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森林动物的呼唤
9190600000002

第2章 森林中的狂野风彩(2)

大猩猩是白日活动的森林动物。低地大猩猩喜欢热带雨林,而山地大猩猩则更喜欢山林。山地大猩猩主要栖息在地面上,而低地大猩猩则主要生活在树上,即使很重的雄兽也往往爬在20米高的树上寻找食物。大猩猩的行走方式被称为拳步。此时,大猩猩的前肢握拳支撑身体行进,这样行走可以使四肢着地,前肢支在指头的中节上。到了晚上睡觉时,大猩猩就用树叶做窝。大猩猩每天晚上都要做新窝,一般筑窝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山地大猩猩的窝一般筑在地面上,低地大猩猩的窝主要筑在树上。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大猩猩群体是以一头雄兽为中心,由数头雌性和幼仔组成。特殊情况下,一个大猩猩群中会有两头或多头雄兽,除了一头雄兽(往往一头银背)与雌兽有交配的权利,其他年轻的黑背大猩猩则没有这种权利。组成大猩猩群的个体从2~30头,平均为10~15头。解决群内冲突、决定群的行止和行动方向以及保障群的安全等重要的任务,都由带头的雄兽承担。

在一个大猩猩群体中,占统治地位的猩王可以拥有多只雌性配偶,而其他的雄性除非从别的大猩猩群中得到雌性,并设法使其成为自己较长时期的配偶,否则,它们往往过着没有配偶的独身生活。所以,成年大猩猩之间,往往为了争夺雌性而展开激烈的格斗。而雌性大猩猩的“爱情”是专一的,它只选择地位最高的猩王作为自己的配偶。而猩王会在与它交配到怀孕的这段时间里,一直守卫在它身旁。若有别的猩王来扰乱,两只猩王之间就会发生一场激烈的“保妻”与“夺妻”的争斗。

虎王之“师”——虎猫

中文名:虎猫

英文名:Ocelot

分布区域:亚利桑那州、德克萨斯州南部至阿根廷北部在《物性纂异》中,提到了猫,说“其性属火。故善升喜戏”“又善惊。与虎同属于寅。故尤灵于夜。”在古老的传说中,猫是老虎的师傅,老虎扑、吃、捉的本领都是猫教的,但是老虎恩将仇报,想吃掉猫,没想到猫还有留有爬树的本领,因此,老虎只能在树下傻瞪眼。这些都表明猫和老虎关系密切。明代刘元卿的《应谐录》里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养了一只猫,觉得这只猫很了不起,于是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虎猫”。这大概是中国最早出现“虎猫”的记录。南美、中美、墨西哥、美国南部以及加勒比地区,是虎猫的主要产区。虎猫是野生猫科动物。成年虎猫体长可以达到90~130厘米,这还不包括它那30~40厘米的长尾巴。虎猫的肩高45厘米,体重11~16千克,是虎猫属种体型最大的一种,雌虎猫体型比雄的要小。虎猫背上的颜色有白色、茶色、黄色和灰色多种,头上有黑色斑点,脸颊上有两条黑带,背上有四五条纹向的黑色条纹,它的腹部呈白色,上面有黑点,尾巴上也有黑色的条纹和斑点。虎猫的个头大约是家猫的两倍,它的四肢相对短粗,还生有大脚爪,比较利于攀爬。

虎猫长着浅黄色或灰色的毛,全身点缀着由黑边环绕的暗褐色长方形黑斑,还长有黑色的条纹。虎猫雄性和雌性的颜色相同,但是如果栖息地不同,它们身上的颜色也就不同。成年虎猫身长可达90~120厘米。体重9~18千克。雌性虎猫个头比雄性虎猫小,头上长有小黑点。在它的脸颊上还长有两条黑带。背上长有黑色条纹。身上有像链条状的黑色图案。雌性虎猫的腹部呈白色,上面分布着黑点。

虎猫能够在许多地区生活繁殖。无论是茂密的热带雨林还是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的高山山林以及浓密的灌木丛、植被稀疏的半沙漠地区,或是沿海的红树林,虎猫都有较强的生存能力。不过在开阔地带,人们却很难发现虎猫的足迹。虎猫善于爬树和游泳,但是多数时候还是在地面上活动。虎猫的视觉特别的灵敏,具有夜视能力,在森林中它们一般是晚上出来捕食,吃一些小到中等大小的哺乳动物,如鸟、鼠类和爬行动物,有时也捕食家养的小猪。当附近的河流在干旱季节时,它们也会趁火打劫似的抓点青蛙或者鱼类来补充营养。这些动物的体型基本上比它自己的身体要小很多。

