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呵护200招
9197200000035

第35章 成功篇(1)

1.成功者的要素

成功者总是让人羡慕的。然而,成功者背后的故事往往鲜为人知。他们奋斗的经历告诉我们:获取成功不仅需要智能、技能和良好的机遇,更需要有超常的人格特点,这些特点是决定其成功的要素。以世界著名塑胶大王王永庆为例,在其艰辛的创业史中,就浓缩了勤、韧、苦、学、严、明、智七个字,这七个字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他的整个人生。

勤。勤奋、勤劳、克勤克俭,不惜劳累。他有一句座右铭:一勤天下无难事。他正是靠了这个"勤"字办起了一家米店,也靠了这个"勤"字(他甚至把米中的杂质一粒粒拣干净,上门把顾客的米缸擦洗干净)使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韧。卧薪尝胆,不言放弃,自强不息。在进军塑胶业之初,产品出现了严重的滞销局面,但他没有被压垮,而是采取"针锋相对,以毒攻毒"的策略,壮大了自己。

苦。吃苦耐劳。1985年王永庆在接受美国圣约翰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的典礼上说,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其不足,如果不勤奋,简直就无法生存下去。

学。一位化学家曾讽刺他:"一个土包子连塑胶为何物都不知道,居然想办工厂,不赔尽老本才怪。"然而,王永庆却硬是靠后天的努力,使自己对塑胶有了许多创新的见解,使他的企业充满活力。

严。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子女,要求员工。连他的子女都说他严得苛刻。

明。做事明白,明白做事。他在经营管理中,不忽视细节,追求合理,心思之细,令人折服。

智。明智、开明,高瞻远瞩。如在对两岸关系问题上,他就提出"三通"对两岸都有好处。正是凭借这样的眼光,他赴祖国大陆考察时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和投资项目。

有人说:勤、韧、苦、学、严、明、智七个字,与其说是王永庆先生的七件法宝,不如说是成功者在奋斗中磨砺出来的良好素质和精神境界。正是这些要素才使他经历了艰苦奋斗,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创造了自己辉煌的事业。他在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同时,也登上了人生精神境界的‘珠峰"。由此可见,成功其实是一个人高素质的结晶。懂得了这一道理,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走向成功的步伐自然就会迈得更坚定、更扎实。

2.最根本的是做人成功

报载,某公司在选拔人才时,确定一个题目,请众多应聘者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一件作品。专家评定十名入围者后,再由入围者相互评审。要求各自带作品上台展示,其余人则在下边评分,并写出简略评语。专家与入围者的评分各占50%。可想而知,十名入围者在互评时怀着多么复杂的心态,为了击败竞争对手,绝大多数人对大家公认的最优秀的三件作品打了低分,惟有一位应聘者愧不如人,给三件优秀作品打了高分。结果,公司经理毫不犹豫地录用了这名懂得欣赏别人的应聘者。

这位入选者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能够获得经理的青睐呢?

在经理看来,入选者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他不仅能准确地鉴别出他人设计作品的优劣,而且在触及切身利益(给别人打高分自己就可能落选)的情况下,不做手脚,不去刻意贬低别人,而是实事求是,承认彼此的差距,接纳别人,欣赏别人,给他人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才是当今社会中最宝贵的东西。

他的成功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成功。参加最后角逐的这十位应聘者,应该说都是公司及专家眼里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都具有较高的水平。然而他们之间的相互评审,更能显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这种差别在关键时刻更能分出一个人的品质。当我们身边的某个人脱颖而出时,是嫉妒诽谤放冷箭,还是首肯认可唱赞歌,完全取决于自己做人的态度。庸才看不见别人的才华,情有可原;人才看不见人才,甚至诋毁人才,实在令人悲哀。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更需要那些能够彼此欣赏、相互协作、团结共进的高素质人才!

