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尿药:对于轻度血压升高的病人,是一项很好的首选药物,但长期服用可能造成病人体内电解质失衡,部分利尿药也可能使病人血糖、血脂、尿酸等数值升高。利尿药有噻嗪类、襻利尿药和保钾利尿药3类。利尿降压的药物如氢氯噻嗪、氯噻酮、螺内酯、呋塞米等。
(2)受体阻滞药:
受体阻滞后可使心排血量降低,抑制释放ββ并通过交感神经突触前膜阻滞使其释放减少,从而使血压降低。
对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也是一类很好的首选药物。优点为解除焦虑、减慢心搏,缺点为不能用于气喘病或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此类的药物有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3)α受体阻滞药:主要作用在α肾上腺素受体,而产生血管扩张,降低全身血管阻力,达到降压效果。优点是可改善血脂异常和放松膀胱出口处的肌肉,解除因前列腺肥大而小便不畅的症状,缺点为易造成直立性低血压。适用于中、重度高血压病人。此类的药物有哌唑嗪、特拉唑嗪、酚妥拉明等。
(4)直接血管扩张药:直接作用于小动脉平滑肌,使动脉扩张。
单用疗效不大,多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如β受体阻滞药,此种搭配使用的方法,自数十年前起就是相当有效的降血压治疗措施,即使是在现今,也有一定的地位。可用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和有肾功能不全者。心动过速、冠心病、主动脉夹层分离和新近发生脑出血的患者慎用。此类的药物有肼屈嗪、双肼屈嗪等。
(5)钙离子阻断药:抑制钙通过细胞质膜的钙通道进入周围动脉平滑肌细胞,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优点为适用于冠心病或糖尿病病人,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多可满意控制血压。对心力衰竭病人和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者,慎用地尔硫和维拉帕米。此类的药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群地平等。
(6)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使血管紧张素生成减少,同时抑制缓激肽,使缓激肽降解减少,有利于血管扩张,从而使血压降低。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病。
尤适用于心肌梗死后及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糖耐量减低、糖尿病肾病。此外可能影响肾功能、导致干咳、及使血清中钾离子上升,此药不适用于高钾血症、怀孕和双侧肾动脉狭窄病人。此类的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等。
高血压病人应经常做体格检查,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在冬季除了应注意血压升高外,还应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平时定时测量血压,定期做血脂、心电图等检查,一经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中医中药
运用中医中药有利于调整体质并减轻降血压药带来的不良反应。中药治疗高血压多从调整肾阴、肾阳入手,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很多,但也需辨证施治,可用单方,也可配伍使用。
常用降血压中药如:黄芪、杜仲、桑寄生、丹参、天麻、钩藤、罗布麻、菊花、葛根、牛膝、山楂、夏枯草、酸枣仁、五味子、决明子、三七、灵芝等。降血压中药同时也有降胆固醇的作用,如丹参、三七、灵芝、决明子等。中药对血压有双相调节作用,如人参、鹿茸、白芍、五味子、红景天、浙贝母、苍术、干姜、吴茱萸、细辛、牛黄、木香、白芥子、丹参、益母草、海藻、仙鹤草、四季青等。
三、肿瘤
肿瘤是各种致瘤因素引起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一般可形成肿块;感染损伤、变态反应等引起的细胞增生也可形成肿块,但本质上属于人体防御性反应,细胞基本上保持着固有的性质,病因消除后就不继续增生。而肿瘤细胞的性质发生变异,即使脱离致瘤因素,肿瘤仍会继续增生。
(一)肿瘤分类与病因
1.分类
瘤、癌、病。
(1)良性肿瘤称为“瘤”:脂肪瘤、纤维瘤、粉瘤等。
(2)恶性肿瘤称为“癌”:肺癌、肝癌、胃癌。
(3)某些恶性肿瘤称为“瘤”或“病”:如恶性淋巴瘤、精母细胞瘤、白血病、霍奇金病等。
2.病因
(1)外界因素
