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家庭如何安全用药
9170400000009

第9章 服用药常识(1)

第一节服用药新知

1.服药的正确方法

止泻药适宜在饭前服用止泻药饭前服用便于发挥吸附胃肠道内有害物质及气体的作用。并且,可较快地通过胃部进入小肠,发挥止泻作用。适宜饭前服用的药物还有健胃药、胃肠动力药和滋补药等。

消化类药不宜用热水服用在酵母片等消化类药中,内含有一种活性蛋白质,受热后即可凝固变性而失去药效,达不到促进消化的目的。所以消化类药物忌用热水送服。

伤风感冒后宜服用维生素C感冒时,白细胞内的维生素C浓度会大量降低,如果此时适量补充维生素C,则能起到抗感染和防病的作用,从而减轻感冒症状。同时,维生素C能有效帮助合成抗体,激活白细胞,全面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服片剂药物时要用水送服不喝水服片剂药,药片容易黏附在食管壁上,造成食管局部药物浓度过大,给食管带来刺激和损伤,易引起食管发炎和溃疡。同时,由于不喝水,药片不容易顺利地通过咽喉、食管到达胃部,如果在体内不能形成一定的血药浓度,则无法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由于不喝水,药片只能依靠体液来溶解,这样会影响到人体对药物的吸收,而药物也起不到应有的效用。

消炎类药物在清晨时服用效果最好患有风湿性或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通常在清晨和上午时关节疼痛的症状较为严重。所以,清晨适量服用,其效果最好。

肺气肿患者不宜服用安眠药常用的催眠药物都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49而产生催眠作用,在催眠的同时也会抑制呼吸中枢,这对患有肺气肿的人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服药后患者的呼吸易变浅且次数减少,同时加重了缺氧现象和二氧化碳的滞留,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骨折后不宜多服钙剂骨折后摄入大量的钙和磷,则会导致有机和无机成分的比例失调,促使骨质内的无机成分增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反而会产生阻碍作用。

注射用针剂不能口服药物之所以制成针剂使用,是因为这些药物在消化道的胃酸溶液的分解下,其药性不稳定,易被破坏、失效或吸收不好而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为了科学、安全、合理、经济地使用药物,注射用针剂一定要注射给药,切不可随便改为口服。

2.服药坏习惯千万要杜绝

在家庭用药中,绝大部分是口服用药。为了让口服的药品更好地发挥药效,在服药过程中很多问题必须注意。记者采访了相关医院,专家建议家庭用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用除白开水以外的其他水送药。口服用药应用白开水送药。不提倡用茶水、果汁等其他水送药。因为茶水中含有咖啡因、茶碱等物质,属于偏碱性的水溶液,这样用来送药,会与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的发挥。例如,我们经常服用的止痛药,是酸性的,如果用茶水送服,就会使酸碱中和,失去药效。果汁也同样,是酸性的水溶液,它可以使许多药提前溶解,不利于胃肠道的吸收。而且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它是一种氧化还原剂,会影响到部分药效的发挥。

(2)对于缓释制剂不要分解药物后再服用。相关专家指出:有些片剂的药或胶囊都属于缓释药物,在服用时把胶囊打开或把药片研碎是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像止痛药的茶碱、治疗心脏病的硝苯地平就属于这类药,这样会破坏药品原有的药效,容易使服药当时吸收的浓度过高,而且也达不到1d平稳地释放药效的作用。

(3)不要强行给小孩灌药。小孩都不愿意吃药,很多家长常捏孩子鼻子,强迫孩子张开口,而把药灌进去。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小孩的鼻子被捏住,只能靠嘴巴呼吸,这时的溶液易呛进气管和支气管,轻则引起剧烈咳嗽,重则发生吸入性肺炎或药片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4)服中药时不能随意加糖。一般来说,中药,特别是汤药都比较苦,服用时患者往往要加点糖,其实一些中药是不适宜加糖后再服用的。我们常吃的糖分为白糖和红糖。红糖为温性;白糖为凉性。所以,加糖服药应首先了解药物的性状,凉性的药物可适当加一些白糖,热性的药物可加适量的红糖,这样才不会影响药效。另外,有些中药恰恰是利用苦味达到药效的,因此就不能加糖。

另外,中药的成分比较复杂,可能会与红糖中的铁、钙等起作用而影响疗效。

所以,服用中药时可否加糖,最好询问医师不要擅自做主。

3.身集数病怎样服药

一般而言,同时服两种以上药,其不良反应即会增加,若同时服五六种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几乎达100%。

