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五千年中外名人之谜全集(世界卷)
9195000000033

第33章 名人神秘遇害之谜(5)

卡比拉的身世之谜

1941年,卡比拉生于加丹加省,卢巴族人(一说隆达族)。1967年至1960年在法国南锡大学学习经济,1961年追随刚果独立斗争民族英雄卢蒙巴,参加刚果“全国解放委员会”的武装斗争,1964年任革命最高委员会副主席、东线总司令、卢蒙巴民族运动青年负责人。

1965年斗争失败后,卡比拉率残部数百人在刚、坦、布交界地区进行游击斗争。1967年成立“人民革命党”,1980年与其他四个组织成立“刚果(金)解放委员会”,主张推翻蒙博托政权独裁统治,建立多党民主制。蒙博托对其多次围剿,卡比拉被迫流亡肯尼亚、乌干达。不久成立“解放刚果-扎伊尔民主力量联盟”,发动反蒙战争。1997年5月17日推翻执政长达30多年的蒙博托,卡比拉自任总统。

卡比拉上台一度令国际社会大为振奋,认为将可为这个当时还称作扎伊尔的中非大国带来新气象。但卡比拉上台后,立即将国名由扎伊尔改为刚果民主共和国,作风比起先前的蒙博托来毫不逊色,因此国际社会对他的观感立刻由欣喜转为失望。他上台之后不到两个星期就将行政、司法、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搁置新宪法的草拟。一年之内,前政府各种痼疾,如亲信当道、贪污横行,全数转而成了新政府的代名词,而国内也再度爆发战事。

1998年6月,联合国发布报告指出,卡比拉在1996、1997年间对蒙博托的战役中,曾对卢安达的胡图族难民犯下惨无人道的罪行。同年8月,当年与他并肩推翻蒙博托的图西族盟友反目相向,揭发卡比拉政府的劣迹,在东部省份起事,声言推翻卡比拉政权。由于邻国的介入,这场内战迅即转为地区冲突。安哥拉、津巴布韦、纳米比亚支持卡比拉政府,而各叛军团体则有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在背后撑腰。

1999年1月,卡比拉取消政党活动限制,但规定需有国会议员身份者才能从事政党活动。同年7月,卷入刚果内战的六个国家经历13天谈判,签署停火协定,但未真正执行。1999年8月,卢旺达支持的最大叛军团体同意签署停火协定。2000年2月,联合国核准派遣5000余名维和部队前来协助执行停火协定。

内战让卡比拉死不瞑目

民主刚果地处非洲中西部,面积2,344,885平方公里,是非洲第三大国,全国有254个部族。该国东邻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南接赞比亚、安哥拉,北连苏丹和中非共和国,西隔刚果河(原名扎伊尔河)与刚果共和国相望,西部有狭长走廊通大西洋。

13至14世纪,民主刚果是刚果王国的一部分。1884至1885年,柏林会议将刚果划为比利时国王的“私人采地”,称“刚果自由国”。1960年6月30日宣告独立,卡萨武布当选总统,卢蒙巴为总理,定国名刚果共和国。1964年8月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1965年11月24日,国民军总司令蒙博托发动政变推翻卡萨武布,自任总统,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国。1966年5月,首都改名金沙萨,国名简称“刚果(金)”。1971年10月27日改国名为扎伊尔共和国。1990年4月实行多党制,并成立第三共和国。1996年10月爆发内战。1997年5月16日,蒙博托逃离金沙萨。5月17日,反政府武装“解放刚果-扎伊尔民主力量联盟”武力推翻蒙博托政权,解盟领导人卡比拉宣布就任总统。解盟夺取政权后,恢复原国名“刚果民主共和国”。

卡比拉是在乌干达、卢旺达的支持下,于1997年5月推翻了蒙博托上台执政,并将国名由扎伊尔改为目前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后来,乌、卢两国和卡比拉反目成仇,转而支持叛军与卡比拉作战,内战再起,从1998年8月一直打到现在。内战初期,叛军一度打到金沙萨外围,后来还是被安哥拉、纳米比亚、津巴布韦支持的卡比拉军队击退。刚果冲突爆发迄今已步入第3个年头,仍有6个国家卷入(苏丹、乍得曾参战,但不久即撤军),导致几十万人丧生,数百万难民,是非洲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国际冲突,有“非洲第一次世界大战”之称。