和大多数猫科动物一样,虎猫也具有领地性,是独居的动物,只有在交配的时候才聚集在一起。虎猫的妊娠期大约有70天,一窝可产下2~3只。小虎猫生下来的时虽然很黑,但身上已经有像大虎猫一样的条纹。小虎猫大约在6周左右就开始断奶,可以进食一些动物的内脏,2个多月后就能跟在妈妈后面一起出巡。到了8~10个月,它们的个头已经长得和妈妈一般大小,但是要等到2岁左右才会离开妈妈的地盘,开始自己独居的生活。美猴王山魈中文名:山魈英文名:Mandrill别称:鬼狒狒分布区域:非洲中西部,刚果、加蓬、尼日利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山魈产于非洲中西部,在泰国、越南南亚地区也有分布,是世界一类保护动物,也叫鬼狒狒。山魈长着浓密的橄榄色长毛,马脸凸鼻,还有一张血盆大口,以及长长的獠牙。山魈的獠牙越大,表明它的地位越高。雄性山魈性情古怪,脾气暴烈,力气极大,对其他动物有极强的攻击性和危险性。

在非洲的喀麦隆萨纳河南部、赤道几内亚的比奥科岛以及加蓬和刚果,生活着大量山魈。它喜欢在热带树林中栖息,喜欢多岩石的小山。白天,山魈在地面活动,有时也上树睡觉或寻找水果、核果、昆虫、蜗牛、蠕虫、蛙、蜥蜴、鼠等食物。豹是它的主要敌害,但是,豹也只会偷袭雌性山魈和其幼兽,而不敢去袭击强有力的雄性山魈。

山魈喜欢结群生活,每群山魈有几只或50多只,领头的老山魈力大无比,异常勇猛,它的牙齿又长又尖锐,对前来侵犯的各种敌害都具有明显的威胁性。山魈的繁殖期不固定,它的孕期约220~270天,每胎产1~2仔。山魈的寿命长达20~28年,在饲养条件下其寿命可达32年。山魈是著名的观赏动物。

山魈是一种珍贵、凶猛的大型猴类。它们的身长可超过80厘米,站起来时有1米多高,体重在30~40千克之间。山魈长着大大的脑袋、长长的脸,头顶上长有一簇长毛,眉骨向外突出,两只眼睛漆黑而深陷,看上去威风凛凛、神气活现。山魈的牙齿又长又尖,但最显眼的是它们的眼睛下面有个鲜红的鼻子,两边的皱纹皮肤蓝中透紫,吻部长着密密的白色或橙色胡须。全身体毛又长又软,背部呈黑褐色,腹部呈灰白色。屁股上有一大块红色的突起。

山魈是狒狒和白眼睑猴的近亲,分为山魈和黄褐色山魈两种。两种山魈都长得彪悍强壮,打起架来格外凶猛。喜欢群居的山魈成群结队走在多石的山上。不论是嫩枝、嫩叶、野果子,还是鸟、鼠、蛙、蛇,它们都爱吃。有时,还会残忍地吞食其他种类的猴子。

雄山魈不仅长有鲜红的鼻子和蓝色的面颊,而且,这种红蓝颜色也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上,如红阴茎、蓝阴囊,屁股则红蓝相间。山魈激动时,颜色会更加鲜艳夺目,那是向对手施以恫吓的表现。

雌山魈的面部颜色较雄山魈暗淡,并且,体形也只及雄山魈的四分之三大。

非洲独角兽——霍加狓

中文名:霍加狓

英文名:Okapia johnstoni

分布区域:刚果东部和北部的密集的热带雨林中1901年,在非洲扎伊尔森林中,发现了一种大型哺乳动物霍加狓,又叫欧卡皮鹿。它是一种偶蹄动物,属长颈鹿科,与长颈鹿有着亲缘关系,是长颈鹿惟一的还没有灭绝的近亲。不过,由于它的后部长有黑白交替的条纹,猛看上去,和斑马很相似。以前,霍加狓曾被认为是长颈鹿与斑马交配产生的,但实际上,霍加狓与斑马不是近亲,长颈鹿才是它的近亲。在脖子变长之前,长颈鹿的模样与霍加狓差不多。霍加狓长着巧克力色的皮毛,泛着美丽的红色或绛红色的丝绒光泽。在它的臀部和腿的上部,长有水平的黑白条纹。有人曾一度认为,这些条纹在密集的热带雨林中可以作为“跟我”标志,使幼兽可以紧紧跟随母兽。此外,霍加狓还可以利用这些条纹来伪装自己。小腿白色或淡棕色。面部黑白色。颈和腿虽然很长,但没有达到长颈鹿的地步。雄兽有两只短的、带鹿茸的角,雌兽无角。霍加狓的舌头是蓝色的,很长(约30厘米),很灵活。霍加狓使用它们的舌头来卷取树上的嫩叶。除绿叶和嫩叶外霍加狓还吃草、蕨类植物、果实和真菌。霍加狓还可以使用它们的长舌头采清洁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霍加狓的耳朵很大,它们用耳朵来发觉它们的天敌豹。

