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打击它的士气;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军队初战时士气锐不可当,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逐渐懈怠,最后就疲乏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待敌人士气衰竭时再去打击它,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以自己的严整对付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对付敌人的浮躁,这是掌握军队心里的方法。以自己部队的接近战场对付敌人的远道而来,以自己部队的安逸休整对付敌人的奔走疲劳,以自己部队的饱食对付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军队战斗力的方法。不要去拦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的敌人,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动变化的方法。
用兵的法则是:敌军占领山地千万不要去仰攻,敌军背靠高地千万不要正面迎击,敌军假装败退不要跟踪追击,敌军精锐不要去攻击,诱兵不要去理睬,退回本国的敌军不要去拦截,包围敌人要虚留缺口,濒临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法则。
九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圯地①无合,衢地②交合,绝地③无留,围地④则谋,死地⑤则战;涂⑥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⑦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⑧,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⑨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⑩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情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情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注释】
①圯(pi匹)地:难于通行之地。圯:毁、绝。
②衢(qu渠)地:四通八达之地。衢:大路。
③绝地:难于生存的地方。
④围地:难于进退的地方。
⑤死地:走投无路的地方。
⑥涂:道路。“涂”通“途”。
⑦通:精通、通晓。
⑧五利:指上述“途”、“军”、“城”、“地”、“君命”五事之利。
⑨杂:混合、掺杂,此处引申为“兼顾”的意思。
⑩杂于利而务可信:在不利条件下看到有利的因素,大事才可能顺利完成。务:任务,指“争胜于天下”的大事;信:通“伸”,伸张、发展的意思。
屈:屈服、制服、屈从。
役:使、驱使。
趋:奔走、归附。
必死,可杀也:只知死拼,则会被杀掉。
必生,可虏也:临阵畏怯,一味贪生,则会沦为俘虏。
忿速,可侮也:急躁易怒,就容易中敌人轻侮之计。忿:生气、愤怒;速:快,引申为急躁。
廉洁,可辱也:廉洁好名,过于自尊,则不免受到污辱。
爱民,可烦也:不审度利害一味爱民,则会被动烦劳。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组织军队、聚集军需。出征时在“圯地”不能宿营,在“衢地”应该结交诸侯,在“绝地”不可作停留,在“围地”要善于巧设计谋,陷入“死地”就要坚决奋战。道路有些不要走,敌军有些不要打,城邑有些不要攻,土地有些不要争,国君的命令有些不要接受。将帅能够精通以上九种机变运用的,就是懂得用兵之道了。将帅不精通“九变”的运用,虽然了解地形,也不可能得到地利。指挥军队而不懂得“九变”的方法,虽然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作用。
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必须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条件下要考虑到有利因素,大事才可能顺利完成;在顺利条件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才可能解除。
所以,制服诸侯是靠计谋伤害,役使诸侯是靠实力威服,调动诸侯是靠小利去引诱。
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寄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寄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拥有力量使敌人无法进攻。
将帅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只知死拼会被诱杀,贪生怕死会被俘虏,急躁易怒会中敌轻侮之计,廉洁好名过于自尊则不免受辱,一味爱民而不审度利害则会被动烦劳。这五种情况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害。军队覆灭,将帅被杀,必定是由这五种危险引起的,不能不充分注意重视。
行军篇
孙子曰:凡处军①相敌②:绝山依谷③,视生处高④,战隆无登⑤,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⑥;客⑦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⑧,利;欲战者,无附⑨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⑩,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离,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演井葭苇、山林苓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入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注释】
