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森林动物的呼唤
9190600000010

第10章 森林中的梦幻猎手(4)

红狼常常通过利用气味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红狼的领地为16~160平方公里,这也是它的狩猎范围。红狼通常在一个特定区域狩猎7~10天,然后就会换到新的区域和范围狩猎。红狼主要在黄昏或黎明活动,以松鸡、浣熊、兔子、野兔、老鼠,腐肉和家畜中的动物为食。有时,红狼也会吃腐肉。红狼能够捕食大量老鼠,能够控制老鼠的繁殖数量。鳄鱼、猛禽、美洲狮等大型动物是红狼的天敌。

红狼主要在夜间活动。它以家庭为单位,形成一定的活动和势力范围。在红狼的群落中,通常由一对交配并生育幼崽,它们生活十分和谐,红狼的叫声的频率和强度在土狼和灰狼之间。

红狼在自己的活动区域内建造洞穴,或占用其他动物使用过的洞穴。这些洞穴通常在植被茂密环境中的空心树干、沙地和河岸上。春季1~3月,是红狼的繁殖季节。红狼的孕期一般为60~63天,平均每胎产幼仔3~6只,最多可达12只。经过15~20个月,幼仔可达到性成熟。红狼属于社会性动物,每个群落都有自己固定的领土。一个群落只有一对能够繁殖的红狼。产出的小狼由其他群落成员帮助共同抚养。

亚洲赤犬——豺

中文名:豺

英文名:Dhole

别称:赤狗、马狼、彪狗、神狗、马彪、马将

分布区域: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豺在各个地区的分布密度很稀疏,数量远没有狐、狼那样多。豺的生活环境十分复杂,无论是在热带森林、丛林、丘陵、山地,还是在亚高山林地、高山草甸、高山裸岩等地带,人们都能发现豺的踪迹。豺性喜群居,多由较为强壮而狡猾的“头领”带领一个或几个家族临时聚集而成,但也能见到单独活动的个体。

人们常说豺狼虎豹,豺的位置排在最前,可见其凶猛。它们极少单独行动,在印度,曾经发生过孟加拉虎与豺群争夺食物的事件,虽然孟加拉虎能够以一敌十,但架不住大群豺的围攻,结果只能被豺活活咬死。还有一种豺叫黑背豺。黑背豺最大的特征便是背上的一片黑毛。黑背豺是所有的豺中体格最小的一种,但它的实力不容小觑,黑背豺是同样具有强大杀伤力的动物,它们群体行动时,连狮子也不敢轻易招惹它们。黑背豺总是守在大型食肉动物如狮子、猎豹的身边,等后者费尽千辛万苦捕到猎物后,才集体出现,坐享渔翁之利。

豺也会亲自狩猎,整个家族一起出动,将猎物团团围住,专攻对方的脆弱部位如肛门、眼睛、嘴唇等处,群体成员分工合作,配合得十分默契,三下五除二便能搞定,相当利落。除了新鲜的食物,腐肉也是豺的食谱中重要的内容。食用尸体的习惯使得黑背豺被认为是死神的象征,因此它甚至能够得到人们贡献的祭品。

在非洲大草原上,豺和兀鹰无疑是一对冤家对头。兀鹰的食腐特性比豺来得更彻底,腐肉绝对是它们的主食。因此,当兀鹰与豺在尸体旁相遇的时候,自然会有一场争端。通常,兀鹰扑扇着双翅,居高临下,死死盯住黑背豺,坚硬的喙似乎随时会在对手的头上狠狠啄上一记。黑背豺虽然不具备体型和方位的优势,但也不甘示弱,紧紧夹住尾巴,弓起背,准备一跃而起咬住兀鹰的脖子。战争随时都会爆发。这两种动物为了争夺腐肉,各自严阵以待,无论哪一方,只要能够得到可靠的援军,形势必将发生逆转,获胜者自然会得到垂涎已久的腐肉。

豺的群体性不仅体现在觅食上,在家庭生活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它们奉行一夫一妻制,每年生下的孩子中有三分之一会在家里停留到下一个繁殖季节又一窝幼豺出生,帮助父母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当母豺出门时,留守的豺便主动当起保姆,保护幼豺的安全,并与它们一同嬉闹,教给它们生存的技巧。不同的豺群之间也会进行合作,共同击退强大的对手,因此,它们的生存能力较之狮、虎之类的猛兽要更强一些。

森林巨无霸——黑猩猩

中文名:黑猩猩

英文名:Chimpanzee

分布区域:非洲中部和几内亚

大部分的科学团体现在都认为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是我们人类现存最近的“亲戚”。遗传学证据显示,我们和它们最近的一个共同祖先出现在大约600万年前,比现代大猩猩的分化时间要稍晚一些。

