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兵书宝典
9206200000085

第85章 孙膑兵法(5)

势备①

孙子曰:夫陷齿戴角,②前爪后距,③喜而合,怒而斗,天之道④也,不可止也。故无天兵⑤者自为备,圣人之事也。黄帝作剑,⑥以阵象⑦之。羿⑧作弓弩,以势象之。禹⑨作舟车,以变⑩象之。汤、武作长兵,以权之。凡此四者,兵之用也。何以知剑之为阵也?旦暮服之,未必用也。故曰,阵而不战,剑之为阵也。剑无锋,虽孟贲[之勇],不敢□□□。阵无锋,非孟贲之勇也敢将而进者,不知兵之至也。剑无首挺,虽巧士不能进[□]□。阵无后,非巧士敢将而进者,不知兵之情者。故有锋有后,相信不动,敌人必走。无锋无后……□券不道。何以知弓弩之为势也?发于肩膺之间,杀人百步之外,不识其所道至。故曰:弓弩势也。何以[知舟车]之为变也?高则……何以知长兵之权也?击非高下非……□卢毁肩。故曰,长兵权也。凡此四……所循以成道也。知其道者,兵有功,主有名。□用而不知其道者,[兵]无功。凡兵之道四:曰阵,曰势,曰变,曰权。察此四者,所以破强敌,取猛将也。……势者,攻无备,出不意……中之近……也,视之近,中之远。权者,昼多旗,夜多鼓,所以送战也。凡此四者,兵之用也。□皆以为用,而莫彻其道。

……□得四者生,失四者死,□□□□……

【注释】

①势备:具备有利的态势。势:有利态势。

②陷齿戴角:长着锋利的牙齿和坚硬的头角。陷,借为“含”。

③前爪后距:前面长尖利的爪,后而长着强劲的距。距:雄鸡、雉等跖后突出象脚趾的部分,斗时可刺对方。

④天之道:天然的道理。指“陷齿戴角,前爪后距,喜而合,怒而斗”是动物的一种天性,是谁也控制不了的。

⑤天兵:指动物天然具有的齿、爪、角、距之类可用作武器的器官。

⑥黄帝作剑:相传剑是由黄帝发明的。

⑦象:象征、比喻。

⑧羿(yì义):即后羿。传说中的夏代有穷部落的首领,弓箭的发明者。相传他一度夺得夏的政权,后为部下所杀。

⑨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首领。

⑩变:机变,指作战中的随机应变。

汤、武:即商朝的开国国君商汤和周朝的建立者周武王。

权:权术。指作战中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兵之用:军事规律的运用和反映。

服:佩带。

孟贲(bēn奔):古代勇士。

至:最、极。

首挺:剑的把柄。首:剑的末端;挺:剑的把。

走:败走、逃走。

竹简整理小组注:此简也可能与下354号简紧接,中间无残简,即“无锋无后”一句可能与“□券不道”相连。

肩膺:肩膀和胸。膺:胸部。

不识其所道至:不知它是从哪里来的。识:知;道:由;至:到。

此处残缺较多,文意难以判断。

此处残缺较多,文意无从判断。

攻无备,出不意:即《孙子兵法·计篇》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送战:指挥战斗。送:引。

彻:通、达、明白。

此处残缺较多,文意不明。

【译文】

孙子说:凡是长着锐齿、坚角、利爪、劲距的禽兽,欢乐时聚合在一起,发怒时就互相争斗,这是天性,无法控制。没有天生武器的人,就必须自己制造武器来自卫,这是圣人要做的事。黄帝制作宝剑,可以用军阵来比喻宝剑。后羿制作弓弩,可以用兵势来比喻弓弩。夏禹制作舟车,可以用机变来比喻舟车。商汤和周武王制作长柄兵器,可以用指挥权来比喻长柄兵器。以上阵、势、变、权四个方面都是军事规律的反映。为什么说宝剑好比军阵呢?早晚都要佩戴着宝剑,但不一定使用它。所以说,布阵而不打仗,宝剑就如同军阵了。宝剑如果没有剑锋,即使像孟责那样勇猛,也不敢……。军队如果没有先锋,又没有孟责那样的勇士,还硬要向敌人发动进攻,这样的将领是最不懂用兵之道的。如果宝剑没有把柄,即使再精干的人也无法拿它刺杀敌人。军队如果没有后卫,又没有精兵,还硬要向敌人进攻,这样的指挥者也是不懂得用兵的实质的。所以,军阵既要有前锋,又要有后卫,阵势稳固,敌人必然会败走。如果军阵既无前锋又无后卫……。怎么可以用弓弩比喻兵势呢?箭镞在肩膀和胸前射出,却可以在百步之外杀伤敌人,而敌人还不知道箭是从哪里射来的。所以说,弓弩好比兵势。为什么说可以用舟车比喻军队的机变呢?……为什么说可以用长柄兵器比喻作战的主动权呢?长兵器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上下左右自由地挥舞搏击,……可以刺敌人的头颅和肩膀。所以说长柄兵器好比是作战指挥的主动权。……懂得战争之道,打仗取得胜利,君主才能威名远扬。但是,对于那些打仗又不懂作战规律的人,他们打不了胜仗。用兵作战的规律有四条:叫做阵、势、变、权。深刻理解这四条原则,就能够打败强敌,捉拿勇将,……兵势,就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战场指挥,就是白天用旌旗,夜间用金鼓,用以指挥作战。以上四条,都是军事原则的具体体现,人们都在应用它,却没有通晓它的道理。

