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名”级舰上最主要的反潜武器是舰载的SH-60J“海鹰”反潜直升机,该机可携带反潜鱼雷等多种反潜武器,续航时间达到4小时12分,可对50海里范围内的潜艇进行连续攻击。此外“榛名”级还装有“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装置和2座68型鱼雷发射装置,前者可以攻击20千米内的敌方潜艇,后者单枚命中就可让一艘3000吨级的潜艇重伤或沉没。在对空防御方面,除了2座127毫米舰炮外,“榛名”级没有其他的防空武器系统。为了增强防空能力,1986年开始对“榛名”级进行了现代化的改装,加装了1座八联装“海麻雀”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和2座“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对舰攻击方面,“榛名”级也只能依靠自己射程只有24千米的单管127毫米舰炮。
“榛名”级首舰“榛名”号服役之后一直是日本自卫队护卫编队的旗舰。舰上设有专门的舰队司令办公室、作战情报指挥系统、数据链、卫星通信系统等,可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P一3C反潜巡逻机、航空自卫队的E一2C预警机、其他护卫舰艇联系,以加强协同作战和控制指挥能力。这种天生的指挥舰功能是普通驱逐舰不具备的。
3、“现代”级驱逐舰(前苏联)
“现代”级驱逐舰是苏联海军为对付美国航母编队而研制的大小导弹驱逐舰、它和负责反潜的“无畏”级驱逐舰组成的水面舰艇编队是苏联海军的主要编队模式。和美国同类型舰艇相比,“现代”级在反舰能力方面占有优势,而在反潜和防空方面却有所不足。
生存能力强是现代军舰立于不败之地的先决条件,“现代”级驱逐舰尤为重视军舰的防护。它的舰体由高强度钢建成,又由15道横壁分隔成16个水密舱段,能够保证任意相邻三舱进水而不致翻沉。此外,该舰的上层建筑全部由耐腐蚀的铝合金建成,既不易遭海水腐蚀,也不易中弹起火,具有较强的防核、防生化武器能力。
“现代”级驱逐舰是较早引入隐身性设计的苏联军舰之一。为降低噪声,该级舰的推进器采用了低噪声五叶螺旋桨,舰艏的球鼻艏也敷设了降低水下噪声的吸声涂层,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红外辐射强度。为减少雷达反射面积,该级舰除上层建筑壁采用内倾方法建造外,还在舰体涂敷了数毫米厚的吸波材料,减少了被敌方探测器材发现的概率。
“现代”级驱逐舰航速为32节,与美国海军的“伯克”级的速度相同。由于“现代”级采用了先进的增压锅炉技术,具有点火启动快、炉内火力强、燃烧效率高等特点。在试航期间,由静止加速到32节仅用了不到2分钟时间,这在世界大型军舰中是不多见的。居住性是衡量军舰战斗性能的重要指标,因为只有让舰员休息好,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应付战斗和日常工作。过去,苏联大多数军舰的居住性较差,而“现代”级改变了这一传统缺点,舰上的人均居住面积达到军官5平方米、士官3平方米、士兵2平方米的标准。此外,“现代级”空调和通风系统也极完善,整个设计风格完全符合美国海军舰艇的居住性要求。
“现代”级驱逐舰装备有2座四联装的SS-N一12“日炙”反舰导弹,这种射程达到120千米,可在海面20米以美国“鱼叉”反舰导弹3倍速度超低空飞行的恐怖杀手,只要一枚命中就可以让一艘8000吨级的大型战舰沉没或彻底丧失战斗力,凭借这8枚“日炙”导弹,“现代”级让美国的航母也对其忌惮三分。
4、“阿利·伯克”(Arleigh Burke)级通用驱逐舰(美国)“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采用燃气涡轮机动力系统,以取代“孔茨”级导弹驱逐舰以及“莱西”级和“贝尔纳普”级导弹巡洋舰。
最初,美国计划建造一艘造价比“提康德罗加”级低廉、作战性能稍差的巡洋舰,结果发展出了一种功能极其强大的多用途战舰——“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采用了非常先进的武器和各种系统。
