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颈肩腰腿痛奇效良方
9174600000029

第29章 腿痛(7)

【经验心得】本病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张氏医通》云:“膝痛无有不因肝肾亏虚者,筋骨失养,不荣则痛。”人至中年以后,肝肾精血日见亏虚,筋骨失养,脉络空虚,风寒湿邪乘虚侵入筋骨,虚邪留滞,气血瘀阻,不荣不通,故而致痛。所以肝肾亏虚、风寒湿邪阻滞脉络实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重要病机。治疗当以生精益血、调补肝肾、祛风除湿、温经活血、化瘀通络为法。内服方膝骨安汤以杜仲、狗脊、五加皮补肾生精,黄芪、当归益气养血,精血充盈则筋荣骨健;独活、威灵仙散寒除湿,淫羊藿、制附子温经通痹,邪祛络畅通则不痛;怀牛膝、白芍活血柔筋,乳香、没药化瘀止痛,血活瘀祛则邪不留滞;甘草调和诸药,与白芍相合乃芍药甘草汤,为缓急止痛之妙方。外溻方“溻渍1号”是作者独创的膝骨关节炎外治之方,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温经通络、舒筋止痛的功效,可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粘连。

【方剂出处】张振刚.膝骨安汤内外合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76例.陕西中医,2008,29(4):441

12.四妙通痹汤

【药物组成】苍术、薏苡仁、牛膝、白芍、鹿衔草、威灵仙各15g,黄柏、甘草各10g,木瓜、葛根、丹参各30g。

【随症加减】寒重加川乌头、制附子,疼痛重者加蜈蚣、全蝎。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2周为1个疗程。

【功效】淡渗利湿、苦寒燥湿、温阳化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2例,临床控制17例,显效1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

【经验心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学“骨痹”范畴,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湿蕴化热,久病化瘀,风、湿、热、瘀互结而致。本病以湿邪为要,所以在治疗应以祛湿为重点,法当淡渗利湿、苦寒燥湿、温阳化湿等。四妙通痹汤方中苍术健脾运湿、黄柏苦寒燥湿,薏苡仁健脾淡渗利湿,葛根、鹿衔草、威灵仙补肾祛风湿、软坚散结,木瓜、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止痉,丹参活血化瘀通络。诸药合用可使湿去络通痛止。

【方剂出处】金伟孝,等.四妙通痹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2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8):473

13.桃红饮加味

【药物组成】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9g,威灵仙25g,白芥子6g,川牛膝15g,桑寄生20g。

【随症加减】疼痛明显加三棱5g,制乳香、没药各5g;肿胀沉痛加木瓜25g,生薏苡仁5g;兼湿热加苍术5g,黄柏5g;兼腰膝酸软加杜仲10g,续断15g;病情日久不愈加土鳖虫5g,穿山甲6g。

【治疗方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服1次,10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功效】补益肝肾、活血祛瘀、通络除痹。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8例。48例中治愈29例,好转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

治验:王某,女,68岁。2004年8月12日就诊。患者右膝疼痛,伴活动障碍4年。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肿大,活动受限。遂在本乡卫生院就诊,经摄X线片诊断为右膝骨性关节炎,给予口服扶他林、壮骨关节丸,服后效果不佳,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半个月前因劳累后右膝关节肿痛明显加重。经针灸按摩治疗后无明显效果。现患者右膝关节刺痛,关节肿大,屈伸、下蹲困难。膝关节屈伸时有喀嚓声,舌淡暗,苔白腻,脉沉细。实验室查: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均正常。诊断:膝骨性关节炎。证属肝肾不足,瘀血阻滞。治宜补肝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桃红饮加味: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9g,威灵仙25g,白芥子6g,川牛膝15g,桑寄生20g,土鳖虫5g,木瓜25g,生薏苡仁25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7剂后右膝疼痛有所减轻,无肿胀。上方减生薏苡仁,加穿山甲6g,继服7剂。三诊:患者右膝关节轻微疼痛,无肿胀,关节屈伸功能活动明显改善。守上方继服7剂。服后右膝关节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类证治裁·痹证》曰:“诸痹……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若肝肾亏虚,腠理不固,风寒湿乘虚侵入,注入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凝滞不行。病情迁延不愈,正虚邪恋,瘀阻于络,筋脉失和,关节痹阻而至骨痹。本病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是病理基础,瘀血阻滞是发病的关键,为属本虚标实之证。

