全力劝谏,可太后不为所动。

我们知道,五年前,当她决定拒绝齐国提出的条件时,大臣们的劝谏让她心烦,她曾发话: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大臣们没人再敢出面了,最后触龙用计劝谏成功。这次,太后越发执拗,而触龙也已无计可施了。

长安君是太后派来的。赵王派使臣前来祝寿、封爵、赐邑,实际上也是太后的主意,其用意,就是前面讲了的,打一巴掌揉一揉。

吕不韦与长安君很熟。他们是在齐国相识的。现在,长安君把吕不韦拉到自己几旁,廉颇便命人在长安君左边给吕不韦设了几案。

随后,吕不韦与长安君在亲切地谈着什么,廉颇也不断地插嘴。

其他的宾客也在交头接耳,谈论着彼此关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