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9199800000008

第8章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绘画名作(8)

082吉普赛女郎

作品介绍:

这幅《吉普赛女郎》是弗朗斯最具代表性的肖像杰作。在画里,画家描写的是一个披散着黑发、穿着比较随便的穷苦的吉普赛姑娘。她敞着领口,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好像她什么都不在乎,无拘无束。画家采用了明快的大笔触,以加强形象的表现力。在这里,哈尔斯有意给这个女郎的脸上增加了一点红晕。看来她是刚喝了几口酒,呈现出一种兴奋的情绪,正在朝一个画外的人物调笑。这正是这幅具有风俗性的肖像画的特点。作者将吉卜赛女朗追求自由、豪爽的性格展露的淋漓尽致。评论家认为,哈尔斯的许多肖像作品,与其说是肖像画,不如说是风俗画更恰当些。它简直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一幅“快照”或一截片断。此外,哈尔斯的肖像作品一般幅面都较小。这是为了满足市民家庭生活的需要。而且常常采用半近景构图,以突出人物的面部和身姿,着意刻画人物的内心表情。《吉普赛女郎》正是上述许多特点的集大成者。

苏巴兰

1598-1664

作者简介:

苏巴兰出身富商家庭,很早便在画坛上崭露头角。受到修道院的委托从事绘制教画的工作,随着第二段婚姻的来临,他的绘画作品多以抒情的笔法来画优秀的静物画这类世俗题材作品,以及受难的耶稣与宗教题材画。第二任妻子的逝去使他陷入长期的颓丧中,虽然有第三任妻子为他生了六名子女,但可怕的瘟疫几乎毁了全家人的生命。他一生致力于绘画,直至逝世前仍专注于创作新风格。

083贡萨洛·德伊列斯卡斯教士

作品介绍:

这幅画是苏巴兰为瓜达卢佩修道院所作的十八幅油画中的一幅,画中人物是国王卡斯蒂利亚·胡安二世的忏悔牧师,也是科尔多瓦的教皇。这幅肖像画被认为是苏巴兰一生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作品之一。

苏巴兰十分精确地掌握住画中人物的永恒魅力。在这幅特别强调颜色、寓意、光线的使用、外景与内景空间关系的画作中,他透过人物的举止来显示这种永恒性:德伊列斯卡斯教士脸上似乎被闯入者所惊动的表情、暂停工作而半举的右手、投向闯入者的严厉目光等等。表现力强劲和心理状态描写深刻正是这幅肖像画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除此之外,背景的每样东西也都是具有其代表意义:窗台上的书与苹果,提示人们应注意科学问题;骷髅头跟沙漏,暗示万物衰老死亡的过程;交叠在一起的书本,是要人们注意追求智慧所需的努力;小狗则是忠诚的象征。这些景物透过逆光造成的明亮效果,让画面充满一种祥和的气氛。

084牧人来拜

作品介绍:

这幅画是苏巴兰为圣母玛丽亚卡特尔教会大殿堂所创作的系列画中的一幅。作品主要描绘了圣婴耶稣的诞生,众人来拜访的情景。主人公耶稣位于作品的中央,圣约瑟和圣母围绕在他两旁,圣母将他轻轻托起。天使和牧羊人环绕着他们庆祝,有人崇敬地献上羔羊,有人欣喜地献上鸡蛋,他们有的看着圣婴,有的互相问候致意……画的上方是一群可爱的小天使坐在云端合唱。天使身上的红色衣服、圣母玛丽亚的粉红色衣服,以及左下角手持鸡蛋篮妇女的红色裙子,这三个红色区块联结整个画面,象征人间和天堂的联系。整幅作品表达了画家追求宗教神圣的思想。

路易·勒南

1593-1648

作者简介:

路易·勒南,1593年出生于法国。年轻时尤爱风景,后来专事农民生活的乡村风俗画。作品多以表现低层农民的生活,艺术上具有法国人特有的清醒和节制的特点。其代表作品有《农民一家》、《农民用餐》等等。

085二轮运输车

作品介绍:

这幅《二轮运输车》是路易·勒南晚年的作品。画面展现一个贫瘠的农村场院一角,几个村童和妇女的形象分成三组,左边一组是一个放猪娃和两个木然站立的姑娘,年长的一个背着一只空食锅,似乎刚送完午饭,在等待大车回村。在一架从马轭上卸下的二轮车斗上,站着四个孩童,男孩子在吹笛,其余几个是女孩,神色疲惫,表情呆滞。右侧近景上有一个坐在地上的农妇,哄着刚喂过奶的孩子。这是秋收场院一角的午休景象,但一切显得特别荒凉和缺乏生气。