“阿利.伯克”号(DDG51)是美国海军按照隐身要求设计、采用隐身技术以减少雷达反射横截面的第一艘大型驱逐舰,其最初任务是对付苏联的飞机、导弹和潜艇。如今,这艘强大的驱逐舰在高威胁地区执行防空、反潜、反舰和攻击作战。
该级战舰采用了新型舰体造型,这种舰型具有极佳的抗风稳定性能,能在恶劣海况下保持高速航行。该舰型具有相当可观的闪光点,水线以上舰体呈“V”字形外观。
“阿利·伯克”级主要采用钢结构,使用了铝制桅杆以减少桅杆顶部重量,在所有机舱和设备控制舱覆盖了“凯芙拉尔”装甲。令人吃惊的是,“阿利·伯克”级所有战舰均装备了一套能够在核生化环境中作战的设备,这在美国战舰史上尚属首次。5、45型驱逐舰英国皇家海军的42型驱逐舰最终将被45型驱逐舰所取代,后者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英国皇家海军所使用的最大规模的水面战舰。据悉,45型驱逐舰将装备大量的防空武器,防空能力比42型优越许多。
在45型驱逐舰的设计中,融人了中途夭折的“地平线计划”的一些特点,包括上层建筑内部造型以及1套“帕姆斯”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能够加强45型驱逐舰的防空能力,并能发射“紫苑”30型舰空导弹,射程为80千米(50英里)。此外,该导弹系统能够拦截具有二次攻击能力的高性能导弹,吓阻各种当前和潜在的空中威胁。此外,45型战舰还能够应付单枚或多枚导弹的威胁。除“帕姆斯”防空导弹系统之外,45型战舰还有望配备“战斧”式巡航导弹。45型战舰预计总造价将比42型战舰低,但个别备件的价格可能稍高一些。该级战舰的舰员和军官编制数量将会减少。该战舰将装备1套多用途传感器系统,其中,1部S1850M雷达将提供大范围远程搜索能力,1部MFS-7000舰艏声呐将加强水下控测的功能。此外,“桑普森”多功能雷达系统综合了监视和跟踪双重能力,可加强对防空作战的控制,还能够探测、跟踪敌方飞机和导弹,同时对己方舰载武器系统进行制导。
“作战管理系统”将控制舰上所有传感器,通过“全方位综合通信系统”将实现同其他战舰和卫星系统的通信。
护卫舰
护卫舰是以导弹、舰炮和反潜鱼雷为主要武器的中型水面战斗舰艇,是海军舰艇中数量最多、用途较广的重要舰种。护卫舰的吨位较小,武器装备较弱,航速也较低,但它的机动性能好,主要用于舰船编队的护航、反潜、巡逻、警戒、侦察及支援登陆作战等。
一、护卫舰的诞生与发展
甲午海战之后,大清帝国的北洋舰队覆灭、国门洞开,日本及世界列强对我国的侵略、掠夺日甚一日。1897年底,沙皇俄国为了“保护中国利益”,派兵进驻旅顺口和大连湾,在岸上构筑大炮,在港内驻泊起舰队。这当然妨碍了日本对中国的掠夺,于是它派出强大舰队,于1904年2月8日袭击了沙俄的驻港军舰。此后,日本人不断地伺机进行骚扰,用鱼雷和大炮轰击沙俄驻港舰艇,用水雷和沉船封锁港口。使得沙皇俄国的军舰不能顺利进出港口,对俄国海军构成很大威胁。
面对日本海军甚嚣尘上的骚扰与进攻,沙皇俄国当然也不会坐视不理。于是派出驱逐舰和武装木船沿港口巡逻,但驱逐舰数量很少,往往顾此失彼。武装木船则不堪一击,港口巡逻任务无法完成。沙皇俄国不得不进一步采取措施,建造了一批专门用来巡逻的舰艇。由此,专门用于巡逻的小型护卫舰就诞生了。
这批小型护卫舰的排水量为500吨左右,装备的武器为舰炮。其动力装置的性能较差,航速只有15节左右。由于舰体小,适航性差,它们在海战场上起的作用不大,只用于近海区域充任“侦察员”的角色。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护卫舰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法为代表的协约国一方有着广大殖民地,需要从海上源源不断地运送作战物资,租用大批商船建立了海上交通线。为了切断英、法等国的海上交通线,遏制其战场上的物资需求,德国人利用研制的大批潜艇对英、法等国的商船队进行了神出鬼没的袭击。虽然那时的潜艇性能并不先进,但对付运输船队却是绰绰有余。在短短4个月中,德国潜艇就击沉英、法等国的运输船只总吨位210万多吨,给协约国造成惨重损失。
