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优秀是教出来的
9202300000024

第24章 《井深大:早期教育法》(1)

不要急于谋求教育的效果,播下了种子就要耐心等待。

——井深大

井深大(1908-1997),出生于日本后木县,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井深大不仅是日本着名企业SONY公司的创始人,而且是声名卓着的儿童早期教育的权威。

井深大积极支持发展教育事业,是日本最早关注早期教育的专家。其教育着作主要有《零岁教育》、《幼儿园教育晚矣》、《天才宝宝胎教妈妈》、《精神道德体操:无视另一半教育的日本人》等。

井深大的早期教育法,为使大人们头疼的早期教育问题提出了极其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受到父母和教师们的交口称赞。

向传统教子观念提出挑战

20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起飞,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关注早期教育问题。他们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传统的教育体制和观念发起挑战,并投身到幼儿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去。井深大就是这场“运动”的先驱。

井深大原是索尼电器公司的创始人及名誉董事长。从商界功成身退之后,他产生了一种在幼儿教育上有所作为的信念,开始潜心研究早期教育问题,并最终成为日本当代教育家。

经过观察研究,井深大发现,日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都存在很多问题,尤为严重的是,在幼儿教育上,充斥着许多似是而非的观念。

如有人认为,幼儿教育只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对于一般的孩子就不必花那么大的精力;还有的母亲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那种天才型的孩子,因此,在养育儿女时,只要尽力把孩子的体力培养好就行了;还有一类母亲,尽管她们肯定幼儿所具有的无限潜力,但她们仍然顽固地坚持已有的观念,认为一个小孩即使在幼儿期的启蒙教育中奠定了良好的潜力开发基础,但是,能否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体制下发挥出更大潜能值得怀疑。

于是,井深大大声呼吁:“为了孩子的未来,天下所有的母亲们,应向现行的育儿观念提出挑战。如果天下父母们仍然抱持传统的观念,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就无法革新孩子的脑力,使他们脱胎换骨。而且,孩子的教育从出生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开始,因为新生儿的可塑性是最高的。”

为了加深对幼儿教育了解,井深大创设了“幼儿教育研究会”,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他认为,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于是井深大设计了许多早期教育的方法,然而他的方法却遭到家长们的不信任和日本文部省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的极力反对。

其实,凡是为人父母者,都会对幼儿教育感兴趣。由于他们本身是从幼儿走过来的,现在又有子女,因此他们对如何教育子女,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是,一旦遇到现实问题,比如,孩子一直不会说话,或者进入小学就读后,成绩不理想等等,做父母的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错误。进一步深入思考,他们更是感到自己对幼儿的能力根本一无所知,到了这种时候,他们便会不安起来。

拿英语教育来说,在当时的日本,许多专家认为让幼儿学英文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他们提出了十分强烈的反对意见。甚至有位专家极端地认为:“太早实施英语教育会使孩子的头脑变坏。”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想法也在不断地改变。

到现在,幼儿教育已普遍地被社会所接受,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为了弥补自己当初的错误判断,上述那位曾极力反对幼儿学英语的人竟毅然担任了幼儿英语教育会的会长。

通过创办“幼儿教育研究会”,井深大总结出了许多刺激婴幼儿智能发育,和情操培养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为日本经济奇迹的创造输送了无数一流的人才。

有意识以前的学习无需努力

说到学习,人们就会联想到有心而努力从事的记忆工作。事实上,有一种学习是不需要人的意识的,它也不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就如学习母语一样,专家称之为有意识以前的学习,井深大把这一学习时期称为“潜能教育时期”。

对于这一时期的教育方式,人们一直存有困惑:一方面,人们对自己3至4岁左右发生的事几乎没有记忆,但另一方面,人们的语言却似乎是在这段时期根植于脑海中的。这种语言能力究竟是记忆以前“教育”的结果,还是“反复练习”使然呢?若不能正视这个问题,所谓的早期教育,就容易和一般的小学教育一样,人们所从事的也只是让孩子们提早入学灌输知识而已。

井深大认为,我们也许可以从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比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一般动物一出生就已具备了一切本能。就昆虫来说,雄昆虫一出生就可以依靠本能来分辨雌昆虫;雄蝶一看到有黑色及黄色相间条纹的蝴蝶就知道那是雌蝶。因此在刺激与本能的结合下,它们绝不会脱离其既定的行为模式。