①化学因素。多环炭氢化合物占80%,存在于烟雾、尾气、沥青。可引起呼吸道癌;亚硝胺类与肝、胃、食管、肠、肾等多种器官的癌有关;芳香胺类存在于染料中,如乙苯胺和联苯胺可引起膀胱癌;多环芳香烃类、氨基偶氮类、铬、砷、植物毒素、烷化类……都是致癌物。
②物理因素。放射线,如皮肤癌、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紫外线,如皮肤癌;石棉、玻璃丝等纤维吸入体内可促使癌的发生,石棉肺——肺癌;慢性机械性刺激和创伤,胆石症可导致胆囊癌。宫颈撕裂(产伤)可导致宫颈癌。
③生物因素。病毒,如EB病毒与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有关。C型RNA病毒与白血病、霍奇金淋巴肉瘤有关;黄曲霉素与肝癌有关;寄生虫,如中华分支睾吸虫与胆管癌、血吸虫与大肠癌有关;自由基可破坏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导致细胞突变——癌。
(2)体内因素
①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饮酒,吸烟,喜欢吃腌制、烧烤类的食物。长期便秘,精神紧张,压力过大。
②遗传因素。肿瘤虽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诸如结肠息肉综合征、肾母细胞瘤、神经纤维瘤、视网膜母细胞瘤、乳腺癌、胃癌、肺癌等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③疾病因素。如乙型肝炎,25%或以上的乙型肝炎病毒带菌者会转成肝硬化或癌。内分泌因素:激素分泌失衡导致肿瘤的发生。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
④免疫因素。体内丙种球蛋白、干扰素等缺乏导致肿瘤。白血病、淋巴瘤、肾移植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肿瘤的发生率较高。
(3)癌症发生发展的机制:癌是由正常细胞发展成癌细胞后形成的。我们的身体由6千兆个细胞构成,每个细胞都有核膜,任何一个细胞的细胞核都有癌的遗传因子(就像人固有的劣根一样),癌的遗传因子通常处于休眠状态,当细胞处于分裂状态,癌的遗传因子在致癌物的作用下开始活动,并产生癌的萌芽细胞。此时在致癌促进物的作用下,细胞膜发生变化并产生癌细胞。癌细胞再分裂、增殖、浸润和转移,就形成了作为疾病的癌。形成癌细胞,并不意味着一定形成癌,即使产生1~2个癌细胞,距离患上癌症还差得远,只要不再增殖也没有问题,能被医生发现的是变成了大豆一般大小的肿瘤。一般认为癌的发生可分2个阶段,即启动和促癌阶段。
①启动阶段。是指环境中的一些致癌因素作为启动剂进入体内,经代谢活化,达到靶器官与细胞中的DNA发生共价键结合,使细胞发生突变成为潜伏的癌细胞。
②促癌阶段。是指潜伏的癌细胞经促癌因子的作用,使细胞的分裂失控,无限增殖,最终形成癌症。
因此,这20~30年的岁月怎样生活,就成为预防癌症的关键,人类拥有解除致癌物质、修复受伤细胞的遗传因子的能力,也有不让已产生的癌细胞增殖的抵抗性的免疫力,只要平时有规律的科学生活,就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二)干预方法
1.良好的心态
癌症也是身心性疾病的一种。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监视能力可以及时地识别癌变的细胞,并进行杀灭或加以抑制。虽然致癌因素可以诱发细胞癌变却并不会出现癌症。只有当致癌因素与免疫功能受损共存时,癌症才会发生。心理因素刺激引起的恶劣情绪可降低和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从而使个别突变体细胞得以突然发生增殖,导致癌症。
2.适量的运动
锻炼出不输给癌症的身体。对于防癌,最重要的是不接触致癌物质,话虽如此,在我们身边随处都有致癌物质,完全避开是不可能的,而且癌细胞的形成也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已形成癌细胞,我们的身体也具有与之对抗的免疫力与抵抗力。
但不注意锻炼,体力和抵抗力自然也会下降。为了不输给癌症,首先不能蓄积疲劳与压力。如果过度疲劳与积蓄压力,就会使身体状态崩溃,易患各种各样的疾病,患癌的危险性也大。
3.均衡营养
均衡的营养是防癌的关键。膳食搭配恰当,营养适宜,则可延缓促癌阶段的进展。反之,则可能加速癌的进展。
当今,服用一些具有功能性的保健食品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含有灵芝成分、真菌多糖等的保健食品。
4.改善生活习惯,预防环境因素
面对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的情况,人们可能不会想到,多半肿瘤是吃出来的。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李佩文教授告诉记者:“人得癌症,除了环境污染等因素外,有1/2的因素与饮食习惯有关。”煎炸食品会产生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质,所以炸鱼、炸肉、烤羊肉串、炸鸡等食品不宜多吃。李教授建议人们要把粗茶淡饭“捡”回来,平时饮食多吃一些绿色蔬菜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以增加大便次数,有助于排毒。
