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9199800000025

第25章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雕塑名作(6)

罗马历史上的奥古斯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14年),被史学家们称为“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成为为帝王歌功颂德的工具。奥古斯都皇帝在艺术上仿效古希腊,他喜欢把人物形象加以理想化,故美术史上称这种风格为“奥古斯都古典主义”。

作品介绍:

奥古斯都本人名叫屋大维,他是恺撒的养子,公元前27年称帝后,元老院授予此称号。在这座雕像上,奥古斯都被塑造成一位气魄雄伟、体态庄严的神一般的英雄。他左手握权杖,右手朝前高举,似在训话。脸部表情严峻,薄薄的嘴唇,性格十分鲜明。他那披着华丽的盔甲的身材显得很魁梧,甲胄上的图案寓意着罗马将统帅全球的思想,运用这种象征化手段,艺术的目的已一目了然,即在于歌颂帝王。在奥古斯都的右脚旁边,艺术家塑造了一个带有双翼而无眼珠的小天使丘比特形象。

在这件雕像上,奥古斯都的形象显然被理想化了。这反映出罗马帝国初期的雕塑对希腊古典雕塑风格的仿效。但从根本上来看这座雕像的整个外貌和风格仍是属于罗马的而非希腊的。据说在雕像的大理石表面还残留金、青、褐、黄、紫等色斑,很可能当年在完成时雕像是带着光辉灿烂的彩色的。

051和平祭坛浮雕

历史背景:

从奥古斯都大帝开始,罗马帝国建立起了较完整的统治秩序,内外战争减少,进入了近二百年的相对稳定时期,历史上称为“罗马的和平”。

作品介绍:

《和平祭坛》是为了纪念奥古斯都大帝为罗马带来的和平而修建的。这是一座用大理石建成的方形平台,四周有墙垣围绕,东西有门洞,中央是祭坛。四周的墙垣上装饰着上下两层浮雕作品,上层是记事性人物群像,下层则是明快而优美的植物装饰图案。上层的浮雕中有表现祭坛动工修建时的场景,也有以奥古斯都为首的帝国统治者率领全体皇族人员庄严祭祀的行列,还有以罗马神话人物象征帝国和平昌盛的雕刻。浮雕从技法上都体现了罗马雕塑高度写实的艺术技巧,构图优美,层次鲜明。

《和平祭坛》上的这些浮雕从整体上表现出平静的颂扬气氛和崇敬之情,让人仿佛能感觉到帝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这座浮雕充分显示出罗马人求实的民族性格。

052妇女像

历史背景:

公元一世纪后期,罗马的肖像雕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在弗拉维王朝时期,肖像的多样化和严格的写实主义风格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在逐渐摆脱希腊古典主义的影响。

作品介绍:

这座雕像所塑造的人物已无从考证,但很显然她是一位出身名门的贵族妇女。她梳着当时最时髦的高高的发髻,头部微微向左侧扭转,表情严肃、矜持,神态高傲,显示出高贵门第的雍容华贵,我们似乎从中可以看出隐藏在高贵端庄背后她那冷漠的内心世界。雕塑家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是煞费苦心的,并深入地研究了大理石表面的微妙变化和明暗光影映衬下的视觉效果,雕像中发卷上强烈的凹凸造型反衬出女性脸部的柔润和光洁,使人物形象显得丰满而秀美。在雕刻妇女复杂的发式上,作者使用了钻子钻孔的方法,将那一卷一卷的头发都钻了孔。这些孔在光线的映衬下显示出丰富的光影变化,大大增强了雕像的艺术魅力。

053提图斯凯旋门上的浮雕

历史背景:

凯旋门是罗马帝王为炫耀其侵略战争胜利而创造出的纪念性建筑物,通常横跨在一条道路上单独建立。罗马共和时期的凯旋门建立不多,到了帝国时期,几乎每一次重大战役的胜利都要建立凯旋门。提图斯凯旋门就是现在罗马城中保留下来的最典型的三座凯旋门之一。

作品介绍:

《提图斯凯旋门上的浮雕》是罗马帝国前期提图斯皇帝为纪念他镇压犹太人的胜利而建立的。凯旋门上面装饰着精美的浮雕作品。其中以拱门内壁两侧墙上的浮雕最为精彩。浮雕上,提图斯皇帝亲自驾着四马战车浩浩荡荡从耶路撒冷返回,胜利女神为他戴上胜利的花冠,他的军队则是正抬着从耶路撒冷掠夺来的战利品,兴高采烈地走在象征胜利的凯旋门前。浮雕的面积虽然不大,人物也不多,但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运动感,在平面中创造了有纵深感的空间,气势雄伟。这幅作品体现出当时高超的构图和人物塑造技巧,这对提高浮雕的表现力具有很深刻的意义。