相比之下,越高等的动物,在出生后其能力通过实践渐渐形成的部分也越多,也就是说,通过学习而来的部分就越多。因此,人类作为一种高等动物,它有许多动物所没有的特质,最根本的就是人可以靠自己塑造自己。这是人与动物相互区别的非常重要的部分,靠后天学习塑造自己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的共性。这类动物的发展和人类幼儿期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关联,若加以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问题。

那么,何时是人类自我塑造的最佳时期呢?经过不断探索,井深大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出生后的一年内,尤其是出生后的3个月,是最重要的时期。

这个结论是以事实为依据的:首先,婴儿出生后3个月才开始产生许多表情及反应,所以3个月是关键期,事实上或许比3个月更早。井深大曾做过许多实验。例如,让婴儿由出生那天起每天都听同样的音乐,大约三四个月后,这会成为他最喜爱的音乐。

其次,婴儿三四个月大时,只要不是母亲抱,他就开始哇哇大哭。他可以辨别母亲的长相,那是所谓的“模式认识”能力在起作用,这是一项极为了不起的能力。

为了证实自己的观察,井深大曾问过许多母亲,她们也证实婴儿是在三四个月大时开始认人的。但是婴儿会认的人并不只限于自己的母亲,只要是亲切照顾过他的人他都会辨认。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只会认脸,而且会辨认抱的方式、气味以及走路的方式等,这些他都会记得,并且喜爱。可以这样说,对于一个婴儿,只要是他喜欢的人,连脚步声他都听得出来。

井深大的一位朋友开设了一家特殊的托儿所,其中就有一名辨认能力很强的幼儿。

这个小孩在1岁多时,就能认出所里50个工作人员的面貌。不只是认得,而且他还分别给这些工作人员取了绰号,叫这个“胖胖”,喊那个“娃娃”等等,那种表达特征的能力,真是令人叹服。

要认出50个人的不同长相,别说是小小一个幼儿,对于大人来说也非易事。不信,你可以试试用文字来说明你所熟悉的人的面貌,你就会了解,描写别人的特征可不是那么简单。

事实上,幼儿所具有的超强辩识能力,在半岁后就逐渐表现出来了。用自己的小小脑袋,他们就能从众多人的相貌中清楚地分辨出父母熟悉的面孔。

就常识而言,幼儿的这种特质绝非出于本能。井深大的解释是,婴儿出生后就不断重复地接受这种信息,这使得婴儿对这种外在的刺激毫无抗拒感,全盘地吸收并不断强化,最终,这些信息完全占据婴儿空灵的大脑,并深深地扎下了根。

让孩子到户外去亲身体验

通过对许多实例的观察,井深大认为,从早到晚与母亲亲密接触,对婴儿是一种良好的刺激,这不仅可以激发婴儿的智慧,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婴儿良好的情绪。

但是,进一步观察使井深大发现,对于婴儿的身心发育来讲,不能仅限于这种母子之间的单线接触,还应让他多与自己的兄弟姐妹或其他婴儿进行多线交流,而且后一种交流可能更为有效。

孩子出生后对世界表示好奇,每个做妈妈的都感到欢欣鼓舞,家里人也会争先恐后地去给孩子买各种玩具,如团团转的风铃和嘎啦嘎啦棒。当然,看见这些好玩的东西,婴儿都会盯着看,也会聚精会神地倾听那奇特的响声。但光是有这些,孩子果真就满足了吗?通过对婴儿面孔的观察,井深大发现,从孩子们的表情来看,他们似乎觉得仅有这些玩具还不够刺激,因为孩子有的是精力。

在井深大看来,这一时期的婴儿,很容易患上“刺激饥渴症”,他们甚至会对偶然飞来的苍蝇显示出无比的兴趣。哪怕是看见一只爬到眼前的蚂蚁,他也会用眼睛追踪蚂蚁的动态。

当然,要满足婴儿对刺激的渴求,光是给他看蚂蚁、苍蝇是不够的,必须尽量多带他到可以看到车、狗、猫,甚至飞机、飞鸟等的“外界”去。

然而,我们发现,现在母亲们带着婴儿在外走动得越来越少。这或许与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的问题有关。为了顾及路况、卫生、健康等问题,年轻妈妈们往往不太喜欢把宝宝带到外面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年轻父母往往出于对孩子“健康”的考虑,天冷了怕孩子感冒,天热了又恐孩子中暑,就这样,整天把婴儿关在房中,尽可能将他们置于“无菌状态”。殊不知,如此做法,无形之中就封杀了婴儿的好奇与兴趣。这对于拓展婴儿的智慧与能力,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井深大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灵长类研究所所长哈里·哈洛博士的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哈里·哈洛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刚出生的猴子放进隔离室,观察将对猴子的未来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