3.人往低处走

不久前,听人讲了这样一个关于求职的故事,对于正在招聘会上寻寻觅觅的朋友来说颇有意味。

一位女研究生到一家星级酒店去求职,酒店当时正在招聘服务员,招聘条件只需高中学历。这位女研究生就以高中学历前去应征,她很容易被聘用了。

在大堂服务员的岗位上,女研究生很快就脱颖而出。她不仅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表现出良好的素质,还通过平时在工作中的观察和积累,对酒店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意见。管理层开始注意到她,并且有心提拔,不过对于她的高中学历表示怀疑。这个时候,女研究生拿出了她的本科学历证书,疑虑很快被打消,她被提拔为大堂经理。

担任了经理职务后,她继续努力工作,干得更加出色了。很快,她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引起了酒店高级管理层的关注。不久,酒店总经理助理的职位出现空缺,女研究生被列入了高层考虑的人选之中。此时,她亮出自己的研究生学历,轻易击败其他竞争者,当上了总经理助理,从此跻身酒店高级管理者的行列。

可以想像,如果这位女研究生一开始就去应聘总经理助理的职位,虽然也有可能成功,但绝对不会有如此水到渠成的圆满效果。

女研究生的这种求职攻略就是以退为进,先往低处走。在一般求职者眼里,找工作当然是职位越高越好。殊不知,眼光盯在高处,一是缺乏对自己实力的证明,不易得到;二是即使勉强得到了,也不一定能够做出成绩来。那位女研究生正因为是从低层做起,对于酒店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了充分了解,她在担任更高职位以后才更容易做到得心应手。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上行容易下行难。这是许多人的思维定势,也是求职时的心理障碍。本科毕业要是干专科生的活儿,就觉得自己屈才了;上一份工作月薪是3000元,下一份工作就绝对不能低于3000元。于是,找来找去,挑挑拣拣,总也没有适合自己的,长此下去,不仅好工作没找着,连工作经验也没攒下。

所以,在此建议那些正在努力找工作的朋友们:不妨先往低处走走。当然,往低处走并不意味着委曲求全、窝窝囊囊凑合着,而是一种力量的积蓄,一种能力的磨炼。最终,我们还是希望人人都往高处走。

4.突破就能成功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既受到时代和社会的限制,又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时不免感到茫然,面对种种限制和障碍,我们能做什么?

凡是喜欢看NBA打球的人都很熟悉一名特别的球员——-博格士,他身高只有1.6米,在一般人群里也算矮子,更别说在即使身高两米都嫌矮的NBA了。但就是这个矮子,可并不简单——-他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仅控球技术一流,远投精准,甚至在高个队员中带球上篮也毫无畏惧。博格士是不是天生的好球手呢?博格士从小就长得特别矮小,但他非常热爱篮球,几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篮球场上打球。当时他就梦想有一天可以去打NBA,因为NBA的球员不仅待遇奇高,而且风光无限,是所有喜爱篮球的美国少年最向往的梦。每当博格士告诉他的同伴"我长大后要去打NBA"时,所有听到他的话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因为他们认定,一个1.6米的矮子是绝不可能打NBA的。他们的嘲笑并没有阻断博格士的志向,他用比一般人多几倍的时间练球,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优势——-行动灵活迅速,像一颗子弹一样,运球时重心低、失误少,个子矮小不引人注意,抄球常常得手。经过不懈的努力,博格士终于成为NBA的篮球运动员。突破就能成功!其实在人生道路上,在十字路口,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能否把握好自己,能否突破!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是谁?最能说服你的人是谁?最信得过的是谁?最后支配你的大脑和手脚的又是谁呢?是你自己!一切都是你自己!你就是你自己的"法人"和全权代表,你应该对自己的一生承担全部责任。也只有这样,你才能突破制约,跨越障碍,从平凡走向成功!把人生走得红红火火,辉煌腾达!

5.成功与出身无关

伊尔·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荣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他勇敢、勤奋、功绩卓越,创造了美国新闻史上的一个奇迹。他在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时说:"小时候,我们家很穷,父母都是靠出卖苦力为生。那时,我父亲是一名水手,他每年都要往返于大西洋的各个港口之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也许一生都会像父亲所工作的船只一样,漂泊不定。"

布拉格九岁那年的一天,父亲带他去参观梵·高的故居,在那张吱吱作响的小木床和那双龟裂的皮鞋面前,布拉格好奇地问父亲:"梵·高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画家,他不是一位百万富翁吗?"父亲回答他:"梵·高是个连妻子都娶不上的穷人。"