画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农村孩子和妇女们的善良秉赋与朴素艰苦的生活。它和当时色彩华丽的神话题材画面相比,真是代表着决然不同的两种民族感情:前者是真实的感情,后者是虚伪的感情。路易·勒南喜欢表现穷人,宁愿画他们而不去画有财有势的人物,他不认为这种题材是“卑贱”的,这在当时的绘画界确是难能可贵的。路易·勒南直到临死前,才获得法国皇家画院会员的头衔,但他的艺术丝毫没有沾染上学院派气息。

086农民进餐

作品介绍:

这幅作品向观者展现了这样一幅场景:三个中年农民围坐在一张铺着桌布的简陋的矮桌前进餐。左边一个正举起杯子喝着,中间一个年纪较大的农民,右手拿餐刀,左手举起了酒杯,他的目光正朝向门外,现出凝视的神态,内心似乎产生忧虑,或许是对眼前的困境,或许是对今年的收成;右边一个农民木然地坐着,拢着双手。他衣衫褴褛,光着双脚,脸上蒙着一层浓浓的愁云,生活对他来说,似乎十分艰难。画家还用三个儿童和一个妇女的形象作为这三个主要人物的陪衬;在中间一个人物的背后,站着两个乞食的儿童,一个手拿弹拨乐器,希望他们能布施点小钱。

这是一幕经过处理的情节性风俗画,它表现农村一间简陋的食堂一角。人物形象显然是经过画家认真安排的,构图平静而稳实,所有的形象刻画得比较深刻,只有经过广泛的写生才能获得此种典型形象。此外,人物造型与色彩处理也比较正确与和谐,每个形象具有特定的肖像特征。从整体上看,画面所给予人的沉静感与悲怆感较为强烈:饱经沧桑的老农,受命运折磨的妇女,面黄肌瘦的儿童和听任自然播弄的庄稼汉。在法国沙龙艺术日趋贵族化的时代里,路易·勒南竟甘愿描绘贫苦的农村形象,而且还体现得如此传神,这确是值得令人尊敬的艺术壮举。

087骑马者的休息

作品介绍:

这幅作品同样是描绘农村景象,包括人与物。这些形象是来自画家长期深入的观察,虽也称风俗性题材,却没有荷兰画家那种可逗人发笑的含义,它真实地把生活中最平庸的事物,以抒情的笔调加以再现。我们从这一幅画上会油然感到这些人物的善良与安贫乐道的内在品质。此外,路易·勒南的作品在色彩上从不作非现实的渲染,平衡的构图配以带有银灰色与土黄色相间的调子,画面的整体格调是淡雅、素朴和仁厚感。

088农民家庭

作品介绍:

这幅画作为路易·勒南个人的特殊画风的作品,多少显露出他曾向佛兰德斯肖像画家学习的迹象。画家在描写农民形象及其生活时,不作任何掩饰,真实地展现了恶劣的农村环境,贫困的物质生活,终年劳碌在土地上的老人、为了温饱而操劳的瘦削老妇(在左侧),营养不良、衣衫破旧、光着双脚的小姑娘等等,这些人物都画得精细异常,感人至深。每一个形象都具有一定的肖像特征,人物的细节也不带丝毫抽象概念,因而使观者产生一种肃然的可信感。在法国,当17世纪的精神文明正在向加强封建意识高度集中时,竟有这样鲜明的民主性绘画作品占据沙龙一角,不能不认为是罕见的现象。路易·勒南的画虽然没有被贵族们看重,却也未予以更多的贬抑。

尼古拉·普桑

1594-1665

作者简介:

尼古拉·普桑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被认为是17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巴罗克大师。他的艺术一般偏重理性,但画家本人酷爱文学,善于逻辑思维,他还钻研毕达哥拉斯的数学和达·芬奇的解剖学、透视学。1622年,他为意大利诗人马里诺(Marino)的诗篇《阿多尼斯》所作的素描插图使他名噪一时。后来普桑的艺术活动主要在罗马。画家在此完成了以神话和诗作双关比喻的早期作品《诗人的灵感》。

089诗人的灵感

作品介绍:

《诗人的灵魂》这幅作品标志着普桑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在画的中央是神话传说中的阿波罗。他是个体格健壮的青年牧人,头戴桂冠。这时的阿波罗狂恋达芙妮而不成,将达芙妮变成了一棵月桂树。阿波罗摘下了月桂枝叶编成桂冠,以为怀念。他右手还支着一架从众神使者赫耳墨斯处获得的七弦琴,正在命他的缪斯之一欧忒耳珀记下他心中被灵感激发的诗句。那个记着诗句的缪斯似乎有所悟,正仰起头望着天空。天使与另一缪斯女神围在他的身边,期待着阿波罗的泉涌般的灵感。