这表明,那些吨位小、续航力低的小型护卫舰只适合在港口附近活动,而无法适应远洋船队护航的要求。于是,他们开始建造1000吨以上,能够进行远洋护航的护卫舰。由此,护卫舰的作战使命则由港湾基地附近“看门护院”,扩展到穿洋越海的船队“保镖”,并在商船队的护卫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沿用一战时的老方法继续用大量潜艇,并以飞机和水面舰艇相配合,截击英、法、美、俄的运输船队,破坏英、法等国的海上交通线,进行了广泛的破交战。在1年时间内,击沉了运输船只及护航舰艇1000余艘,达700多万吨。严峻的破交挑战迫使盟国采取反破交措施。1941年,美国将巨型商船改建成护航航空母舰,各盟国也纷纷建造1000~1500吨级护卫舰。仅3年时间就建造了1800多艘。
1943年,在大西洋上展开了激烈的破交与反破交海战。4月份,盟国派出了由40多艘商船组成的运输船队从英国开往美国;德国立即派出50多艘潜艇,预以“狼群战术”加以袭击。但此次盟国派出了以护卫舰为主的强大护卫舰队,在10天里与德潜艇作战30多次,击沉击伤潜艇6艘,而护卫舰无一沉没。6月份,盟国GS7运输船队出航时,德国又派出30多艘潜艇进行拦截。盟国有5艘护卫舰参加护航,与航空母舰协同作战,击沉德国潜艇15艘。
护卫舰在反破交战中大显身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战绩。这证明了它在海战中是大有作为的舰种之一,使其在二战之后仍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
首先,在舰体规模发展上与驱逐舰明显不同。驱逐舰的舰体是沿着越造越大的方向发展;而护卫舰的吨位则是“大小各有千秋”。目前,世界上共有3000吨以上的大型护卫舰约300艘,分布在16个国家中。能自行建造大型护卫舰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荷兰等。其中美国最重视建造大型护卫舰,拥有100艘以上。大型护卫舰的舰体规模、武备及作战使命范围和驱逐舰已十分相近。
拥有吨位为1000~3000吨护卫舰的国家大约有36个;但是这个量级的护卫舰的数量并不比3000吨以上的大型护卫舰多。轻型护卫舰主要集中在前苏联、法国、中国和一些中、小国家。轻型护卫舰的建造规模虽小,但多追求“小而全”。不但武器和观通设备力求先进,也注意储备能力。多具有攻击水面目标、反潜和打击空中目标的能力,在护航、巡逻、警戒及配合对陆作战中,都可发挥很大威力。
其次是,二战后建造的护卫舰更加注重机动性与快速反应能力。为此,许多国家都做出了巨大努力。如前苏联在护卫舰上采用全燃动力装置后,从启动到全速运转只要2分钟时间。以色列采用小型高效发电机和轻型材料,减轻了舰体重量,有利于提高机动性;并在1200吨排水量的小型护卫舰上用电脑控制动力装置,以减少舰员。而日本的轻型护卫舰采用先进的火力自动控制系统,从发现目标、跟踪瞄准到实施攻击,全部由电脑控制,迅速而准确。
第三个特点是舰小而威力强大。轻型护卫舰造价较低廉,且应用范围广。在和平时代,执行常规性的巡逻警戒、护渔护航等任务,使用护卫舰最合适。因此,许多国家都致力于护卫舰的发展与性能提高,配备先进的武器、多种功能的电子设备及先进的作战系统。使其普遍具有对空、对海和对潜的打击能力,有的护卫舰还装备了远射程武器,加强了对岸攻击能力。如西班牙自行设计建造的“侦察”级护卫舰,排水量只有1000多吨,却装配2座4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1座8联装“海麻雀”对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76毫米舰炮和2座40毫米舰炮、2座3联装鱼雷发射装置、1座双管375毫米反潜火箭深弹。据认为,其反舰导弹在必要时也可攻击陆上目标。作为一艘小型舰艇,这样强的攻防能力是相当可观了。
二、护卫舰家族
1、“拉斐特”级护卫舰(法国)
1990年12月15日,“拉斐特”级护卫舰首舰“拉斐特”号在法国洛里昂海军船厂开工建造。该舰的建造工程十分顺利,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1992年6月13日,“拉斐特”号便建成下水。不过,由于其特殊的舰体外形设计,为了达到最佳的隐身效果,该舰的测试时间格外漫长,直到1996年3月23日才正式交付法国海军使用。其后不久,其第二艘舰“絮库夫”号也下水服役,第三艘“库伯特”号于1997年编人现役。另外3艘“若雷居贝里”号、“盖普拉特”号和“罗纳什”号也陆续于1998-2001年入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