2000年交战方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签署停火协议,曾被赞誉为开创“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的成功先例,但一年来停火协议关键条款无一得到切实实施,各条战线战火从未平熄,联合国也以条件不成熟、“无和可维”为由迟迟不愿派出维和部队。

据国际问题专家分析,解决刚果问题离不开其所处的大湖地区的复杂政治环境。大湖地区地理上指东非大裂谷在非洲中部形成的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等周围湖区,政治意义上主要指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3国和民主刚果东部地区。大湖地区有大批原始森林密布,交通不便,生产力水平较低。历史上曾是英、法、德、比等国殖民地的边缘,长期以来属政治真空地带。该地区部族关系尤为复杂,仅民主刚果一国就有两百多个部族。

冷战时期,大湖西岸的前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因强烈反共色彩成为西方的宠儿。蒙博托以军事政变起家,靠铁碗治国,但对靠近大湖东部地区的控制力也很有限。蒙博托基本上采取支持大湖东岸的乌、卢、布3国的胡图族人政策,以军事强权维持着该地区的总体和平局面。冷战结束后,蒙博托失势,图西族人相继在东岸3国夺取政权,大湖地区原有格局完全被打破。1997年8月,大湖地区爆发第一次战争,即东岸3国直接出兵支持卡比拉迅速推翻蒙博托政权。1998年8月继而爆发第二次战争,即东岸3国因对卡比拉敌视图西族人不满,再次出兵试图推翻卡比拉政权。如果不是津巴布韦、安哥拉、纳米比亚3国及时出兵保驾,卡比拉政权可能早就结束了。

刚果局势中存在几组矛盾关系,错综复杂,并随着战场形势和政治斗争变化而不断变化。其中,支持卡比拉和支持刚果反政府武装两大势力的矛盾是刚果冲突中最主要的矛盾,而胡图族与图西族势力的矛盾是大湖地区政治动荡的根本性矛盾。

民主刚果冲突的一个关键人物是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卡加梅行伍出身,经历过1994年大屠杀血的洗礼,已将卢旺达的国家安全乃至民族命运捆系在刚冲突的解决方向上,是试图推翻卡比拉政权的强硬代表。但卢旺达毕竟是一个贫弱的小国,如果没有背后的国际支持,很难想象有足够的人、财、物力在刚果打长期战争。民主刚果东部地区面积是科索沃的100多倍,战线长达2000多公里。据估计,维和行动至少需10万人。联合国要实施维和行动,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未来局势令人忧心

1月初,美国驻民主刚果大使斯温格宣布,民主刚果冲突各方将于1月晚些时候在美国举行会谈,以便“探讨阻碍民主刚果和平进程的因素,寻求实现和平的新途径”。不料节外生枝,卡比拉突然遇刺。

虽然刚果政府方面一直没有披露枪击事件的详情,但一般认为,这肯定是一起未遂政变。就在前几天,卡比拉还号召他的军队准备对叛军实施“最后的打击”,结束内战。然而,据消息人士介绍,军队内部并不赞同卡比拉的这一军事计划,他们认为连年战争,造成太多的牺牲,但军事上并没有获得多少好处。这或许是这起刺杀总统事件的导火索。

据比利时一家电台透露,1月16日下午,卡比拉把数名将军召至总统府,告诉他们已被撤职。但他的话音刚落,他的一名侍卫突然掏出抢来,对准了他。卡比拉连中两枪,被立即送往金沙萨医院,但因伤势太重而死亡。目击者称,装甲车和特谴队在总统府周围巡逻,禁止任何人靠近。

卡比拉的侄子、现任内政部长卡库吉向媒体表示,关于卡比拉死亡的消息,他不想立即发表评论。他说:“比利时人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但我会就此事发表声明的。”卡库吉被认为是卡比拉的继承人,但卡比拉遇刺后,如何掌控刚果的局势,卡库吉正面临严峻考验。