人至老年,机体如一部用旧的机器,需要不断的“修理”才能保持正常运转。所以,不少老年人身集数病,只好同时用几种或十几种药物维持。但是,老年人用药,如果剂量大或多种药物联用,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必然增加。

其实,有的老年人虽表现出一身数病,实则是一种随自身老化而来的“自然现象”,如骨质疏松、腰腿痛、食欲缺乏、失眠等。对此若能注重自我保健,通过调整饮食,增强锻炼,是可以不用药而改善症状的。也有的表现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疾病,但相互之间有很大关联,例如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与冠心病,糖尿病与心血管病等。对此要抓住主要矛盾用药,并配合非药物疗法,这些疾病是可以在少用药物的情况下获得控制的。

由此可见,老年人是完全可以少用些药物的。关键在于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用各种行之有效的非药物疗法来改善病情;不可求医求药过分心切或者过于迷信药物的作用,造成盲目用药滥用药现象;遵医嘱用药,做到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积极作用。

4.服药知识

(1)三类药不能热水送服:助消化类药,如多酶片、酵母片等,此类药中的51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应有的催化剂作用。

维生素C是水溶性制剂,不稳定,遇热后易还原而失去药效。止咳糖浆类。止咳药溶解在糖浆里,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会形成保护性的薄膜,从而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而缓解咳嗽。若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不利于生成保护性薄膜。

(2)站着服药好:据国内外医学杂志报告,站着服药比坐着或躺着服药更好。这是因为如果坐着或躺着服药,再加上送服的温开水少,服后也许只有一半到达胃里,而另一半会在食管中溶化或黏附在食管壁上。这种情况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

因为药物中有的带碱性,有的带酸性,有的具有很强的刺激性,若这些药物在食管壁上溶化或停留时间过长,就可引起食管发炎,甚至溃疡。国外医师通过X线观察,发现躺着服药的人,大多数只喝一口水送服药物,有60%的药物到不了胃里,而黏附在食管壁上。而如果站着服药,且用60~100ml水送服药的人,5s左右便可以到达胃中。因此,还是站着服药比较好。

(3)服药讲时机

滋补类药物像人参蜂王浆、蜂乳等适于早晨空腹时或是夜晚临睡前服用。

助消化药物应该在吃饭前10min服用,以促进消化液的充分分泌。

催眠、缓泻、驱虫药一般在夜晚临睡前30min服用,其中作用快的泻药应该在早晨空腹时服用。

维生素药物一般适宜在两餐饭之间服用,其中维生素K止血时应该即时服用。

抗生素为了在体液中保持一定的浓度,每隔6h应该服用1次。

此外,对胃有刺激的药,比如阿司匹林等应该在饭后30min内服用。

(4)服药五忌

忌糖服苦味健胃药可促进胃液分泌和增加食欲,与糖同服会降低药效。

忌盐盐过量会使体内水、钠潴留而致水肿,心力衰竭。胃炎、高血压患者更要少吃盐。

忌茶茶碱能使大脑皮质兴奋,抵消药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药更不宜与茶同服,茶中鞣质会使许多药物沉淀而影响药效。

忌酒饮酒会引起兴奋,与药相抵触。

忌奶牛奶含钙丰富,会影响土霉素、铁剂的吸收。

(5)不要直接用药瓶喝药:有些人为图省事,常常打开瓶盖直接喝药。这样既不科学,又不卫生。

用药瓶直接喝药往往药量不准,服少了不起作用,服多了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尤其是儿童、老人,用药瓶直接喝药更是危险,一是易打碎药瓶,浪费药物;二是易咬碎瓶口,误服玻璃碎片,造成食管出血,严重者甚至会造成静脉曲张的食管大出血。用药瓶直接喝药,还会把口腔中的细菌带入瓶内,使药液变质。