普桑把神话中的人物作为诗与音乐的象征进行描绘,这正是他崇拜古典艺术的思想表现。整幅作品构图平稳,严谨端庄的造型和大块平涂的色彩处理,造成一种少有的伟大庄重的寂静感,具有古典理想主义的特征。

090阿尔卡迪的牧人

作品介绍:

《阿尔卡迪的牧人》是尼古拉·普桑的代表作。此画含义较为晦涩,一直是美术史上高深莫测的难解作品。“阿尔卡迪”,即古代传说中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乐土”。画上展现了一块宁静的旷野之地,和煦的阳光照在仅有几棵荒疏林木的墓地前;背景是一片明净的蓝天。四个牧人,头戴花冠,各拿牧杖,正围在一块墓碑前在研读着铭文。一个连腮胡须的牧人跪着读出碑上铭文,并回过头来向右侧的一个女牧人说着什么,石上的拉丁铭文是:“即使在阿尔卡迪也有我。”据美术史家的解释,这里的“我”,是指“死神”。那么,铭文的意思似乎是说:“在美好的乐土里,死也是不可避免的。”显然,这是一种“风光虽好,人生苦短”的感叹。我们从左侧一个伏在墓顶上的牧人的表情看,他低着头,似有缅怀之情,与左边站立着的女牧人形成对比。女牧人身着黄衣蓝裙,是全画最突出的色彩。这个女性形象费人猜思,据说,她是美好人生的象征。她虽含颌垂首,默默倾听着铭文,却给人以一种抚慰感。疑虑与抚慰,惆怅与哀思,围绕着一个人生的哲理问题,让人深深思索。这里的女牧人与男牧人构成了形象化的一种情绪对比。似乎隐隐地在向观者表白:“死何足惧?阿尔卡迪毕竟是世人的向往之地。”这种非现实的牧歌式悲凉情调,在一定程度上,表露了画家当时的处境与对艺术的憧憬。画上人物的服饰都是仿效希腊雕刻风格的。他始终把这种形象视为艺术的崇高表现。不过对于西方人来说,也许确能发思古之幽情。

091抢劫萨宾妇女

作品介绍:

这幅油画是普桑的典型画作之一。在1630年至1640年的10年间,普桑以神话与历史为题材作了大量油画。本画描绘了罗马人抢劫萨宾妇女的情景。画面左侧一个罗马人正把一萨宾女人抱在怀里。女人四肢乱动,疯狂挣扎,试图从他那强有力的臂膀中挣脱出来。为加强这一组人物,画家在他们左侧又添了一个穿红衣的传令官。他的动势与抢劫者构成明显的动静对比。传令官似乎很冷静地站着,观看这一场野蛮的劫掠。另一个站在建筑物高处的罗马指挥官,身披红色大氅,十分醒目。他是这场劫掠的制造者与指挥者。他身上的红色不仅与下面的传令官的红色相呼应,而且牵引了前景上左右两组的抢劫与屠杀行为。画面的右边一个老人正抱住狂暴的罗马士兵,企图阻止他去杀害被抛掷在地上的婴儿。婴孩的母亲,萨宾妇女被推搡倒地,但她仍无力地用双臂挡住那个赤裸着上身的凶残的屠杀者。这三个形象构成一个斜三角形,稳定地置于全画的右半部。画的中景留有一块空隙,屠杀与抵抗的搏斗在向四周展开。这样,观者可看到各个劫掠场面的全部情景。

这幅作品是一场人性与兽性的大搏斗,是古代人被欲望所驱使的民族战争图画,具有深远的意义。

委拉士贵支

1599~1660

作者简介:

委拉士贵支是西班牙画家。1599年生于塞维利亚,1660年8卒于马德里。早年在老埃连拉画室学画,后拜在画家F.帕里切科门下。早期绘画《卖水人》、《煎鸡蛋的老妇》形象真实,有浓郁的生活气息。1623年进入马德里宫廷任宫廷的画师。代表作《宫娥》和《纺织女》,被认为是17世纪欧洲少见的现实主义作品。

092卖水人

作品介绍:

这是委拉斯贵支早期的作品,描绘了一个卖水人的形象。卖水人在当时西班牙南部地区是常见形象,也是16-17世纪流浪汉小说中常出现的主题人物。此画和典型的西班牙室内风俗画十分接近,画的右侧是身着长袍的卖水人和大瓦罐,左侧是拿着水杯的小男孩,他的脸正好转向明处。画家特别着重于刻画卖水人的脸部,透过线条、表情、皱纹和脖颈上的皮肤褶皱,突显了这张饱经风霜的脸。

整幅画色调温和,画家使用暖色调,勾勒出画面的褐色背景:两个赭黄的水罐,卖水人壮实身躯下的红砖色长袍……,通过这些旨在表现百姓的生活场景,在绘画手法上用卡拉瓦乔自然主义风格和光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