治以补肝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以桃红饮加味。桃红饮出自《类证治裁》,原主治败血入络瘀血所致的痹证。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补血活血、化瘀通络;威灵仙,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寒湿壅滞经络,关节不利诸病。在原方基础上加白芥子温经通络散寒,消肿止痛;川牛膝活血祛瘀,强筋骨,通经止痛,且引血下行使药直达病所;桑寄生能补肾健骨,滋养肝肾。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活血祛瘀、通络除痹之功。

【方剂出处】憨兰.桃红饮加味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8例.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24

14.温经行痹汤

【药物组成】桂枝10g,白芍30g,徐长卿20g,独活10g,威灵仙15g,牛膝20g,苏木15g,炙甘草6g

【随症加减】疼痛较甚加川乌、草乌各6~10g,全蝎6g;属热证加知母、黄柏各10g;伴腰椎增生加鹿衔草15g,巴戟天10g,骨碎补15g;气虚加黄芪20g;疼痛伴麻木不仁加当归10g,鸡血藤18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温服。10日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

【功效】通络止痛、祛风除湿、活血化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0例,1个疗程显效8例,有效21例;2个疗程显效13例;3个疗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

【经验心得】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多由风寒湿邪侵袭,以致经脉受阻,气血瘀滞而引起“不通则痛”,《素问·痹证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当机体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经络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故而出现疼痛、麻木、沉重、痉挛之证,其主要机制为寒凝血瘀。方中桂枝、独活,性味辛温,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且独活祛风胜湿善行于下,尤宜于风寒湿痹之偏于身半以下;徐长卿温经止痛,与牛膝、苏木相配,更具活血化瘀、行血祛风之效,兼之牛膝入肝肾之经,有下行之功,能引药至腿;而威灵仙能祛风湿,其性善走,无处不到,可以宣通五脏、十二经络兼能除痰消积。诸药组方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利筋脉之功效,故而临床应用获得满意疗效。

【方剂出处】宫照江.自拟温经行痹汤治疗坐骨神经痛30例.辽宁中医杂志,2001,28(5):291

15.乌头黄芪汤

【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各6~12g(先煎),黄芪30~60g,桂枝12g,白芍20g,当归12g,续断15g,川牛膝15g,威灵仙15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

【随症加减】疼痛剧烈,遇寒更剧者重用川乌、草乌;气虚明显者重用黄芪;血虚者重用当归、白芍;肾虚者重用续断,加五加皮、杜仲;阳虚明显者加制附子;拘挛掣痛、屈伸不利者重用白芍、甘草,加木瓜;湿邪重者加防己、羌活;病程日久、顽痛不已者加全蝎、蜈蚣;局部麻木者重用当归,加鸡血藤。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

【功效】益气养血、散寒定痛、祛风除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4例,治愈40例,显效11例,无效3例。

【经验心得】坐骨神经痛为周围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济生方》曰:“皆因体,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说明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至外不固,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入于筋脉,闭阻气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临床观察,总以感受寒邪为主者多见。寒气胜者为痛痹,故临床多见沿腰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一条线拘挛疼痛,甚者如锥刺刀割,局部常伴有凉感,得热稍舒,遇冷加剧,入夜尤甚。故用乌头黄芪汤治疗。方中川乌、草乌合威灵仙温经散寒,搜风湿而定疼痛,黄芪、桂枝益气通阳,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芍、甘草柔肝化阴,濡润筋脉,缓急止痛,续断强腰壮筋,川牛膝活血祛瘀,引血下行以通利筋脉,且能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姜枣和营卫而调中。诸药合用,攻补兼施,相得益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共奏益气养血,散寒定痛,祛风除湿,通利筋脉之效。