正确的方法是按医师嘱咐或瓶签上的说明剂量,将药液倒在小勺或其他容器里,用温开水冲服。这样,既能掌握药液的正常量,又很安全。

5.你知道怎样正确服药吗

服药好像是人人都会的事,其实不然,许多人服药不正确,影响了疗效。要想用药效果好,准确服药要做到。

(1)按医嘱要求的时间服药。

空腹服:清晨或饭前1h,或饭后2h。如驱虫药、盐类泻药。

饭前服:饭前30~60min服用,如胃黏膜保护药、抗酸药、胃动力药、胃肠解痉药等。

饭时服:吃饭时和食物一起服用,如助消化药多酶片、稀盐酸等;降糖药阿卡波糖;他汀类降脂药等。

饭后服:饭后15~30min服用。绝大多数药物都是要求在饭后服用,尤其是有刺激性的药物更应该饭后服。

睡前服:临睡前10~30min服用,如催眠药和泻药。

特殊时间服:按医师特别要求的时间服。

没有指明服药时间:饭前饭后服均可。

(2)中药煎药时间:一般煮沸后继续文火煎,头煎30min,二煎15~30min。

特殊药品按医师嘱咐煎。不是时间越长越好。

(3)用药注意: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是适应证、禁忌53证、注意事项等,一定要搞懂。如果有疑问,应该咨询药师或医师。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以免发生危险。

6.慢性疾病用药要点

慢性疾病是指在短期内较难彻底治愈的疾病。患了慢性疾病,在用药问题上存在着与一般性疾病不同的特点。慢性病患者用药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全程足量。慢性疾病大都疗程较长,所以用药治疗不能心急。

应当在医师的指导下,严格按治疗方案用药,做到足量、准量、定期,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擅自中断疗程,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其二:严防蓄积。在长期用药的过程中,积累剂量往往较大,可能会增加人体解毒器官的负担。长期患病的人体质本来就差,尤其要注意保护肝、肾功能。一旦发现肝肾功能有异常改变,就必须警惕和预防。

其三:避免滥用。有些慢性病患者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合并用药较多。

一些药物相互作用后可能会产生毒性物质;不但不利于治疗,而且会危害身体。

因此,慢性患者用药应该针对主要疾病施治,绝不能乱用药物。

其四:不能依赖。慢性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慢性病患者不能只想到药,更不能有完全依赖用药的想法。慢性病大都是三分靠治七分靠养,所以应当在医师的指导下,采用药物、锻炼、心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7.常用药莫“长用”

(1)解热镇痛药: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复方氨基比林、非那西汀、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保泰松等,久用会引起胃肠道刺激症状(胃痛、胃出血),变态反应症状(皮疹、药热),粒细胞减少,降低凝血功能,引起出血等。因此长期服用者,要定期查血象。

(2)感冒药:目前,无论何种感冒药,仅能缓解感冒的某些症状,并无特效。

若是从感冒开始,多种感冒药同服、久服不仅不能增效,反会使胃肠及肝肾功能受损、代谢紊乱而且抵抗力降低,造成感冒病的自愈期被动后延。

(3)泻药:经常性地使用泻药,会使肠蠕动失常,出现“秘—泻—秘’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对营养素的吸收利用而危害健康。即使便秘很厉害,需要服泻药,也得按少服和便通即止的原则,切不可一见便秘即用泻药,或依赖泻药来解便。对年老体弱者的便秘,应多吃蜂蜜、麻油之类的润肠品。

(4)镇静催眠药:常用的有苯巴比妥、地西泮、氯丙嗪等,服后有精神萎靡、头晕、乏力等后遗症,久用可成瘾,过量可引起中毒;部分可出现胃肠道症状、皮疹等变态反应。

(5)维生素:如维生素A是一种对眼睛有益的药物,但长期地大量使用,效果则适得其反。如出现复视、怕光、眼球震颤,严重时可引起视网膜出血及眼球突出,甚至连眉毛与眼睫毛也会脱落。

(6)紧急避孕药:紧急避孕药实际是一种激素,其作用是在短时间内使宫颈黏液变稠,阻碍精子和卵子结合。但它对生殖系统的刺激既短又强。如果频繁使用,就容易造成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容易导致月经失调,甚至影响将来的正常生育。

8.有些药物不能说停就停

有些药在治疗某些病时,即便病治好了也不能马上就停药,否则会使旧病复发,甚至发生更严重的后果。

(1)β受体阻滞药:长期使用普萘洛尔(心得安)、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美多心安)、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药治疗心律失常、原发性高血压或心绞痛等疾病时突然停药,可导致反跳性高血压、心绞痛加剧或激发心肌梗死,严重者可猝死。

(2)降血压药:长期使用可乐定(又名氯压定,珍菊降压片也含此成分)、甲基多巴、胍娜苄等中枢性降压药物期间突然停药,可引起交感神经亢进,血压升高,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