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舰艇与潜艇
9173000000012

第12章 海底杀手——潜艇(1)

潜艇,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在水下潜伏航行的舰艇。其主要任务是攻击敌方目标、侦察敌情、水下运输等,因其隐蔽性好、攻击力强而被各国海军青睐,被称为“海底杀手”。

潜艇诞生的历史并不遥远,发展至今,不过一个多世纪。早期的潜艇属常规潜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而日益显现出优势。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潜艇也将不断发展,改进自身装备,提高攻防能力,在未来海洋战争中大显神威。

潜艇概述

潜艇是指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军用舰艇,属于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将潜艇的实战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目前,潜艇战已经成为海军作战的主要作战形式之一,潜艇的各项性能也在不断地改善。

一、潜艇的技术性能

潜艇水下运行速度并不慢,甚至可以和汽车相比,那它的动力又从何而来呢?原来潜艇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常规动力装置和核动力装置。常规动力装置主要由柴油机、蓄电池和主电动机等构成。柴油机是常规潜艇水面航行的主要动力装置,可使潜艇水面航速达10~15节。主电动机是常规潜艇水下航行的主要动力装置,可使潜艇水下航速达15~20节。还装有经济电机,水下航速2~4节。潜艇水下航行受蓄电池电量的限制,因此需要经常浮出水面或在水下一定深度使用柴油机航行,并带动主电动机为蓄电池充电以补充电量。

核动力装置,主要由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主循环泵和蒸汽轮机等构成。核动力潜艇使用的核反应堆大多是轻水型压水反应堆,并安装有柴油发电机组、蓄电池和电动机等备用动力装置及通气管,主要在核潜艇需要时为其提供应急动力。核能在动力学上的应用,使潜艇动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推进功率达数万千瓦,一次装料可连续运转多年,续航力增大至数十万千米,从而使潜艇可长期在水下航行,极大地提高了它的隐蔽性。

二、潜艇的武器配备

潜艇的主要配备有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反潜导弹、鱼雷、水雷武器及其控制系统和发射装置等。其中的弹道导弹,是战略导弹潜艇的主要武器,主要用于攻击陆地上的重要目标,一艘战略导弹潜艇装有弹道导弹12~24枚,一艘攻击潜艇可同时携带巡航导弹、反潜导弹8~24枚或鱼雷12~24枚。巡航导弹,可以分为战术巡航导弹和战略巡航导弹。其中,战术巡航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船,战略巡航导弹,则主要用于攻击陆上目标。反潜导弹,是一种火箭助飞的鱼雷或深水炸弹,有的采用核装药,主要用于攻击水下的潜艇。鱼雷,包括有声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两种,主要用于对舰、潜的攻击。潜艇使用的水雷,多为沉底水雷,主要布设在敌方的基地、港口和航道,用于摧毁敌方舰船。舰艇的武器控制系统多采用数字计算机,可同时计算跟踪多批目标,提供决策依据,以求出最佳攻击目标的射击阵位,并计算出多个目标的射击诸元,实现武器射击指挥自动化。五、潜艇里的呼吸大家都知道,一般人在水下是不能呼吸的。那么,潜艇长时间潜伏在水下,它是怎么保证潜艇内部拥有充足的氧气的呢?潜艇艇员呼吸的氧气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通气管装置、空调装置、空气再生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

通气管装置是一种可以升降的管子。在近海海域或夜间航行时,潜艇有时上浮至潜望镜深度,在距水面几米或十几米深的地方伸出潜望镜观察水面及空中敌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将通气管升出水面,空气经管子进入潜艇舱室,舱内的污浊空气可通过设在指挥台围壳后部的排气管装置用抽风机排出,从而保持艇内空气对流,使空气清新。潜望镜深度在战术术语中称作危险深度,为了隐蔽起见,潜艇一般都不敢使用这种工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潜艇极易被敌方反潜兵力发现,如果是在近海,还容易撞击或搅乱渔网等。空调装置主要是保持艇内的温度、湿度等,为艇员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同时,它还能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然而,它本身并不能产生氧气。