054图雷真纪念圆柱浮雕

历史背景:

罗马的统治者们为了炫耀他们侵略战争的胜利,往往要修建一些独立的纪念性建筑物,最常见的是凯旋门和纪念柱。纪念柱上通常都装饰有大量浮雕作品,其中现存最着名的就是《图雷真纪念圆柱浮雕》。

作品介绍:

图雷真纪念圆柱是为了纪念罗马帝国前期的图雷真皇帝对达契亚人的战争胜利而建,总高38米。石柱外围装饰有螺旋形浮雕带,从柱子的底部盘旋而上,总长达244米。为了矫正自下而上的视差,浮雕带的宽度越向上越宽。浮雕的内容是表现图雷真皇帝于公元101年开始的侵略达契亚的战争。从出征前的宗教仪式、皇帝的训示,两支军队的作战,直到图雷真率部凯旋,几乎所有战争中的重要情节都被一一表现了出来。浮雕上出现的人物有2500多个,图雷真皇帝出现90多次,其场景之复杂、人物之众多、以及对君主个人颂扬都是史无前例的。如此复杂的场面,在罗马艺术家的笔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显得浑然一体。更值得称道的是,浮雕在刻划人物的容貌、民族特点、服饰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性,使之也成为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艺术品。

055马卡斯·奥里欧斯骑马像

历史背景:

罗马帝国前期是肖像雕塑最发达的时代,不仅帝王、贵族的肖像数不胜数,就连一些富裕的普通公民也有了自己的肖像雕塑。雕刻手法也随着肖像雕塑的繁荣而日趋成熟,被塑造人物的个性生动而多样。

作品介绍:

这座雕像很好地体现了马卡斯·奥里欧斯的皇帝形象。马卡斯·奥里欧斯是罗马政治处于衰退时期的一位帝王,他信奉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幻想柏拉图式的理想之国。但种种自然和社会的灾祸使他深感现实与他的想象相距太远,因此常感到失望和苦恼。本幅作品中奥里欧斯留着希腊式的胡须,骑着高头大马,右手指向前方,威武但表情十分平静,似乎正在俯视着这个喧嚣的世界,并向自己的子民们宣传自己的教义。他胯下的坐骑雕刻细致而生动,神态也显得平静而沉稳,毫无激越前进的趋势。整个雕像庄重、浑厚,是现存唯一的纪念碑性质的帝王骑马像,成为后世骑马雕塑作品的范本。

056卡拉卡拉像

历史背景:

罗马帝国前期是肖像雕塑最发达的时期。许多帝王、贵族以建立自己的肖像为荣。此时的雕刻手法随着尚像雕塑的繁荣而日趋成熟,出现了许多雕塑艺术精品。

作品介绍:

卡拉卡拉本名安敦尼努,卡拉卡拉是他的绰号。他为人凶残,是罗马历史上着名的嗜血成性的暴君,他在位时对内外均采取暴虐的手段,并残酷杀害不少自己兄弟和朝臣,他自己后来则死于罗马近卫军司令的手中。在这尊雕像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张性格鲜明的脸:方方的脸庞,嘴角内收,头部低斜,紧锁的双眉,多疑而凶残的眼睛流露出凝滞的眼神。雕像五官轮廓清晰,眼睛的刻画令人叹为观止,那是一双充满着复杂感情的眼睛:凶恶、暴躁、多疑、恐惧。残暴和屠杀为他消灭了许多敌人,同时也造就了他那对一切都充满了怀疑和恐惧的内心世界。一头卷曲的头发和满脸的胡须则进一步强化了他那凶残的性格。这一雕像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艺术技巧上,达到了罗马雕塑的最高成就,在整个世界美术史上也是十分少见的。

057君士坦丁头像

历史背景:

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爆发了全面的危机,陷入了军事无政府的黑暗时代,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公元三世纪末,罗马的皇帝开始了进行一系列挽救措施,即所谓“帝国的中兴”,但仍未能挽救罗马帝国的衰败乃至覆灭。罗马帝国后期的帝王肖像雕塑作品,则更突出了被神化的皇权,并日益受到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罗马以往雕塑中以刻画人物性格着称的优良传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作品介绍:

君士坦丁是罗马帝国后期一位着名的君主,他是罗马帝国“中兴”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他将首都由罗马迁至拜占庭(即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并改称君士坦丁堡,也是他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奉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在这尊雕像中,君士坦丁大帝已不再具有性格特点,只是一位“超人”的形象。雕像有一双巨大而威严的眼睛,但目光呆滞,表情无动于衷。他只代表了一种抽象、神化了的概念和精神,人们无从知道人物的本来面貌,只能感觉到他那高不可攀的地位和权势逼人的力量。这种艺术表现倒退的趋势,似乎成了中世纪时期艺术停滞的前奏。