①处军。是指在各种地形条件下,对军队行军布阵、屯驻宿营的处置。处:安顿、部署。
②相敌:观察判断敌人的情况。相(xiàg向):观察。
③绝山依谷:通过山地,要靠近溪谷行进。绝:穿越、越过;依:靠近、傍。
④视生处高:居高向阳。生:阳,曹操注:“生者,阳也。”视生:向阳。
⑤战隆无登:在高地作战,不宜仰攻。隆:高地;无:同“勿”,不要、不可、不宜的意思。
⑥绝水必远水:渡河作战时,必须远离江河驻扎。
⑦客:指敌军。
⑧令半济而击之:等敌军渡河一半、首尾不相顾时再发起攻击。济:渡河。
⑨附:近、靠近。
⑩无迎水流:不要逆水驻扎。指不能让敌人的军队处于上游而自己在下游驻扎布阵,以防敌人决堤、投毒。迎:逆。
斥泽:盐碱沼泽地。斥:盐碱地;泽:沼泽。
惟亟去:迅速离开。惟:语助词;亟:急、疾;去:离开。
背众树:背靠树林。
平陆处易:在开阔的平原地带,必须选择平坦的地方设营。平陆:平原旷野;易:平地。
右背高:主要侧翼要背靠高地作为依托。右:上,古人以右为上,此指主要翼侧、主力部队。
前死后生:前低后高。生、死:指地势的高低。
四军:指以上所述在山地、江河、盐碱、沼泽以及平原开阔地带四种地形上的处军原则。
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的汉族祖先,部族联盟酋长。
四帝:泛指萤尤等四方部族首领。
好高而恶下:喜欢高处而厌恶低矮之处。好(haò号):喜好、喜欢;恶(wù务):厌恶。
贵阳而贱阴:重视向阳干燥的地方,轻视阴暗潮湿的地方。
养生而处实:军队应驻扎在粮食充足、水草肥美、物资丰富、便于运输的地方。
绝涧:峭壁夹立、水流其间的地形。
天井:四周高峻、中间低洼的地形。
天牢:三面险峰环绕、易进难出的地形。
天罗:草木荆棘丛生,难以出入的地形。
天陷:低洼泥泞、车马难以通行的地形。
天隙:两山相夹,道路狭窄凶险的地形。
潢井:低洼积水之地。潢(huáng黄):积水池。
葭苇:芦苇,此处泛指水草丛生的地方。葭(jiā家):初生的芦苇。
葵荟(yìhuì义会):草木茂密的意思。
必谨复索之:必须认真仔细地反复搜索。谨:谨慎小心;复:反复;索:搜索。
伏:伏兵。
覆:覆灭。
卑而广:尘土低而宽广。
徒:步兵。徒:步行的意思。
散而条达:尘土飞扬呈分散而细长的状态。
辞卑而益备:态度谦卑却暗中加强防备。辞:言词,引申为态度。
无约:尚未困顿屈弱。无:未;约:困顿屈弱之意(《说文》:“约,缠束也。”《集韵:“约,屈也。”》。
期:要求、期求。
杖而立:倚着兵器站立。杖,通“仗”,倚仗、倚的意思。
粟马:用粮食喂战马。粟:小米,泛指粮食。
缶(fǒ否):盛水的瓦器,此处泛指炊具。
谆谆翕(xì细)翁:低声下气之态。
不精之至:太不精明了。
委谢;带着礼物来表示歉意。委:委质;谢:谢罪,赔礼。
惟无武进:只是不要恃武轻进。惟:只是;武进:恃武轻进,即轻敌冒进的意思。
并力:合力、集中兵力。
料敌:分析判断敌人的情况。
取人:取胜于敌,一说为争取人心。
易敌。轻敌。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用博爱、厚赏感化士卒,用严刑、峻法约束部队。
令素行:平时认真贯彻执行法令。素:平素、平时、素常。
与众相得:与部众互相信任、团结和睦。相得:互相信任、关系融洽。
【译文】
孙子说:军队在各种地形条件下行军布阵、宿营驻扎以及观察判断敌情,应该注意到的是:通过山地,要依傍溪谷前进,宿营要选择居高向阳的地方,敌人占据了高地,就不要仰攻。这是在山地对军队的处置。横渡江河,应在远离水流的地方驻扎,敌人渡水来攻,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要等它渡了一半时再进行攻击,这样才会有利;如果要与敌人交战,不要紧贴水边列阵迎敌;在江河地带宿营,也要居高向阳,切不可在敌军下游驻扎。这是在江河地区对军队的处置。通过盐碱沼泽地,必须迅速离开,不要停留;如果与敌军相遇于盐碱沼泽地带,那就必须占据靠近水草依树林的地方。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对军队的处置。在平原,应选择平坦开阔的地方驻扎,主要翼侧要背靠高地作为依托,前低后高。这是在平原地区对军队的处置。这四种处军原则的好处,正是黄帝战胜四帝的原因。
军队宿营驻军,总是喜欢高处而厌恶低洼之处,重视向阳干燥之地而避开阴暗潮湿之地,驻在粮食水草充足的地方,将士将百病不生,这就有了胜利的保证。在丘陵、堤防,必须驻扎在向阳的一面,并将主要翼侧背靠着它。这些用兵的有利措施,是得自地形条件的辅助。上游下雨,大水冲来,打算涉水过河的,应待水势平稳下来。通过“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须迅速离开,切勿靠近。让我军远离这些地形,而让敌军去靠近它;我军面向这些地形,而让敌军去背靠着它。行军中遇到山川险阻、湖沼水网、草木繁茂的地方,一定要仔细地反复搜索,因为这些都是容易易招埋伏的地方。
敌军距我很近但却无动静,是因为它有险可恃;敌军距我很远却来挑战,是想诱我前进;敌人所以驻扎在平地,是因为对它有利。大片树木摇动,是敌军隐蔽前来;草丛中有许多遮蔽物,是敌军布下的疑阵;群鸟惊飞,是下面有伏兵;野兽受惊而奔跑,是敌军大举来袭。尘土飞扬高而失,是敌军战车驰来;尘土飞起低而广,是敌军步兵开来;尘土纷飞分散而细长,是敌军在砍樵打柴;尘土少而时起时落,是敌军正在扎营。敌军使者态度谦卑而却在加强战备,是准备发起进攻;态度强硬并摆出进逼姿态,是准备撤退;轻车先出并部署在两翼,是正在排兵布阵;敌军尚未困顿受挫而前来讲和,其中定有阴谋;敌军急速奔跑并且排开兵车,是为了约期与我交战。敌军半进半退,是企图引诱迷惑我军。敌军倚兵器而站立,是因为饥饿;打水而自己先饮,是因为干渴;见利却不前进争夺,是因为过于疲劳。敌营上飞鸟聚集,是因为营寨已空;敌人夜间惊叫,是因为恐慌害怕;军中骚乱无序,是因为将帅没有威严;旌旗乱动不齐是因为阵形混乱所致;军官爆燥易怒,是因为过于困乏。用粮食喂马,宰杀牲口吃肉,收拾炊具不再返回营寨,是因为它已陷入绝境;低声下气、慢吞吞地同部下讲话,是因为敌将已失去人心;不断犒赏士卒,是因为敌军已没有办法;不断责罚部属,是因为敌军已陷入困境;先凶暴后又害怕部属的将领,是最不精明的了;派人来送礼言好,是因为敌军想休兵息战。敌军怒气冲冲前来迎战,但久不与我交锋,又不撤离,就必须谨慎地观察它的意图。
打仗并不是兵力越多就越好,只要不轻敌冒进,而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战胜敌人就行了。那种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的人,必定会被敌人所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