兵情①

孙子曰:若欲知兵之情,弩矢其法也。矢,卒也。弩,将也。发者,②主③也。矢,金④在前,羽⑤在后,故犀而善走⑥。前[重]而后轻,故正而听人⑦。今治卒则后重而前轻,阵之则办,⑧趣之敌则不听人,治卒不法⑨矢也。弩者,将也。弩张柄⑩不正,偏强偏弱而不和,其两洋之送矢也不壹,矢足轻重得,前后适,犹不中[招也],……□□□将之用心不和……得,犹不胜敌也。矢轻重得,前[后]适,而弩张正,其送矢壹,发者非也,犹不中招也。卒轻重得,前后适,而将唯于……兵□□□□□□□犹不胜敌也。故曰,弩之中彀合于四,兵有功……将也,率也,□也。故曰,兵胜敌也,不异于弩之中招也。此兵之道也。

【注释】

①兵情:篇题,系竹简整理小组所加。兵情:治军之道;兵:治军。

②发者:射箭的人。射手。

③主:指国君。

④金:用金属制作的箭镞。

⑤羽:箭羽,即箭尾的翎。

⑥犀而善走:犀利而善飞。犀:犀利、强劲有力;走:疾走、奔跑,此处指箭的飞行。

⑦听人:听从射手的指挥。听:听从、遵从;人:指射手。

⑧阵之则办:用来布阵还行。阵:布阵;办:行、可以。

⑨法:效法,效仿。

⑩柄:弩臂。

不和:不协调、不均匀。此处指弩弓两边的弹力强弱不均。

其两洋之送矢也不壹:它的两翼弹射箭矢的力量也不一致。两洋:指弩弓的两端;送矢:推动、弹射箭矢;不壹:不一致,不协调。

得:得当、适当。

适:适宜。

彀:(gòu够):箭靶。

【译文】

孙膑说:如果想要了解用兵的道理,可以用弩矢作比喻。矢,好比是士卒。弩,好比是将帅。射手,好比是国君。矢的构造,箭头在前,箭羽在后,所以射出去以后强劲有力而且飞快。箭矢前重而后轻,所以能按照射手的意愿正确运行。现在治军是后重前轻,用来布阵还可以,用来和敌人打仗就不好指挥了,这是由于治军时没有想到弩矢的道理的缘故。弩,好比是将帅。弩弓张开后如果弩柄不正,就会一侧偏强一侧偏弱而不协调,它的两端对箭的推动力就不一致,这样,箭矢虽然轻重得当,前后适宜,也还是射不中箭靶。……将领之间不协调一致,……也不能战胜敌人。箭矢轻重比例得当,前后位置适宜,弩臂张得也端正,弩弓两翼弹射箭矢的力量也一致,但射手射箭的技术不行,还是射不中靶子。部署兵力主次比例得当,前后位置适宜,……也不能战胜敌人。所以说,发射弩箭要射中箭靶,必须符合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所以说,军队战胜敌人的道理,与弩箭射中靶子的道理没有什么不同。这就是用兵之道。

行选

行篡(选)①

孙子曰:用兵移民②之道,权衡③也。权衡,所以选贤取良也。阴阳④,所以聚众合敌⑤也。正衡再累…既中⑥,是谓不穷。称乡悬衡⑦,虽其宜也。私公之财壹也。夫民有不足于寿而有余于货者⑧,有不足于货而有余于寿者⑨,唯明王、圣人知之,故能留之。死者不毒⑩,夺者不愠。此无穷……□□□□民皆尽力,近者弗则,远者无能。货多则辨,辨****不德其上。货少则□,□则天下以为尊。然则为民赇也,吾所以为赇也。此兵之久也,用兵之国之宝也。

【注释】

①行篡:本篇篇题。行:实施,施行;篡:通“选”,即下文选贤取良之意。

②用兵移民:指挥军队,动员民众。用兵:指挥、治理军队;移民:调动、利用民众。移:使顺从、归附。

③权衡:衡量、比较。权:秤锤;衡:秤杆。

④阴阳: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古代思想家认为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于是用“阴阳”这一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因而,“阴阳”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但同时它又包含着一些唯心、迷信的观念。