历史上一般称欧洲的封建社会为“中世纪”,艺术史上把古罗马以后到文艺复兴前这段时间的西方艺术称为“中古世纪的艺术”。欧洲中世纪延续了1200年左右,这个时期因为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所以,欧洲中世纪的雕塑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的。这时的教堂建筑成为当时主要艺术载体,许多优秀雕刻家从事教堂建筑的装饰雕塑和内部陈列的圆雕工作。其中法国夏特尔大教堂,康城的三圣教堂,兰斯大教堂中的许多雕刻就都极具代表性。

四、欧洲中世纪雕塑

058夏特尔大教堂的装饰雕像

历史背景: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了由基督教统治的中世纪时代。从艺术史的角度讲,中世纪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终止,前后长达一千多年。在这漫长的一千年里,基督教称为治理国家的精神支柱,整个欧洲完全处于封建宗教的控制之下,文化处于被桎梏的状态,古希腊和古罗马所流传下来的灿烂文明则几乎完全衰竭,以致于后来崇尚古典艺术的人都称中世纪为“黑暗的一千年”。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完全取代了原来的地中海传统,教会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权威和组织者,艺术也完全为宗教服务,非写实的、教条的、充满宗教色彩的艺术风格主宰了中世纪的美术,而古典的自然主义风格和所有古典文明成为光辉的陈迹。

作品介绍:

法国是中世纪后期哥特艺术的发源地,夏特尔教堂便是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教堂上大量的装饰性雕像也是哥特雕塑最着名的代表作之一。在教堂门侧的立柱上,雕刻有许多直立的人物形象,有的是表现圣经中的先知和圣徒,有的是表现皇帝和皇后,体现了政教合一的思想。这些大门侧柱上的石雕,虽然有着中世纪典型的被拉长的身材和呆滞的目光,但也表现出了人物的个性,动作也有所变化。其中以教堂南墙的《四圣徒像》最为出色,这是圣经中四个不同时代的圣徒形象,都以圆雕的形式出现的,神态生动,富有个性,形体比例也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品准确,他们服装的质感也被雕刻家们细腻地表现了出来,有很强的质感。所有这些雕像都有着安静、平和的神态,体现了基督教信念中的理想形象,具有很强的宗教感染力。

059埃克哈德与乌塔夫妇像

历史背景:

在中世纪后期大部分哥特式教堂内外都有许多雕像与雕塑装饰,表现技巧也十分高超。许多教堂中都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人像雕刻作品,目的是营造一种上帝宫殿的气氛,使人感到似乎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法国的哥特式教堂是这方面的典范,而德国的瑙姆堡大教堂中,也有一批艺术价值很高的雕像可与法国的同类作品相媲美。

作品介绍:

瑙姆堡大教堂的大量雕像,可以说是当时社会典型人物形象的展览馆。在正殿的内壁上,雕刻有12个人物形象,他们都是最初筹建这座教堂的捐助人。其中最为出色的是埃克哈德与妻子乌塔的雕像,堪称中世纪德国教堂雕像艺术的杰作。埃克哈德是一位典型的骑士形象,他手扶长剑,表情严肃,以一种尊严的气度护卫着他身旁的妻子。他妻子乌塔的雕像更加精彩,她容貌秀美,妩媚生动,正放低遮住面颊的领子,似乎正准备向人答话。乌塔的形象没有古代贵妇人的高傲气度,是欧洲中产阶级妇女的真实典型,脸上的神情则表现出对上帝的虔诚和对生活的憧憬。这两尊雕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他们仿佛随时都可以从台架上走下来,加入到善男信女的行列中去。雕刻的作者虽然没有留下姓名,但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雕刻家们敢于正视生活、敢于打破陈规旧习的勇气。他们在雕刻中强调了生活的真实,将早已死去几百年的人物刻划得栩栩如生,十分符合历史的可信性,显示了民间雕塑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智慧。

060《访问》组像

历史背景:

在艺术“黑暗”的中世纪,雕刻作品往往只是教堂等建筑的附属品,起到再现教义和渲染宗教气氛的作用,雕塑的作者多是无名的工匠。虽然在基督教思想的严格束缚下,他们的创作都只是被动地为宗教服务,但作为热爱艺术、勇于探索的艺术家,他们敢于在教规、教义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作品赋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流露出世俗性雕刻的特点,表达了普通人的情感和对艺术的追求。位于法国兰斯大教堂的《访问》组像就是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特点中世纪雕塑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