现代医学认为,大部分癌症发生的原因就是这些非遗传性的环境因素,这就是所谓的“环境因素致癌说”。医学界之所以提出“环境因素致癌”这个概念,就是要提醒人们注意自己周围的环境,包括生活方式、习惯等后天的因素。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健康均衡的生活习惯来抵御和防止癌症的猖狂来袭,是人类控制癌症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5.中医中药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1/3的癌症可以避免,1/3的癌症可以治愈,其余的病人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减少痛苦。而癌症的治疗一直较为棘手,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又很大,因此配合或单用中药治疗有其一定的优势。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受各种致病因素影响,而致气血痰湿壅塞,痹阻经脉,瘀结为患,最后积而成块。中药治疗当以攻瘀、软坚、散结为主,有癌性发热、疼痛者,尚要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如源自宫廷秘方的片仔癀多年为众多海内外癌症患者所青睐,成为国内单项出口创汇首位的中成药。麝香、三七有活血化瘀散结、消肿止痛的作用,牛黄、蛇胆可清热解毒,通过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这无疑对癌症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实,癌症并不那么可怕,没有必要在恐癌的紧张中度日。一些物质诱发癌症的说法仅仅说明这种东西被证明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但并不造成必然的结果,也不意味着你对这些物质没有防御和修复的能力。人体免疫系统存在着专门对付癌细胞的“部队”——自然杀伤细胞,它是人体对抗癌症最强的防御武器。人们应该阅读有关防癌、治癌方面的科普读物,增加对癌症的认识。学会以积极的心态正视癌症,掌握防癌的正确方法,并自觉接受定期防癌检查,这样才能克服恐癌心理获得健康人生。
6.教你几招
癌症预防最重要!
(1)不偏食。养成平衡的饮食观念,不反复吃同样的食物,避免饱餐;减少脂肪摄入,多吃鱼肉、瘦肉、去皮家禽及低脂肪的食品。
(2)多吃甘蓝类蔬菜。如花椰菜、菜花等,能预防肺癌、结肠癌和直肠癌;多吃高纤维食物,水果、绿叶蔬菜、糙米、全麦面包、谷类食物及其制品。
(3)不酗酒吸烟。限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克。
(4)不吃储藏时间过长的食物、有添加剂的食物,烧烤和熏肉只限于偶尔食之。
(5)不能用洗衣粉擦洗餐具、茶具或洗食物;炒菜油温不能太高,不能让油锅冒油烟,尽量少用煎、油炸、熏烤的烹调方法,提倡多用蒸、煮、凉拌、水汆、汤菜等烹调方法。
(6)加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定期做身体检查。
四、痛风
(一)痛风的高危因素
(1)中年男性。
(2)遗传与肥胖:有家族遗传史及肥胖者。
(3)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
(4)药物诱发:维生素B12、胰岛素、青霉素、噻嗪类利尿药、糖皮质激素、抗结核药、环孢素。
(5)创伤与手术:外伤、烧伤、外科手术等。
(6)饮食习惯:饮食无度、酗酒和高嘌呤饮食等。
男性与女性的血尿酸值最高可达420微摩尔/升与360微摩尔/升,但正常人血尿酸超过390微摩尔/升就可认为有高尿酸血症。
在我国,痛风患病率20世纪70年代以前较少见,80年代起逐年上升,90年代直线上升,与生活形态的改变有关。原发性痛风多是由先天性嘌呤代谢混乱引起的,属家族遗传性疾病,痛风的发病与体质和饮食的关系非常密切。喝酒、少喝水或体重过重,也都是导致痛风发作的因素。痛风病程长,如防治不当,致血液中尿酸升高,超过其饱和浓度,随着血液沉积于关节、肾、心脏等部位,形成尿酸结晶析出,引发红、肿、热、痛的发炎,易导致急性发作、关节变形、肾结石、肾损害等严重的后果。痛风症状急性期突然发作,常在夜半睡眠时突然痛醒,且剧痛难忍,其好发于趾、手腕、肘,关节也会产生关节肿大、酸痛、屈伸不利、灼热。
(二)干预方法
(1)多饮水:以促进尿酸的排泄。平时可以多喝水、补充水分以稀释血中的尿酸的浓度,食用含水分多的水果和食品,液体量维持在2000毫升/日以上,最好能达到3000毫升/日,以保证尿量,促进尿酸的排出;肾功能不全时水分宜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