⑤聚众合敌:聚集兵力,与敌交战。聚:聚集、集中。

⑥正衡再累既中:调整秤杆与秤锤,以达到适中。意思是,选拔入才要不偏不倚,公正合理。累:即秤锤;再累:一再调整秤锤。

⑦称多悬衡:选定方向,权衡利弊。称:举;乡(xiàng向):方向;称乡:定方向。

⑧不足于寿面有余于货者:指富有而贪生的人。

⑨不足于货而有余于寿者:指贫穷而轻生的人。

⑩死者不毒:战死的人不怨恨。毒:怨恨,憎恨。

夺者不愠:丢掉官职的人不抱怨。夺,削除,此处指被削除官职;愠(yù运):怨恨、愤怒。

弗则:不敢胡作非为。弗:不,不敢;则:通“贼”,此处为做坏事、为非作歹之意。

无能:不敢懈怠。“能”:疑通“怠”,怠慢、懈怠。

辨:疑通“辩”,聪慧、有心计。

赇:疑通“逑”。《说文》:“逑,敛聚也。”此处指聚集财富。

【译文】

孙膑说:“指挥军队作战,动员民众的道理,好比用秤衡量事物的轻重。

衡量轻重,是为了更好地选取人才。占卜阴阳,是为了聚集兵力与敌人交战。反复斟酌,不断平衡,尽量做到公平合理,这叫做无穷无尽。选定方向,衡量利弊,寻求一个适当的标准。私财公产从根本上说是一体的。老百姓有富有而贪生怕死的,有贫穷而不惜生命的。唯有贤明的国君和圣哲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能驱使他们。为战斗而牺牲的人不埋恨,丢掉官职的人不抱怨。……民众都会竭力效命,与长官亲近的人不敢为非作歹,与长官疏远的人不敢松懈怠慢。富有者心计多,心计多的人不会对国君感恩戴德。贫穷的人……。这样就为民众聚集财富,我们所以为民众聚集财富,这是因为战争要长期进行……

杀士

杀士①

孙子曰:明爵禄②而……

……士死。明赏罚□……

……士死。立□……

……必审③而行之,士死。……

……死。桥而下之,④士死。□……

……之,士死。□而传……

……勉之欢,或死州□……⑤

……之亲,或死坟墓……

……之凫,或死饮食……

……□处之安,或死疾疚之间,或死……

【注释】

①杀士:使士卒为君主而牺牲自己。杀:牺牲。“杀士”一语见于《孙子兵法·谋攻》:“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又《尉缭子·兵令下》:“占之善用兵者,能杀士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十一者,令行士卒。”本篇主要内容是阐述如何才能使士率为君主作出牺牲。

②明爵禄:公布封爵授禄的条件、方法等。

③审:审慎。

④桥而下之:上级能礼贤下士,士卒就能拼死效命。“挢”通“矫”,屈尊。

⑤死州:为州县乡里而死。

【译文】

本篇简犊残断严重,文意不连,故不译。

延气

延气①

孙子曰:合军聚众②,[务在激气]③。复涉合军④,务在治兵利气⑤,临境近敌,务在厉气⑥。战日有期,务在断气⑦。今日将战,务在延气。……以威三军之士,所以激气也。将军令……其令,所以利气也。将军乃……短衣挈裘⑧,以劝。士志,所以厉气也。将军令,令军人人为三日粮,国人家为……望,国使毋来,军使毋往,所以断气也。将军召将卫人者而告之曰:饮食毋……[所]以延气……也。

延气

……营也。以易营之众而贵武敌,必败。气不利则拙,拙则不及,不及则失利,失利……

……气不厉则慑,慑则众□,众……

……气不断则迥,[迥]则不酹易散,临难易散必败。……

……□□气不□则精,惰则难使,难使则不可以合旨……

……□□则不知为已之节,不知为已之节则事……

……□而弗救,身死家残。将军召使而勉之,击,……

【注释】

①延气:本篇篇题。意思是长时间地鼓舞士气。气:士气。

②合军聚众:集合兵力,动员民众。

③务在激气:一定要激发士气。务:务必、必须;激:激发、激励。

④复徙合军:连续行军。徙:拔营转移。

⑤治兵利气:整治武器装备,振作部队士气。兵:兵器,泛指武器装备;利气:有利的士气,即锐利勇武之气。

⑥厉气:鼓励斗志、激励士气。

⑦断气:断然决胜的士气。

⑧短衣挈裘:短衣粗服。短衣:指士卒夏天穿的短小轻便的衣服;挈:借为“褐”,粗布衣服;挈裘:指士卒冬天穿的粗布和兽皮制的衣服。

⑨劝:劝勉、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