南非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波特吉特认为,卡比拉之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支持民主刚果政府的安哥拉、津巴布韦与支持叛军的卢旺达和乌干达倒极有可能坐下来进行和平谈判。然而,波特吉特和其他评论人士一样,也不敢肯定刚果是否会爆发权力之争。他说:“我最关心的是今天或者明天的刚果会出现什么局面。如果金沙萨的局面失去控制,遭罪的还是老百姓。”

卡比拉遇刺身亡,使民主刚果的形势更加复杂。当了30年叛军,如今贵为总统的卡比拉,除了爱开玩笑的个性和西部牛仔帽的注册商标,对外界而言仍是个谜一般的人物。而在种族冲突中乘势崛起的他,是否也是因种族冲突而下台并且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未来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刺之谜

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遭到暗杀后,黎巴嫩政府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多重压力,但是哈里里遭到暗杀的过程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美联社今天报道说,黎巴嫩一名退休准将,前黎巴嫩军事与参谋指挥学院的教授希沙姆·贾比尔分析说,从现场留下来的巨大弹坑来看,袭击哈里里车队的炸弹应该事先被埋藏于地下。他说:“即使是一辆装有1000公斤TNT炸药的小轿车爆炸,也不会留下这么大的弹坑。”贾比尔说,自杀袭击是所有理由中最不可能成立的一个。他说,弹坑是在马路中间,这就意味着炸弹应当是事先埋放好的,而不可能放在一辆停着的车里。尽管哈里里的车队装备有电子传输阻断装置,但是炸弹可能是由有线装置引爆,或者袭击者事先在附近安放了反阻断装置。

在哈里里遇袭身亡后数小时,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放了一段录像,录像中一名留着胡子的男子声称对此事件负责。但是警方并没能抓住此人,只逮捕了他的家人问话。警方对此线索低调处理,因为分析认为,这可能只是吸引警方注意力的一个方法。

埃及一名军事组织专家迪亚·拉什万说,这段录像带的真伪也很值得怀疑,与一般武装组织在制作这种录像带时的表现方式不同。他表示:“一个不为人知的组织一下子发动这么大规模的行动是十分困难的,国家情报部门很可能应该对此负责。”黎巴嫩政府昨天说,希望联合国就派遣工作组前往该国调查前总理哈里里遇刺事件作出解释,并且强调,如果国内发生任何非法示威行动,政府不会袖手旁观。

黎巴嫩:抵制调查

一名黎巴嫩官员说,国防部长阿卜杜勒·拉希姆·穆拉德在和外交与侨民事务部长马哈茂德·哈穆德、司法部长阿德南·阿杜姆以及总统顾问乔治·迪卜商讨后宣布:黎巴嫩政府决定抵制联合国的调查。穆拉德说,联合国甚至都没有通知黎巴嫩政府这个小组的调查范围究竟是什么,黎政府应该有权否决这个动议。

联合国要求调查小组对“境况、原因和结果”作出报告,联合国一名发言人说,调查小组将在几天之内出发前往黎巴嫩。

真主党:呼吁冷静

前天黎巴嫩反对派宣布和平“起义”,呼吁政府辞职。主要反对党还筹划明天在哈里里遇刺现场举行一次新的大规模集会活动。

穆拉德说,如果出现非法示威活动,黎安全部队将会进行制止。

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说,哈里里遇刺后,在黎巴嫩民众心中的冲动情绪可能会使国家陷入内战。

法美:各有行动

法国和美国都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去年9月通过的敦促所有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的1559号决议,同时两国也都呼吁联合国对哈里里遇刺事件展开调查。

在哈里里葬礼当天,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来到黎巴嫩看望了哈里里的家人。不过他的这一举动遭到了黎巴嫩领导人的批评。国防部长穆拉德说,希拉克没有会见黎巴嫩官员而直接前去看望哈里里家人,这表明他“完全忽视了黎政府和总统”。

警方:调查嫌疑人

黎巴嫩检察官说,他们正在调查六名可能参与刺杀哈里里的嫌疑人。这六人在14日发生刺杀事件后不久便登上了开往悉尼的航班,他们没有携带行李,并且警方还在他们的座位上发现了炸药的痕迹。不过澳大利亚政府在调查了这六名嫌疑人后认为,这些人与刺杀事件毫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