空气再生装置是一种可以生成氧气的装置,由再生风机、制氧装置、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等组成。工作时,风机将舱内污浊的空气经风管抽至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消除二氧化碳后,再在处理过的空气中加进由制氧装置产生的氧气,然后经风管送到各舱室供艇员呼吸,如此循环,达到空气再生的目的。这种空气再生装置通常还可用电解水来制氧,它分解出的氧气可供70~100人呼吸数小时,但由于耗电过多,不适用于常规潜艇。此外,还有一些预储氧气的方法,如再生药板、氧气瓶、液态氧和氧烛等。再生药板是一种由各种化学物质及填料制成的多孔板,空气流过时,就能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一般潜艇上带的再生药板,可使用500~1500小时。氧气瓶是将氧气储存起来的一种高压容器,使用时打开阀门便可放气,主要供潜水钟、深潜器等使用。液态氧也是一种与氧气瓶类似的高压容器,它储存的氧气可供100名艇员使用90天。氧烛是一种由化学材料等制成的烛状可燃物,点燃后便可造氧,一根长o.33米、直径约10厘米的氧烛所放出的氧气,可供40人呼吸一小时。

空气净化装置是将艇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控制在允许标准值以下的一种处理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常用的有以下四种:一是消氢燃烧装置,主要用电加热器将流过的空气加温,然后在催化燃烧床的催化作用下使氢、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蒸气,使氢被燃烧掉;二是有害气体燃烧装置,工作方式与第一种基本相同,只不过它燃烧掉的是有害气体;三是二氧化碳净化装置,主要通过一种特殊药液来吸收二氧化碳;四是活性炭过滤器,用活性炭作滤料,是由特制的炭组成的多孔性吸附剂来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进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潜艇发展史

古往今来,关于海洋的神话故事和美丽传说不胜枚举,《西游记》里就有一段孙悟空“龙宫借宝”的神话故事。

西方的传说虽不如东方神话故事那样动听,但它却使人类向潜入海洋的梦想迈进了一大步。传说很久以前,西方海边有个叫马其顿的王国,国王亚历山大是一位贪图享受的人。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到大海里面悠哉悠哉,这可急坏了掌管舟船的大臣,为了保住小命,不得不苦思冥想,终于有一天想到一个办法:用透明的玻璃制成一个玻璃桶,国王可横卧在玻璃桶里观赏大海。依照舟船大臣的想法,玻璃桶很快制好,国王横卧在玻璃桶里兴致勃勃地潜游了大海,他的梦想终于如愿以偿。

一、潜艇的起源

最早发明潜艇的人是谁呢?传说意大利艺术大师兼发明家达·芬奇最早进行了关于潜艇的设计。据史料文字记载,最早研究潜艇的应是意大利人伦纳德,他于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体结构”的理论。虽然伦纳德并没有制造出一艘潜艇,但他的理论却给后人以很大的启迪。1578年,英国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关潜艇的著作——《发明》。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人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像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用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中3~5米,该船首次成功地在英国泰晤士河水下5米深处连续航行了几个小时。

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德雷尔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在前人制造潜水船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德雷尔解决了潜水船的沉浮问题,更重要的是他能让潜水船在水下航行,这也是德雷尔制造的潜水船与先前的潜水船根本区别之所在。那么德雷尔制造的潜水船为何与众不同,他的潜水船有何奥秘呢?其实很简单,德雷尔制造的潜水船体内装有羊皮囊水柜,当羊皮囊水柜内灌满水时,由于船体重力大于浮力,船就下潜;挤出羊皮囊水柜内的水时,由于船体重力小于浮力,船就上浮。潜水船两侧还有划桨板,划桨板则是通过水柜外侧的孔座伸到船体外,由船内12名划桨手控制,齐力划桨使小船前进。因此,德雷尔这艘牛皮小船名正言顺地被世人公认为最早的潜艇雏形,德雷尔可以称为名副其实的“潜艇之父”。

在此后的一百年间,潜艇的发展一直在“慢车道”缓缓前行,直到1724年,潜艇的发展才有一点新的起色,俄国的一名木匠叶菲姆·尼科诺夫经过一番不懈努力后,终于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树脂、铁条、铜皮等材料制成了一艘能在水下航行的潜艇。此后,潜艇的发展又一次进入停滞期。