哈洛博士将隔离室的四周用木板围成栅栏,只在里面放入哺乳瓶的奶嘴。实验的第一步是,观察把隔离了3个月的小猴放在一般小猴群中生活时,会有怎样的情形发生。

哈洛博士从实验中发现,起初,这只幼猴彷徨无措。但不到一个星期,它就大胆活泼地与同伴玩了起来。

第二步,就是把一只隔离了6个月的小猴放入一般小猴群中。发现这只猴子完全不和其他小猴玩耍,它只是蜷曲着身子,害怕地缩在角落里,试图冲出栅栏。

还有一只在隔离室养了一年的小猴,将它与另一间隔离室的猴子关在一起时,它们根本无法相处。

第三步,哈洛博士又把一般小猴放入隔离室内,让它与长期隔离的猴子生活在一起。结果,这些小猴根本无法忍受与它们相处时的孤独感,甚至显示出神经衰弱的症状。

接下来,哈洛博士还测验了它们的智商,结果发现,隔离6个月以上的猴子根本不如一般的小猴聪明。

井深大认为,这个实验的结果,也给我们培养婴儿提供了一些启示。那就是,在缺少人际交流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无论在性格还是在智能的形成上,都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城市父母的重视,因为在城市生活环境中,邻居之间往往彼此不相往来。为此,那些有婴儿的母亲们,应该尽量主动到外面去,让自己的孩子多与其他孩子接触与交流。

正如一句名言所表达的:“大自然是小孩子学习的宝库。”外界与大自然之中,有无穷的力量可以吸引孩子的兴趣,如果不把孩子带到那种学习场所去,可以说就是母亲的怠慢与失职。

的确,把小孩儿带出户外,可能会有伤风感冒之虞,也有遭遇不测的危险,但是为了这些,就把孩子整天关在家中,就等于是做母亲的亲手夺去了孩子在户外学习的机会。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婴儿才能使自己的身心更加活泼与健康。

井深大说:“走出户外的婴儿,都会惊奇地注视路上的狗或猫儿,对川流不息的来往车辆,也会始终看个不停;看到菜摊上摆放的各色各样的蔬菜,更是瞪大眼睛欣赏。通过这样接受在家中所得不到的新鲜刺激,婴儿的智能也自然会发达起来。”

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最好还能进行相应的锻炼,进行游泳、赛跑、跳高之类的运动,因为运动神经要趁着脑组织尚未完全形成时,就让孩子锻炼,这样才最容易学习,而且进步也快。

父母对于孩子将成为怎样的人怀有期盼是很自然的。虽然孩子的未来最终还得取决于孩子自己的意志,但是母亲最初给予的方式仍会影响孩子的将来。要让孩子照着父母的期盼发展不难,但是,要给孩子怎样的环境,让他拥有些什么,也是很重要的。

只要用心,培育一个智商150的儿童一点也不难。在铃木儿童园地里的儿童,智商平均都达了135到150,有些甚至高达180。但这些孩子在入园以前都很普通,学校也并未以提高智商为主要的教育目的,但因方法得当,自然就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孩子在做什么事的时候眼睛会光辉闪烁?对孩子说什么时他会靠过来?什么时候孩子会生气勃勃?只要父母细心观察就可以知道个大概。在有了这方面的了解后,父母就可以让孩子继续朝这方面的兴趣发展了。例如,打算让他学小提琴的话,就必须为他营造这方面的环境。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完全没有兴趣,父母却仍一味无理的要求的话,那么父母的意思与孩子所想要做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井深大始终坚持,在这样做的时候,应以关爱为前提。也就是说,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什么之前,应首先将关爱灌注到孩子身上,在此基础上,再来谈该以什么观念来教育孩子。但是,若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意思,而父母却仍不断强制他做其他事情的话,对孩子绝对是有害的。

在井深大看来,现在的幼儿教育主要局限于音乐、绘画和体育方面,内容还不够丰富。因为幼儿教育应该没有限制,无论什么都可以尝试,换句话说,只要是能让孩子实际去看、去听的训练都可以成为幼儿教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