【方剂出处】张光栓,等.乌头黄芪汤治疗坐骨神经痛54例.中医研究,2003,16(2):37

16.雪莲强筋壮骨方

【药物组成】雪莲花30g,骨碎补12g,威灵仙18g,熟地黄30g,白芍药15g,怀牛膝10g。

【随症加减】屈伸障碍明显者加土鳖虫15g,僵蚕12g,桂枝10g;疼痛剧烈者加制川乌6g,独活15g,制马钱子0.3g;肿胀明显者加泽兰18g,汉防己15g,地龙12g,五加皮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4周为1个疗程。

【功效】补益肝肾、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58例。经4周的治疗后,临床控制者38例,显效者58例,有效者45例,无效者17例,总有效率达89.2%。

【经验心得】方中君药雪莲花性热,味微苦,入肝、脾、肾三经。具有活血通经、散寒除湿、强筋助阳等功效。方中骨碎补入肝肾经,能补肾壮骨,续伤止痛,多用于肾虚腰痛、风湿痹痛。《本草从新》曰其主疗“骨痉”。《本草述》曰其善治“中风鹤膝风挛之证”。方中威灵仙,性温味辛咸,功擅祛风湿,温经络,止痹痛,消痰水,对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有良效。二药相合,既助君药补肝肾,又可活血舒筋,祛风除湿止痛,共为臣药。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味厚气薄,善补精填髓,益阴补血,运用于肝肾不足、骨髓空虚、阴血耗损之证。

方中用熟地黄一方面可制约他药的温燥,同时还有“阴中求阳”“阴阳互补”之妙。白芍药以养血柔肝为主,具有柔筋正骨之功,体现该方筋骨并重的原则,在方中共为佐药。方中怀牛膝入肝肾经,能补肝肾,散瘀血,祛风湿,并能引药到达腿膝,《神农本草经》云其“主治湿痉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全方可补肝肾,强筋壮骨以治本,舒筋通络,活血止痛,化痰软坚,祛风除湿以治标,使骨强筋健,骨正筋柔,瘀去肿消,则膝关节肿痛、功能障碍之症状可缓解。

【方剂出处】赵永胜,等.雪莲强筋壮骨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58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2):51

17.阳和汤

【药物组成】熟地黄30g,肉桂5g,麻黄10g,鹿角胶(烊化)10g,白芥子10g,生姜炭5g,生甘草5g。

【随症加减】偏于寒者加独活、桑寄生各30g,细辛10g,制附子30g(先煎);湿邪偏盛者加苍术15g,薏苡仁50g;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延胡索各10g,制川乌、草乌各15g(先煎);下肢麻木甚者加全蝎10g,蜈蚣2条;有外伤史者加丹参15g,土鳖虫10g;屈伸不能者加续断15g,木瓜18g,伸筋草12g;气血虚衰者加黄芪、党参、鸡血藤各30g,当归、怀牛膝各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后温服。

【功效】温补肾阳、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87例,治愈43例,显效20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7%。

【经验心得】本病属中医学痛痹范畴,其疼痛部位当属足太阳膀胱经,以寒邪凝滞经脉为主,其治则当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阳和汤原系治疗素体阳虚、阴寒内滞、闭阻经脉所致的痰核、流注、附骨疽等疾病之效方。

【方剂出处】刘克龙.阳和汤治疗坐骨神经痛87例.中国民间疗法,2003,11(10):51

18.益肾祛痹汤

【药物组成】桑寄生30g,威灵仙、骨碎补、当归、川芎各10g,防己、秦艽、独活各12g,鸡血藤15g,黄芪、细辛各8g,甘草6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通络除痹。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5例,治愈15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