又一年,父亲带着布拉格去了丹麦,在童话大师安徒生墙壁斑驳的故居面前,布拉格很困惑:"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道:"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生前就住在这栋破阁楼里,他的皇宫只在他的童话里才出现。

从此以后,布拉格的人生观完全改变了。他说:"我庆幸自己有一位好父亲,他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而这两位伟大的艺术家又告诉我,成功与出身无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会因为自己穷困的出生环境而判定自己未来的生活道路;他们常因自己角色的卑微而用垂怜的声音与世界对话;他们总是因暂时的生活窘迫而放弃了儿时的绮丽梦想;他们还会因为自己其貌不扬而低下充满智慧的头颅……其实,每个人都应该相信,上天是公平的,但它有时会给人类开个小小的玩笑——-他有时会把那些聪慧的宠儿放在贫贱的下等人中间,让他们远离金钱和权势,让他们一出生就在黑暗的穴洞中徘徊,看不到光明。但是,上天一定会青睐某些穷人——-他们有着坚强的生存意识、果敢的斗志、不屈的傲骨和出众的天赋,上天定会在某个有价值的领域,让他们脱颖而出。

其实,造物主常把高贵的灵魂赋予卑贱的肉体,就像我们在生活里,常把贵重的物品藏在家中最不起眼的地方一样。正如黑人记者布拉格所说:"别以为你出身贫穷,命中注定会让你没出息,上帝可没这个意思。"

相信命运的公正吧,因为,一个人只要知道到哪里去,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6.高学历不等于高成功率

有时,人在职场就像是飘忽不定的小船。一些高学历、高智商的人,经常会处于这种境地:他们时而处于事业的顶峰,时而又跌入低谷。在大起大落中,人们为他们感叹,为他们惋惜,也同他们一起思考。

A博士很小就考入某名牌大学少年班,后来又读了管理学的博士。毕业后,分到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因为是管理学博士,所以这家公司的老总很器重他,不久,就让他主持日常工作,做起了这家公司的CEO。A的确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他有激情、有抱负,他对他的定位是做中国的比尔·盖茨,他要在一年的时间内让公司上市。公司里的人气为此也曾高涨过。

然而一年后,他所管理的公司没有给股东应有的回报,也没有给股东一个合理的解释,股东为此开会要撤换CEO。员工们也议论纷纷,不知道他所推出的一个又一个变革措施,究竟给员工带来了什么希望,他的比尔·盖茨梦想到底和员工有什么关系。由于业绩不佳,公司也没有能够在预期的时间内上市。他自己更是怨气满腹,觉得自己如此投入竟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全怪公司不支持、员工不理解、股东太挑剔。终于,他被解聘了总经理的职务。在家里,当人们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A博士自己要做比尔·盖茨,其志可嘉。但是他首先要明白,盖茨的成功,恰恰不是建立在个人成功的基础上。盖茨曾经说过,如果不能给股东投入的资本增值,如果不能把员工的热情和潜能与公司的目标融合在一起,他是不可能取得个人的成功的。A博士没有成为比尔·盖茨,是因为他没有将自己的梦想变成股东、员工共同的梦想。今天,仅凭着个人愿望、梦想做事是不行的。灵光乍现的个人英雄时代已经过去,要想在职场取得成就,首先要学会营造一个命运共同体,并且从如何使他人成功这一点上来定位自己的角色。

其次,A博士总认为自己高智商、高学历,能力就自然不会有问题。这种把高学历与高能力等同起来的心理定位,使他走入了一个误区。在职场中,人的能力的构成包括多方面。高学历或者说知识技能只是能力组成的一个方面,除了硬件方面的条件,还有人际沟通、知人知己及良好的心态这些软性的品质,这是更为重要的能力。但是,在这方面,人们往往是重硬轻软。

像A博士这样的高学历人士,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学识,会很快走向管理岗位,但他们在人际沟通上的能力往往是欠缺的。A博士在公司任职的一年中,没能够很好地与股东和员工进行沟通,导致他的变革设想得不到多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暴露出他人际沟通能力的缺陷。实际上,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人际关系、人缘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个人修炼的关键。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没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就是有再高的学历,也是很难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