倭黑猩猩是在大约150万年前脱离黑猩猩的,当时可能有一些黑猩猩的祖先穿过了刚果河,来到了河的南岸并被隔离在此。倭黑猩猩仅仅生活在低地的热带雨林,包括那些位于非洲西南部大草原边缘的森林,在现今的刚果(金)境内。黑猩猩也是雨林栖居者,但是它们的分布则更广,其中还包括山地森林、季节性干燥森林和热带大草原的一些林地,在这些地区,它们的种群密度非常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识别的黑猩猩的种类和亚种数量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以前一致认为黑猩猩只有1个单独的种,包括3个亚种,但现在黑猩猩的分类法又有了新的变化。由于黑猩猩在进化上和我们很接近,而且它们的行为与我们的行为有着惊人的相似,因此它们被当做最好的例子来与早期人的进化对比,并用来解释我们行为的生物学根源。然而,最近对倭黑猩猩的研究表明,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两者也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因此它们之间的互相比较也是需要重视的。

两个种类的黑猩猩都具有很好地适应树栖生活的身体。它们的手臂要比腿长得多,手指也比人类的长,而且肩关节高度灵活。再加上骨骼和肌肉组织等其他方面的特征,黑猩猩能够依靠手臂挂在树枝上面,而且也很擅长攀爬树干和藤蔓植物。当然,两种黑猩猩差不多都在树上进食,而且晚上都是在树上的巢中睡觉这些巢是通过折断和折叠树枝建造而成的。它们都能在地面行走,行走的方式和大猩猩一样,都是四足并用并以“指关节着地”的方式走路。它们的身体有很多适应这种行动方式的特征,比如在前臂的桡骨和腕骨的结合处有一块脊,在指关节承受身体重量的时候能够防止手腕弯曲。

倭黑猩猩也被称为“小黑猩猩”,但这属于用词不当。它们的身体比黑猩猩瘦长,头骨也有些不同,体重在两种黑猩猩的所有亚种中是最小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都能够直立,它们经常以这种姿势攀爬或摘取食物,但与我们的双足行走相比,还是很笨拙的。

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大脑容量约有300~400毫升,其绝对大小和与体重相比的相对大小都是很大的。它们在实验室背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出色,而且在经过强化训练或给予大量学习机会的情况下,它们能够进行一定的符号交流。在野外,它们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视觉信号进行交流。两种黑猩猩都十分擅长预测和操纵“他人”的行为,无论是同类还是人类研究者。

雄性黑猩猩和倭黑猩猩要比雌性大10%~20%左右,而且也要强壮许多;它们作为武器的犬齿也更大。除此之外,雄性和雌性在身体比例方面都比较相似。

从青春期开始,雌性生殖器附近的皮肤就开始周期性地发胀。刚开始时间隔很不规律,一次会持续许多周,但是成年以后,雌性的月经周期开始变得规律。黑猩猩的月经周期大约是35天,倭黑猩猩40天左右,而肿胀发生在该周期的中间,一般持续12~20天。发胀的雌性处于发情期,它们不仅对雄性发起的行动感兴趣,还会主动靠近雄性并发起性活动。在野外,雌性在13岁左右生下第一个幼崽。幼崽发育很慢,一般到4岁时才断奶,如果幼崽存活,那么两胎之间的平均间隔为5~6年。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雄性黑猩猩的睾丸相对于身体来说十分大,能够频繁地和雌性交配。雄性在16岁左右达到成年体型,不过在此之前它们就已具备了生殖力。

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一般从黎明活动到黄昏,在它们的赤道栖息地则差不多有12~13个小时,而其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进食。两种黑猩猩都主要吃果实,辅以树叶、种子、花、木髓、树皮和植物其他部位。黑猩猩一天能吃20种植物,一年吃过的植物差不多有300种。它们栖息地的食物产出在一年中变化很大,在某些时期,它们几乎只吃一种数量丰富的果实。它们常年都能吃树叶,但只是在果实数量不多的时候才更多地吃树叶和其他非果实的食物。倭黑猩猩似乎比黑猩猩更多地依靠植物的茎和木髓,而且它们的栖息地能够更加持续地提供水果。这些差异对它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也吃动物性食物,包括像白蚁这样的昆虫和多种脊椎动物的肉。黑猩猩比倭黑猩猩更常捕猎,它们捕杀很多种猎物,包括猴类、野猪、林栖羚羊和各种各样的小型哺乳动物。猴类是它们最常见的猎物,而生活在黑猩猩附近的红绿疣猴则是其主要的猎物。黑猩猩大部分情况下是群体捕猎,而且雄性比雌性更多地捕猎。倭黑猩猩捕食最多的是小型羚羊,还没有关于它们捕食猴类的记载,而且它们大多是机会主义的单独猎手,不会群体捕猎。