二、潜艇的初期发展阶段

1878年,在芬尼亚社的支持下,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兰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长5米,装有内燃机,能以每小时3.5海里的速度航行的单人驾驶潜艇“霍兰-I号”。但是由于内燃机水下航行所需空气的问题没有能够得到解决,故潜艇一潜入水下,就不得不停航了。当霍兰操纵“霍兰-I”号积累了相当经验之后,又在芬尼亚社的特殊要求下开始了新艇的建造。

1881年,霍兰的“霍兰-Ⅱ”号即“芬尼亚公羊”号下水了。“芬尼亚公羊”号长约10米,排水量19吨,装有一台11千瓦(15马力)的内燃机。在解决棘手的纵向稳定性这个问题上,霍兰表现出超人的才能。他在潜艇史上首次安装了使潜艇能在前进中下潜而保持纵向稳定的升降舵。同时,“芬尼亚公羊”号潜艇还在艇上安装了一门加农炮,能在水下发射鱼雷。当时,此潜艇的建成,给公众以极大的鼓舞,在潜艇发展史上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世纪80年代末期,潜艇的发展引起了更多国家的兴趣。

1893年,长约45.7米(150英尺)、排水量为266吨的“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在法国下水了。它以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动,在当时各国所建造的潜艇中,是最先进的一艘。

1893年,霍兰参加了美国海军部举行的一次潜艇设计比赛,比赛的结果很令人兴奋,霍兰独占鳌头,从而得到了美国海军的15万美元的资金。于是霍兰开始了他的第5艘潜艇的设计。

霍兰的第5艘潜艇被命名为“潜水者”号,在“潜水者”建造之时,霍兰数易方案,终于建成了这样一艘长26米,拥有航行于的水面的推行装置——蒸汽机动力装置和水下潜航的水下推进装置——电动机。可以这样说,“潜水者”号是潜艇双推进系统的鼻祖。但是由于战争的需要,美国海军在“潜水者”号建造期间就要求霍兰能够使“潜水者”号用于水面作战,由于这种要求近乎荒唐,于是霍兰置美海军的要求于不顾,抛下“潜水者”号,不顾一切地设计了一艘新潜艇,这就是霍兰的第6艘潜艇“霍兰一Ⅵ”号潜艇,也是霍兰一生中设计的最后一艘潜艇。人们习惯将这艘潜艇称之为“霍兰”号,正是这艘潜艇在潜艇发展史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从而奠定了霍兰作为“现代潜艇之父”的地位。

“霍兰”号潜艇长约15米,装有33千瓦(45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机。汽油发动机能使潜艇以每小时7海里的速度水上航行1000海里,电动机能使潜艇以每小时5海里的速度水下航行50海里。该艇共有艇员5人,并能水下发射鱼雷,水上航行平稳,下潜迅速,一机动灵活,成为一代水下先锋。在以后的几百年里,潜艇的出现是随着水面舰艇的发展而作为对立面出现的,是水面舰艇的克星,双方在发展中对抗,在对抗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

19世纪的最后十年中,潜艇已成为至少是具有潜在威慑力量的武器了。但是由于当时的英国、美国等海军大国对潜艇仍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潜艇只不过是弱小国家用于偷袭的武器,因此阻碍了潜艇的发展。

但是,当1898年法国的“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用鱼雷击沉了英国战列舰“马琴他”之后,英国人终于醒悟了,强烈要求英国政府赶快行动,以抗衡法国人因建造潜艇而带来的海上新威胁。同样德国和俄国也在无意之中领悟到潜艇可能将成为一种实用性武器而投入到建造潜艇的热潮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几年的时间里,潜艇终于越造越大,越造越好,并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着。

潜艇未来的发展

潜艇依靠在主压载水舱中注水和排水来实现下潜和上浮。在水下航行时,只有声呐设备能够探测到它,而声呐设备的有效作用距离有限,很难被第三方远距离探测或早期预警,特别是现代核动力潜艇和采用AlP推进系统的潜艇,可在水下长时间航行,而且航速可与大型水面舰艇媳美,隐蔽性和机动性的特点非常突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次大规模战争中,潜艇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世界各海洋大国都致力于潜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