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当医生:防治宝宝疾病有妙招
9180000000046

第46章 妈妈巧照顾,防治宝宝心理疾病(5)

(1)行为矫正疗法

大约有50%的自闭症儿童像个“哑巴”,常以尖叫来表示需要。自闭症儿童爱做刻板的摇摆动作,他们对荡秋千较感兴趣。于是,家长就可以要求他们做到举手而不得尖叫,才允许荡秋千(即阳性强化法)。经过多次训练后,他们学会自觉地用举手的动作,表达自己的要求。这叫做“手势语言训练”。自闭症儿童也有模仿言语的特点,如拿出一只苹果,让他们看(青的、红的)、闻(香味)和摸形状,以加深他们对苹果的印象,然后,要求宝宝跟大人说:“苹果”。当他们发出“苹果”或近似的音调时,就给他们吃,加以强化。自闭症儿童不观察周围人的表情变化,也不理解感情表达的含意。可以给自闭症儿童看人物表情画,每看一个画,家长要配合做出相应的表情和举动,如看高兴人的画像时,家长吻抱宝宝,表示喜欢和高兴。看恐惧画像时,家长也要做出恐惧样,避开恐惧地方,或丢掉恐惧物品(可用画册表示)。看愤怒人像时,教宝宝停止不该做的事。看到哭泣人像,要把好东西给别人玩。这样不断强化,可以使自闭症儿童逐渐懂得周围人表情变化的含意,自己应该怎样做,使他们慢慢学会与人沟通交往。这叫做“人物表情沟通训练”。

行为矫正治疗是利用条件反射原理进行学习训练,此方法的成效取决于不断强化,家长可按照上述的方法对宝宝进行“强化”。当然这与宝宝脑发育成熟程度和智力水平也有关。

(2)游戏治疗

游戏是最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一种形式,也是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最好活动形式。游戏已成为自闭症儿童的一种治疗方法。自闭症儿童有与周围人建立不起情感联系的特点,在游戏中,大人将布娃娃抱在怀里,拍拍、亲亲和给布娃娃讲话。宝宝模仿大人的姿态,也做同样的动作。他们在交往中常回避眼对眼凝视,故大人要宝宝“望着布娃娃的脸,娃娃好看”。通过布娃娃游戏,其目的是使宝宝对布娃娃发生兴趣,后将感情转移至家长身上。有年龄相仿的宝宝与患儿一起做游戏发挥“同伴”作用,对增进社会交往和重建合适行为将起重要作用。经验证明:患儿在游戏中某一行为的改善将引起连锁反应,而使其他行为也得到进步。

九、防治宝宝幼稚病

有些宝宝会出现幼稚的行为,别人看起来,就像长不大一样。这是发育成熟迟滞的一种表现。行为幼稚的宝宝,在智力测验时智商是正常的或稍偏低,但是往往给人一种“戆”的感觉。如果您发现宝宝有行为幼稚的表现,首先应该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1.宝宝幼稚病的识别方法

有幼稚行为的儿童与同年龄儿童相比,通常给人有种不成熟的表现。所谓“嫩”,表现为集体活动时畏畏缩缩,闷声不响,在大庭广众中忸忸怩怩,害怕出头露面,常被人戏弄。年龄稍大些儿童则表现为缺乏主见,干什么事都不能自己作出决定,老是跟在别人后头。相信别人甚于相信自己,什么事都希望寻求他人的帮助。平时喜欢和年龄较小的宝宝一起玩耍。有些宝宝情绪不稳,容易兴奋,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容易受不良习气影响,干坏事或捅娄子。这类宝宝行为幼稚的表现与其实际年龄不符,无论在生活自理能力或社会交往能力方面都显得幼稚。为何智力上没有什么问题,却会出现行为幼稚的表现呢?这主要是他们的心理发育不太成熟的缘故。

2.造成宝宝心理发育迟滞的原因

(1)与妈妈怀孕时患妊娠并发症或者分娩中胎儿出现窒息有关

我们曾对3000例4~5岁学龄前儿童做了心理测试,发现妈妈怀孕时有较严重妊娠反应者,或有各种感染和中毒者,新生儿出生时窒息10分钟以上者,这类儿童行为幼稚的患病率远比正常组高,宝宝对自己行为的自制能力较差。