成年的霍加狓重约200~250千克,身长190~250厘米,尾长30~42厘米,肩高约150~200厘米。雌兽平均比雄兽大一些。

霍加狓经常单独活动,属于昼行性动物,只有交配时才碰到一起。怀孕期为421~457天。每次只生一幼兽,一般在8~10月间出生,幼兽出生时重14~30千克。哺乳期约10个月,4~5年后长成。饲养条件下的霍加狓的寿命一般在15~30年以上。

霍加狓每天睡眠时间极短,一般只需5分钟,它们始终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性。人们经常在霍加狓行走过的地方,发现一些沥青似的物质,这是它脚上的腺体分泌出来的。此外,霍加狓还使用尿来标志它们的领域。

在刚果东部和北部密集的热带雨林中,生活着许多霍加狓。当地人为了获利,经常使用陷阱猎取霍加狓。在古埃及,人们也早已发现了霍加狓。人们曾在埃及发现了一幅壁画,上面画有霍加狓。后来亨利·莫顿·史丹利到那里去探险时,当地人说在密林中发现过史丹利带来的马类似的动物。当时,人们都在猜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有人把它叫做“非洲独角兽”。英国在乌干达的总督哈里·约翰斯顿爵士也看到了这种动物的足迹,但是他发现这些足迹不是住在森林里的马的足迹,而是偶蹄动物的足迹。1900年,伦敦动物学学会获得了一些当地人猎取的霍加狓的皮毛。当时动物学家们给这种动物取名为Equus johnstoni,把它归入马属。1901年6月,一具几乎完整的皮毛和两具颅骨被送到欧洲后,动物学家们这才意识到,将它归为马属是错误的。动物学家们很快认识到这些动物与欧洲冰川期的短颈长颈鹿的化石的相似之处。1909年,白人才捕获了一头活的霍加狓,此前有不少猎人多年徒劳地互相竞争成为第一个猎获一头霍加狓的白人。1918年,第一头活的霍加狓被运到欧洲安特卫普。1937年,第一头活着的霍加狓通过安特卫普到达美国。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人工圈养的霍加狓首次进行繁殖。美国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的霍加狓幸存计划,也由这个动物园负责协调。今天,约有45头霍加狓圈养在动物园中。人们对霍加狓的生活习性所知甚少,这是因为霍加狓非常胆小,又生活在一个处于战乱不断的国家的密林中,人们对于它们的野生数量也只是猜测数据。粗略猜测(但是非常不可靠),估计目前有1万~2万头野生霍加狓。

虽然霍加狓没有被列入受威胁的动物,但是它们的生活环境也受到了破坏,此外,它们还受到偷猎的威胁。即便如此,动物学家在刚果对霍加狓的野生习性的研究仍没有间断。1992年,设立了霍加狓野生动物保护区。刚果内战既威胁到霍加狓也威胁到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006年6月8日,在刚果的维龙加国家公园,科学家报道发现有霍加狓生存的迹象。这是自1959年后,当地官方首次宣布霍加狓被重新发现。

夜行大盗——豪猪

中文名:豪猪

英文名:Porcupine

别称:箭猪

分布区域: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尼泊尔、锡金、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豪猪又叫箭猪,是一类披有尖刺的啮齿目动物,分布在亚洲、意大利、非洲、北美洲及南美洲的热带及温带。豪猪在啮齿目中个头数第三,仅次于水豚及河狸,但与刺猬不同。豪猪除有棘刺外,它还有一个非常肥胖的身躯和锐利的牙齿,鼠一般的嘴脸。大部分豪猪约长60~90厘米,尾巴长20~25厘米,重5~16千克。它们身体肥壮,行动缓慢,自肩部以后直达尾部密布长刺,刺的颜色黑白相间,粗细不等。豪猪白天躲在穴中睡觉,晚间出来找食,喜食花生、番薯等农作物。受惊时,尾部的刺立即竖起,刷刷作响以警告敌人。栖息在低山森林茂密处。穴居,常以天然石洞居住,也自行打洞。豪猪的活动路线比较固定,以植物根、茎为食,尤喜盗食山区的玉米、薯类、花生、瓜果和蔬菜等。豪猪在秋冬季交配,于翌春产仔,每胎产2~4只,但多数豪猪产2只仔。豪猪喜欢群居,它们过着家族生活,这在冬季更为明显。中国的秦岭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都有豪猪的踪迹。国外见于尼泊尔等地区有分布。

南美豪猪、非洲豪猪及旧大陆豪猪,都属于豪猪亚目。它们的头骨、咬肌、牙齿都极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