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在亲子的关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父母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为顺利。所以,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做法,父母首先要调整以及全面了解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如失望、生气、厌烦,等等。
做父母的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管你心理有多大的压力和不快,当你踏进你的家门时,你都要尽量给家庭一个和蔼的笑脸,要知道你的情绪很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孩子,你的坏心情会使孩子的心情也变坏。你想把你的孩子塑造成什么样的人,父母就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千万不能以很高的标准要求孩子而自己却做不到。如果父母现在做得很好,等孩子长大后,你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健康、活泼、懂事的阳光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心态,将来就会应对人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也就会走好他们自己人生的道路。
教育孩子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它面对的是有思想,有个性,但思想和个性又不成熟的孩子。当发现孩子身上有问题的时候,父母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或伤心叹气,或大发雷霆,或讽刺抱怨。德国军队曾有过一条纪律:当内部发生冲突时,当天谁也不许谈论这件事,等到了第二天再说。早晨起来,大家的火气就小多了,头脑冷静了,也许就会有冷静处理的好办法。因此,建议父母教育孩子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明白“忙人无计,怨人无智”的道理。
父母在情绪激动或愤怒时教训孩子,可能对孩子语言不理智,或容易采取过于强烈的惩罚,这样一来,极大地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不能看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之处,更不想在将来纠正自己的错误,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这永远达不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情绪化的弊端在于父母错误的“子女观”,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自己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根本没有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这个生命在成年之前,需要仰赖父母的养育,但绝不是父母生命的附庸。
父母把郁积心底的不良情绪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毫无理智地发泄出来,那孩子的心灵也就成了大人不良情绪的容器。这种随意发泄一旦成为习惯,家庭教育会变得越来越随意,孩子会深受其害。
(1)如果你发了脾气,不要太内疚。要知道无论愤怒、沮丧还是自责,甚至敌意,都是难免的,不需要刻意逃避、压制或掩饰,而是要坦诚地承认和接纳它们。如果你总觉得自己不该如此,就会更焦虑和紧张,反而不利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要知道,“我不该生气”也是一种不合理的观念。
(2)调整自己说话的声调,并且倾听它。说话的声调能够传达人的情绪和态度的有关信息,你不妨试着调整自己说话的声调,让它变得沉稳和友善。注意听自己用这样的语调说话,也能使自己的情绪逐渐变得稳定和愉快。
(3)控制情绪的有效要诀,就是改变自己原来的一些不合理的观点,并且用一些合理的观点来取代它。当父母采取了这样一些较合理的观点时,就容易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产生正向的情绪反应,从而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了解孩子,给予孩子关怀和支持,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4)换换脑子。如果和孩子聊得不投机,眼看就要“踩地雷”,可以暂时打住,或者暂时离开谈话的地方,倒杯水什么的。如果不能走开,也可以试着转换一下话题,强迫自己想想其他的事情:回忆一些愉快的片断,盘算一些其他的事情,诸如明天要买什么东西,房间是不是要重新布置一下等等,使自己暂时忘掉眼前不愉快的话题。停止对不愉快话题的思考,可以暂时避免产生愤怒、处罚孩子的不合理反应。
(5)调节自己的面部和体态表情。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既能表现人的情绪,也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如果你感到疲倦或心情沮丧,可以面对镜子,做一些传达肯定、友善的表情和姿态,比如微笑、轻松的动作等等,也常常能让自己感到愉快,精神好起来。
(6)安静独处。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独自安静地做些事,告诉家里人不要打扰自己。做做深呼吸,同时告诉自己“放松,放松”,或者数着自己的脉搏,对自己说:“慢一些,慢一些……”
(7)放松。平时可以多做一些放松的练习,当你真正感到紧张、焦虑和有压力的时候,这些练习说不定就能派上用场。
(8)幽默。遇到挫折、沮丧的事情时,努力换个角度,用夸张的方式来想这件事情,开开自己的玩笑。收集一些滑稽的卡通图片,贴在自己随时可以见到的地方,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看一看,或者读一些笑话,幽默有趣的事情能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在孩子面前,以幽默的方式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避免不了的错误,不仅可以让自己轻松起来,而且还能把一种坦然、放松的处世态度传达给孩子。
人吃五谷杂粮,岂无七情六欲。想要置身世外做神仙,难呀!不过,控制情绪并不是要父母压抑或掩饰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因自己的不良情绪而产生的不适当的教育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