黑猩猩各个群体的捕猎成功率是不同的,其中有很多原因。在树木高耸的原始森林捕捉猴类要比在树冠低而不连续的森林困难得多,因此在两种森林都有的地区,黑猩猩更愿意在树冠不连续的森林捕猎。猎手的数量与合作的程度也会影响捕猎结果,如果有更多的雄性参与,而且它们相互合作的话,捕猎行动则更有可能成功。对于捕猎红绿疣猴的行动来说,不同栖息地的成功率在50%~80%之间,这与大多数食肉目动物相比是一个相当高的值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捕猎的频率也会变化。至少在某些栖息地,果实丰富的时候它们会更频繁地捕猎,雄性通常组成大型的团体,而且可能会行走数千米去寻找红绿疣猴等猎物。

在大部分情况下,黑猩猩都是各吃各的,但吃肉时却明显例外。有时,雄性黑猩猩在捕获猎物之后会立刻为猎物而打架,地位高的雄性有时还会从“下属”那里“偷”肉,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它们都会分享肉食。大部分的分享行为都表现为占有者允许其他黑猩猩获得部分猎物,有时占有者也会主动将肉分给别的黑猩猩。黑猩猩中的肉食占有者通常是雄性,而且同它们共享的伙伴主要也是雄性,特别是它们的盟友和主要的梳毛伙伴。

雌性一般能够从雄性那里取得一些肉,发情期的雌性比其他雌性成功率更高,但是雌性用性交换肉的说法并没有得到证实。雄性有时会在分享肉食的时候与雌性交配,但是发情期雌性的出现并不总会促使雄性去打猎,而且肉食分享行为对雄性是否能交配成功只有很小的影响。倭黑猩猩通常由雌性占有相对较多的肉食,而且它们也经常控制着数量巨大的果实。与黑猩猩相比,倭黑猩猩中的食物共享行为大多发生在雌性之间。

印度珍宝——孟加拉虎

中文名:孟加拉虎

英文名:Bengal Tiger

分布区域:孟加拉、印度

虎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森林之王”。它那强壮矫健的身躯,尖锐有力的爪牙,惊心动魄的吼声以及威严镇定的眼神,都会给人强大的威慑力。孟加拉虎也叫印度虎,是虎类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亚种,它统治着南亚次大陆的大片土地,在东南亚的许多地区及中国西南也有它们的踪迹。

雄性孟加拉虎体长可达300厘米,棕黄色的皮毛上布有黑色的斑纹,但其额头上的纹路并没有形成一个像样的“王”字。一些孟加拉虎还会由于基因突变而变成白色,野生的白色孟加拉虎十分罕见。它们对栖息地的环境并不挑剔,从高寒的喜玛拉雅针叶林到沿海红树林,都有孟加拉虎在活动,划分自己的领地。一头孟加拉虎对于领地范围的要求也不相同,大至上百平方千米,小的仅需要十几平方千米,这是根据猎物的丰富程度、领地地形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一般来说,雄性孟加拉虎的领地要大得多。大型的有蹄动物,如鹿、野牛等,常会成为孟加拉虎的口中之物。孟加拉虎偶尔还会袭击犀牛和小象。它尖利的爪子平时缩入皮肤的褶皱,避免行走时被磨钝,在捕猎时才会伸出来,深深嵌入猎物体内,使猎物受到重创。此外,它敏锐的听觉也给狩猎提供了砝码。

孟加拉虎的食量大得惊人。一头处于饥饿状态的孟加拉虎一顿能吃四五十斤肉,经过饱餐后接下来的几天,孟加拉虎都不用再吃东西了。

孟加拉虎从出生到发育成熟,需要3~4年的时间,雌性比雄性早半年,其发育成熟时间的长短与成长过程中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因为它决定着老虎体内激素的产生和释放。

孟加拉虎在自然界中过着独身生活,只有在交配期和哺乳期,它们才会成双成对地出现。雌虎喜欢在茂密的灌丛,或者是密林中无人能至的古代建筑的废墟中安家。雌性孟加拉虎一胎可以产两到三只幼虎,其中大约一半会在成长的路上夭折。

雌性孟加拉虎会尽心抚养自己的孩子,雄虎偶尔也会自觉承担做父亲的重任。雄性孟加拉虎对自己的妻儿非常爱护,在猎取到食物后,它会以吼声召唤妻儿一同分享。但是,如果雄虎发现自己的地盘上出现了并非自己亲生的小孟加拉虎,它也会很残忍地将小虎杀掉,这种“杀婴”行为在许多动物中都很常见,甚至在远古时期的人类也会有类似的举动。也许,这是保证自己的后代血统纯正,自己的血脉得以延续的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