(2)与家长的文化程度、自身修养和素质有关

特别是与妈妈的文化素质高低密切相关。妈妈的言行和能力都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发展。从心理学角度来说,4周岁时宝宝的智力水平是17周岁时的50%,8周岁时宝宝的智力水平是17周岁时的80%,可见从8~17周岁智力水平仅增加20%。如果4~8岁的宝宝没有机会上幼儿园,一直在妈妈或其他领养人身边长大,倘若这些家长或领养人是文盲或者文化程度不高,那么宝宝自然不能学到很多东西,从而成为一个不太成熟、行为幼稚的人。

(3)与家长不良教育方法有关

家长对子女过分宠爱,过度照顾,反而阻碍了儿童身心发展。有些家长舍不得把宝宝送到幼儿园,似乎放在家里才放心。在家里又处处溺爱宝宝,使宝宝处于“独特”的地位。由于宝宝在家庭中能够享受一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就养成娇气十足、手脚不勤、依赖性很强的坏习惯。又因为缺少集体生活,容易出现孤僻、胆小、与小朋友不合群的弱点,所以在集体中,处处显得比其他小朋友幼稚。2~3岁,是儿童心理发育过程中最容易产生依赖性的危险时期,此时由于家长过分照顾,可导致儿童过分依赖行为,而依赖性重的儿童常常同时出现幼稚行为。

例:明明,男,7岁。自幼十分娇惯,出生后一直由奶奶和妈妈俩在家带,他整天与亲人们形影不离。4岁上幼儿园,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差,被小朋友们讥笑“笨”。在老师的帮助下,才逐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但胆小,不敢大声说话,爱独自玩。入学后,学习成绩尚好,表现老实,常被同学欺负。但常受到有不良行为同学指使,乱摘校内的花,并将花扔在女同学头上。体育课时将乒乓球踏扁,跟着其他同学起哄、吵闹,甚至打架。事后虽能认识不对,但过后又重犯,家长为此十分烦恼。

3.宝宝幼稚病的处理方法

(1)提倡优生

对妈妈怀孕时或分娩时出现各种问题引起的儿童行为幼稚,我们称为是生物因素。我们提倡优生,就要注意妈妈怀孕期卫生与健康,做好产前检查,防止各种感染和并发症,特别要重视妈妈分娩期的安全。减少难产与新生儿窒息,使儿童脑功能健康发育。

(2)提高家长的文化程度

家长的文化程度和素质需提高,重视儿童早期智力开发与教育,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倡幼儿园、幼儿园养育。把宝宝置于集体之中,使他们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3)科学育儿

引起儿童行为幼稚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心理因素,家长要学会一定科学育儿的教养知识和方法,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宝宝独立生活能力。

家长必须懂得不能让宝宝从小就有依赖性,凡宝宝自己能够做的事,应当让他们自己去做,因为宝宝都是好动的,也没有一个宝宝不喜欢自己做事。刚会说话的宝宝,看见东西就会说“我要”。刚会走路的宝宝最喜欢自己摸着走,而且还不要人抱他。宝宝喜欢自己动手,有时尽管事情做得不像样,但这也是一种练习的好机会,如果家长样样包办代替就会养成宝宝依赖性、幼稚性,缺乏独立性。在家里,家长要敢于放手,支持鼓励宝宝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宝宝2岁左右,大人就可教他脱鞋袜,宝宝到3岁后就可以学会穿鞋、袜和简单的衣服了。要养成宝宝“自己动手”的习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大人要引导宝宝和其他的宝宝接触,让宝宝和小朋友们能和睦相处。另外,家长要经常带宝宝们到外面玩,如上公园游玩,逐渐培养宝宝的勇敢和闯劲。常带宝宝走亲访友,教会宝宝懂礼貌,学习初步的初值交际能力,使他们适应陌生环境。

较大的儿童,要注意培养独立性格,增加知识,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克服幼稚,使宝宝自信心和独立性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